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0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作者:郭海平,王玉 頁數(shù):29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此書由我國當代藝術家郭海平先生深入精神病院內與精神科醫(yī)生王玉女士合作完成的一部跨學科專著。該書的出版填補了我國精神病藝術研究領域內的一項空白。在書中,作者以生動翔實的文字與圖片介紹了我國精神病人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被人知的特殊精神狀態(tài),尤其是書中一些不同尋常的觀點,對于我們習以為常的思維觀念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者簡介
郭海平,1962年生于南京,1986年、1987年、2002年策劃參與南京“曬太陽”藝術活動,1989年組建南京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藝術分析部,2005年策劃“病:我們今天的藝術”展。近年參加“我們的障礙”、“限制與自由”、“移步換景”、“各自表述”等多個主題的展覽。
書籍目錄
前言一 藝術的治療和我們時代的精神之“病”前言二 瘋癲從來就不是一種疾病自序 (郭海平)第一章 拜倒在機械面前的農民第二章 打開“天書”的秘密第三章 用豆腐建起的金字塔第四章 魂不附體的視角第五章 沒有他人的世界第六章 自我的治療第七章 一個“公主”的命運第八章 天堂里的微笑第九章 冷漠背后的激情第十章 難以抗拒的“睡眠”第十一章 “無意識”的顯現(xiàn)與消失郭海平住院日記(節(jié)選)專業(yè)術語解釋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序言一 序言一:藝術的治療和我們時代的精神之“病” 文/朱其 藝術可以作為一種自我精神治療的手段,也可以將之稱作一種語言的精神拯救。在2006年,藝術家郭海平勇敢地嘗試了一個行為實驗,他一個人住進了南京的一家精神病院,該院叫“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他在這家醫(yī)院與精神病人一起生活了三個月,并且教這些精神病人進行繪畫和陶塑的創(chuàng)作?! ≡谶M行下面的敘述前,首先要界定一個核心詞:精神病,這個詞是否成立?目前精神病院收治的所謂精神病人主要指兩類,一類是具有攻擊性行為的行為失控者,對他人人身和財物造成傷害者;另一類是指不具有攻擊性行為,僅僅是生活日常行為錯亂并嚴重失范?! ∷^“精神病”是指精神上有病的人。但精神上是否有病,實際上是說這個人的精神是否逾越一個時代大多數(shù)人所能容忍的行為底線。事實上,歷史上也有這樣的時期,大多數(shù)人在某一個時代認為少數(shù)人精神有病時,往往真正有病的是大多數(shù)人,而不是最終被逼瘋或被監(jiān)禁的少數(shù)人。在三十年前的文革時期,紅衛(wèi)兵瘋狂批斗知識分子,狂熱的崇拜毛澤東,上萬人在街頭游行跳忠字舞,這實際上才是一種集體精神病現(xiàn)象。而少數(shù)懷疑這場政治運動的人則被認為是反革命和精神病,甚至被逼成瘋子,而這些人在今天看來恰恰是真正精神健全的人?! ∪祟惥袷亲杂珊投嘣?,精神在理想的意義上應該是一種靈魂自由想象和漫游的狀態(tài),人類精神向何處走都是它自身的一種選擇,沒有對錯和正常與否。精神本身并不存在是否有病的問題,就像在文革時期,當大多數(shù)人認定少數(shù)質疑政治運動的人精神有病時,實際上真正精神處于疾病狀態(tài)的是大多數(shù)人。所以,精神病這個詞帶有一種多數(shù)人的精神排他性的專制色彩,在中國成為了一個人格主體貶義詞?! 嶋H上,沒有一種精神是可以稱作有病的,只有精神不適應主流社會的失常者或者行為失控者。所以,我不贊成使用“精神病”或者“精神病院”這樣的稱呼,這實際上帶有反人文主義的意識和立場?!熬癫 狈Q為“精神失常者”,“精神病院”稱為“行為神經失控者治療中心”,這樣更為準確和人道一點。從嚴格的意義上,攻擊性行為者和不具有攻擊性行為者也不應該在一個同一個機構場所受到治療,前者只是一種行為控制有問題,后者對他人行為沒有傷害和攻擊性,只是屬于精神異常者,或與社會格格不入者,但這兩者都不能將精神內容視為一種病,病癥主要在于情緒和行為體系。精神病或者精神病院實際上是一個社會性的政治概念,并不是一個準確的科學稱呼?! 木癖倔w說,每一種精神都是值得肯定的。當然,每一個精神在他所處的時代可能會與這個時代的主流精神格格不入,或者實現(xiàn)方式上不能為現(xiàn)實社會所接受,這就造成精神異常者的行為反常,或者精神人格的問題,出現(xiàn)各種反?;虺5那榫w和精神狀態(tài),比如憂郁、妄想、臆念、痛苦、幻覺、緊張、語言錯亂和行為失序等。