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故宮(全3冊)

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閻崇年  頁數(shù):全3冊  
Tag標簽:無  

前言

自序《大故宮》的有關(guān)想法,寫在前面,做個交代。一  事情緣起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大故宮》,同時出版《大故宮》一書,這個想法,醞釀多年。直到2010年底,才與“百家講壇”制片人聶叢叢、副制片人那爾蘇,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總編金麗紅、副社長黎波等朋友,取得共識,定了下來。從2011年初開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搜集資料、實地考察、撰寫文稿和電視錄播之中。在落筆本篇文字時,已到2012年初,殫心竭慮,整整一年,《大故宮》第一部20集即將播出,而《大故宮》(第一冊)也即將付梓?!洞蠊蕦m》的一個特點是“大”。我講過的《正說清朝十二帝》,那是以清朝十二個皇帝的生命軌跡為線索,圍繞清宮疑案,講述清朝歷史;我講過的《明亡清興六十年》,那是以袁崇煥為典型人物,僅涉及明清甲乙之際六十年的歷史;我講過的《康熙大帝》,則更為單純,那是以康熙皇帝的生命軌跡為經(jīng)線,以歷史事件為緯線,講述康熙朝六十一年的歷史。上述三個系列,都屬于歷史學的范疇。但這次講《大故宮》不同,它既有歷史學,還涉及建筑學、文物學、文獻學、檔案學、藝術(shù)學、園林學、規(guī)劃學、故宮學和滿學等;而且時間跨度近六百年,內(nèi)容涉及歷史、人物、時間、建筑、文物、宮廷、園林、藝術(shù)等,方方面面,林林總總,太大,太雜。我有自知之明。故宮內(nèi)外,專家濟濟。古建,我不如古建專家;器物,我不如器物專家;書畫,我不如書畫專家;文獻,我不如文獻專家;檔案,我不如檔案專家;宮史,我也不如宮廷史專家等。但是,借用“百家講壇”這個平臺,全面講述《大故宮》,傳承與弘揚中華文明這一精粹華采,總得有人做吧!但為什么由我來做呢?轉(zhuǎn)念一想,事有陰陽。困難屬陰,解難屬陽。重要的是,我身后有一個學術(shù)團隊支持,幫我解難。故宮博物院前院長、中國紫禁城學會會長鄭欣淼先生暨學會同仁,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先生暨故宮博物院專家,北京社會科學院院長譚維克先生暨院里同仁,北京滿學會榮譽會長陳麗華先生暨學會同仁,以及晉宏逵(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古建專家)、陳麗華(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宮廷歷史文物專家)、呂舟(清華大學國家遺產(chǎn)中心主任、教授)、秦國經(jīng)(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前副館長、宮廷檔案學專家)、錢曉云(原《故宮博物院院刊》編審)、左遠波(故宮博物院研究室研究員)、金衛(wèi)東(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員),還有馮乃恩(故宮博物院辦公室主任)、黃希明(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專家)、周功鑫(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張永和(著名劇作家)等諸位朋友,他們熱情襄助,得以拙工玉成。就我個人來說,曾任中國古都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考察并了解許多歷史古都;曾任北京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參觀、研究了北京的歷史與文物;任北京滿學會會長,對明清故宮有新的視角、新的研究;任職于北京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滿學所,研究課題也多同故宮攸關(guān);學習明清歷史,“大故宮”正是明清歷史研究和關(guān)注的一個焦點;而忝列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使我有更多的機會參觀故宮、了解故宮、學習故宮、研究故宮。