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女王

出版時間:2007-10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法)瑪麗·尼米埃  頁數(shù):183  字數(shù):74000  譯者:韓一宇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謎一樣的稱號,謎一樣的父親,從支離的現(xiàn)實和記憶的碎片里尋回的親情,到底是張溫暖的面龐還是個冰冷的噩夢。   《沉默女王》同時折桂2004年梅第奇文學大獎、法蘭西學院最佳小說獎。   “反復糾纏我的夢魘之一,總是出現(xiàn)一個戴著面具的男人,用盡全力把我抓住……他沒有面容。他甚至沒有一個鼻子或是一張嘴的雛形,而在夢中,卻使我無法喊叫。我一字一頓地說,我將力氣鼓滿胸膛,但是沒有一個音節(jié)能發(fā)出來。這個面容我認出來了,但是我不能把它說出來。總是那同樣的感覺,骨頭像玻璃一樣破碎,骨架支離解體??偸峭瑯拥耐蝗惑@醒,直到那一夜,那個男人被兩個大寫的輔音指明,銘刻在一家店鋪的門楣上。清晰地出現(xiàn)在招牌上的是由一個連字符分隔開的‘父親’一詞中的兩個輔音?!?  五歲時瑪麗的父親死于車禍。這位著名作家給他的女兒只留下了兩份“遺產(chǎn)”:寫作的天賦和對駕車的恐懼。除此之外,父親是陌生的?,旣惓擅?,人們開始談論她像她英年早逝的父親。疑惑的瑪麗決定重新認識這個很久很久以前她曾經(jīng)叫爸爸的人。為此,她走訪了同父異母的哥哥,尋找過父親情人的兒子,嘗試著回想起小時候母親脖子上的掐痕,浸泡在浴缸里沾滿血跡的白床單……在現(xiàn)實與回憶的交替之中,這個時常出現(xiàn)在她夢魘中的男人走近了。

作者簡介

瑪麗·尼米埃(Marie Nimier),1957年生于巴黎居住在法國諾曼底地區(qū)。她的父親也是作家?,旣愋r候的理想是當一名演員和歌手,但藝路不順,隨后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找到了新的激情。在2004年的小說《沉默女王》中,瑪麗向讀者袒露了關(guān)于她父親的令人心碎的回憶,她的勇氣和才氣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沉默女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2條)

 
 

  •   這個書幫人買的,到底如何,下回分解
  •   封面有點臟了,印刷一般,但不影響閱讀,還沒看完,值得推薦
  •   如果你喜歡法國文藝片,你會喜歡閱讀這本小說。因為它是一種心靈思索過程的探索,而非故事情節(jié)的表演。如果你是個喜歡體會自己與他人心緒變化的人,你會喜歡不急不慌地閱讀這本小說,因她對自己已過世父親的探索,一如我們對自己父輩的好奇與重新認識。生活在于過程,在于耐心、勇敢的體察,而非一個孤立的結(jié)局?;蛟S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話
  •   對這本書也是期望過高,以為獲過兩項大獎,總歸是相當?shù)牟诲e,可讀后感覺一般。
  •   我覺得我是被封底的內(nèi)容介紹誤導了。
  •     瑪麗·尼米埃,可憐的姑娘。在她眼中的別人的目光里,永遠居於“第三者”位置上的自己。她可能從來不曾確信父親的存在,但關(guān)於這種不確定的一切卻時刻侵擾著她。有些是被動的,有些則是主動的,甚至絞盡腦汁尋求的。
      好像根本沒有牽動過那個模糊的父親的心——不見得沒有,也不見得有。丟失了的東西從來無法證實,記憶和嘴唇是最靠不住的東西。然而對瑪麗·尼米埃來說,這種證實如此必要。它關(guān)於一個個體的完整,和來源的純淨——這究竟是誰的錯誤?沒有得到父親的歡心究竟是誰的錯誤?
      
      我很佩服她,面對這樣一個父親的時候,可以不恨。如果可能的話,何必要去推崇那些充滿個性的作家?也許,他們的作用除了挖掘陌生人們的自我之外,就是給身邊的人們帶來傷害。
      對於瑪麗·尼米埃來說,這種對父親形象確定的必要性的意義,遠遠大於現(xiàn)世人們的肯定或者批判。後者僅僅是作為回饋“父親”這個符號而存在著。它們並不獨立,就好像在一定時間內(nèi)——甚至《沉默女王》面市之後,也許依然無法獨立的瑪麗·尼米埃。
      原因如此直白:尼米埃。他們共同擁有的東西。
      
      首先要證實他存在過,重要的是要證實在他存在的時候“我”曾被正視過。不是重視,哪怕僅僅是看一眼,持續(xù)的久一點兒。
      
      奶奶剛?cè)ナ赖臅r候,人們在數(shù)個包裹中一個的最底層,翻出幾塊退了色的紅尿布。關(guān)於那尿布的主人,她們爭論不休。當有人說是我的時候,我會暗中竊喜。雖然這欣喜是那麼不合時宜。可是能做一個逝者最親密的人,是多麼榮耀又傷感的事情。好像重要的地位終於得以確認,在一個普通人一生中最榮耀的時刻。這樣那個“重要的人”的肖像也隨之熠熠生輝。
      
      有時候生者的訴求是很可笑的,甚至偏執(zhí)的。
      當然,我們境況不同。
      她的父親,那閃電般消失的“輕騎兵”,本來就如此重要。重要到他離開后多年還有一本“逝作”流傳於世,還有一個在他可能或有或無的女兒在尋找那個非量子的永恆的他。然而他的重要卻不能讓他的女兒比一個凡俗的人的孫女兒多一丁點兒幸運。
      