即使在今天這樣的時代,我們這個社會的很多人巧取豪奪、拋棄人格獨立、不斷突破道德底線,這些人即使掌握了大量財富和權力,但實際上精神上是有病的?! ≡谥袊@樣一個經濟和社會急劇變化的偉大轉折時期,實際上每個階層的人都會有精神不適問題,上至高級官員、大企業(yè)家,下至知識分子、白領和底層民眾。只不過每個人的心理健康的嚴重程度、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治療的方式不同而已。尤其是現(xiàn)在中下層社會的人群,他們善良、誠實、遵守社會規(guī)則,但沒有獲得應有的經濟收入和公正的社會待遇,工作壓力、生活保障和就業(yè)競爭卻在加劇,這使得很多人都產生心理問題,有些比較嚴重,但我們不能說他們精神上有問題,他們需要的是心理治療?! ≡诰駟栴}和精神治療上,實際上還有一個更特殊的群體和治療方式,即藝術群體和藝術的治療方式。人類的藝術史和文學史有一個歷史悠久的人文傳統(tǒng),這個傳統(tǒng)從不將精神異常、反常、失常和超常的藝術家或作家看作是病人,而是欣賞這樣的人,這個人文傳統(tǒng)將這些人看作敢于越過人性在一個時代的禁忌底線的精神探險者,或者將這些人看作天賦的優(yōu)異靈魂的持有者,他們身上具有常人沒有的想象力、精神敏感和語言形式創(chuàng)造的天分,其中有些杰出者甚至被看作是精神先知、思想先驅或者偉大的哲學家。 尤其是到了近代,人類社會在政治民主、工業(yè)革命、商業(yè)和資本主義變革、城市文化興起的偉大轉變時期,權力、財富和資源重新分配,階級和貧富分化嚴重,大眾文化興起,精英文化和信仰衰落。在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很多偉大的藝術家、思想家、作家和詩人,但他們表現(xiàn)和表達了與眾不同的見解和人類集體走向的想象,批判現(xiàn)實和創(chuàng)造了新的語言世界,但他們中的很多人最終精神失常和崩潰了,或者被認為是瘋子、同性戀者,或者被送入精神病院。但這些人的思想和藝術語言已經成為今天普遍的主流文化或者大學課程的一部分,比如哲學家有現(xiàn)代性思想的先驅尼采、存在主義先驅克爾凱郭爾、西方馬克思主義先驅阿爾杜塞、后結構主義思想家???;藝術家有文藝復興后期的卡拉瓦喬、后印象派的梵高、法國象征派詩人蘭波、意識流女小說家吳爾夫、德國新浪潮電影導演法斯賓德、中國朦朧派詩人顧城等?! ∷囆g領域實際上像一個人類社會所謂“精神病”者的一個精神避難所,這個領域從不將精神異常或瘋癲看作是一種病,而是將這些“精神病”者看作人類思想和藝術創(chuàng)造可能的精神探索者。即使在思想和藝術創(chuàng)造上沒有天分的精神異常和瘋癲者,也將藝術看作是一種精神治療的手段。從人文主義的角度看,哲學、文學和藝術也確實幫助人類從精神苦難和壓迫中自我拯救,藝術可以使人類痛苦審美化,文學可以使混亂的自我經驗敘事化,哲學則可以使自我對總體性的認識形而上學化,從而找到一個把握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參照系。在這個意義上,藝術和哲學都是一種真正意義的精神拯救和自我治療的途徑?! 」F皆谒熬癫≡骸眱鹊娜沼浿袑懙溃骸拔椰F(xiàn)在主要精力是集中在以藝術的方式關注當代社會公眾的精神問題”。這是一個當代藝術或者社會學領域非常有開拓性的課題。他在2006年12月5日的一篇日記還寫道:“今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畏懼黑暗了。剛來精神病院,醫(yī)院將我的住處和病人們使用的畫室都安排在一幢住院病房的頂樓。剛開始,每到夜晚就有一種恐怖的感覺,四、五百平方米的整個四層樓只有我一個人,稍有動靜,即使是走路都會有清晰的回音,為了減緩這種恐怖感,我總是打開整個樓層的燈光。二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不知不覺地我開始關閉一些燈光,今天晚上我看到一間房間的燈還開著,我便去關上這個房間里的燈的開關,當燈光息滅時,房間里一片黑暗,這時我卻感受到了一種莫名的舒暢,也就在這一刻,我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開始喜歡起黑暗來,也許是巧合,我今天畫的一幅作品的背景選用的也是黑色。” 從這段日記中,可以看到郭海平在深入“精神病”實施這項計劃時,盡管他事先做好了各種思想準備,但是他的自我狀態(tài)還是處在一種恐懼和探險的臨界點上。即使他曾經有過心理醫(yī)生的經歷,他家族也有過類似的“精神病”患者,但在這段日子里,他這個算是與精神異常者有過接觸經驗的人,個人的內心還是走到了一個自我極限的邊緣,但是他最終越過了這道界限,從而打開了一扇門,進入另一群被拋棄在社會邊緣的人群的精神世界。在他深入的這個人群中,原先他只是想進入這群人的特殊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精神病”產生的社會背景,并且用藝術這種更人道的方式去治療他們。但這次本來只是一個社會調查和藝術治療課題的實驗行為,很快使他產生了意外的收獲,很多“精神病”的藝術創(chuàng)作像繪畫、陶藝和詩歌寫作,他們對色彩、空間形式和自我經驗取材能力都表現(xiàn)出了一種驚人的天賦。