以上這些閱歷和知識,不是我的資本,卻給了我講《大故宮》以責任、信心、勇氣和力量。二  世界瑰寶講《大故宮》,先看世界,再看中國。先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的文明中斷了,古印度的文明中斷了,古巴比倫的文明也中斷了,唯有古中華的文明沒有中斷。在古埃及文明中,古埃及法老的宮殿建筑,遭到戰(zhàn)爭與自然的毀壞,沒有存留下來。古埃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金字塔群,而不是宮殿建筑群。我們今天看到的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建筑宏偉,令人震撼;但不是宮殿,而令人遺憾。在古印度文明中,古印度的宮殿建筑,也沒有完整地保存下來。人們說起古印度建筑,就要提泰姬陵了。泰姬陵位于距新德里195公里的阿格拉市,是莫臥兒帝國(1526—1638年)賈汗為他的愛妻泰姬建造的陵墓,所以稱泰姬陵。陵墓建于1631年(明崇禎四年),用純白色大理石修砌,總高74米,面積70萬平方米,陵前水池倒影,月光之下,如臨仙境,被譽為“世界完美藝術(shù)的典范”,并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印度的阿格拉古堡,城里雖然有內(nèi)宮(內(nèi)廷)和外宮(外朝),但宮殿建筑群沒有被完整地保存下來。古印度帝王的宮殿建筑群,或為歷史殘跡,如阿格拉古堡;或被夷為平地。人們當下所能看到的如泰姬陵,不是帝王的宮殿,而是王后的陵墓。在古巴比倫文明中,當年瑰麗的宮殿,早已不復存在。今人已幾乎看不到其古代叱咤風云帝王時代的宮殿建筑。不過,被視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尚留存于文字記載中——相傳公元前六世紀,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為他的妃子建造一座特別的花園,采用立體造園手法,在高20米的平臺上,栽植各種樹木花卉,從遠處看去,猶如懸在空中,所以叫空中花園??罩谢▓@聞名遐邇,今人已經(jīng)不能看到它的原貌,只能在文學描述中,領(lǐng)略它的瑰麗與風采。古希臘,曾有壯美的殿宇,也只有從帕特農(nóng)神廟的遺存,去遙想它昔日的輝煌。古羅馬,有斗獸場、萬神殿(潘提翁神殿)等恢弘建筑,以及羅馬帝國在各地域的宏偉瑰麗的宮殿,大多是歷史殘跡,人們只能贊嘆羅馬皇宮往昔的光輝,遺憾的是沒有留下古代完整的宮殿建筑群。在美洲瑪雅等古文明中,或有偉麗宮殿,今已蕩然無存,只留下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以及神廟等歷史殘跡,令人驚嘆,供人憑吊,卻沒有完整的宮殿建筑群存世。那么,世界上現(xiàn)存的古老宮殿,有哪些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華麗風采呢?譬如:法國巴黎的盧浮宮和凡爾賽宮。盧浮宮本來是15世紀的一座城堡,自1541年(明嘉靖二十年)改建為皇宮。后經(jīng)法王路易十四、拿破侖?波拿巴等多次改建、擴建,才具有后來的規(guī)模,成為法國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爾后曾經(jīng)一度成為歐洲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但是,盧浮宮與明清故宮相比,僅以面積來說,盧浮宮的建筑面積不到紫禁城建筑面積的四分之一。凡爾賽宮,被稱作夏宮,相當于清代北京的暢春園、頤和園和圓明園。但是,凡爾賽宮的建筑面積,尚不及頤和園建筑面積的十分之一。俄羅斯先后有兩座重要的皇宮:彼得堡的冬宮和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彼得堡冬宮,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建成,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遭到水災,后來加以重建,大體上是現(xiàn)在人們看到的樣子。