      他為她女兒製造的窘迫和因窘迫釀造的自卑如影隨形。
      在童年或者成年后,在美國或是法國,自卑是她的朋友,她的父親。她父親的忽視是她得到唯一也是最大的遺產(chǎn)——
      脆弱,敏感,執(zhí)拗,悲觀。
      有什麼需要可以尋找的?該在的都會在。不需要相互的承認,羅歇·尼米埃的女兒,瑪麗·尼米埃。也不用埋怨多年來,沉默者所處的位置——在角落,也可能就是中心。當然,反之亦可。
      多麼諷刺的父女關(guān)係,多麼親密的諷刺。
      
      聖誕在西方的藝術(shù)作品中總是色彩非凡。就好像按照中國人的邏輯,我還以為那隻羅歇·尼米埃車禍現(xiàn)場遺漏的鞋子會為“沉默女王”帶來些許溫暖的慰藉。
      可惜,都沒有。
      故事還是那樣,和生活一樣,刺激的情節(jié)也改變不了情感的初衷。當沉默女王用另外一種沉默的方式,放棄沉默的時候,也許是在換取更大的沉默——讓他人別再鑽營往昔,讓父親回歸為某個既有的符號。永遠年輕的“輕騎兵”,被構(gòu)架的“父親”——這一次的沉默你滿意么?
  •     關(guān)于成長,每個人相同的境遇或不同的完全帶來迥異的人生。我從來都很羨慕別人家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無間和溺愛。無話不談,像朋友一樣。
      
      很久沒寫字了,嘴里不說,但是心里清楚的知道某些東西在退化。關(guān)于表達,那些陳述,驚奇,含蓄,張揚的表達,越來越變成一種無法表述的言語,直至最后沉默。
      
      許久之前有個朋友和我說,寫書評最忌把書的內(nèi)容重復一遍,變成一個簡短的壓縮版,既無文字的美感,也失去力量。這本書我看了好幾遍,這本書我壓根沒看完,因 為我在翻的時候不斷的從一段跳到另一段,再回到最初的一個章節(jié)。我想了很久,仍然不知道如何在不去重復文章內(nèi)容的同時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F(xiàn)在我也不知道,只是隱隱的覺得,也許,這種說不出的感受,是我對一本書最直觀的理解。
      
      和所有沉默的法國文藝片一樣,你可以從任何一頁開始閱讀,無休止的沉默和自言自語,就是這 個故事的主線。無窮無盡的回憶里,童年的故事陰沉壓抑。一個自打童年時期就被稱作沉默女王的姑娘,也許注定不會寫陽光明媚的童年。重要的是,她的童年里, 未曾見過陽光。
      
      看書的時候我不斷的想到張浩說他最喜歡看電影里大量的運用長鏡頭,盯準一個地方,十幾分鐘后,慢慢的走過去一個人。 當時我們大笑:你以為是長鏡頭,實際上是碟片壞了,一直卡在那里。
      
      但 我仍然得說這個故事:五歲時瑪麗的父親死于車禍。這位著名作家給他的女兒只留下了兩份“遺產(chǎn)”:寫作的天賦和對駕車的恐懼。除此之外,父親是陌生的。瑪麗 成名之后,人們開始談論她像她英年早逝的父親。疑惑的瑪麗決定重新認識這個很久很久以前她曾經(jīng)叫爸爸的人。為此,她走訪了同父異母的哥哥,尋找過父親情人 的兒子,嘗試著回想起小時候母親脖子上的掐痕,浸泡在浴缸里沾滿血跡的白床單… 和不能戰(zhàn)勝的開車恐懼一樣,同樣讓人絕望的還有刀子劃過皮膚的感覺,以及25歲那年死神附體般的投河自盡。
      
      我時常覺得,任何經(jīng)歷和境遇,其實都是我們帶給自己的心魔。有 一個聲名顯赫的父親,很多時候并非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她的父親羅歇·尼米埃是法國最有天賦的作家之一,二十五歲便以一本《藍色輕騎兵》一舉成名。他英俊 多金,滿腹才華、對妻子絕情對戀人多情。然而瑪麗五歲那年,他死于一場飛來的車禍,在一輛豪華的阿斯頓馬丁跑車里,帶著一個不是他妻子的年輕漂亮的女人。
      
      一 個優(yōu)秀的作家通常好父親有點沖突,那個剛出生就夭折的哥哥是這段婚姻的構(gòu)成。故事是這么說的:我母親懷孕了,父親與她結(jié)了婚,然后再市政廳的臺階上就離開 了她,撇下她獨自去應付自己隆起的肚子。而在她出生的時候,她那印象模糊但聲名顯赫的父親寫信給友人,用一種殘忍的方式宣布了女兒的到來:對了,娜丁昨天 生了一個女兒,我(真希望)那是立即把她淹死在塞納河里,以免再聽到人們談起她。
      
      二十五年后,她尊從父親的旨意跳進了塞納河,也許潛意識里,只是把父親的言語付諸實踐。以孩子們信任他們父母的那種美好的信念,在最基本的層面上,讓它們生效。也許就像作者說的:它更接近一種使命而不是一個絕望的行為。
      
      而 關(guān)于父親,就這么簡短的被總結(jié)了:他有時悠閑有時嚴肅,有時遲鈍有時靈敏,有時勤奮有時疏懶,有時嚴謹有時輕浮;他愛國,他厚顏無恥;他的溫柔中透著殘 忍,他的冷漠中藏著激情;他不知道如何處理好自己的情感就如有些人使喚不好自己的雙手。我還可以補充說,他也是記者、主編、電影編劇,而且直到去世,都是 伽理瑪出版社的文學顧問。
      
