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劉鐵芳 頁數(shù):289
前言
劉鐵芳,這個人,請容許我用稍多一些文字來寫,因為不只在教育一加一社區(qū),在整個教育學界,我讀他的文字最多,所有的專著、所有的原創(chuàng)博文,所有的學術論文,總之,能讀到的,都讀過。讀他的書時問也最長,從1999年一直到現(xiàn)在,整整十年。所以感受當然就多些。 這是一個沉思者,一個行走者,一個低調(diào)的理想主義者,一個充滿“人間情懷”的“愛教育者”。從關注“教育回歸生活”到倡導“有靈魂的教育”,視域的轉(zhuǎn)換源于思考的深入。當下諸多紛紛攘攘、光怪陸離的現(xiàn)實問題,制度的歸因固然不可少,但光有制度的歸因則有失片面和膚淺,如果我們能回溯過往,考量百年來啟蒙的得失,更會認同這一點。就教育場域而言,如果沒有文化一心靈層面對人的化育,對民主、自由價值吁求方向再正確,也很可能淪為一種簡單的“宣傳”,失去厚重的基礎。在政治因素對教育的規(guī)約和浸染尚屬強勢的今天,教育所能做的。
內(nèi)容概要
《教育生活的永恒期待》系名之為“樹人書屋”,意在秉承“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古訓,在日漸浮躁的教育世界中,重溫一種尊重人的生命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育理想。“樹人書屋”將以隨筆為基本形式,以對各種教育生活的幽微敘述為基本內(nèi)容.,以切近教師日常教育生活的方式,促成教育常識的回歸?! 〗逃龁⒚捎匈囉诶碚撆c實踐、學校與社會、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持續(xù)不斷地對話。 “樹人書屋”。就是要創(chuàng)建這樣一個積極對話的平臺,讓所有真誠關注教育問題的專家、學者、校長、教師,以及其他關心教育的人士,都能匯聚于此,交流、碰撞,激發(fā)關于教育理想的點點心火。
書籍目錄
閱讀劉鐵芳(代序)/李偉言第一輯 比技術更重要的是觀念對美好事物的無條件的、永遠的渴望“不是藝術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藝術”比技術更重要的是觀念從“羅馬假日”到“無極”:兩種教育的藝術何謂有“人”的教學感受一種素面朝天的溫暖語文教學:回到文本教學過程與兒童精神世界的擴展何謂教育的現(xiàn)代化:從華德福教育模式談起三種歌星與教師的三種境界教育的層次性與教育境界的提升體育作為生命的藝術教育改革的靈魂在哪里新課程改革:印象與思考第二輯 以心智之光對抗平庸之惡面對我們生命中“平庸的惡”為什么我們會如此平庸教學中不能承受之重:我的一堂評估課教育是一種柔順的力量把體育還給體育教育的位序與國民品格的高度點亮心燈:尋求日常教育生活的突破以閱讀開啟心智偉大的教育者都是偉大的讀書者以思想之火點燃日常教育生活之薪需要堅持、需要堅守、需要堅定重溫逝去的教育傳統(tǒng)90年代師范生對話劉鐵芳教授:保持心靈的豐富與活躍第三輯 知識與教養(yǎng)之間知識與教養(yǎng)之間尋求德性與力量的均衡發(fā)展知識、身體與教化陽光下的行走與吶喊生命的偶在性與當代教育的指向教育者的遐思以審美趣味對抗堅硬的現(xiàn)實創(chuàng)造如何可能——從“蛆除傷痛”談起認真對待為惡的底線當美德成為故事切實地擴大教育中的自由陶冶何謂班級民主管理教育引領與生活養(yǎng)成愛的節(jié)制與審慎主體性的培養(yǎng)第四輯 肩住我們對于生命的責任心靈世界的荒疏與救贖課堂的高度就是人性的高度以人性之愛補綴破碎的生命世界在課堂中成就自我我們現(xiàn)在應該怎樣做父母“我”如何走向“你”紅葉之美與教育之道作為教師就是去成為教師肩住我們對于生命的責任期待一種給生命以溫情陪伴的教育好校長如何成就一所好學校提升學校作為文化精神共同體的存在該給孩子什么樣的班級生活——與《中國教育報》記者張婷的對話讀書“像呼吸一樣地自然”(代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國外大片我看的不多,但也有幾部是非常喜歡的,像《刺激1995》《美麗人生》等就是我經(jīng)常向人推薦的好片,但我最欣賞的影片還是《羅馬假日》。在我看來,《羅馬假日》簡直就是無懈可擊,整部電影自然、平易、流暢、優(yōu)美,同時又在充分展現(xiàn)人性的美好之中,揭示人性的悲劇性。影片結(jié)尾,公主的一番表白與滿懷留戀而去,留下黯然神傷的美國記者和空蕩蕩的大廳,給觀者的心留下深深的震顫,生命之中美麗的幻象與現(xiàn)實的無奈就這么自然而優(yōu)美地展示出來,一下子揪住觀者的心,整個電影的精神空間也被大大地提升與擴展?!读_馬假日》的結(jié)尾講出了人類一個永恒的重要的問題,我們追求愛情和自由,但我們在現(xiàn)實中所能追求到的愛情與自由是很有限的,許多時候只能成為一種永久的渴望,就像沈從文先生所說,“美麗總是愁人的?!?/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