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作者:吳猛,趙正明 主編 頁數(shù):84
Tag標簽:無
前言
2005年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課程設置指導方案(試行))的通知》(教體藝[200512號),2007年又印發(fā)了《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但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的教學改革仍進展緩慢。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的教學改革之難其原因何在?我們認為與以下三個方面關系甚密:第一,固守原有教學模式,對課程改革意義認識不足是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改革的關鍵問題。教育部教體藝12005]2號文件,對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作了明確的定位,即“本專業(y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掌握學校美術教育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具有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具備初步美術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礎教育美術教師和社會美術教育工作者”。由此可見,高等院校的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yè)要始終把服務基礎美術教育作為辦學的宗旨,充分考慮基礎美術教育領域的需求,以此作為專業(yè)建設與定位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努力夯實本專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第二,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專業(yè)教師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是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改革的屏障。目前,普通高校美術院系的教師大多來自專業(yè)美術學院或曾受專業(yè)美術學院模式影響的師范大學,他們有較強的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但缺乏對基礎美術教育的了解,缺乏適應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知識準備。第三,缺少與“指導方案”相匹配的教材,是制約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改革發(fā)展的瓶頸。專業(yè)建設關鍵是課程設置,而課程設置的基本要素在于教材的建設,自教育部下達《關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課程設置指導方案(試行))的通知》(教體藝[2005]2號)后,盡管有部分院校進行了一些課程改革的嘗試,但是在教學中只能依托東拼西湊的教材或無教材可循,大大降低了教學效能。為了推動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的改革,我們聯(lián)系了幾所勇于改革的高校和一部分勇于挑戰(zhàn)的教師,編寫了這套《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課程教材》。本套教材以基礎美術教育為紐帶,在適應和貼近基礎美術教育改革的前提下,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對教材的體例進行了大膽創(chuàng)新,采用了單元提示、案例導入、學習內容、延伸與拓展、單元小結的結構形式。學習內容分技能、理論兩類課程展開,技能類包括興趣激發(fā)、嘗試練習、原理呈現(xiàn)、實踐領會,理論類包括興趣激發(fā)、引發(fā)討論、知識呈現(xiàn)、思維拓展。在延伸與拓展中有知識點擊、思考練習、學習研究、相關文獻,旨在拓展知識,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本套教材的推出,屬一家之言,難免出現(xiàn)錯誤,還望老師和同學們多提寶貴意見,如果本套教材有助于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的改革,便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內容概要
透視學是美術專業(yè)的一門基本技法理論,是繪畫和藝術設計的基礎之一。本書從透視的分類、透視的產生以及透視學的發(fā)展歷史入手,一步步深入淺出地探究直線形體透視、曲線形體透視、陰影及反影透視、散點透視等各種透視的產生規(guī)律、作圖方法、所產生的藝術效果,以及在繪廄、藝術設計、動漫等視覺藝術中的具體運用和操作,從而揭樂出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透視空間關系。
作者簡介
吳猛,1991年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美術系,現(xiàn)為湘南學院美術系中國畫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湖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花鳥畫家協(xié)會會員。趙正明,從事美術教育二十多年,作品在省市多次展出并獲獎,現(xiàn)為湖南省邵陽學院美術教師。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單元 透視基礎知識 第一講 透視學的概述 第二講 透視學發(fā)展簡述 第三講 透視的產生 第四講 透視學的基本術語第二單元 直線形體透視 第一講 平行透視 第二講 成角透視 第三講 傾斜透視 第四講 視點位置的選擇 第五講 人物場景透視第三單元 曲線形體透視 第一講 平面曲線透視 第二講 曲面體透視第四單元 陰影及反影透視 第一講 陰影透視 第二講 反影透視第五單元 室內透視圖 第一講 室內設計中三視圖的基礎知識 第二講 平行透視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第三講 成角透視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第四講 室內透視理想構圖的快速畫法第六單元 散點透視及其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 第一講 散點透視概述 第二講 散點透視的種類第七單元 透視在視覺藝術中的應用 第一講 平行透視在視覺藝術中的應用 第二講 成角透視在視覺藝術中的應用 第三講 傾斜透視在視覺藝術中的應用 第四講 視平線在視覺藝術中的應用 第五講 心點在視覺藝術中的應用 第六講 遠物距、近物距在視覺藝術中的應用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透視學是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的產物。面對純自然的景物,人類共有的視覺經驗很難從感性思考上升到理性認識,只有當人類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如建筑、生活生產工具等產品后,才完成對物質空間認識的飛躍。透視學是歷代畫家對視覺空間不斷探索的結果,它的產生和發(fā)展與繪畫和建筑藝術實踐密不可分。在西方,對透視的研究始發(fā)于希臘和羅馬,此時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透視學理論,仍處在一個非常感性的認識階段。但人們一直沒有放棄對客觀物體視覺空間規(guī)律的探索,因為人們特別是畫家們總想通過畫筆準確地描繪自然景觀或使他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具有真實的物理空間,滿足人們欣賞的需求。然而他們一直沒有找到解讀透視規(guī)律的切入點,而這切入點卻正是與繪畫藝術相去甚遠甚至相反的門類——科學。文藝復興的出現(xiàn)終于使中世紀的人們看到了文明與科學的曙光,迎來了人類思想的自由與解放。人類對科學的不斷探求使透視學得以飛速發(fā)展。14世紀下半期至16世紀末(相當于我國元代至明代末期),發(fā)源于當時西方工商業(yè)最發(fā)達的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是一場徹底動搖千年封建經濟基礎的運動,也是一場徹底鏟除封建殘余和迷信思想的運動,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飛躍,是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開端。文藝復興運動提倡科學,反對封建迷信,主張個性解放,孕育了近代西歐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后記
透視既是一種觀察方法和表現(xiàn)方法,也是一種空間和構圖形式,同時又是一種審美形式,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是突出主題內容、深化意境有力的表現(xiàn)方法。西方透視注重科學性,即客觀性、真實性,屬焦點透視,往往表現(xiàn)為寫實性。而中國畫對透視的理解注重浪漫化,即主觀性、靈活性,屬散點透視,往往表現(xiàn)為寫意性。同時中國畫對于透視的認識與運用已成為中國畫審美的一個重要因素,有著不一般的意義。透視的作用早已遠遠超出了繪畫的范疇,在藝術設計、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特別是在數(shù)字化領域,透視有著更新的應用方向。這正是本書編寫的目的之一。己丑夏月,烈日炎炎,揮汗如雨。歷經分編、統(tǒng)編,一審、再審等多次修改,《透視學》一書終于完稿,頓覺神清氣爽,有一絲涼意。終究近一年的時間不長也不短,一班人馬在網絡上往來穿梭、頻繁交流,真正地要感謝這個數(shù)字時代,退回到十多年前這將是個非常復雜繁重的事兒,難以想象。輕松過后又生出許多不安來,雖然本書在原版的基礎上多有改動、更新和充實,力爭與時俱進,貼緊當前透視學學科的發(fā)展趨向,但是否能得到廣泛認同,還有待檢·驗,在此懇請廣大讀者、同行提出寶貴的意見。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許多同類教材和資料,對其作者及出版社一并感謝!但愿夏天過后是一個豐碩的季節(jié)。
編輯推薦
《透視學》是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課程教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