      也許父親并非全然的不愛她,他是了解她的。在她出生的幾年后,他還在世的時候的一張寄給她的明信片里,他說:我們的沉默女王會說些什么?是啊,我也想知道,沉默女王在經(jīng)歷了喪父,青春期,假結(jié)婚,生子。。。。。。。歷數(shù)人生冷暖四十年后回憶起這段歷史,會說些什么呢?
  •     用幾個小時的時間看完。這個挑選十位法國當代較有分量的女作家的作品集成的叫做“鳶尾花”的集子,唯獨只買了《沉默女王》。很長一段時間不愿意看女性作家的作品,害怕不可避免的女性情結(jié),有時候,確實這個性別限制了女人不能走得更遠。似乎女人永遠只能關(guān)心個人的情節(jié),只能在細枝末節(jié)的瑣碎事情上琢磨和傷感。文字只要被看上一眼,一般立刻就能判斷作者的性別,尤其是女性作家的作品,被重重的打上女性標簽。當然,女人有女人的特點,何不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呢——這不無是個道理——但大多數(shù)時間,女人亦不能在這個小圈子里建立自己的個人特色,用“女性作家”這一個詞就足以代表所有,好似所有女人都一樣,都一樣溫柔,都一樣細膩,都一樣擅于漫無邊際的做夢。
      很長時間都沒有寫關(guān)于書籍的讀后感。懶惰是主要原因,懶惰于在事后思考。有時候告訴自己重復的記錄是否沒有意義,因為,沒有改變。改變不見得進步,但重復一定沒有進步。現(xiàn)在只能先寬慰自己先做著吧。
      還是來說說這本小書。主要就是講了二十年前死于車禍的作者的父親羅歇?尼米埃,這位父親本身是有故事的——同時代法國最佳年輕作家前十位之一,在二十九歲時突然決定封筆十年,他出事的車上坐著另一位美貌的女作家(顯然她不是作者的母親)……而作者的落腳點仍在于這位在其只是個小女孩時就死去的父親對自己的諸多意象化的影響。故事是事隔二十年之后瑪麗重新鼓起勇氣開始著手寫一本關(guān)于父親的書,她探訪比她大十歲的哥哥,探訪可以找到的一些車禍的材料,努力搜尋記憶中關(guān)于父親的回憶,包括他的母親,他的妻子,他的兒子,試圖尋找那個死在父親車上女人的兒子的線索。這位過早失去的父親對于作者仍然有許多深重的影響,她對駕車的恐懼感,自身的羞恥感以及失去父親的迷惑。在二十年后回憶兒時的片段必然是困難的,作者通過種種細節(jié)和沒有必然聯(lián)系的細節(jié)和想法將童年與成人聯(lián)系起來,不能以絕對科學來判斷其中的邏輯,但足以看到作者的控制力。
      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受到其父親的影響,關(guān)鍵之處就在于這種影響,我以為除過所謂的血緣和遺傳關(guān)系,其重要原因在于人的自我逼迫。不是他人逼迫自己,而是自我逼迫。當自己的力量和地位還很渺小的時候,她對別人的影響力微乎其微,而成人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卻是深遠而刻骨銘心的。這種力量成人不能感受到,他也不強加于兒童,但兒童卻會以絕對姿態(tài)來接受這些影響,他不得不接受,他自己強迫自己接受,然后影響至深。這讓我想起我的父親,我不能完整的了解他,甚至找不到合適的立場來敘述他,于我,他既遠又近,十幾年,我感受著他的變化,感受著自己看待他的變化。終有一天我想我也可以去思考看看這個話題。
      
  •     原本瑪麗是一個普通的單親家庭長大的女孩子,從小就習慣了父親的缺席。直到與生俱來的文學才華讓她漸漸嶄露頭角,越來越多的人從這個年輕女子身上看到羅歇·尼米埃的影子。他們認為她是女性面貌的尼米埃。他們稱呼她為“那個死去的作家的女兒”。
      瑪麗·尼米埃這才覺得應該重新尋找生命里父親存在過的影子。盡管這很難。那個在她5歲時就因車禍去世的男人,一直以夢魘的形式支離破碎地存在于她的記憶里,沒有面容,甚至沒有一個鼻子或是一張嘴的雛形。
      羅歇·尼米埃這個名字,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我們來說估計有點陌生,但你們肯定都知道大美女朱麗葉·比諾什出演的《屋頂上的輕騎兵》。羅歇·尼米埃就是《屋頂上的輕騎兵》原著小說的作者,這本書使這個天才的法國作家在25歲就一舉成名。作為同時代最有天賦的作家之一,他跟當時大名鼎鼎的薩特、加繆等左翼知識分子背道而馳,組成一個叫“瀟灑” 的文學小團體,又被人稱作“輕騎兵團”。這個才氣洋溢的男子,跟他的“文壇輕騎兵”朋友們一起縱橫巴黎,玩世不恭,惹事生非,追逐女人,視正統(tǒng)如糞土。直到他35歲車禍而亡,在他那輛破碎的跑車里,跟他一同撒手歸天的還有一個剛剛成名的美女作家,27歲,美麗絕倫,并不是他的妻。——可以想象這樣一個風流倜儻的才子,是多少文學女青年春閨玫瑰夢里的男主角,他的魅力足以迷倒他周圍的所有女人?!怀怂呐畠?。
      這樣一個浪子,如何是一個適合家庭生活的男人?可以想見,任何循規(guī)蹈矩的幸福對于他來說都是一種束縛。他這樣寫道:“在生活里,我完全看不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被工作和孩子們的哭叫所填充,一切毫無希望和樂趣?!币粋€風流倜儻的輕騎兵,怎么能夠忍受一些穿連衫短褲的小孩子拖拉在他的靴子邊?第一個兒子出世的時候,他勉強接受了這個繼承他姓氏的男孩,可也動輒抽出手槍抵在這個搖籃里的嬰孩太陽穴上。而對于緊接而來的第二個孩子,瑪麗·尼米埃,或者管她叫什么,他的耐性完全用光,第一反應是“真希望那時立即把她淹死在塞納河里,以免再聽到人們說起她”。當然,他不可能真的把這個甫出生的女孩往塞納河里一塞了之,但他可以對她全然漠視、視如不見,她從來就不是他的小公主,如果可能,他寧愿她永遠是個沉默女王,沉默到消失最好。
      我們完全可以對人性抱樂觀的想法,相信如果他沒有英年早逝,當會在漸老的時候懺悔,像王朔一樣浪子回頭寫出深情的《致女兒書》,但是這一幕我們永遠看不到了。于是,只能看到這本在現(xiàn)實與回憶里穿插找尋浪子父親足跡的“致父親書”。
  •     
      