但是,彼得堡冬宮的建筑面積,僅相當于北京紫禁城面積的九分之一??死锬妨謱m,俄文原意是“衛(wèi)城”,這同中國古代“城以衛(wèi)君”的意思相同。因為要“衛(wèi)君”,所以有城墻與護城河,且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有人稱克里姆林宮為歐洲最大的皇宮。后來加以擴建。但擴建后克里姆林宮的面積,尚不及北京紫禁城面積的二分之一。英國的白金漢宮,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由白金漢公爵喬治?費爾特興建。1825年(清道光五年),由英王喬治四世加以擴建。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維多利亞女王移居白金漢宮。但是,白金漢宮的面積約相當于北京紫禁城面積的十分之一。白金漢宮里最豪華的、英王坐朝的宮殿,功能相當于北京故宮太和殿,其面積約600平方米,而故宮太和殿的面積為2377平方米。白金漢宮的主殿面積約為北京太和殿面積的四分之一。亞洲的日本,現(xiàn)存御所(皇宮)主要有兩處:一是京都的御所。京都于公元794年(唐德宗貞元十年)開始為日本首都。被日本譽為“千年古都”。京都給人們留下最著名的建筑如東寺、金閣寺、御所。京都御所的面積為110400平方米,地面不像北京故宮,以墁磚鋪地,而是用石子鋪地。御所的圍墻,僅高一米多,上面種樹,圍成禁垣。日本京都御所面積約為北京故宮面積的六分之一。二是東京的皇宮。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維新,后將都城從京都遷到江戶,翌年改江戶名為東京。日本東京的皇宮,自然比京都御所高大、宏偉,其面積約為217000多平方米,東京皇宮面積尚不及北京故宮面積的三分之一。此外,世界上還有其他古代宮殿遺存或遺跡,如泰國、柬埔寨、尼泊爾等的皇宮(王宮),雖其建筑、裝飾、歷史、文物各有可贊之處,但其或為歷史殘跡,或則規(guī)模較小,本文不述及。由上看出,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北京皇宮,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三  故宮特色中國已知最早宮殿,學者認為是河南偃師的夏朝宮殿遺跡。爾后,河南安陽有殷商宮殿遺跡。《史記?殷本紀》載:殷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日夜縱樂,導致覆亡。秦阿房宮,漢未央宮,唐大明宮,還有在北京建都的遼南京宮城宮殿、金中都宮城宮殿、元大都大內(nèi)宮殿,明南京宮殿,都遭到焚毀或平毀,早已不復存在?,F(xiàn)在能看到的是“兩宮三院”,就是北京故宮和沈陽故宮,北京故宮博物院、沈陽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沈陽故宮時間較短,天命十年(1625年)始建,曾治居清太祖、太宗、世祖三位皇帝,比明朝北京皇宮晚建218年;規(guī)模雖小卻具特色,占地六萬余平方米,建筑116座、500余間;院藏文物20700件。北京明清故宮,簡稱故宮,又稱紫禁城,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標志著北京故宮不僅是中華文化珍寶,而且是世界文化瑰寶,因為它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歷史文化藝術(shù)博物館。緣此,我要向國人、世人介紹中國北京明清故宮。《百家講壇》本系列電視講座的題目,以及本書的書名,為什么叫“大故宮”呢?第一,規(guī)模大。故宮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占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約合1078畝),建筑面積達15萬平方米,故宮內(nèi)有各類殿宇房屋9000余間,金碧輝煌,宏偉壯麗。外有高10米、周長3428米的城墻,聳以四座瑰麗角樓裝點,城外有一條寬52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huán)繞。