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唐洛明 著 頁數(shù):全二冊 字?jǐn)?shù):111100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梁啟超對世人說:“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br /> 蔣介石對兒子蔣經(jīng)國說:“至于中文讀書寫字之法,在曾公家訓(xùn)與家書中言之甚詳。你們?nèi)缒茉斂雌浼矣?xùn)與家書,不特于國學(xué)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為中國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時代已過而忽之也?!?br /> 毛澤東對友人黎錦熙說:“愚于近人,獨(dú)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
這個曾文正究竟是何方神圣,他有哪些特別過人之處,值得這三位如此重視?
但是,近世國人中也有斥曾文正為元兇、偽君子、漢之不肖子孫的,到后來,漢奸、賣國賊、劊子手,又似乎成了對此人的鐵定判辭。
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上,一個人的蓋棺論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找不出第二個。僅憑這一點(diǎn),就足以引發(fā)人們的無限探索興趣。那么,就讓我們一道推開銹跡斑斑的歷史鐵門,走進(jìn)一百五十年前那段血雨腥風(fēng)的時空隧道吧!
作者簡介
唐浩明,湖南衡陽人,1946年出生,文學(xué)碩士,編審,長期致力于近代文獻(xiàn)的整理出版與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著有長篇?dú)v史小說《曾國藩》《楊度》《張之洞》,多次獲國家級大獎,并著有隨筆《唐浩明評點(diǎn)曾國藩奏折》等。
書籍目錄
上卷
第一章 奔喪遇險
一 湘鄉(xiāng)曾府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二 波濤洶涌的洞庭湖中,楊載福只身救排
三 擺棋攤子的康福
四 康家圍棋子的不凡來歷
五 喜得一人才
六 把這個清妖頭號押到長沙去砍了
七 哭倒在母親的靈柩旁
八 蟒蛇精投胎的傳說
九 刺客原來是康福的胞弟
第二章 長沙激戰(zhàn)
一 城隍菩薩守南門
二 康祿最先登上城墻
三 今日周亞夫
四 歐陽兆熊東山評左詩
五 計賺左宗棠
六 巡撫衙門里的鴻門宴
七 藥王廟里出了前明的傳國玉璽
八 左宗棠薦賢
第三章 墨绖出山
一 謝絕了張亮基的邀請
二 世無艱難,何來人杰
三 接到嚴(yán)懲岳州失守的圣旨,張亮基暈死在簽押房里
四 陳敷游說荷葉塘,給大喪中的曾府帶來融融喜氣
五 郭嵩燾剖析利害,密謀對策,促使曾國藩墨绖出山
第四章 天王定都
……
第五章 初辦團(tuán)練
第六章 衡州練勇
第七章 靖滿慘敗
第八章 攻取武昌
第九章 田鎮(zhèn)大捷
第十章 江西受困
中卷
第一章 進(jìn)軍皖中
第二章 部督兩江
第三章 強(qiáng)圍安定
第四章 大變之中
第五章 幕府才盛
第六章 天京大火
第七章 審訊忠王
第八章 殊榮奇憂
下卷
第一章 裁撤湘軍
第二章 整飭兩江
第三章 三辭江督
第四章 名毀津門
第五章 馬案疑云
第六章 東下巡視