      今天終于看完《沉默女王》,真的很吃力,不知道是什么原因,marie太殘忍,一步一步,連我都覺得太過殘忍,有些人就是太幸福,幸福得真殘忍。我無法去試想,因為從一開始我們就彼此同在了,即使我不是你,我也可與你同在,哪怕只是一瞬間的相互告慰,我也相信那勝過一切。
      
      不說話的沉默女王,怎么樣才能閉著嘴說話。我相信他是世界上最殘忍的父親,他揮霍小小的你站在門外親手做的東西,他在寫給好友的信中說,今天得知生了一個女孩,我真想將她淹死,好讓她永遠不會出現(xiàn)在你們面前。我不可能真的懂,懂得如此深刻的痛楚,懂得對于父親過于殘酷清晰的烙印灼傷多年來你柔弱的心,讓你在四季中變得更加寡言以至于和父親那令人無法理解的沖動不謀而合的嘗試,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是的,連死都不能抵抗過他。
      
      那么怎么樣才可以,才可以就算丟棄那可悲的幻想--所有人都該擁有的無慮童年,也不能在你心中產(chǎn)生一絲所謂的愛的感覺,倘若真的只得幻想,又或許是我錯,壓抑混亂的這些歲月使你從未把這一切當作理所當然,把父愛當作只有電影小說或者除了你之外的任何一對父女都能擁有的情感,你對他的懼怕使這種渴望變成了永無解脫的深淵。
      
      上帝啊,這是怎樣一種悲哀,知道你是間歇性的寫完這本自傳體小說我的心才可稍顯安寧,這種極端的痛苦無藥可醫(yī),只有自己愈合,而你卻讓我看到時間的缺陷,如果這個世界上,連它都無法辦到的事情,那還有什么希望嗎?
      
      作為一個作家的女兒,我無法看到愛,至少從你的理解,但我也相信是連恨都不存在,這才是旁人的無奈,你的隱痛。不是我殘忍,是命運太過坎坷。20年后,當你坐在床邊給兩個男孩念故事念到想入睡,躺在床上卻一夜未眠。是嫉妒嗎?你嫉妒他們得到你的愛,還是悲哀,自己無法走出父親深深的陷阱。我不知道,但我懂得那種始終無法跨越的痛苦,那種此生無法改變的無力,就像拼盡全力熬過那黎明前的黑暗卻發(fā)現(xiàn)想要分享光明的時候沒有人在身旁。
      
      我看不懂結(jié)尾的含義,父親的影像在你的視野中變得清晰,是他那綠色的憂郁眼睛,還是車禍后鮮紅的目視,是一張面無表情的正面肖像還是你放棄如同他一般的倔強?
      
      我相信不會,這是一個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結(jié)尾,書結(jié)束了,生活還在繼續(xù),你們是同一類人,因為他是你的父親,你是他的沉默女王,我姑且把他的這種殘忍當作是維系你們之間唯一的方式來想,我便不至于窒息,窒息在你犀利的筆尖之下思考這種糾纏的無解之情。我希望你能考出駕照,希望你能最終坦然,即使我知道那樣的可能就像明天是世界末日一樣。
      
  •     http://imagesource.metroer.com//0/20080723/121678443330509200.jpg
      
      燼余搶救者馬克斯?布洛德(Max Brod)寫過一部本該讀完之前就被遺忘的小說《愛的神奇國度》(Zauberreich der Liebe),卻僅憑伽爾塔之名永存。米蘭?昆德拉痛斥這被背叛的遺囑,譴責這見鬼的圣伽爾塔,“他的被閹之影遮掩住了所有時代中一個最偉大的小說詩人”。皮埃爾?德?布瓦岱弗爾(Pierre de Boisdeffre)不巧也墮入魔障,在研究普魯斯特的專題論文中,這位著名的文學批評家跟馬塞爾一同堅拒對藝術(shù)作傳記性的闡釋,但似乎對卡夫卡執(zhí)行的是二號標準:他的書和他本人不能分開。不論那個角色叫什么,約瑟夫?K抑或薩姆沙、絕食藝術(shù)家,都只是卡夫卡本人,而不是別的什么人。理解作品意義的金鑰匙被傳記這條惡龍守護,要想摘得就只能頂著布洛德的天。布瓦岱弗爾的這種想法或許有助他思考那個跟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文學死了嗎”頗類似的命題——小說往何處去?
      
