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革命的主角

出版時間:1999-8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鄭延慧  頁數(shù):201  字數(shù):170000  

內容概要

《中國科普佳作精選》所收入的作品,正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些佳作的共同特點,一是不只局限于對科學知識的闡述,而是注重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二是通俗易懂,引人入勝,做到了科學性、可讀性、趣味性的統(tǒng)一。作家們娓娓動聽的敘述,生動形象地反映了科學家們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給讀者以深刻的啟示。正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著渴求知識的廣大讀者的心田。

作者簡介

鄭延慧,筆名嚴慧,女,1929年生,湖南長沙人。1948年進入中央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建國后先后在《蘇北青年》報社、《新少年報》報社、少年兒童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做編輯工作,1982年調中國科普研究所從事科普研究和寫作。1989年退休,副編審。  
曾被評為1

書籍目錄

總序序開頭的話一、從一個被夸張的故事說起 1.希羅——第一位利用蒸汽力的學者 2.帕潘——“蒸骨鍋”的發(fā)明人 3.“礦工之友”——薩弗里蒸汽機 4.工匠的創(chuàng)造——紐科門蒸汽機 5.一個體弱多病的孩子——瓦特的童年和少年 6.煤燒到哪里去了?——布萊克教授的分析     7.讓汽缸與冷凝分開——瓦特蒸汽機的創(chuàng)造 8.開辟新時代的合同——瓦特蒸汽機怎樣走出實驗室 9.始見柳暗花明——企業(yè)家博爾頓的魄力 10.不可或缺的材料和工藝——鉆孔機解決關鍵問題 11.迎來一個新時代——瓦特的天才表現(xiàn) 12.包爾祖諾夫的瓦礫場——蒸汽機的另一種命運  二、工業(yè)出現(xiàn)革命性變化  1.從采“海煤”到采“白煤”——采礦業(yè)向縱深發(fā)展  2.從蒸汽大炮到蒸汽錘——蒸汽動力促進鋼鐵工業(yè)  3.說服“千分之九百九十九”——“鐵瘋子”開創(chuàng)鋼鐵時代  4.鋼筆尖進入尋常百姓家——文具生產(chǎn)的革新  5.古老的磨得到開拓——面粉生產(chǎn)機械化  6.理應被戴上花環(huán)——蒸汽力制幣杜絕 假幣三、產(chǎn)業(yè)革命的先聲  1.日出紗百余斤——中國的多錠紡車和水轉大紡車 ……四、發(fā)展交通是迫切的需要五、水路交通新面貌 六、蒸汽機與科學結尾的話附錄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在人類的歷史上,雖然很早就出現(xiàn)了紡紗機和織布機,但進展的歷程一直非常緩慢。用木制的機械,慢條斯理的手工操作,按步就班地紡紗、捻絲、織布。  打破這種千年一貫制的紡織程序,促成紡織工業(yè)發(fā)生一連串變化的,是1733年,一位名叫約翰·凱的工人發(fā)明了一種名叫飛梭的小小的紡織上用的工具?! 〖s翰·凱1704年生于蘭開夏伯里附近,起初只不過是科爾切斯特的一個呢絨廠的工人。1730年前后,開始制造織機上用的梳子。這種梳子是用來梳理紡織呢絨的馬海毛和長毛絨的。當時的梳子一般是用木頭做的木梳,也有用牛角一類角質材料制作的角梳。據(jù)說,后來鋼材材料變得大眾化以后,他還發(fā)明了堅硬、結實的鋼梳。這是后話?! ‘敃r的手工織機,是在機上繃好豎直的一排經(jīng)紗,再用梭子從經(jīng)紗中輪流橫著穿過,構成織物的緯紗。梭子從經(jīng)紗的這邊穿送到那邊,又由那邊穿送到這邊,都是由織工不斷用手將梭子從這邊、那邊不斷地送過來送過去。這樣,手工織出的織物就不能有較寬的幅度,只能按照工人手臂的長度,使梭子能順利地從這只手遞到那只手為度?! 〖s翰·凱是紡織工匠出身,又制作過紡織上用的梳子,因而他兼具織工和技工兩方面的經(jīng)驗和技術,他深感織物的幅寬太窄,裁制衣服時不好用料,要是織物的幅寬能夠加寬一些就好了。這樣就需要使梭子能順利地從這一邊擲到那一邊去。怎樣才能達到這個要求呢?這一般是要在織機中間增加一兩個人來接力傳遞梭子才行,這樣不但使操作織布的工人感到很麻煩,而且效率也降低了,因此它在實際上是行不通的?!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工業(yè)革命的主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