比如像崇拜機械裝置的劉傳軍,他所畫的機械裝置繪畫在色彩和空間絲毫不比正常的藝術家遜色,盡管他沒有受過專業(yè)繪畫訓練,但他的形式感極強的機械繪畫與法國怪異機器裝置藝術家廷格里有異曲同工之妙?! ∷囆g本來就不是一個純理性和日常性的工作,它強調的是與眾不同的自我想象和超越日常的體驗,藝術的杰出創(chuàng)造主要來自人的潛意識和超現(xiàn)實經驗領域,這一點恰恰是“精神病”者的精神領域最活躍的部分,只是這個精神的無意識和絕對自我的部分沒有找到社會表達的語言體系和接受形式。郭海平教會了不少“精神病”人畫畫、做陶藝和寫詩歌,這些人實際上也不是被教會的,而是郭海平激發(fā)了他們的藝術潛質。德國著名現(xiàn)代藝術家博伊斯說“人人都是藝術家”,就是強調每個人內心世界實際上都有成為藝術家的潛質,只是有些人被現(xiàn)實意識壓抑了。郭海平從這些“精神病”藝術家的作品中選出了一部分優(yōu)秀之作,從藝術的角度看,這些“精神病”藝術家都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天分,很多作品如果以常人或者知名藝術家的名義展出,也許真的可以進入專業(yè)藝術展覽體系?! ∥艺J為,沒有精神痛苦和變態(tài)的藝術一定不會是偉大而深刻的藝術,偉大的藝術家一定是承受了遠勝于常人的精神磨難,甚至達到精神崩潰,才可能產生杰出的語言創(chuàng)造。在二十世紀初,歐洲文化界開創(chuàng)性地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在哲學、文學和藝術領域探討了藝術與精神無意識的關系,并形成了著名的精神分析學派、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和詩歌,以及無意識自動寫作等,精神分析學派的著名學者像佛洛伊德、榮格、拉康等,將自己的學說應用于藝術和小說的精神分析。佛洛伊德的一個開創(chuàng)性思想,是認為現(xiàn)代社會不應該歧視所謂的“精神病”人,他們實際上擁有比常人更豐富的想象和情感世界,尤其是他們的超現(xiàn)實幻想?!熬癫 被颊咧械囊徊糠秩擞捎诔蔀榱怂囆g家和巫師,而在社會體系有了正常的生存角色,并轉化了自我痛苦。而在現(xiàn)代社會,“精神病”人也可以通過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療重新適應社會?! ≡谒囆g不斷商業(yè)化的時期,郭海平的這項實驗計劃具有一種難得的探索精神。在這之前他還策劃過一個題為“?。何覀兘裉斓乃囆g”的展覽。他的這個計劃實際上也可以看作這個展覽的深入延續(xù),但這次“祖堂山精神病院”駐扎計劃更具有一種實驗性和探索性,在形式和主題上也越出了一個純藝術項目的界限,而是一個社會學、精神分析和藝術的一個跨學科實驗。這個項目本身似乎很難界定一定屬于社會學、精神分析還是藝術實驗,但重要的是,郭海平的這個行為實驗堅持將藝術轉向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困境,并且探討人的精神拯救的問題,并且身體力行的闖入一個陌生領域,這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所做的事情。我們時代的藝術現(xiàn)在過于資本化、生產化和中產階級化,在這個背景下,郭海平表現(xiàn)出了一種難能可貴的藝術家的真誠和勇氣! 2007年7月21日寫于慧谷陽光 序言二 序言二:瘋癲從來就不是一種疾病 文/汪民安 在生活世界中,瘋癲習慣于被看做是一種奇觀,它是不幸對于少數(shù)人的悲劇性降臨。正是基于此,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投給瘋癲者的是同情和好奇的目光。瘋癲,使瘋癲的觀看者暗自慶幸,他們深感幸運,沒有被某種神秘的魔力所掌控。但是,他們不知道,他們實際上也歷經過瘋癲,甚至有時候還強烈渴望瘋癲:事實上,大多數(shù)人都經歷過瘋癲片斷:或者酩酊大醉,或者被藥物所催發(fā),或者被某種激情徹底主宰,所有這些時刻,都構成短暫的瘋癲經驗:此時,人們甩掉了一切理性和道德的思慮,聽任自然本性和沖動,屈從于自己的身體,讓自己返歸到一種原初的野獸狀態(tài)。但是,在這片刻之后,人們會立即擺脫自己的野獸面目,洗刷自己的瘋癲形式,重新回到彬彬有禮的生活常態(tài)――一旦酒精或者藥物的功效失卻,理性就會重新征服人們的身體。瘋癲,通常就這樣在人們身上曇花一現(xiàn)。這,實際上并不是瘋癲,而是有關瘋癲的短暫練習?! ∧敲?,誰是真正的瘋癲者?只有那些具有特殊稟賦的英雄才能真正被瘋癲降伏。不過,人們不應將瘋癲看做是被動的結果:在人們看來,癲狂似乎是一種被壓迫的后果,似乎有一種巨大的外部力量將人包裹住,使得人們難以抒懷,于是,人在內心反復地掙扎,從而導致了瘋癲。但是,按照尼采的說法,人一旦受到了壓抑,表現(xiàn)出的不是瘋癲,而是內疚和抑郁。這種自我折磨透過愁苦的面容一覽無余。