      然而另一句話更值得被銘記:只見他們開起了汽車(開得挺笨)。法國文藝一次又一次為車禍哀慟。1960年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乘坐的車撞上了大樹,1980年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走出法蘭西學院時被小卡車撞倒。我們這位圣羅(St R),便是因為擁有一輛貝爾納?格拉賽(Bernard Grasset)[法國大出版家,生平做過的最大錯事可能就是要求普魯斯特自費出書]送的汽車而名聲在外,也多虧了他,“美洲豹”才得以在弗朗索瓦絲?薩岡之前開進文學領(lǐng)地。
      
      http://i3.6.cn/cvbnm/aa/d5/ac/c7895950e517e932560ef81a32d2e694.jpg
      
      薩岡1954年因為《你好,憂愁》一炮而紅:少女塞茜爾拒絕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她設計趕走了未來繼母安娜,不料安娜精神恍惚發(fā)生車禍,塞茜爾只能在無盡的悔恨中迎接哀愁。首部小說版稅換來的是時速180公里的“美洲豹XK140”高級跑車,坐墊還沒捂熱就差點讓一時風頭無兩的少女作家香消玉殞,被一輛公車逼得連人帶車撞向路燈,萬幸的是車報廢了,人無大礙。Crash的快感讓薩岡在追求速度的路上越走越遠,開“美洲豹”撞過大樹,“阿斯頓?馬丁”敞篷車那次最慘,肋骨斷了十幾根。不過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樣的刺激,《Taxi》中那個笨手笨腳的警察艾米里安考了八次駕照都沒通過,不是撞進房屋就拐錯了彎。
      
      謎一樣的圣羅,在他逝世的翌年,以他名字命名的文學獎設立,頒發(fā)給年輕作者,旨在鼓勵創(chuàng)作風格和精神承襲自圣羅的作品。每年五月下半月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著名的富格飯店(Le Fouquet’s)頒獎,獲獎者可得到金額為4573歐元的獎金。新寓言派的實力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初出茅廬時就曾得此獎垂青。
      
      往來無白丁的生活似乎從不曾那樣美妙,作者像個小報記者一樣追尋圣羅和那個被圣羅厭棄的女兒的一切。圣羅的聲名風流倜儻不亞于他筆下的達達尼昂——看破紅塵、躲避崇高、玩世不恭,自23歲踏上文壇便扶搖直上;但他也是個殘酷的父親,奉子成婚,剛辦完手續(xù)就丟下妻子揚長而去,剛出生的女兒被圣羅記述的第一筆是:“昨天生了一個女孩。我(真希望)那時立即把她淹死在塞納河,以免再聽到人們說起她。”圣羅這句悲讖,讓那個女孩在二十五歲的冬天跳下塞納河去,仿佛宿命——其時她并不知情。那個女孩沒有死去,但她卻執(zhí)念地懷有對車的恐懼,四次考駕照不過;圣羅一直是多情的輕騎兵火槍手,“肚臍在女人身體上的位置就如要塞里的炮樓。一個真正的軍官是不會忘記它的外形的”,女孩不能接受父親的遺物里有色情服務的賬單,更不能接受父親死去時,毀損嚴重的“阿斯頓?馬丁DB4”里還有一個并非她母親的女子。作者卻揭開瘡疤,讓剛結(jié)痂的痛處鮮血滿溢,一次次訪問相關(guān)人,提出那些刺痛人心的問題。女孩坦承自己為父親的陰影所籠罩,活蹦亂跳地送上自己手制的煎蛋卻被很少抽煙的父親燙成了煙頭的墳冢。
      
      http://i3.6.cn/cvbnm/8a/34/f8/c2150abd64ee2bb2828091314612c5a4.jpg
      
      作者懷疑女孩是否與生俱來地承繼了父親的寫作才能——世界上已經(jīng)有過了那么多的子(女)承父業(yè),桎拗地想要找出只言片語文字上的因循?!侗会斏系淖臁窋⒄f的是私生女的故事,而女孩的經(jīng)歷殘酷地連私生女都不如。女孩只知道父親突然宣布封筆,那一年羅蘭?巴特寫出了《零度寫作》,農(nóng)藝師出身的阿蘭—羅伯?格里耶正憑借《橡皮》嶄露頭角,而自己的父親沒有趕上現(xiàn)代性的快車。父親的聲名似乎變得少有人提及,墓園有了荒蕪之美,難得有電視攝制組去打擾。女孩鼓起勇氣邀約與父親共赴黃泉女子的兒子見面,卻緣吝一面。父親的遺囑上沒有任何讓她繼承之物,惟有母親那里輾轉(zhuǎn)而來的故事:弗雷德里克?達爾(Frederic Dard),筆名圣安東尼奧(San Antonio)的那個著名偵探小說家,在1962年的一個夜晚,撿到一只孤零零的皮鞋,在父親出事的路段——事后證實,是圣羅的鞋。
      
      女孩終于通過作者的筆傾訴了一切,許久以來的第一次,她感到無比平靜。某種程度上,作者的成功源自于人們的同情心與窺私欲的雙重攪擾。公眾眼中的圣羅是與圣伽爾塔一般被神化的浪漫主義者,而他終究是個讓女兒又恨又愛逃脫不了的父親。圣羅的小說藝術(shù)在1954年戛然而止,不曾遇到布瓦岱弗爾所感嘆的風何處吹,“而這一文學眼見著就變了模樣:小說萎靡不振了,它不再是生活的橫截面?!睂@部小說作傳記性的闡釋,我想并不過分,它畢竟真實地摹繪出了一個女兒追尋自己父親的歷程,以及心境的點點滴滴。恭喜這位作者,她是圣羅之女,緘默的女王,她終于開口了。
      
