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長江文藝 作者:林語堂 頁數(shù):320 字?jǐn)?shù):295000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過去童子時讀古文,所讀傳記文字,都是短篇,如《史記》的《刺客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最長的也不過《項羽本紀(jì)》。唐代傳奇如《虬髯客傳》、《長恨歌傳》則是小說,去真正史實太遠。唐宋以至清代古文的傳記文仍是短的散文。中國傳記文章之長至排印成冊者,似乎是開始于現(xiàn)代,但為數(shù)不多,其最為人所熟知者,我想是林語堂英文著作的漢譯本,即《武則天正傳》(Lady Wu)及《蘇東坡傳》(Thy Gay Genius)。這類文學(xué)創(chuàng)作之出現(xiàn),與過去之歷史演義小說不能說毫無關(guān)系,但所受的直接影響,還是來自西方的傳記文學(xué),在英文著作中如James Boswell的Life of Samuel Johnson,GilesLytton Strachey的Queen Victoria,Life of Abraham Lincoln,The Life of HenryGeorge等皆是。以中國歷史之長、史料之富,寫名人傳記的背景和基礎(chǔ),可算極為有利。像林語堂先生這兩本名人傳記,寫得實在好,但可惜我們所擁有的這類書實嫌太少。是否我們的學(xué)者作家能接著再寫出些本來?真令人延佇望之。 寫傳記不比寫小說,可任憑想像力馳騁,必須不背乎真實,但又不可缺少想像力的活動。寫小說可說是天馬行空,寫傳記則如驅(qū)驊騮、駕戰(zhàn)車,縱然須絕塵馳驟,但不可使套斷韁絕、車翻人杳,只剩下想像之馬,奔馳于其大無垠的太空之中。所以寫傳記要對資料有翔實的考證,對是非善惡有透徹的看法,對資料的剪裁去取,寫景敘事,氣氛對白的安排上,全能表現(xiàn)藝術(shù)的手法。于是,姚姬傳所主張的考據(jù)、義理、詞章,乃一不可缺。也就是說,傳記作家,要有學(xué)者有系統(tǒng)的治學(xué)方法,好從事搜集所需要的資料;要有哲學(xué)家的高超智慧的人生觀,以便立論時取得一個不同乎凡俗的觀點;要有文學(xué)家的藝術(shù)技巧與想像力,好賦與作品藝術(shù)美與真實感,使作品超乎干枯的歷史之上,而富有充沛的生命與活力。 在《武則天正傳》的原序里,林語堂先生曾說明《武則天正傳》的寫法。我想其基本遭理對這本傳記也頗適用。他說: 我不是把本書當(dāng)做小說寫的……書中的人物、事件、對白,沒有不是全根據(jù)唐書寫的。不過解釋說明之處,則以傳記最客觀的暗示含蓄為方法。事實雖然是歷史上的,而傳記作者則必須敘述上有所選擇,有所強調(diào),同時憑藉頭腦的想像力而重新創(chuàng)造,重新說明那活生生的往事。(序頁3) 以上所說考據(jù)、義理、詞章三要點,林語堂先生做到了,也是寫傳記文學(xué)的人必須做到的。 林語堂先生的傳記著作,和他的其它文學(xué)和學(xué)術(shù)著作一樣,都是用英文寫的。若移植回國,自然有賴于中文翻譯。他的Lady Wu,我曾在十六年前在臺灣南部譯成《武則天正傳》,在《高雄新生報》上連續(xù)刊載,當(dāng)時該報副刊由尹雪曼先生主編。現(xiàn)已由德華出版社出版。翻譯此書時查證中文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官衙名、引用詩文等,費時費事,難之又難,飽嘗其苦。因為有此經(jīng)驗,對《蘇東坡傳》的漢譯,自然十分慎重,對其引用之原文及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之困難者,多暫時擱置,容后查出補人。1977年夏,見宋碧云小姐譯的《蘇東坡傳》出版,非常興奮。文中對中文的查證,宋小姐做得非常成功,其仔細可知,其辛勤可佩,其譯文純熟精練可喜。比三十年代一般譯品文字,實有過之。拙稿既接近完成,不愿拋棄,乃續(xù)譯完畢。原書中須加查考及引用部分中之尚未解決者,在感激的心情之下,便斗膽借用了,否則,拙譯必致再拖延甚久,也許競無脫稿之日,所以在拙譯付印之前,愿向宋碧云小姐及遠景出版社敬致萬分感激之忱。 按世界文學(xué)與學(xué)術(shù)名著譯成外文者,多不止一個譯本。我國之《論語》、《道德經(jīng)》;希臘之《伊里亞德》、《奧德賽》;希伯來文之《舊約》與希臘文之《新約》;英國之《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在我國即有朱生豪與梁實秋兩譯本);最近黃文范及宣誠兩先生之漢譯本《西線無戰(zhàn)事》,即在臺先后出版;所以《蘇東坡傳》這部名著有兩個譯本,也是值得的。只愧我這件粗針大麻線的活計比不上宋小姐的細工巧繡那么精致。 本書雖屬翻譯,但力避三十年代弱小民族自卑心理下之歐化文體。諸如“當(dāng)……時候”,“假若……的話”,“散步著”,“有著”,“被成功地實驗了”,“房子被建筑好了”,“快速地跳”,“公然地反對”,“那些花朵們”,“諸位青年們”,“各位同學(xué)們”,“他(她)們”,“它們”,“紅黃藍白和黑”等句法文詞,全避而不用。