第七章 黑雨滂沱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湘鄉(xiāng)縣第一號鄉(xiāng)紳家,正在大辦喪事。 這人家姓曾,住在縣城以南一百三十里外的荷葉塘都。荷葉塘位于湘鄉(xiāng)、衡陽、衡山三縣交界之地,崇山環(huán)抱,交通閉塞,是個偏僻冷落、荒涼貧窮的地方,但矗立在白楊坪的曾氏府第,卻異常宏偉壯觀:一道兩人高的白色粉墻,嚴(yán)嚴(yán)實(shí)實(shí)地圍住了府內(nèi)百十間樓房;大門口懸掛的金邊藍(lán)底“進(jìn)士第”豎匾,門旁兩個高大威武的石獅,都顯示著主人的特殊地位。往日里,曾府進(jìn)進(jìn)出出的人總是昂首挺胸,白色粉墻里是一片歡樂的世界,仿佛整個湘鄉(xiāng)縣的幸福和機(jī)運(yùn)都鐘萃于這里?,F(xiàn)在,它卻被一片濃重的悲哀籠罩著,到處是一片素白,似乎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雪過早地降臨。 大門口用松枝白花扎起了一座牌樓,以往那四個寫著扁宋體黑字——“曾府”的大紅燈籠,一律換成白絹制的素?zé)?,連那兩只石獅頸脖上也套了白布條。門前大禾坪的旗桿上,掛著長長的招魂幡,被晚風(fēng)吹著,一會兒慢慢飄起,一會兒輕輕落下。禾坪正中搭起一座高大的碑亭,碑亭里供奉著一塊朱紅銷金大字牌,上書“戊戌科進(jìn)士前禮部右堂曾”。碑亭四周,燃起四座金銀山,一團(tuán)團(tuán)濃煙夾著火光,將黃白錫紙的灰燼送到空中,然后再飄落在禾坪各處。 天色慢慢黑下來,大門口素?zé)衾锏南灎T點(diǎn)燃了,院子里各處也次第亮起燈光。曾府的中心建筑黃金堂燈火通明。黃金堂正中是一間大廳,兩邊對稱排著八間廂房。此時,這間大廳正是一個肅穆的靈堂。正面是一塊連天接地的白色幔帳,黑漆棺材擺在幔帳的后邊,只露出一個頭面。幔帳上部一行正楷:“誥封一品曾母江太夫人千古”。中間一個巨大的“奠”字,“奠”字下是身穿一品命服的老太太遺像。只見她端坐在太師椅上,慈眉善目,面帶微笑。幔帳兩邊懸掛著兒女們的挽聯(lián)。上首是“斷杼教兒四十年,是鄉(xiāng)邦秀才,金殿卿貳?!毕率资牵骸氨庵劭弈付Ю?,正鄱陽浪惡,衡岳云愁。”左右墻壁上掛滿了祭幛。領(lǐng)頭的是一幅加厚黑色哈拉呢,上面貼著四個大字:“懿德永在”。落款:正四品銜長沙知府梅不疑。接下來是長沙府學(xué)教授王靜齋送的奶白色杭紡,上面也有四個大字:“風(fēng)范長存”。再下面是一長條白色貢緞,也用針別著四個大字:“千古母儀”,左下方書寫一行小字:“世侄湘鄉(xiāng)縣正堂朱孫貽跪挽?!本o接縣令挽幛后面,掛的是湘鄉(xiāng)縣四十三個都的團(tuán)練總領(lǐng)所送的各色綢緞絨呢。遺像正下方是一張條形黑漆木桌,上面擺著香爐、供果。靈堂里,只見香煙裊裊,不聞一絲聲響。 過一會兒,一位年邁的僧人領(lǐng)著二十三個和尚魚貫進(jìn)入靈堂。他們先站成兩排,向老太太的遺像合十鞠躬,然后各自分開,緩步進(jìn)人幔帳,在黑漆棺材的周圍坐下來。只聽見一下沉重的木魚聲響后,二十四個和尚便同時哼了起來。二十四個聲音——清脆的、渾濁的、低沉的、激越的、蒼老的、細(xì)嫩的混合在一起,時高時低,時長時短,保持著大體_致。誰也聽不清他們究竟在哼些什么:既像在背誦經(jīng)文,又像在唱歌。這時,一大捆一大捆檀香木開始在鐵爐里燃燒。香煙在黃金堂里彌漫著,又被擠出屋外,擴(kuò)散到坪里,如同春霧似的籠罩四周的一切。整個靈堂變得灰蒙蒙的,只有一些質(zhì)地較好的淺色綢緞,在附近的燭光照耀下,鬼火般地閃爍著冷幽幽的光。換香火、剪燭頭、焚錢紙、倒茶水的人川流不息,一概渾身縞素,躡手躡腳。靈堂里充滿著凝重而神秘的氣氛。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