這里是明清盛時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版圖、四萬萬人民和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個集中展現(xiàn)。第二,歷史久。北京故宮于明永樂元年(1403年)決定興建,明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修建,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以后又不斷重建、修建、改建、增建。先后有明朝十四位皇帝、清朝十位皇帝共二十四位皇帝和一位慈禧“女皇”在紫禁城治居,統(tǒng)治中國近500年。故宮從決策興建至今已經(jīng)609年。在世界現(xiàn)存皇宮建筑史上,連續(xù)五百年不間斷地使用的皇宮,只有北京的故宮。而在中國皇朝史上,連續(xù)五百年不間斷地使用的皇宮,也只有北京的故宮。第三,珍寶多。故宮現(xiàn)珍藏文物,包括建筑、陶瓷、書畫、碑帖、青銅、玉器、家具、雕塑、珍寶、典籍、檔案等,經(jīng)過鄭欣淼院長等故宮人七年全面認真清點,有180萬件,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傳世珍寶65萬件、檔案約40萬件,還有分藏在國家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承德避暑山莊、南京博物院、頤和園管理處、天壇公園管理處的文物,以及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1000萬件檔案、200萬件滿文檔案等,則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華,是中華各族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第四,涵蓋廣。大故宮的范圍,不僅有紫禁城,而且包括與故宮相關(guān)的壇廟寺院、皇家園林、行宮陵寢,以及沈陽故宮和避暑山莊、木蘭圍場,明中都和明南京相關(guān)歷史遺跡等,還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文物南遷的珍品等,凡原內(nèi)務府管理的范圍,大體都涵蓋在“大故宮”之內(nèi)。第五,子午線。故宮的建筑嚴格地遵循對稱規(guī)則,沿一條南北走向的子午線即中軸線,依次排列,對稱展開,無論是平面布局、立體效果還是建筑形式,都顯示出莊嚴、雄偉、壯麗、中和的氣度。這條中軸線向南北延伸,就是北京城市中軸線,從永定門到鐘鼓樓,長約16華里。整個布局,講究平衡,東西南北,勻和對稱。東西——天壇對先農(nóng)壇,文衙六部對武衙五軍都督府,太廟對社稷壇,文華殿對武英殿,東華門對西華門,東六宮對西六宮;南北——前三殿對后三宮,太和殿對保和殿,乾清宮對坤寧宮;中——太和殿與保和殿之中為中和殿,乾清宮與坤寧宮之中為交泰殿,天安門與午門之中為端門,正陽門與天安門之中為大明門(大清門)等。這條子午線即中軸線的中心就是故宮;故宮主要建筑坐北朝南,太和殿的皇帝寶座恰在中軸線上,體現(xiàn)著皇權(quán)至高至尊至重至威的地位,也體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正安和理念的精髓??傊?,只有偉大的中華,偉大的歷史,偉大的文化,偉大的智慧,才會有偉大的北京故宮!在當今世界上,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所有現(xiàn)存宮殿,就其占地面積之廣闊,建筑組群之雄偉,珍藏文物之豐富,連續(xù)時間之綿長,蘊涵理念之深邃,文化影響之久遠,綜合起來而言,北京明清故宮可謂無與倫比。故宮是復雜的,多面的。有人用“血朝廷”來揭示帝制時代皇宮陰暗、冷酷、血腥、暴虐的一面。但是,故宮的建筑、器物、服飾、書畫、典籍、檔等,早已不是皇家的財富,而都是士人、匠師、能工、夫役等,用鮮血、智慧、汗水和生命凝聚的,是中華民族的珍貴財富。后人對中華文化遺產(chǎn),應抱以敬畏之心,贊頌之意,驕傲之情,欣賞之趣,而行守護之職,關(guān)愛之舉,學習之行,弘揚之責。四 六把鑰匙俗話說:學到用時方恨少。