這正好是瘋癲的反面?! ∈聦嵣?,瘋癲不是內斂性的自我折磨,而是危險的不顧一切的外向性的爆發(fā)力量,它劃破習俗和道德的漫漫夜空而憤然地伸張。瘋癲者正是對理性世界的砸毀和藐視,才獲得了自己的瘋癲形象,這幅形象總是有一幅張狂的面貌。這正是瘋癲者為什么有時候被看做是神有時候被看做是獸的真正原因:他們和這個理性世界完全而絕對的不相容――不是暫時的不相容。這正是瘋癲者和醉酒者的差異所在:后者只是瘋癲的片斷,是瘋癲的假面具。醉酒者的歸途還是世俗的理性世界。而瘋癲者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世界:神圣世界。這個世界和理性世界判然有別:瘋癲者可以置理性世界任何的律法和秩序而不顧。對律法和秩序來說,瘋癲構成危險,同時也正是這種危險,它們也招致了自身命運的劫數(shù),它們通常被鎖在高墻豎立的陰影之中。理性世界受到了瘋癲的挑戰(zhàn),但它以禁閉的形式來迎接這種挑戰(zhàn)。 瘋癲世界,盡管經過了短暫的街頭游蕩,但長期以來,一直被關在逼仄的高墻之內,空間的閉鎖只能遏制瘋癲對理性世界的危險,并不能消除瘋癲世界的自主神圣性――瘋癲創(chuàng)造了一個沒有物理空間的神圣空間,一個新的擺脫了理性世界的神圣世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德勒茲認為,瘋癲者才是真正的欲望英雄。尼采就此說得更為明確:“一切生來不能忍受任何道德束縛和注定要重新創(chuàng)造律法的高人,即使他們實際上還沒有發(fā)瘋,也只能別無選擇地讓自己變瘋或者裝瘋?!悲偘d,為新生的思想鋪平了道路?! 【痛耍偘d傳達出來的是意志的無畏勇氣。膽小和懦弱的人無法瘋癲,它們總是被自我保存的本能所牢牢地禁錮住,而無法向理性世界毫無回旋余地地猛烈撞擊?;蛟S我們可以說,瘋癲是主動意志的蠻干,它表現(xiàn)為一種巨大的抗爭能力。在這種意志的抗爭中,絲毫沒有妥協(xié)的成分,意志決不會在任何的壓力面前收手。意志逼得它的對手要么將意志毀滅,要么使意志不得不以一種瘋狂的形態(tài)展示出來――正是這種意志的無理要求,使得瘋癲者和小人區(qū)分開來。瘋癲者是小人的反面,后者知道迂回,知道巧妙的掩飾,知道如何維持理性的平衡,在意志可能毀滅的情況下,小人會理性地后退,重新躲在安全的理性的庇護之下。只有瘋癲者會奮不顧身,一舉僭越理性的界限,閃電般地獲得瘋癲的永恒。在這個意義上,瘋癲只會青睞少數(shù)人。就此,我們看到,渴望甩掉理性的人很多,但是成為瘋子的人很少。醉酒的人很多,發(fā)瘋的人很少。要想一勞永逸地擺脫秩序的桎梏,人們必須成為瘋子。但是,不是每個急于擺脫生活桎梏的人都能變成瘋子,即便是那些夢想成為瘋子的人,那些渴望瘋癲的人,他們要想獲得瘋癲狀態(tài),需要學習瘋癲,需要對瘋癲的反復練習,更需要神的眷顧?!爸?,請賜我以瘋狂!只有瘋狂才能使我真正相信自己!請讓我的頭腦譫妄,讓我的身體痙攣,讓我的眼睛看到稍縱即逝的光明和周而復始的黑暗;請讓我在凡人從未見過的冰與火面前顫抖,讓我在巨大的聲響和無聲的陰影中驚恐不安;請讓我像野獸一樣咆哮、哀鳴和爬行吧。”要讓瘋癲降臨自身,有時候需要禱告,需要賜福。在一個理性主宰的文明時期,瘋癲是上蒼贈送給少數(shù)人的珍品。就此,我們能夠理解,為什么那些被瘋癲眷顧的人中有如此之多的天才閃耀:荷爾德林、尼采、凡高和阿爾托。正是借助瘋癲,他們閃電般在一個既定的理性世界中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神圣世界。也可以反過來說,正是創(chuàng)造自己的特殊世界的同時,他們也創(chuàng)造和習得了瘋癲?! 〉?,這瘋癲,卻被理性世界看做是疾病――除了將瘋癲看做是危險從而需要提防之外之外,理性世界還將瘋癲看做是病態(tài)世界,他們要救治瘋癲,試圖讓瘋癲者重新返回到理性世界之中,就像讓一個醉酒的人重新恢復他的清醒一樣。就此,精神病院既是防御性的,也是治療性的。為什么將瘋癲看作是一種疾???這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理性建構了自己的合法壟斷性,唯有理性,是人的正常而健康的確認標志。所有同理性存在著溝壑的人,都被看做是不正常的,是不自然的,是人的疾病形式。瘋癲,或許是所有偏離理性世界的非理性類型中,同理性世界最相對立的一類形式。瘋癲世界,當然會被看做是一種不自然和不道德的世界。在理性世界的眼中,瘋癲是一種特殊的病人類型。要恢復自然而健康的秩序,要么就驅逐瘋癲,要么就治療瘋癲――這正是文明社會中的瘋癲的歷史。問題是,在癲狂者的眼中,這個理性世界就是一個自然而健康的世界嗎?這個理性世界不正是因為充滿壓抑而讓癲狂者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世界嗎?這個癲狂世界難道沒有自己的神曲?我們要問,在理性世界和非理性世界中,到底誰是瘋癲?或者我們借用帕斯卡的話來回答,“人類必然會瘋癲到這種地步,即不瘋癲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瘋癲。” 問題是,瘋癲到底怎樣展現(xiàn)自己的聲音?誰又會耐心地傾聽瘋癲的置疑聲?