人說話時,先寫某某道,不先寫對白,然后再補注某某說。一個人說話,不先說半句,中間腰斬,補入誰說道,下面喘口氣再補半句。這種洋說法也完全避免。沒有別的,就是不愿向洋人毫無條件一面倒。還有盡量不用“地”當(dāng)副詞符號,而以一個“的”字代之,自然“底”字更不愿用。 本書翻譯時多承周素櫻小姐代為整理稿件,溽暑長夏,代為到圖書館、書店去查閱疑難之處,助我良多,并此致謝。 本書翻譯,時作時輟,綜計前后,行將兩年。譯稿殺青,停筆靜坐。偶望窗外,樹葉蕭疏,已見秋意?;貞浲辏x書燕市,長巷深宅,樹老花繁,四季皆美,秋天為最。今日寄跡海隅,又喜秋光如故,人健如仙。名著譯畢,頓感松快,得失工拙,不計也。于此附記一片喜悅心境。 張振玉 于臺北復(fù)旦橋燕廬
內(nèi)容概要
《蘇東坡傳》由林語堂著,所記載的是一個詩人、畫家與老百姓之摯友的事跡。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yōu)美,作為勇敢,絕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并不精于自謀,但卻富有赤心為民的精神。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他雖生性倔強、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過也有時口不擇言,過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藝、好奇深思,雖深沉而不免于輕浮,處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動筆為文則自然典雅;為父兄、為丈夫,以儒學(xué)為準(zhǔn)繩,而骨子里則是一純?nèi)坏兰遥珣嵤兰邓?,是非過于分明。以文才學(xué)術(shù)論,他遠超過其他文人學(xué)士之上,他自然無須心懷忌妒,自己既然偉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對人溫和友善,對自己亦無損害,他是純?nèi)灰桓贝緲阕匀幌?,故無需乎尊貴的虛飾。
在為官職所羈絆時,他自稱局促如轅下之駒。處此亂世,他猶如政壇風(fēng)暴中之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雖然歷朝天子都對他懷有敬慕之心,而歷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摯友人,蘇東坡竟屢遭貶降,曾受逮捕,忍辱茍活。
《蘇東坡傳》適合傳記文學(xué)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一代國學(xué)大師,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xué)獎被提名人。著有《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shù)》《京華煙云》等,并將孔孟老莊哲學(xué)和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學(xué)作品英譯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xué)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于一身的知名學(xué)者。
書籍目錄
譯者序
原序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與青年
第四章 應(yīng)試
第五章 父與子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變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惡行
第十章 兩兄弟
第十一章 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詩
第十三章 黃樓
第十四章 逮捕與審判
第十五章 東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賦
第十七章 瑜伽與煉丹
第十八章 浪跡天涯
第十九章 太后恩寵
第二十章 國畫
第二十一章 謙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與賑災(zāi)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流放嶺南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終了
附錄一 年譜