準備講課,深感困難。困難之所在,在于八個字:亦事亦理,入耳入心。如何讓學術(shù)研究成果走出書齋,面向大眾,普惠社會,為觀眾和讀者所喜聞樂見?這就必須做到:亦事亦理,入耳入心。故事和道理,入耳和入心,事理圓融,很難做到。有故事,沒有道理,不夠深刻;講道理,沒有故事,未必好聽。能入耳,未必能入心;既能入耳,又能入心,確實不容易。這是我在本講座中的一個心結(jié)。這次講《大故宮》,應注意并把握些什么要點?力求把握六個要點:第一,空間為序。以往講《正說清朝十二帝》、《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都是主要沿歷史人物的生命軌跡,以時間為順序,逐漸演繹推進。這次講《大故宮》不同,是以空間為順序,就是以故宮的建筑空間,作為講述的線索。每一講,都先設(shè)定一個空間的概念,再講在這個空間里的時間、人物、事件、建筑、文物等。就像拼圖一樣,先有一張總圖,分拆開來,微觀展示,再一塊一塊拼接,整合成一幅全圖。第二,影像為長?!洞蠊蕦m》一個最大的優(yōu)勢是,不僅有人物,有事件,而且有建筑,有文物——人物可描敘、事件可敘述,建筑、文物則更適合于以影視形象展現(xiàn)。影像比文字,比講述更形象、更直觀、更韻美、更生動。所以,《大故宮》這個題材其文字與影像可以形成最佳拍檔。第三,文化為魂。人物、事件、建筑、文物等都要有一根主線貫穿,這條主線就是文化,就是性靈。人們對人物、事件、建筑、文物、歷史的了解,不僅是豐富知識、欣賞藝術(shù)、拓展視野、提高素養(yǎng),而且要得到啟示、增長見識、陶冶性情、凈化心靈。簡單地說,貫穿人物、故事、建筑、文物、歷史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內(nèi)涵,應是“大故宮”的精髓與靈魂。第四,合縱連橫。有些歷史題材,雖然具有地域性,但不具有國際性。大故宮卻不同,明清故宮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具有國際性。這就需要將中國明清故宮同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現(xiàn)存的宮殿相比較,在比較中認識中國明清故宮建筑的偉麗、文化的輝煌。物以人存,睹物見人,從而了解中國之偉大,中華之偉大。第五,史藝聯(lián)通。歷史是一門科學,電視是一種藝術(shù)。歷史的、學術(shù)的內(nèi)容,通過影像、聲音、語言、文字等手段表現(xiàn)出來,又使抽象的、邏輯的思維蘊涵其中,這是一個科學與藝術(shù)相互聯(lián)通轉(zhuǎn)化的過程——既將史實、理念轉(zhuǎn)化為可視、可聽的藝術(shù),又將可視、可聽的藝術(shù)轉(zhuǎn)化為科學的道理;既值得探索,也值得期待。第六,中正安和。北京、故宮有一條貫穿南北的子午線即中軸線,這就要突出“中”;中軸線上北京大城的正陽門,突出“正”;皇城正門的天安門,突出“安”;故宮的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突出“和”??傊爸姓埠汀钡睦砟铙w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譬如,“和”字為重,和者為尚,具體說來,如大智大慧者所說的“六和”——自己和悅,人我和敬,家庭和睦,自然和順,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總上,以故宮建筑空間為順序,以傳統(tǒng)文化為脊梁,以同大故宮相關(guān)的典型歷史、人物、事件、文物、古建、藝術(shù)、園林、哲理等為主要內(nèi)容,全面展現(xiàn)大故宮,進而體現(xiàn)大故宮既是中華文化的精粹,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五 團隊力量《大故宮》的電視播出與書籍出版,是眾多師長、朋友共同智慧的結(jié)晶,我個人僅為一個代表符號。在這里,對為《大故宮》播出和出版給予指導和幫助的所有師友,謹致敬謝!感謝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馮存禮、聶叢叢、那爾蘇、王曉、高虹、吳林、楊靜,以及編導孟慶吉、王珊、迮(zé)方樂;感謝長江文藝出版社金麗紅、黎波、安波舜、郎世溟、陳亮,以及馬琳(電視編導),還有出版社約請為本書審稿并配圖的左遠波等諸君。