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合成蛋白質(zhì)到合成核酸

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鄒承魯,梁棟材,王貴海 等口述,熊衛(wèi)民 訪問整理  頁數(shù):414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根據(jù)訪談的主題分為“人工合成結(jié)晶牛胰島素”、“胰島素晶體結(jié)構(gòu)測定”、“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zhuǎn)移核糖核酸”三個部分。自1956年中國政府組織制定第一個“向科學進軍”的藍圖——《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fā)展遠景規(guī)劃綱要》(簡稱“十二年規(guī)劃”)——以后,中國的政治風浪一波高過一波,到“文化大革命”時更是達到頂峰。那種環(huán)境對于當時尚不能產(chǎn)生立竿見影效果的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是極其不利的。事實上,在1956--1976年間,真正按計劃組織大量人力實施并取得重要成果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恐怕也只有這三項。  每一個項目的歷史過程,本書都選了幾位至十余位當事人來講述。在排列訪談錄時,按當年分工和所在單位劃為若干組合,每個組合中受訪人依首次受訪時間排序。這些受訪人有的來自中國科學院,有的來自高等院校,有的是“老”科學家,有的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有的當時還是學生,還有幾位是專職的科研管理干部。盡管被詢問的都是幾乎相同的問題,但由于當時所處的位置不同,以后的地位各異,認識水平不一,以及各人記憶力和表述風格的差別,他們所做的答復不盡相同。對口述歷史而言,這樣的結(jié)果在所難免,甚至迥然不同也是其應有之意,正可以相互補充,相互印證,展示歷史的多面性、多層性、豐富性。

書籍目錄

引言 分子生物學在中國興起的獨特歷程第一篇 人工合成結(jié)晶牛胰島素胰島素工作的管理 訪談杜雨蒼因保密而喪失的榮譽 訪談張友尚最自豪的工作 訪談鄒承魯上海分院的“大兵團作戰(zhàn)” 訪談王芷涯可以給個諾貝爾獎訪談邢其毅學生的感受 訪談湯卡羅北京大學的“大兵團作戰(zhàn)” ‘訪談花文廷合成背后的故事 訪談施溥濤尷尬的獻禮 訪談夏其昌第二篇 胰島素晶體結(jié)構(gòu)測定非常集體的工作 訪談梁棟材從小分子到大分子 訪談林政炯“691”之前 訪談李根培四起三伏的坎坷歷程 訪談衛(wèi)新成上海組 訪談朱尚權第三篇 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zhuǎn)移核糖核酸從“601”到“824” 訪談祁國榮“824”任務的前期管理 訪談梁鎮(zhèn)和“人工合成生命”系列研究的醞釀訪談黃愛珠自豪及遺憾訪談包永德署名問題 訪談羅登有機所的貢獻 訪談陳海寶北京“824”任務組 訪談張其玖不可能再組織第二個“824”項目 訪談王貴海北京大學的工作 訪談顧孝誠、胡美浩默默奉獻13年 訪談孫融融對“824”的反思 訪談翁延年附錄“人工合成生命”系列研究大事記主要參考文獻人名索引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篇 人工合成結(jié)晶牛胰島素  2 因保密而喪失的榮譽  熊:請您談一談胰島素人工合成的研究?! 垼?958年“大躍進”前,我們所主要做一些生化方面的基礎研究——有的做蛋白質(zhì),有的做酶,有的做核酸,有的做代謝——沒人做胰島素,也沒人做多肽合成。為什么要搞胰島素合成呢?這跟當時的形勢有關。那時候要求“解放思想”,樹“雄心壯志”,工業(yè)放“衛(wèi)星”,農(nóng)業(yè)放“衛(wèi)星”,科學也要放“衛(wèi)星”。于是認為我們原來做的工作不很重要,要抓一個很重要的。后來就組織大家討論,最后就選擇了這么個題目。課題提出來后就把原來的研究組都拆掉了,另外組成一個專門做胰島素人工合成的組:原來做蛋白質(zhì)的曹天欽、原來做酶的鄒承魯、原來做蛋白質(zhì)分析的鈕經(jīng)義都被組織到這個新組里頭?! 傞_始好像是先跟北大一起商量,討論到底怎樣進行。討論過后,提出要分五個方面進行。其中一個方面叫肽庫,就是把天然胰島素的肽段拿到——酶解以后不是可以得到一些肽的片段嘛——然后拿這些片段做原料,將它們接起來?! ×硪粋€方面是拆合。胰島素有三個二硫鍵,先把它們打開,然后看它們能不能再接上。本來想一個一個二硫鍵打開,將來合成的時候也是一個一個接,但是這樣做比較復雜。后來嘛,就干脆把胰島素兩條鏈打開變成A鏈和B鏈,打開以后再接上。因為它有三個二硫鍵嘛,接的時候,各種各樣的接法都有可能,天然的胰島素的接法——我們要的那種接法——只是其中一種。這個辦法行不行?過去人家也做過,都覺得這個辦法很困難,拆開后是不能接回去的。于是國外的科學家就認為:三個同時拆開,然后再讓它回去,是不能成功的。

編輯推薦

  “人工合成結(jié)晶牛胰島素”、“胰島素晶體結(jié)構(gòu)測定”和“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zhuǎn)移核糖核酸”是中國早期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三座里程碑,曾在當時和事后得到廣泛的宣傳,長期以來被引為中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的“驕傲”?!叭斯ず铣山Y(jié)晶牛胰島素”研究以“大躍進”運動為起點,另兩項研究則起步于“文化大革命”運動之初。特殊的歷史背景注定了書中的“故事”不會是純科學的陳述:盡管這些科學英才面對特殊的機遇與挑戰(zhàn),最終實現(xiàn)了他們的光榮與夢想,但其中也確實包含有太多的曲折和遺憾。  本書匯集了筆者在六年時間內(nèi)分別對二十多位重要當事人所做的訪談,從不同視角展示了這三項科研工作的立項背景、研究過程、榮譽分配,并對其科學價值進行了重新審視,為了使讀并看得更全面,筆者還以當時形成的檔案、內(nèi)部資料等為基礎,寫了兩則研究者的敘事版本。  ——導言和大事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從合成蛋白質(zhì)到合成核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