附錄二 參考書及資料來源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要了解一個死去已經(jīng)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難。試想,通常要了解與我們同住在一個城市的居民,或是了解一位市長的生活,實在嫌所知不足,要了解一個古人,不是有時反倒容易嗎?姑就一端而論,現(xiàn)今仍然在世的人,他的生活尚未完結(jié),一旦遇有危機來臨,誰也不知道他會如何行動。醉漢會戒酒自新,教會中的圣人會墮落,牧師會和唱詩班的少女私奔?;钪娜丝倳泻枚嗫赡艿母淖?。還有,活著的人總有些秘密,他那些秘密之中最精彩的,往往在他死了好久之后才會泄露出來。這就是何以評論與我們自己同時代的人是一件難事,因為他的生活離我們太近了。論一個已然去世的詩人如蘇東坡,情形便不同了。我讀過他的札記,他的七百首詩,還有他的八百通私人書簡。所以知道一個人,或是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與否,沒有關(guān)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對他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jié)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愛的人。我認(rèn)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愛他。喜愛哪個詩人,完全是由于哪一種癖好。我想李白更為崇高,而杜甫更為偉大——在他偉大的詩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憫人的情感方面更為偉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愛的詩人是蘇東坡。 在今天看來,我覺得蘇東坡偉大的人格,比中國其他文人的人格更為鮮明突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里,顯露得更為充分。在我頭腦里,蘇東坡的意象之特別清楚明顯,其理由有二。第一,是由于蘇東坡本人心智上才華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寫的每一行詩上,正如我所看見的他那兩幅墨竹上那烏黑的寶墨之光,時至今日,依然閃耀照人,就猶如他蘸筆揮毫是在頃刻之前一樣。這是天地間一大奇跡,在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上,亦復(fù)如此。莎翁詩句的道健,是來自詩人敏感的天性與開闊豁達的胸襟,至今依然清新如故??v然有后代學(xué)者的鉆研考證,我們對莎士比亞的生活所知者仍極稀少,可是在他去世四百年之后,由于他作品中感情的力量,我們卻知道了他的心靈深處。 第二個理由是,蘇東坡的生活資料較為完全,遠非其他中國詩人可比。有關(guān)他漫長的一生中,多彩多姿的政治生涯那些資料,存在各種史料中,也存在他自己浩繁的著作中。他的詩文都計算在內(nèi),接近百萬言,他的札記、他的遺墨、他的私人書信,在當(dāng)代把他視為最可敬愛的文人而寫的大量的閑話漫談,都流傳到現(xiàn)在了。在他去世后百年之內(nèi),沒有一本傳記類的書不曾提到這位詩人的。宋儒都長于寫日記,尤以司馬光、王安石、劉摯、曾布為著名,勤奮的傳記作者如王明清、邵伯溫。由于王安石的國家資本新法引起的糾紛,和一直綿延到蘇東坡一生的政壇風(fēng)波的擾攘不安,作家都保存了那一時代的資料,其中包括對話錄為量甚大。蘇東坡并不記日記。他不是記日記那一類型的人,記日記對他恐怕過于失之規(guī)律嚴(yán)正而不自然。但是他寫札記。遇有游山玩水、思想、人物、處所、事件,他都筆之于書,有的記有日期,有的不記日期。而別人則忙于把他的言行記載下來。愛慕他的人都把他寫的書簡題跋等精心保存。當(dāng)時他以杰出的書法家出名,隨時有人懇求墨寶,他習(xí)慣上是隨時題詩,或是書寫雜感評論,酒飯之后,都隨手贈與友人。此等小簡偶記,人皆珍藏,傳之子孫后代,有時也以高價賣出。這些偶記題跋中,往往有蘇東坡精妙之作。如今所保存者,他的書簡約有八百通,有名的墨跡題跋約六百件。實際上,是由于蘇東坡受到廣泛的喜愛,后來才有搜集別的名人書札題跋文字印行的時尚,如黃山谷便是其一。當(dāng)年成都有一位收藏家,在蘇東坡去世之后,立即開始搜集蘇東坡的墨跡書簡等,刻之于石,拓下榻片出賣,供人做臨摹書法之用。有一次,蘇東坡因?qū)r事有感而作的詩,立刻有人抄寫流傳,境內(nèi)多少文人爭相背誦。蘇東坡雖然發(fā)乎純良真摯之情,但內(nèi)容是對政策表示異議,當(dāng)時正值忠直之士不容于國都之際,當(dāng)權(quán)者之憤怒遂集于他一人之身,情勢嚴(yán)重,蘇東坡幾乎險遭不測。他是不是后悔呢?表面上,在他的貶謫期間,對不夠親密的朋友他說是已然后悔,但是對莫逆之交,他說并無悔意,并且說,倘遇飯中有蠅,仍須吐出。由于他精神上的坦白流露,他也以身列當(dāng)時高士之首而自傷,在與心地狹窄而位居要津的政客徒然掙扎了一番之后,他被流放到中國域外的蠻荒瓊崖海島,他以坦蕩蕩之胸懷處之,有幾分相信是命運使然。 