愛新覺羅?啟驤先生為《大故宮》題寫片名和書名,至為敬謝。特別要感謝我的家人。我的家庭,不客氣地說,是一個學術(shù)型的家庭。在整個寫作和錄制《大故宮》的過程中,夫人和兒子閻天等幫著提供信息,查找資料,遠從美國,傳來資訊,核對史實,商量提綱,討論講稿,先行試聽,反復修改,直到敲定。家人的后勤服務使我得以專心地做點事情,完成《大故宮》的播出和出版。本書重在采信第一手歷史資料,主要是“三實錄”——《明實錄》、《清實錄》、《李朝實錄》,“二史書”——《明史》、《清史稿》,“一檔案”——明清大內(nèi)檔案,參閱萬歷《大明會典》、光緒《大清會典》、《日下舊聞考》、《國朝宮史》、《清宮述聞》、《酌中志》和《春明夢余錄》等官私冊籍,吸納鄭欣淼《故宮與故宮學》和《天府永藏》、單士元《史論叢編》,萬依主編《故宮詞典》,故宮博物院的“學刊”、“院刊”、“紫刊”,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故宮文物月刊》等學術(shù)研究成果,以及一百年來各位賢達的相關(guān)論著,恕不一一列舉,在此敬致謝忱!故宮六百年,特點是在變:歷史在變,建筑在變,名稱在變,功能在變,主人在變,陳設(shè)在變,器物在變,記載在變,一切都在相互聯(lián)系的變化之中。因時間、篇幅、資料、平臺、視野和知識等所限,只能選取故宮紛繁萬象中的若干個點,動中取靜,靜中取動,突出重點,擇例講述,因此,以偏概全,詳靜略動,欠缺之憾,敬請見諒。

內(nèi)容概要

  《大故宮》書系,是明故宮建立六百年來,真正意義上首次全景呈現(xiàn)“大故宮”的作品。書系首次打開故宮外延,將臺北故宮、沈陽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三山五園,與之相關(guān)的壇廟寺院、皇家園林、行宮陵寢等,納入故宮姻系,并以此為脈絡,透徹解析綿延千百年的封建帝王族系、機制構(gòu)架、社會人文、文化淵源,以及建筑、文物、民風等。
  《大故宮1》重在介紹故宮的肇建歷史及前朝政治機構(gòu),《大故宮2》重在解讀故宮內(nèi)廷禁地、正說東西六宮,《大故宮3》則延續(xù)前兩冊精彩內(nèi)容,將視野集中于對明清最高權(quán)力斗爭有巨大影響之皇室宗親,及密切影響宮廷政治生活之宮女太監(jiān),詳解其成敗關(guān)鍵與命運走向,并透過對御藥御膳之解析、國寶文物之品鑒,真實再現(xiàn)一個縱橫捭闔、飲食男女、金帛珠玉里的宮廷世界,并且走出紫禁城,帶讀者進入三山五園、避暑山莊、沈陽故宮、臺北故宮等。
  《大故宮》書系是首套立足于“大中華”文化視野,全景呈現(xiàn)“大故宮”歷史文化、貫穿元明清歷史文化的系列大書,內(nèi)容囊括從明成祖朱棣規(guī)劃、興建故宮,到末代皇帝遷出故宮,及國寶南遷的近六百年的歷史。
  “大故宮”的地理概念和文化概念,都是涵蓋整個中國的,旨在向讀者展示整個大中華的歷史文化地圖。因此,《大故宮》書系里除有歷史學知識外,還涉及建筑學、文物學、文獻學、檔案學、藝術(shù)學、園林學、規(guī)劃學、故宮學和滿學等內(nèi)容。作者以深厚積淀,作淺近釋讀,使得本書成為生動可讀、耐人尋味的“大故宮百科”。
  《大故宮》書系首次在全球化文化交融的背景條件下,以傳統(tǒng)文化中最高體現(xiàn)的皇家文化為代表,通過“大故宮”概念(涵蓋北京故宮、沈陽故宮、臺北故宮、南京明故宮、三山五園、避暑山莊、木蘭圍場、明十三陵、清東陵、恭親王府等歷史“活化石”與宏大的歷史符號)的歷史、人物、故事、哲學思維,弘揚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保持中華文化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主流地位。

作者簡介

  閻崇年,著名清史專家,紫禁城學會副會長,百家講壇2012年年度主講人。閻崇年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
  易中天評價道——閻崇年是“百家講壇”推出的“當頭炮”,劉心武是“拐腿馬”,我是“過河卒”。
  閻崇年的作品《正說清朝十二帝》、《明亡清興六十年》等均為超級暢銷書、常銷書,受到廣大讀者喜愛。

書籍目錄

第01講永樂遷都
一、燕王裝瘋
二、血色詔書
三、白日噩夢
