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通曉國學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蘇陌  頁數(shù):226  
Tag標簽:無  

前言

  中華文明至少有五千年歷史,每個人的一生與之相較,只能是滄海一粟。人生雖然極為短暫,但文明的精髓卻可以通過典籍佳話世代相傳?! 鴮W作為我國古代文明浩瀚海洋中的一枚璀璨明珠,一直以來備受人們的矚目。進入21世紀以來,國學再次成為我們生活中一個熱門的話題,開始滲透到各個年齡層次、各行各業(yè)的人群之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國學、學習國學、研究國學,以領略古代圣人先哲留給我們的文明精華?! ∩詈竦膰鴮W積淀中,凝聚的不僅僅是可為今用的處世智慧,更多的則是人性、品格、修身等關于人內(nèi)在素養(yǎng)修煉提升的智慧與探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國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tǒng)文化的證明,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還是我們每個人內(nèi)在發(fā)展提升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國學中,不僅可以一領古代圣賢之風格、君子之風骨、俠士之言行,更可品悟到仁者的心腸、入世的智慧以及中國人最為提倡的友情和孝道的魅力?! ∽x國學,既可以豐實一個人的文化內(nèi)涵底蘊。也可以促使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和自我提升。  國學可以說是一個極為龐大的知識體系。若以學科來分,可以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jù)學、倫理學、版本學等,當中以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哲學為主流;若以思想來分,可以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同樣以儒家貫穿并主導整個思想史,其他則列從屬地位;若以《四庫全書》的標準來分,又可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以經(jīng)、子部為重,兩者中更傾向于經(jīng)部??梢?,若要深入把握國學的經(jīng)脈、汲取國學中的全部精髓,是一個長期系統(tǒng)性的學習過程,甚至可以說是需要傾注畢生精力來完成的事業(yè)。  然而,真正做到深入系統(tǒng)把握國學精華并為之所用的人并不多,而但凡能達到此等地步的也幾近不惑甚至是花甲垂暮之年,畢竟知識要與人生經(jīng)驗相互汲取滲透,才有通達的可能。那么,對于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又應當如何才能更好地感受國學的魅力并為己所用呢?在編者看來,年輕人學國學,不妨先從啟蒙開端,大體認識國學中所蘊涵的內(nèi)容,著重品讀歷代先哲思想之精華,結合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讓認識與思考交替循環(huán)、不斷向前,以此循序漸進,來品味國學中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明精華?! ”緯且槐据o助廣大年輕國學愛好者初入國學之門的書籍,將浩瀚無窮的國學知識融入到一個又一個頗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為方面的啟發(fā),也有處世方圓技巧的滲透,還包含有為學重孝理念的傳達,覆蓋面廣,可讀性強,旨在幫助更多的人了解國學、認識國學并在領略國學精華魅力的同時對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有所啟發(fā)?! 鴮W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結晶,是中國文化和中華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們應該生生不息傳遞的瑰寶。愿每一位讀者都能從本書中學有所得,感受到國學精華的滋養(yǎng)。

內(nèi)容概要

國學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結晶,是中國文化和中華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們應該生生不息傳遞的瑰寶。愿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一本書通曉國學》中學有所得,感受到國學精華的滋養(yǎng)。