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生活中竟有如此的遭遇,他之成為文人竊竊私語的話柄,尊重景仰的話題,尤其是在去世之后,乃是自然之事。若與西方相似之人比較,李白是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近。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xué)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以人物論,頗像英國的小說家薩克雷(Thackeray),在政壇上的活動與詩名,則像法國的雨果,他具有的動人的特點,又仿佛英國的約翰生。不知為什么,我們對約翰生的中風(fēng),現(xiàn)在還覺得不安,而對彌爾頓的失明則不然。倘若彌爾頓同時是像英國畫家根茲博羅,也同時像以詩歌批評英國時事的蒲普,而且也像英國飽受折磨的諷刺文學(xué)家綏福特,而沒有他日漸增強的尖酸,那我們便找到一個像蘇東坡的英國人了。蘇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今天我們之所以喜愛蘇東坡,也是因為他飽受了人生之苦的緣故。 中國有一句諺語,就是說一個人如何,要“蓋棺論定”。人生如夢,一出戲演得如何,只有在幕落之時才可以下斷語。不過有這種區(qū)別——人生是如同戲劇,但是在人生的戲劇里,最富有智慧與最精明的伶人,對于下一幕的大事如何,也是茫然無知。但是真正的人生,其中總包含有一種無可避免的性質(zhì),只有最好的戲劇才庶乎近之。因此在給過去的人寫一本傳記時,我們能把一場一場已經(jīng)完成的戲,逐一觀看,觀看由人內(nèi)在的氣質(zhì)與外在的環(huán)境所引起的必要的發(fā)展,這自然是一項重大的方便。在我將《蘇東坡傳》各章的資料鉆研完畢,并且了解了為什么他非要有某些作為不可,為什么非要違背他棄官歸隱的本意之后,我覺得自己好像一個中國的星象家,給一個人細批終身、預(yù)卜未來,那么清楚、那么明確,事故是那么在命難逃。中國的星象家能把一個人的一生,逐年斷開,細批流年,把一生每年的推算寫在一個折子上,當(dāng)然卦金要遠高出通常的卜卦。但是傳記家的馬后課卻總比星象家的馬前課可靠,。今天,我們能夠洞悉蘇東坡窮達多變的一生,看出來那同樣的無可避免的情形,但是斷然無疑的是,他一生各階段的吉兇禍福的事故,不管過錯是否在他的星宿命運,的確是發(fā)生了,應(yīng)驗了。 蘇東坡生于宋仁宗景祜三年(1036年),于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逝世,是金人征服北宋的二十五年之前。他是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年間長大,在一個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神宗)在位期間做官,在一個十八歲的呆子(哲宗)榮登王位之時遭受貶謫。研究蘇東坡傳記,同時也就是研究宋朝因朋黨之爭而衰微,終于導(dǎo)致國力耗竭,小人當(dāng)政的歷史。凡導(dǎo)讀《水滸傳》的人都知道當(dāng)時的政治腐敗,善良的百姓都因躲避稅吏貪官,相繼身入綠林而落草為寇,成了梁山上的英雄好漢了。 在蘇東坡的青年時期,朝廷之上有一批淳儒賢臣。到北宋將亡之際,此等賢臣已丟官去位,悉數(shù)凋零。在朝廷第一次迫害儒臣,排除御史臺的守正不阿之士,而由新法宰相王安石位置的若干小人取而代之,此時至少尚有二十余位純良儒臣,寧愿遭受奸宄之毒手,不肯背棄忠貞正義。等到第二次黨爭禍起,在愚癡的童子帝王統(tǒng)治之下,忠良之臣大多已經(jīng)死亡,其余則在流謫中謝世。宋朝國力之消弱,始自實行新法以防“私人資本之剝削”,借此以謀“人民”之利益,而由一個狂妄自信的大臣任其事。對國運為害之烈,再沒有如庸妄之輩大權(quán)在握,獨斷獨行時之甚的了。身為詩人哲人之蘇東坡,拼命將自己個人之平實常識,與經(jīng)濟學(xué)家王安石的邏輯對抗。王安石鼓吹的那套道理與中國當(dāng)時所付出的代價,至今我們還沒有弄個清楚。 王安石在熱衷于自己那套社會改革新法之下,自然為目的而不擇手段,自然會將倡異議之人不惜全予罷黜。一項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張,永遠是為害甚大的。因為在一項主張成為不可侵犯之時,要實現(xiàn)此一目的的手段,便難免于殘忍,乃是不可避免之事。當(dāng)時情況如此,自然逃不出蘇東坡的慧眼,而且茲事體大,也不是他可以付之輕松詼諧的一笑的。他和王安石是狹路相逢了,他倆的沖突決定了蘇東坡一生的宦海生涯,也決定了宋朝帝國的命運。
編輯推薦
《蘇東坡傳》是中國現(xiàn)代人物傳記開標(biāo)立范之作,文學(xué)大師林語堂最得意的作品! 大師文筆寫繪豪情詩人傳奇命運,聽林語縱橫古今,中國智慧纖毫畢現(xiàn),看東坡萬劫不死,襟懷奉于天下蒼生。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