第02講天下之中
一、哪吒傳說
二、北京心臟
三、中軸脊梁
第03講宮前氣象
一、承天之門
二、大明國門
三、正陽之門
第04講午門鳳翔
一、午門雄姿
二、午門廷杖
三、午門獻俘
第05講太和之門
一、常朝御門
二、于謙定亂
三、劉瑾鬧劇
第06講太和大殿
一、四大特點
二、四遭火焚
三、四次重建
第07講太和大典
一、皇家大典
二、舉薦賢能
三、殿試賜宴
第08講中和方殿
一、殿中奇葩
二、多元功能
三、中和理念
第09講保和宮殿
一、保和規(guī)制
二、亦宮亦殿
三、平臺召對
第10講保和殿試
一、殿試進士
二、金榜題名
三、欽點翰林
第11講文華經(jīng)筵
一、殿區(qū)格局
二、明清經(jīng)筵
三、經(jīng)筵之爭
第12講文淵書閣
一、《永樂大典》
二、《圖書集成》
三、《四庫全書》
第13講武英修書
一、武英過客
二、武英沉浮
三、武英避難
第14講內(nèi)閣大堂
一、內(nèi)閣變遷
二、陳氏父子
三、宰相之子
第15講父子宰相
一、張氏父子
二、劉氏父子
三、翁氏父子
第16講乾清宮門
一、重要決策
二、重要人才
三、重要信號
第17講康熙書房
一、書房創(chuàng)立
二、書房翰林
三、書房之外
第18講乾清三案
一、永樂宮案
二、嘉靖宮案
三、天啟宮案
第19講乾清三宴
一、康熙大宴
二、乾隆大宴
三、嘉慶大宴
第20講乾清三悲
一、童年之悲
二、剛愎之悲
三、末日之悲
第21講正大光明
一、匾的來歷
二、匾后故事
三、匾外思考
第22講交泰乾坤
一、交泰特色
二、交泰報時
三、交泰寶璽
第23講坤寧大婚
一、大婚皇帝
二、大婚準備
三、大婚典禮
第24講坤寧不安
一、正統(tǒng)皇后
二、嘉靖皇后
三、同治皇后
第25講坤寧不寧
一、明宮皇后
二、清宮皇后
三、坤寧之鏡
第26講坤寧張后
一、皇后挑選
二、皇后命運
三、皇后悲局
第27講坤寧薩滿
一、坤寧改建
二、坤寧神桿
三、坤寧祭祀
第28講養(yǎng)心帝居
一、雍正搬家
二、殿區(qū)格局
三、帝后寢宮
第29講養(yǎng)心新政
一、雍正風暴
二、設(shè)軍機處
三、解放賤民
第30講養(yǎng)心懲貪
一、高恒之案
二、王亶望案
三、國泰之案
第31講養(yǎng)心三希
一、堂名三希
二、書壇三杰
三、法書三絕
第32講養(yǎng)心挽歌
一、四位幼帝
二、三位太后
三、兩位親王
第33講東西六宮
一、六宮布局
二、選妃選秀
三、后妃管理
第34講景仁禍福
一、燕姞夢蘭
二、不幸后妃
三、順治佟妃
第35講承乾寵妃
一、崇禎寵妃
二、順治寵妃
三、道光寵妃
第36講鐘粹懸案
一、崇禎太子
二、道光貶妃
三、慈安之死
第37講延禧永和
一、延禧水宮
二、雍正生母
三、翠玉白菜
第38講景陽咸福
一、馬后練衣
二、王妃冷宮
三、宮廷藏寶
第39講永壽之奇
一、萬妃奇緣
二、紀妃奇遇
三、靜妃奇冤
第40講啟祥長春
一、啟祥故事
二、咸豐改建
三、長春慈禧
第41講翊坤儲秀
一、翊坤鄭妃
二、兩宮一體
三、儲秀慈禧
第42講慈禧西逃
一、倉惶出逃
二、廢大阿哥
三、圖新憾晚
第43講太上皇宮
一、寧壽布局
二、寧壽花園
三、寧壽故事
第44講明宮太后
一、宣德母后
二、成化母后
三、萬歷母后
第45講清宮太后
一、皇太后宮
二、孝莊太后
三、崇慶太后
第46講皇家外戚
一、明清外戚
二、明宮外戚
三、清宮外戚
第47講天潢貴胄
一、明朝皇子
二、清朝皇子
三、后人思考
第48講理親王府
一、康熙始建
二、雍正分府
三、乾隆毀跡
第49講誠親王府
一、誠王允祉
二、新舊兩府
三、熙春花園
第50講恭親王府
一、王府變遷
二、和孝公主
三、恭王奕?
第51講金枝玉葉
一、公主人生
二、明朝公主
三、恪靖公主
第52講宮廷太監(jiān)
一、太監(jiān)群像
二、太監(jiān)之奸
三、太監(jiān)之賢
第53講宮女閨怨
一、宮女制度
二、蘇麻喇姑
三、五妞自殺
第54講宮廷御膳
一、宮廷膳食
二、宮廷進膳
三、宮廷節(jié)令
第55講宮廷造辦
一、內(nèi)府造辦
二、小臣趙昌
三、唐英燒瓷
第56講御醫(yī)御藥
一、皇家醫(yī)院
二、明宮御醫(yī)
三、清宮御醫(yī)
第57講皇家敬畏
一、敬天敬祖
二、奉佛奉道
三、齋宮齋戒
第58講廟學聯(lián)珠
一、三大殿堂
二、三大國師
三、三大石刻
第59講宮外三宮
一、正統(tǒng)南宮
二、正德豹房
三、嘉靖西宮
第60講西苑三海
一、南海之悲
二、中海之雄
三、北海之秀
第61講宮外三堂