誰會領悟瘋癲世界的神曲?理性世界將瘋癲和醫(yī)生置身于一個隱秘而封閉的空間中,醫(yī)生能夠隨時撞見瘋癲者的自我表達。但是,從醫(yī)生的角度看,這些表達總是疾病的癥候。醫(yī)生借助這些表達,試圖追溯瘋癲者的病情根源。但是,如果這些癲狂者不是被看做病人,那么,這些表達將會看做是什么? 這正是郭海平新書的意義。同醫(yī)生的看法不一樣,在這里,瘋癲者的表達,不是受制于一種內在的病情,相反,這些表達恰好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本身。郭海平,醫(yī)生和病人同時處在密閉的世界中,對于每個人而言,對方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意義。對于醫(yī)院而言,治療總是要清除瘋癲者的臆想,瘋癲者只有消除了臆想,才是往健康的路上緩緩行進。與此相反,郭海平鼓勵這些瘋癲者臆想,他并不將瘋癲者的自我表達看做是疾病的癥候,相反,這些自我表達,這些充滿奇思怪想的繪畫,是瘋癲世界的秘密:這些秘密無法被理性世界所洞穿。或許,藝術家是最接近瘋癲世界的人。理性世界各類詭異的繪畫,難道不正是瘋癲欲望的隱秘表達嗎?理性世界沒有排斥這些繪畫,只是因為這些繪畫巧借了藝術之名。瘋癲者的繪畫,并不借助曲折的掩飾方式,這是瘋癲者的自發(fā)創(chuàng)造,這也即是想像力本身。對這些作品,我們要作的并不是洞穿和破解其中的秘密,而是尊重和看護這些秘密,這些秘密是一個獨特世界的抒情方式?,F(xiàn)在,它聚集起來,以一種文明世界的運作方式,來到了我們眼前。我們如何對待這些瘋癲者的繪畫?它和我們的知識如此地迥異,或許,它并不會喚起我們對它們的懷疑,而是喚醒我們對自身的世界的懷疑。這是怎樣的懷疑?用福柯的話來作結束吧:“凡是有藝術作品的地方,就不會有瘋癲,但是,瘋癲又是與藝術作品共始終的,因為瘋癲使藝術作品的真實性開始出現(xiàn)。藝術作品與瘋癲共同誕生和變成現(xiàn)實的時刻,也就是世界開始發(fā)現(xiàn)自己受到那個藝術作品的指責,并對那個作品的性質負有責任的時候。” 2007-7-5 自序 自序 文/郭海平 在我剛滿二十歲的時候,我接觸到一幫年輕的藝術家,他們的言談舉止,他們的思維和情感表達方式與我見到的其它同齡人明顯不同,在他們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一種奇特的神采。我為之傾倒,也正是從那一時刻開始,我便一直沉陷于這種“神采”之中不能自拔。有時我會認為這種“神采”就是一種生命的光芒,有時我也會認為這本身就是生命的一種燃燒形式?! 『翢o疑問,這種“神采”使原本就不安分的我變得更加放肆和任性,同時,我也感到了某種莫名其妙的惶恐和不安。我與這幫藝術家很快便成了形影不離的朋友,從此,我與他們一道也開始神采飛揚了起來。我們標新立異,我們無拘無束,我們盡情享受著自然生命的活力,熱情,癲狂,癡迷,奔放。這一切讓我的青春歲月殘酷而難忘?! ∫舱菑哪且粫r期開始,我對藝術與人之間的異常關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精神層面上,藝術家和精神病人無疑具有某種相通之處。他們都是我們這個社會中極為特殊的一群。所不同的是,藝術家得到了社會一定的包容,而精神病人則往往受到社會的排斥和壓制,常常成為人們歧視和排斥的對象。其實,對于精神病人的內心世界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一種病態(tài),多大程度上是一種常態(tài),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實的人性,又在多大程度上背離了生活的正軌,所謂的正常與不正常之間的界限究竟在哪里?——我常為之困惑不已。 有資料證明,在“瘋狂”與“天才”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神秘的聯(lián)系,瘋子與天才只有一線之隔。像貝多芬、莫扎特、安徒生、康德、巴爾扎克、凡高、蒙克、伍爾芙、喬伊斯、葉賽寧、龐德等等都常常成為人們例舉的對象。 在我的經驗中似乎只有那些極富智慧、對事物極為敏感的人,只有那些不甘平庸、喜歡在自己精神世界里沉醉和暢游的人,才最容易與現(xiàn)實發(fā)生沖突并在心理上留下障礙,久而久之,他們的心理上便形成了某種錯亂的病態(tài)表現(xiàn)。 有意思的是,在精神病醫(yī)學尚未出現(xiàn)和尚未進入中國以前,不少藝術家就曾將“癡”、“癲”視為一種境界,如顧癡(顧愷之)、黃大癡(黃公望)、倪迂 (倪云林)、梁瘋子(梁楷)、米癲 (米芾)、癲張醉素 (張旭、懷素)等。其實,這與西方社會理解的精神病還是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中國文人的瘋癲大多數(shù)都是受主觀意識的控制,對此,我們會常常見到后人用“佯狂”和“佯瘋”來描述他們瘋癲。事實上,在那些特定的年代,他們似乎只有通過這種“佯狂”和“佯瘋”的方式才能逃避道德、法律和政治方面的限制和迫害,并從中謀取一些有限的精神自由,這也可以算作是中國文人在壓力面前的一種獨有智慧。