      Le Prix Roger Nimier
      http://fr.wikipedia.org/wiki/Prix_Roger-Nimier
      http://www.republique-des-lettres.fr/10423-prix-roger-nimier.php
  •      《沉默女王》,終于讀完了第二遍。通常我不好法國人的文風。但我對這樣的標題總是偏執(zhí)般的喜歡,于是在季風里翻了翻,就去當當上面訂了。封底的文字很不負責任。驚悚小說般的簡介顯得劣質(zhì)、以偏概全,容易令人誤解。
       事實上,這根本不是一本情節(jié)刺激、高潮迭起的懸念小說,甚至其實,這不能算是一本小說,典型的法國人作派,充滿了斷裂的回憶、用一個個支離破碎的閃回情鏡勾勒出早逝父親的形象——父親在女兒心中的形象——拼圖,一切的零件均是身邊的物什、信上的幾句話或是腦海中殘留的一些場景。其實,故事的真正主人公是作者自己。這些年來,Marie Nimier所聽所見的,均是他人描述刻畫的面容,Marie強迫癥般地要自己來追憶父親,其實也是在描繪父親眼中的自己。她在尋找一段延續(xù)至今的過往,為自己的迷失辨白,因為在她曾經(jīng)沉默的20幾年里,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遺忘。“父親”始終盤踞于心底,那種傳承自父親的氣味從骨子里散發(fā)出來,揮之不去。這段冷笑話般的小說簡介只有一個詞用對了,這個男人是她的夢魘。
       “他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從不曾真正的在場,
       而他離開我們的時候卻從不曾真正的離開。”
      
       關(guān)于Roger Nimier,Marie的父親。他最有名的小說Le Hussard bleu(藍色輕騎兵)可以看這里(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09082/)的介紹。聽起來,他亦是當年文學界風光一時的領(lǐng)袖式人物。阿爾及利亞戰(zhàn)后,他跟薩特加繆為首的存在主義派系打筆仗;他也跟路易馬奈合作寫了其首部電影《通往絞刑架的電梯》的劇本;在為《新女性》做編輯時,他認識了跟他一起死于車禍的年輕女作家,也就是書中美麗的孫西亞蕾;女兒出生次日,他在給別人的信上寫道:真希望那時立即把她淹死在塞納河里,以免再聽到人們說起她。
       就是來自這個人的遺物,一張給女兒的明信片,上面寫著:
       “沉默女王會說什么?”
       沉默女王是他用來稱呼女兒的那個字眼。
      
       Prix Medicis(梅迪西文學獎)創(chuàng)立不過半個世紀,一向青睞文風別具的年輕作家?!芭c眾不同”是其重要的評判標準?!冻聊酢酚行┮庾R流的特點,Marie的敘述不斷跳躍,思緒所至,筆下便自然涌出??勺x來卻完全不覺得突兀,事實上,往往等我讀到十來頁后才想起來,時間、人物、情境早已轉(zhuǎn)換了好多次。這不是一本需要逐字逐句理解的書,它提供的意象是塊狀的,夾雜著一些心情,讀完這一段,自然就知道作者想要講的是什么,思緒隨著Marie的筆觸流動。但這也不是一本適合一口氣讀完的書,我總是每天睡覺前坐在床上讀個幾十頁。這是由各色零散的回憶與不斷追查出的線索所拼畫出的一幅影像,需要時間去細心重整,理解,但無須挖掘,所有的含義都會自己浮現(xiàn)。
       我感動于那段關(guān)于花店女人的描寫:美好的表象,這卻讓Marie緊張,她分明看出其下暗自涌動著嚴厲的淺規(guī)則,所以她執(zhí)著于探問,從一個女嬰到如今的母親與妻子,這些年來父親于她的生命中,究竟“在不在場”?父親是什么樣的人?對自己有什么樣的影響?自己在父親心中又占據(jù)著什么樣的位置?……對于這些問題,Marie在探究之前便是絕望的,因為她所追問的那些根本就不存在著標準答案,只能憑任臆測。其實她與讀者都很清楚,終于鼓起勇氣這般揭開這層紗,為的,便是給自己一個交待,也給那些過往不知所云的歲月。那個Marie曾是的小女孩,從來不敢確認父親是不是愛她,她能做的就是天真地端上塑料煎雞蛋,希望得到同等的愛的表示。
       8月27日,出生的第二天,Marie以為獲得的是祝福。在那個將愛定義為“作派”的氛圍里,父親喚Marie作沉默女王,雖然年幼的Marie言語不多,可真正對家庭沉默的,卻是父親自己,他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他的女兒?!半y道沉默是唯一的消除誤解的方式?”重新構(gòu)建一個形象那么困難,令人迷惑、彷徨,Marie需要一個參照形象,她想到《回家》里的那個父親,她想到貼在墻上的撐桿跳高運動員。這些板上釘釘?shù)男蜗篚r活得使人愧疚,了解他們竟比了解自己的父親更加容易。
       溝壑能夠存在,是因為兩邊的人都不愿意跨出那拉近距離的一步。早年的冷漠讓父親的形象蒙上一層迷紗,也令Marie習慣將自己保護得太好,于是她一次又一次在駕照考試中失利。在她的夢里,父親這個形象可笑之極,臍帶暗喻著一個不成熟的尚需依靠他人的人,卻偏偏有個希望以他為依靠的家庭。這能解釋父親所有不負責的行為。同他的女兒一樣,他習慣逃避,他并不想要這個家庭。
       很多時候,我們?yōu)閯e人講道理,思路清晰邏輯完美,可是應驗到自己身上呢,一樣做不到。Marie說:我明白怎么開車,只是一個實踐問題,一個鍛煉的問題。當Roger Nimier這個名字被Marie賦予雙重含義——她敬重并且喜愛的作家,她懷疑并且生疏的父親——Marie已經(jīng)站到了溝壑中間,這里流淌的是她心中沉重的恐懼。如果你觀察鳶尾花瓣的姿態(tài),就會明白沉默對外的背后,是無力的想要遮掩內(nèi)心。
       靈魂的輕盈受制于身體的沉重。Marie回避了很多年。其實父親的影響不容否認,在死訊散布的一刻便已注定。當這訊息令人墜落,心卻本能地告誡自己“不能放任”,于是Marie感覺到了自己的成長,那種輕盈被纏繞著、被壓制著,也被本能鼓動著。當她明白追憶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記憶中的所有美好,她便想知道,自己能否分享他人眼中父親那動人的光彩?那前提,便是理解。
       這分享,不是通過死亡達成,寫作也不是Marie對父親的追逐方式。血脈的聯(lián)系可以當作動機,卻遠不夠動力?!耙粋€如此之久的缺席”,這事實本身或許比父親健在時對Marie產(chǎn)生的影響更大,畢竟,10歲的Marie會因為父親的遺囑里沒有自己而憤恨一時,而長大的Marie只會拂手旁觀父親那個被“輕騎兵”打上標記的世界,傳奇般的浪漫而且虛無縹緲。
       當她終于開始重新審視,開始寫這本書,她丟棄了一些破碎的拼圖。過去它們也許顯得色彩明烈,而現(xiàn)在,這些瑣碎的回憶是否有助于重建父親的形象,由Marie本人來判斷。遺留在車禍現(xiàn)場的那只鞋,就是最后一片拼圖。
       “是你標點步伐,控制你的姿態(tài),決定你的速度?!?br />    “而不是你的父親。”
      