一、萬歷南堂
二、康熙北堂
三、乾隆東堂
第62講京畿苑囿
一、京南圍獵
二、三山五園
三、清漪頤和
第63講避暑山莊
一、木蘭圍場
二、避暑山莊
三、莊外八廟
第64講沈陽故宮
一、清初三宮
二、清宮三案
三、清宮三寶
第65講國寶南遷
一、從宮到院
二、從北到南
三、從分到合
第66講大哉故宮
一、一脈相承
二、百川歸海
三、兆民共享

明清皇帝簡表
紫禁城相關(guān)宮殿門名簡表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編輯推薦

《大故宮(1-3)(套裝共3冊)》增訂精裝珍藏本,采用四色印刷,布封燙金,裝幀精美,類似于宮廷藏書,古色古香?!洞蠊蕦m(1-3)(套裝共3冊)》中將增加大量精美彩圖和巨幅插頁,涵蓋最詳盡的故宮平面圖及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貴藏品,極具收藏、鑒賞、實用價值。隨書超值贈送北京故宮平面圖、頤和園導覽圖,民國時期的西苑三海圖?!洞蠊蕦m(1-3)(套裝共3冊)》為家庭必備的經(jīng)典藏書、師友饋贈的理想讀物、教育培訓的使用指導、人文旅游的頂級指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故宮(全3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5條)

 
 

  •   大故宮全彩精裝本這套書印刷精美,大家都很愛看,配送的平面圖給人一個整體概念,書中再逐個介紹。好書值得收藏。
  •   確是一本了解故宮全景的好書,了解了很多歷史!書的質(zhì)量很好,但是外包裝盒邊破損了!
  •   讀書人,特別喜歡歷史的人,沒有這部書,就是兩個字:遺憾,雖然閻老師是擇簡而說,但故宮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已經(jīng)說出,半價入手,值得。
  •   我喜歡故宮建筑,我要好好收藏!
  •   非常好!書的裝幀、印刷非常精美!只是書的盒子快遞運來裂了。。。。。書的內(nèi)容值得一讀,值得收藏!
  •   包裝跟印刷都很精美,里面還有彩圖。已經(jīng)看完這套書了,相當好看的。
  •   值得一看的好書,內(nèi)容豐富,配圖精美
  •   了解歷史,明白事理。
  •   書還沒有讀,不過內(nèi)容很好,文章短小精悍,適合閱讀。值得珍藏。
  •   這是一套精美的藝術(shù)品。
  •   還沒看過,看介紹很不錯,同事說很好
  •   圖文并茂-成人孩子都可以閱讀的書
  •   非常好,值得珍藏,送人、收藏都可以。
  •   東西很不錯,就是快遞慢了點
  •   能身臨其境,喜歡。
  •   全面了解故宮的傳統(tǒng)文化,值得收藏
  •   幫朋友買的,說這本書很好。
  •   當當這回事辦的不太地道 買回來的書有條很明顯的皺痕 想換貨時沒貨換了 建議先退款后再購買 雙十一買的書前后價格差70塊 現(xiàn)在還在等待上貨
  •   書是非常好看的書,但是書邊裁剪的有些毛糙,懷疑不是正版
  •   盒子有破損,不滿意
  •   真心一般 不值這個價 印刷一般 也不是銅版紙 就普通紙 只是彩色的 色彩印刷又一般般 圖也沒多多少 就大一點而已 封面是硬皮的 如果有了簡裝版又不是特別喜歡的 完全沒必要買 還那么貴
  •   一直很喜歡閻崇年的書,這次看了他講的大故宮后果斷買了這套書。曾經(jīng)去過北京故宮,留下很多疑問,在這書中得到了解答,更進一步的了解故宮,進而了解中國的文化,值得一看。
  •   整體不錯,就是附贈地圖被書壓皺了。
  •   書很不錯!沒有殘破等問題!好!
  •   很好啊,與期待的一樣!
  •   此套書和中華書局出版的閻老師的"明亡清興六十年"等相比價格太虛,不地道.
  •   等看完了在詳細評價。
  •   精美大氣,值得購買。非常不錯
  •   書的質(zhì)量很好,彩圖版買來收藏。
  •   制作精致
  •   比較滿意,沒有破損
  •   好書!講解的很好!
  •   經(jīng)典著作,傳世收藏
  •   此書值得購買,優(yōu)惠價,經(jīng)濟實惠!
  •   大故宮(增訂彩圖珍藏本)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