而在西方,我們很少見到裝瘋賣傻的藝術家,像凡高、蒙克等人都被醫(yī)學確診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在精神世界里的崇高地位,也絲毫沒有影響公眾對他們藝術創(chuàng)作的欣賞和喜愛。遺憾的是,多數(shù)國人仍將精神疾病視為是一種不光彩的精神殘疾,精神病人和他們的精神世界仍然被主流社會有意無意地忽視。事實上,像凡高和尼采這樣的精神病人已注定成為歷史,這是因為,今天的法律、醫(yī)學和道德已難以容忍他們的再次出現(xiàn)。但我依然堅信,自由的意義其實就是在不斷的挫折與對抗中才能得到體現(xiàn),但在多數(shù)人眼里,自愿選擇“挫折”和“對抗”的人很可能就是人的一種病態(tài)的表現(xiàn)。這些年,我的精神狀態(tài)一直在病與非病之間徘徊。我的精神世界有時變得脆弱而敏感。我親眼目睹了周圍親朋好友乃至家人在社會快速變遷過程中發(fā)生的種種變故。我終于發(fā)現(xiàn)我已經不能遵循正常人的生活,我無法像大多數(shù)同齡人一樣結婚生子,上班下班,過著規(guī)規(guī)矩矩的正常人的生活。現(xiàn)實中,我也常常對自己的不正常產生懷疑,這時,似乎只有藝術才能夠幫助我擺脫這些困境?! 【窦膊∨c藝術創(chuàng)作之間的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一直吸引著我,同時也讓我常常感到困惑。198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一家印刷廠的設計室調到一家政府主辦的心理咨詢機構工作,一干就是四年。在那一段時間里,我每天都要接觸到許多尋求心理支持和幫助的青年人。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人性中掙扎的種種表現(xiàn)。我發(fā)現(xiàn)精神疾病其實早已真實地存在于我們這個社會的各個角落,所謂病態(tài)其實正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常態(tài)。它促使我從更為廣闊的視角思考病與非病、健康與不健康,道德與非道德,正常與不正常,意識與潛意識和無意識等等問題。為此,我邀請了多個領域的專家成立了“藝術分析部”,期望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解答。但最終我還是把希望投向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實踐,因為我對藝術與人精神之間的那種緊密聯(lián)系漸漸有了越來越多的領悟,或者說,只有進入藝術創(chuàng)作的實踐,我才能真正領會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精神“障礙”和“疾病”?! ∈赀^去了,我沒有停止在藝術上的探索。有一天,我在畫畫的實驗中獲得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這是一種類似于電流穿越全身的感覺,或許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茅塞頓開和豁然開朗。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這是一次全身心的瞬間體驗,正是這種神秘的體驗感受讓我放棄了手上的其它工作而做出了做一名全職藝術家的決定。對此,很多人并不能完全理解,甚至有人認為,這又是一次帶有病理特征的不同于正常人的決定。從那時開始,我嘗試了各種自由開放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除了繪畫,我還涉足攝影、裝置、行為藝術等等。為了進一步拓展自己的視野,我參與了多個展覽的策劃,期望與更多的藝術家和公眾形成更為開放的互動。與傳統(tǒng)的繪畫和心理咨詢實踐相比,當代藝術則是一種開放的文化互動過程,我非常享受這種互動的過程,從中我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這也許就是一種人的自由的實現(xiàn)和健康生命的具體體驗?! ?005年我邀請了27位中國當代藝術家圍繞著“病”的主題在南京美術館舉辦了一場“?。何覀兘裉斓乃囆g”展,在這個展覽畫冊的前言中,我試圖對近20年的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狀況進行一個整體的理性反思。我認為,近20多年來中國的先鋒藝術中,“病”作為一個重要的主題,其表現(xiàn)是十分充分的。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傷痕藝術”[注1]到90年代初興起的“玩世現(xiàn)實主義”[注2],然后再到21世紀初“青春殘酷”[注3]主題的興起,其大量作品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共同的“病”的主題。