       沉默女王,她要如何才能同時保住她的頭銜與父親的親情?她要如何在言語與沉默中找到平衡點?
       我在別人的blog(http://edith84119.ycool.com/post.2614339.html)上,找到了最溫馨的解讀:
       “如今,Marie Nimier已明白。
       原來沉默是父親遺贈給她的最好禮物。
       這樣的沉默,為她留下了建造屬于自己真實的可能性?!?br />   
       那么,“我”目光下的“你”還在嗎?
      
      http://koala676.blogbus.com/logs/17897562.html
      
  •     【讀品】羅豫/文
      
      你可以在文學名流的膝頭肆意歡鬧,那些萬眾矚目的文學明星是常來你家的叔叔伯伯,他們彎著腰和你親切交談。先天遺傳加后天熏陶,字還不識幾個的你也能端坐在桌前一本正經(jīng)寫下點什么,剛剛懂事的你就能對圈子里的各種掌故如數(shù)家珍……
      
      然而對于法國當代女作家瑪麗·尼米埃而言,事情遠非這般鍍滿了金色。她的父親羅歇·尼米埃是法國同時代最有天賦的作家之一,二十五歲便以一本《藍色輕騎兵》一舉成名。然而瑪麗五歲那年,父親死于一場飛來的車禍,像電影《無窮動》中那個缺席男主角一樣,身邊坐著一個年輕貌美的女人。
      
      父親的死和他生前的為人,成為家庭忌諱的話題。“反復糾纏我的夢魘之一,總是出現(xiàn)一個戴著面具的男人,用盡全力把我抓住……他沒有面容。他甚至沒有一個鼻子或是一張嘴的雛形,而在夢中,卻使我無法喊叫。我一字一頓地說,我將力氣鼓滿胸膛,但是沒有一個音節(jié)能發(fā)出來。這個面容我認出來了,但是我不能把它說出來??偸悄峭瑯拥母杏X,骨頭像玻璃一樣破碎,骨架支離解體。總是同樣的突然驚醒,直到那一夜,那個男人被兩個大寫的輔音指明,銘刻在一家店鋪的門楣上。清晰地出現(xiàn)在招牌上的是由一個連字符分隔開的‘父親’一詞中的兩個輔音?!爆旣愡@樣寫道。體驗過人生意義重大的部分被命運無情剝奪,成年的瑪麗不喜歡收集有形的物品。好在無形的詞句不會被剝奪,久而久之,收集詞句的瑪麗也成了一個作家。兒時的瑪麗讓父親取了個綽號叫做“沉默女王”,長大后終于不再沉默,她四處探親訪友,打破別人的沉默,試圖從他們的只言片語中,還原或者再造一個父親的形象,填補記憶中那張空白的臉。
      
      瑪麗探訪父親真相之謎的途中,內(nèi)心波瀾起伏。作為作家的羅歇才華橫溢,幽默機智,處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作為父親的羅歇卻多有讓人失望之處:他是因為瑪麗的母親懷了孕才不得已娶她。辦完結(jié)婚手續(xù),在市政廳的臺階上他就棄她而去,留她獨自面對日益隆起的肚子。車禍發(fā)生前,二人已經(jīng)快要離婚。而對于瑪麗的出生,羅歇只在給朋友的信的末尾留下唯一一段文字:“對了,娜丁昨天生了一個女孩。我(真希望)那時立即把她淹死在塞納河里,以免再聽到人們說起她?!?br />   
      瑪麗童年時被灌輸?shù)拇蟛糠旨彝ド裨挘菏裁锤改敢驗閻鄱Y(jié)合,孩子是父母愛的結(jié)晶……在現(xiàn)實面前一一破碎。而遇到記者來打聽文學名家的家庭逸事,瑪麗都不知道說什么好:告訴世人羅歇曾以自己的家庭、尤其是眾多的子女為恥?告訴大家羅歇不可能讓孩子出現(xiàn)在和藹可親的文學伯伯們面前?告訴大家車禍之前瑪麗已有好幾個月沒見到父親了?
      