《一本書通曉國學》精選了一百多個精短的國學故事,并附上相應的白話譯文、背景知識介紹和名家的智慧點評。力圖將浩如煙海的國學知識生動簡潔地展現(xiàn)在廣大讀者面前,在幫助大家認識國學、了解國學并領略國學魅力的同時,也希望能對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有所啟發(fā)。本書由蘇陌編著。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圣賢的品格——國學經(jīng)典中的美德
目不見睫:做人必須要有自知之明
烽火戲諸侯:失去誠信,就失去了一切
寄人籬下:扔掉依賴的拐杖
孔融讓梨:“讓”是一種可貴的德行
吾日三省吾身:保持自省的習慣
有容乃大:以寬容之心待人接物
曾子殺豬:謊言里開不出燦爛的花朵
第二章 君子的風骨——國學經(jīng)典中的傲骨
不食無主之梨:有原則,才能成為大寫的“人”
嗟來之食:困境中也要保持一種骨氣
鴻雁傳書:錚錚傲骨可以鑄成一顆忠心
趨炎附勢:跟著別人走,早晚會弄丟自己
不為五斗米折腰:淡泊名利,保持做人的傲骨
奴顏婢膝:骨氣是一個人的“脊梁”
第三章 俠士的言行——國學經(jīng)典中的快意
克己奉公:心中要有一把不能松懈的尺
破釜沉舟:要有義無反顧的精神
強項令:為人要剛正不阿
赴湯蹈火:不畏艱險奮勇向前
先憂后樂:大丈夫應以天下為己任
力士脫靴:不輕易折服于權勢
兩袖清風:讓正氣常駐于心
第四章 仁者的心腸——國學經(jīng)典中的仁愛
仁者愛人:仁與愛是大智慧
雪中送炭:困境中的善行最有意義
子產(chǎn)放生:小事中更能彰顯向善之心
隋侯之珠:善行存在于舉手投足間
朱沖送牛:從心出發(fā),回歸善良的本性
賣狗嫁女:節(jié)儉是善行中的大德
第五章 入世的智慧——國學經(jīng)典中的謀略
買櫝還珠: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
運籌帷幄:做事前要有全局計劃
隔岸觀火:冷眼旁觀靜待漁翁之利
狡兔三窟:做人要給自己留有余地
圍魏救趙:以變通的手段達成目的
雞鳴狗盜:微不足道的能力也可能成大事
一日千里: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與他人
第六章 承諾的價值——國學經(jīng)典中的信仰
一飯千金: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大禹治水:責任感是安身立命的根基
立木為信:說出的事就要做到
中流擊楫:誓言是一種實際的行動與作為
季札掛劍:信譽要用畢生來堅守
完璧歸趙:培養(yǎng)自己的責任感
鞠躬盡瘁:全力付出是對責任感的最佳踐行
第七章 平衡的藝術——國學經(jīng)典中的方圓
反客為主:先聲奪人占主動之位
掩鼻之讒:遠離小人的世界
蕭何自污:不妨自損形象以避災禍
唇亡齒寒: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三人成虎:不要被謠言所迷惑
明哲保身:禍福只在一念之間
第八章 理想的交情——國學經(jīng)典中的友誼
人琴俱亡:睹物思人是一種常態(tài)
傾蓋如故:真正的友情是永不貶值的財富
推心置腹:以心相交才能換來信任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復難求
膠漆相投:人生難得一摯友
肝膽相照:開放的心才能贏來友誼
第九章 親情的分量——國學經(jīng)典中的人倫
扇枕溫席:孝敬父母是最珍貴的美德
蘆衣順母:對家人理應寬容
負米養(yǎng)親:孝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誠敬
親嘗湯藥:為父母愿以身試險
棄官奉親:為親情所做的犧牲是偉大的
烏鳥私情:人不事親,不如禽獸
煮豆燃萁:兄弟切勿手足相殘
第十章 后人的典范——國學經(jīng)典中的英雄
鴻鵠之志:人生要以遠大抱負為起點
志在四方:放開眼才能看到希望
鵬程萬里:有目標才能有動力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成功屬于有勇氣的人
荊軻刺秦:要有過人的膽識
老驥伏櫪:志向沒有老幼之別
三顧茅廬:英雄要有一種堅韌之氣
第十一章 學子的榜樣——國學經(jīng)典中的勸學
磨杵成針:成功來源于孜孜不倦的努力
開卷有益:把讀書當做一種習慣
聞雞起舞:勤奮是通往成功的橋梁
囊螢映雪:樂于讀書,苦中也可作樂
牛角掛書:勤奮是一種克己的練習
懸梁刺股:為學要有刻苦之心
鑿壁偷光:學習不應因困境而放棄
第十二章 成功的途徑——國學經(jīng)典中的忍者
水滴石穿:忍耐就能贏來曙光
東山再起:逆境蟄伏,靜待機遇而奮起
臥薪嘗膽:隱忍之士必有大成
胯下之辱:小不忍則會亂大謀
司馬遷受辱著《史記》:感謝折磨你的人
賈島推敲:堅持才能練就真理
第十三章 公共的原則——國學經(jīng)典中的為人
負荊請罪:要勇于承認錯誤與過失
金玉其外:為人應當表里如一