過去,大家之所以不愿正視,一方面也許是因為“病”與“美術”理念的沖突,另一方面,也許與中國人諱疾忌醫(yī)的傳統(tǒng)習性有關。我之所以選擇“病”作為主題,是因為這些年的所見所聞使我對“精神疾病”有了更為痛切的感受。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反思和關注這些問題,用藝術的方式介入這一主題,這應該是我對精神疾病和人的自由問題思考的另一種延續(xù)。 2006年,我認識了江蘇康曼科技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聶鷹先生。正是因為有了他的慷慨幫助,我才如愿以償?shù)刈∵M了依山傍水的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里,我實現(xiàn)了近距離觀察和了解精神病人的愿望,并最終順利地完成了研究精神病人藝術創(chuàng)作的計劃。應當承認,我們對精神病人文化及其精神世界的研究要遠遠落后于西方許多國家,直到今天大多數(shù)中國人對精神病人仍然并不了解也不愿了解,即使是醫(yī)療系統(tǒng),關鎖式治療[注4]仍是我國大多數(shù)精神病院對精神分裂癥病人施行的普遍治療管理方式。而早在一百年前西方社會就出現(xiàn)了弗洛依德這樣的精神病研究大家,尤其是法國藝術家杜布菲[注5]堅持不懈的努力,使得精神病人的藝術逐漸受到公眾關注。通過對這些藝術作品的欣賞,公眾對精神病人的精神世界有了更為生動和具體的認識。今天,法國、德國、瑞士、巴西和美國等許多國家都相繼成立了展示精神病人藝術的博物館,精神病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已經成為人們探索人類心靈和潛意識的重要渠道。我與聶鷹先生交談最多的內容就是力爭在中國建立第一座“精神病人藝術館”[注6],以改變國人對精神病人存在的種種偏見。不可否認的是,在社會多方面的努力下,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精神病人的權益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暇┳嫣蒙骄癫≡菏冀ㄓ?952年10月,它坐落于南京市著名的南郊風景區(qū)內。祖堂山有著漫長的建寺歷史,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南朝最后兩個皇帝死后就埋葬在祖堂山山腳下,著名的“弘覺寺”與精神病院也僅僅只有一墻之隔。這真是一個絕妙的安排?;实哿昴?、寺廟與精神病院,三者均與出世和人的靈魂有關,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個神秘之手相牽。郁郁蔥蔥的叢林、沁人心脾的空氣、飄蕩在夜色山谷里打更的聲響,讓我有種跨越時空之感。在實施整個計劃的三個月里,我們?yōu)椴∪藗兲峁┝擞彤嫛⒈?、水彩、彩色鉛筆、油畫棒、陶土等多種藝術工具,但由于參與這項活動的一百多位男女病人(全院七個病區(qū)都參與了這項活動)絕大多數(shù)都不曾有過繪畫的實踐經驗,因此他們無法適應各種繪畫材料屬性的特殊要求,如很難掌握調色中應當遵循的擦筆、洗筆、換筆,以及輕重緩急的基本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選擇用油畫棒畫畫就成為大多數(shù)病人的首選,再加上他們一意孤行的思維方式和藥物的干預,他們的作品便呈現(xiàn)出了自身特有的意味。在三個月的時間里,他們一共完成了三百多幅(件)作品。通過對他們創(chuàng)作過程的細心觀察和分析,我從中獲得了許多從未有過的體驗與領悟。 大多數(shù)住院病人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不自信”,一般情況下他們都表現(xiàn)出十分的謙卑和溫順,這一點與我們通常認為的精神病人的“瘋狂”正好相反。但很快我便發(fā)現(xiàn)他們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集體的“不自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抗精神病藥物和醫(yī)院的特殊環(huán)境的持續(xù)作用。正因為他們普遍表現(xiàn)出極度的不自信,使得大部分病人很難介入到我們?yōu)樗麄儼才诺乃囆g活動中來。在我接觸的一百多位病人中,主動要求參與藝術活動的只占極少比例。大多數(shù)病人需要的還是不斷地鼓勵。相比之下,那些住院時間不長的病人,則表現(xiàn)出較為積極的參與熱情。本書介紹的作品大部分屬于這兩種類型的病人所作:第一種是生命力和意志力特別頑強的病人;另一種則是屬于住院不久的病人?! 〉还芷綍r多么謙卑和不自信,一旦拿起畫筆,大部分病人都會表現(xiàn)出相當?shù)莫毩?