      “沉默女王”向讀者講述了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作家的后代如果也有表達欲,確實能給好事者不少飯后談資。然而瑪麗并非利用父親的名字和隱私兜售自己的作品。不論寫作才能是否遺傳,瑪麗·尼米埃也都具備了一個作家的勇氣和才華。她用細膩的語言挖掘自己對那個缺失父親的復雜情感,展現(xiàn)了一顆坦誠勇敢的女性心靈,最終折桂2004年法蘭西小說的兩項大獎(梅第奇文學大獎和法蘭西學院最佳小說獎)。倘若羅歇泉下有知,不知還會不會想把她淹死在塞納河里。
      
  •     
      讀這本書之前,我看了一下簡介,這是一個離我很遙遠的故事。需要想象一下:你的父親是個著名作家,你五歲的時候他就死了,死于車禍,當時他的跑車上坐著一位年輕貌美的姑娘,但不是你的母親。后來你也寫作,也出了名,人們開始把你和你的父親相提并論。然而你還記得你父親嗎?關(guān)于五歲之前的事情你還記得多少?真可怕!于是你決定去尋找父親。
      于是我們讀到了這么一本小說,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一部真實的內(nèi)心獨白。讀完這本書,一晃好幾個月過去了,我竟時?;叵肫鹱髡咴跁锬欠N琢磨不定的慌張來。她吞吞吐吐,左思右想,磕磕絆絆,我花了比別的書更多的時間才把它讀完。
      一天,我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他剛獨自去新西蘭待了幾個星期。我問他去為什么要去。他說他母親剛剛?cè)ナ?,由于他父親已經(jīng)過世了,母親一走,他頓時覺得自己成了孤兒。
      這次交談令我很受觸動。雖然我不是孤兒,但是生活得離父母很遙遠。我想起了《沉默女王》,這個尋找父親的故事,一次心靈上的尋親,一個逝去的父親,一個離得遙遠的父親,一個理應最熟悉卻未曾真正認識的人。找爸爸,是不是像個童話故事。就像書中作者給她的孩子們講的皮諾曹,還有尼爾斯找爸爸的故事。
      不過這是一個成年人的童話。是一個人在“不惑”之前要懂得的一件事情。在社會上,你已經(jīng)扮演了父母曾經(jīng)的角色;在家庭中,你即將或者已經(jīng)成了父親或母親。這時再去回想父母,突然為記憶里那些模糊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節(jié)找到了答案。
      這可能是個真實,冷靜而又殘酷的過程。冷靜而殘酷,這是我在這本書中的很多情節(jié)中體會到的。這讓這種尋找讀起來像一種反思。不過作者把情緒控制得很好,當你覺得不可忍受的時候,她卻很冷靜走到了另一個地方。整個敘述在一種徘徊的步子中,在一種看似平靜的糾結(jié)中進行著。這種輾轉(zhuǎn)迂回的情緒令人著迷。當我不免陷入對與自己的父母的關(guān)系的思索的時候,似乎覺得再孤獨中找到了一個同行的人。
      那種在開始談論之前,便將“感激”二字加在親情關(guān)系之前的思維模式,固然能激發(fā)你有關(guān)于“報答”的崇高情感??墒牵嬲乃伎疾⒉皇莾H僅為求得道德上的解脫?!皭邸庇袝r是掛在很多殘酷的故事外面能令人好受一點的東西,所以許多人痛并愛著。所以從父母的故事里讀懂的,都成了不可言說的東西,一直埋在心底,直到爛掉,直到自己做了父母,直到有了新的故事,再把這些謎團留給自己的孩子們。最后我想了書中作者的父親給她的一張生日卡片上寫的謎語:“沉默女王會說什么?”——對于小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多么狡猾的問題!可是沉默女王最終還是說話了。
      
      
  •   恩,我也覺得讀起來挺費力。。。。
  •   前兩章非常好看,后面是瑣細的呻吟,也有美感,終不如前兩章驚人地美。
  •   很好```你寫的很好```想看這本書了```
  •   父親的對她的遺產(chǎn):寫作的天賦和對駕車的恐懼。
  •   我讀文章時也挺震撼的,又是一位女作家能把意識類的東西寫的這么自然。你的文章寫的很好,對于我寫評論很有幫助,謝謝你!
  •   對于瑪麗來說,父親是否就像命運掠奪之后殘留的一片廢墟,是她生命意義中虛假和缺失的一部分?在寫成這部作品的時候,她是否已將那片廢墟清理完畢,然后釋然?或者說,正是那片廢墟和它帶來的糾纏不清的噩夢,成為了滋養(yǎng)她藝術(shù)生命的沃土?
  •   不知道為什么,看你的評論我突然淚流滿面
  •   書擺在書店的架上,她的封面 感覺不是很好。
    但你的評論,那么有感覺?!?/li>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