亡羊補牢:犯下過錯就要盡力彌補
過河拆橋:不要兀自給自己斷了后路
濫竽充數(shù):蒙混欺騙總會被他人識穿
東施效顰:一味地模仿只會錯漏百出
結草銜環(huán):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第十四章 求知的禁忌——國學經(jīng)典中的為學
孟子不盡信書:要帶著頭腦讀書
不求甚解:讀書要有鉆研的精神
囫圇吞棗:欲速則不達
斷織勸學:半途而廢只能一事無成
東床袒腹:才學是從骨子里散發(fā)出來的
按圖索驥:讀書不能生搬硬套
紙上談兵:光說不練假把式
第十五章 修為的深度——國學經(jīng)典中的境界
以管窺天:克服狹隘之心
杞人憂天:恐懼本身才是最恐懼的
杯弓蛇影:摒除多疑的心態(tài)
從善如流:聽從他人善意的勸解
安步當車:做人要有超然淡泊的心態(tài)
寵辱不驚:凡事都應順其自然
后羿射箭:保持一顆平常心
塞翁失馬: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章節(jié)摘錄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 。ㄟx自《史記·周本紀》) 譯:褒姒終日不笑,周幽王便帶著褒姒登上了驪山烽火臺,命令守兵點燃烽火。諸侯見烽火紛紛趕來,卻發(fā)現(xiàn)并沒有敵人入侵。褒姒見狀,不由哈哈大笑。集人馬?! ≈苡耐跏俏髦苣┐?,在位時昏庸無道,不思朝政只沉迷美色。有個叫褒響的大臣勸說周幽王應該以國家大事為重,周幽王不但不聽,還把褒響關了起來。為了把褒響救出來,褒家的人就買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取名褒姒,將她獻給了周幽王以替褒響贖罪?! ≈苡耐跏謱檺郯Γ砂ψ詮倪M宮以后就沒有笑過一次,整天悶悶不樂。周幽王想盡各種辦法都無法讓她笑。有個叫虢石父的大臣給周幽王出了一個主意,他說:“大王可以跟娘娘上驪山去玩幾天。到了晚上,咱們把烽火點起來,讓附近的諸侯見了趕來,上個大當。娘娘見許多兵馬撲了個空,肯定會笑的。” 于是,周幽王便帶著褒姒和虢石父眾人上了驪山,把烽火點了起來。  各路諸侯誤以為天子蒙難,紛遣軍隊星夜兼程地前往救駕,但到京城后才發(fā)現(xiàn)是個惡作劇。果真笑了。京城里外,此時已是兵馬云集,一片混亂?! “σ姷竭@種狼狽滑稽的場面,禁不住哈哈大笑。幽王心花怒放,以后又數(shù)度重復這個荒謬的方法,以致無人再相信狼煙信號的意義?! ∥迥旰?,犬戎大舉攻周,周幽王連忙下令把驪山的烽火點起來,但是各路諸侯誰也不愿再上當了。結果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  智慧感悟 周幽王無信,最終導致了國破家亡。對于普通人來說,因為誠信同樣重要。誠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為人處世的基石,而待人以誠,就是要以信義為重。荀子曾經(jīng)說過:“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圣人為智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 ?rdquo;可見,良好的信譽能給人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是一個人形成強大親和力的基礎——誠實守信會使別人產(chǎn)生與你交往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會消除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使困境變?yōu)樘雇??! ≌\信就像深埋在泥土里的果實,謊言猶如枝頭上妖艷的花朵。盡管謊言能給人暫時的關感,但它的枯萎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時間會耗盡它虛假的妖艷;而誠實則會在那里生根發(fā)芽,因為時間會讓真實的根須長得更加茁壯。因此,誠信不需要寫在臉上的,也不需要掛在嘴邊的,而是要求人要始終堅持以一種對人、對己負責的態(tài)度去面對一切?! ≌\信是衡量人品的試金石。誠實守信不僅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行,而且能讓人建立起對個人、家庭以及對社會強烈的責任感。  無論走到哪里,誠信的人身上總有一層“光環(huán)”,使人倍加尊敬;而缺乏誠信品質(zhì)的人則像一塊有瑕疵的玉,再美也會因自身的缺點而使光澤黯淡。一個人倘若失去了誠信的品質(zhì),那么也就意味著他失去了一切?! 〖娜嘶h下:扔掉依賴的拐杖 丈夫當刪《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寄人籬下? (選自《南史·張融傳》) 譯:大丈夫應當刪編《詩》、《書》,制定《禮》、《樂》,為什么要因循守舊依附于他人的籬笆之下呢? 