、坦誠和自由。在具體的藝術實踐中,不少人都沒有我所預想的那些心理障礙。他們隨心所欲,他們自由自在。這也許就是精神分析學家們常說的“真實讓你獲得自由”。極度的不自信和極度的自信就這樣奇異地交織在一個人的身上,由此形成了另一層意義上的精神分裂?! ×晳T于從高空俯瞰事物,這是我觀察到的精神病人作畫的一個獨特現(xiàn)象。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視角,我認為至少可以反映出他們經常具有這種特殊的俯視體驗,這是一種飛翔在天堂中的體驗,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們不同尋常的精神運動狀態(tài),這也許是精神藥物的作用,也許這就是精神病人對世界的特殊感知方式。這一發(fā)現(xiàn)立刻讓我聯(lián)想到中國當代藝術眼下正在盛行的“升天”、“飛翔”、“飄”、“登高”和“俯視”的畫面,這或許是一種巧合,或許是這些藝術家的精神也出現(xiàn)了某種與精神病患者相似的體驗。藝術家、精神病人、現(xiàn)實、超現(xiàn)實和自由等等文化概念在我頭腦中又一次陷入到了無法理清的混亂狀態(tài)?! ∵@一次住院的體驗,使我對精神病醫(yī)學、精神病人以及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感知世界的方式等問題都有了許多新的認識和感受。從社會設定的角色看,我是以一個健康的藝術家的面目出現(xiàn)在病人們面前的,但從另一個方面看,我卻又更愿意與那些被稱之為是病人的患者為伍,這不僅僅是因為情感,更多的應該還是一種內在精神的相通。在觀察精神病人的同時,我也在不斷地反省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一切漸漸又會聚成了一個全新的沒有頭緒的謎團。為了表達住在醫(yī)院的種種感受,我除了以日記的方式來記錄每天觀察的結果與心得之外,也經常會在病人們都離開畫室之后便拿起畫筆來表現(xiàn)我內心深處的特殊感悟和感受。在這批繪畫作品中,無數(shù)扭曲的形體掙扎著相互纏繞、相互交織在一起,他們也許是從黑暗中蓬勃而出的生靈,他們掙扎著,相互糾纏在一起,(見圖147、148、149)其實,在那一時刻,我發(fā)現(xiàn)掙扎、糾纏的不僅僅只是他們這些住在精神病院里的病人?! ∵@一次住院的體驗,也讓我對精神病醫(yī)學、精神病人、藝術、以及靈魂等問題都有了許多新的認識和感受。我感受到了當今精神病醫(yī)學的欠缺和淺薄,也感受到了精神病人內心的那份悲哀與凄涼,同時我也隱約感受到人的靈魂的存在和藝術對人精神關照的無限可能性。作為一名藝術家,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公眾在欣賞精神病人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去了解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和我們今天現(xiàn)存文化的真實處境?! ∵@次深入精神病醫(yī)院的藝術實驗活動得到了醫(yī)院領導的熱心支持,他們不僅為我和病人們提供了寬敞的藝術活動場所,同時還從緊張繁重的醫(yī)療第一線抽調擔任過男女多個病區(qū)主任的王玉女士協(xié)助我開展工作。王主任一方面要負責自己病區(qū)里大量繁忙的工作,另一方面又要照顧到我這里的每一步進程,短短的三個月時間里,王主任共計病倒了五、六次。正因為有了王主任細心周到的安排和介紹,才使我與病人之間最終實現(xiàn)了非常完美的合作?! 榱俗屪x者和觀眾更好地把握精神病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我與王玉分別撰寫了“藝術評述”和病人的“病史及臨床表現(xiàn)”。另外,我還邀請了國內著名當代藝術策展人兼批評家朱其博士和著名文化學者汪民安博士為本書撰寫了前言,我相信他們的介入一定能夠彌補我的許多缺陷與不足。朱其博士是中國當代藝術領域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批評家和策展人,十多年來,他對當代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走向始終都保持著高度的關注。汪民安博士則是研究西方后現(xiàn)代文化的著名學者,不僅如此,他在中國當代藝術理論領域也有著較高的聲譽,他的專著《??碌慕缇€》是讓中國讀者走進西方后現(xiàn)代文化的優(yōu)秀啟蒙讀物,眼下,他的另一本從全新的視角研究尼采的專著又即將與廣大讀者見面。我確信,有了上述三位專家學者的支持,這本書的文化藝術價值一定會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借此機會,我對他們的熱情幫助表示最真誠的感謝?! ?007-4-27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