背景鏈接 張融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朝人,雖其貌不揚但才智過人,詩文書畫無所不精且不拘常法,獨創(chuàng)一格,尤其擅長狂草。其為人處世,清高絕俗,只與有真才實學和真知灼見的人交往,否則即使王公貴族也不放在眼里。南朝皇帝蕭道成在前朝做太尉時就很賞識他,而張融對蕭道成也是非常佩服,于是二人結為好友。蕭道成建立南齊政權當了皇帝以后,兩人還經(jīng)常在一起探討文學藝術領域里的一些問題?! ∫惶?,兩人又討論起了書法。在評價了幾位著名書法家的特色之后,皇帝評論起張融的書法來,他說:“您的書法頗有風骨,但還缺少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的法度。”張融笑道:“陛下只看到張融缺少二王的法度,卻沒看到二王缺少張融的法度啊。”皇帝聽了心頭一驚,隨后指著張融笑道:“也只能從你嘴里說出這樣奇怪的話,好,說說你的理由吧。”張融說:“男子漢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間,要像孔夫子刪編《詩》、《書》,制定《禮》、《樂》那樣,開拓新路,獨創(chuàng)一格,推出的作品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法度,怎能因循守舊,拾人牙慧,寄人籬下呢?二王的法度我不是沒吸收,但已經(jīng)轉化為我自己的法度了,遺憾的是二王不能吸收我的法度再行轉化了。”皇帝聽了也不得不點頭佩服。  智慧感悟 張融不仿前人、獨具一格的書法成就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 √^依賴于前人或已知的經(jīng)驗,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一個人激發(fā)自己的潛能、以自己的能力開拓全新的局面。因此,要想讓自己的人生過得與眾不同,要想創(chuàng)出一番獨屬的成就,就要盡早扔掉依賴的拐杖。擺脫一份依賴,就多了一份自主,也就向自由的生活前進了一些,向成功的目標邁近了一步?! ∮行┤擞龅绞裁词隆⑹裁慈?,首先想到的是別人怎么看、怎么想;然后,在做事的時候追隨別人、求助別人,這就是對別人的依賴。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別人做了以后自己才敢去做,凡事不相信自己,不能自作主張,不能自己決斷,這也是對別人的依賴?! τ诔纱笫抡叨?,拒絕依賴他人是對自己能力的一大考驗。這就是說,依附于別人是肯定不行的,因為這是把命運交給別人,而失去做大事的主動權??v然我們不一定非要有多么卓爾不群的成就,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上單純靠依賴別人而生也是不行的,因為依賴之心會毀掉一個人該有的斗志,這樣一來生活就很難由自己決定了。只有舍棄依賴之心,鼓起自主自立的勇氣,走出過分依賴別人的誤區(qū),才能獨立自主地干好自己的事,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盡好自己的責任,當好自己的主人,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導者。  ……

編輯推薦

  《一本書通曉國學》是一本輔助廣大年輕國學愛好者初入國學之門的書籍,將浩瀚無窮的國學知識融入到一個又一個頗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為方面的啟發(fā),也有處世方圓技巧的滲透,還包含有為學重孝理念的傳達,覆蓋面廣,可讀性強,旨在幫助更多的人了解國學、認識國學并在領略國學精華魅力的同時對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有所啟發(fā)。 國學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結晶,是中國文化和中華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們應該生生不息傳遞的瑰寶。愿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一本書通曉國學》中學有所得,感受到國學精華的滋養(yǎng)。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一本書通曉國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有些經(jīng)典名句,國人常掛口頭,其出處、背景、意義倒不一定真懂,這本書作出了很好的解讀。我初衷是為孩子買的,現(xiàn)在自己也愛不釋手!
  •   賣家很好,這本書也很好,而且快遞的速度也很快,謝謝了,我會常來這個賣家的店鋪逛逛的
  •   有點簡單了,但是也還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