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長江文藝 作者:弘一法師 頁數(shù):175 字數(shù):195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幾年前,有一家北京的出版社約我寫弘一法師傳,當(dāng)時論對弘一法師熟 悉和了解的程度,我不是合適的人選。但也就從那時候開始,我才有意識地 去收集與法師相關(guān)的作品和研究資料,至今頗有些收獲,當(dāng)然這都只是就印 刷品和數(shù)字出版品而言。數(shù)字出版品中有《弘一法師全集》,收羅弘一法師 的文字和書法作品很宏富,但并不詳贍,如弘一法師的繪畫作品就幾乎闕如 ,而能夠反映弘一法師藝術(shù)最高水平的,我認為繪畫,特別是佛教繪畫,是 最重要的不二選擇。弘一法師畫佛畫,畫羅漢畫,其精妙絕倫之處,往往令 人嘆為觀止。2009年,我購買了一部《弘一大師羅漢畫集》,這是一本令人 眼前一亮的畫集,如編者所言,在這本畫集中,“弘一大師那堅實的西洋畫 功底和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造就了他那完美的造型能力,描繪出了充滿渾厚 文化意味的佛教和花木山水形象”,“可謂中國佛教美術(shù)的輝煌之作”,“ 并以其精美絕倫的震撼力標示其在中國現(xiàn)代美術(shù)史上的崇高地位?!?《弘一大師羅漢畫集》,西泠印社出版,一共收集了弘一法師的羅漢圖 一百余幅,每一幅羅漢圖均大筆勾勒,而又刻畫精微,其羅漢神情各一,但 均惟妙惟肖,姿態(tài)生動,既渾樸圓滿,又天逸靈動,就我所見到的佛教圖畫 中,弘一法師的佛畫和羅漢畫真正是達到了簡約精微、敦厚閎放的極致,翻 閱之下,那種蘊含在大寫意和精細刻畫中的祥和、淳美的氣息撲面而至,使 人不覺有一種超然塵上的靜美與天機流動的喜悅從心中油然升起?!皹纺獦?兮新相知”,藝術(shù)之美,尤其是佛教藝術(shù)之美,在不期而至的弘一法師的繪 畫作品中,它所帶給人的絕妙享受那真是令人意想不到。 與弘一法師佛教繪畫作品有異曲同工之致的是弘一法師的書法,那也是 一種超凡脫俗的美好,各個不同時期中雖然風(fēng)格并不一致,但在樸實無華的 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溫潤美麗的氣息與法師的佛畫一樣是達到了極致的境界 ,用一句話來概括,“樸拙圓滿,渾若天成”,是非常恰當(dāng)?shù)摹?這次編集弘一法師編訂的《佛教格言精選》,起意有一年多,但遲遲未 付實行,原因就是想將弘一法師的美術(shù)作品糅進其中,做到圖文并茂,二美 俱具,但又不知如何下手。最近將文字作品姑且發(fā)給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天一 國際公司的韓敏先生后,沒想到當(dāng)即表示決定出版,并有些催逼的意思,希 望我趕緊進行。無奈之下,只好勉力上馬,從已收集的弘一法師這些精美的 圖畫和書法、印章作品中挑選出一部分作為該書的插頁和插圖,原本打算我 親自動手,確定插頁和插圖的位置,但這樣功夫浩繁,成就大費時日,非我 力所能及,于是只有將這些插頁插圖的工作委托給出版方。插頁插圖的目的 ,無非是希望讀者在賞玩那些格言文字所富含的深妙義趣的同時,也能從中 得到精妙的美術(shù)作品所給予的精神上的熏蒸和陶冶,以期賞心樂事,一舉兩 得。 弘一法師(1880-一1942),俗姓李,名息,學(xué)名文濤,字叔同、息霜等 。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緒六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xùn)|地藏庵一官宦富商之 家。民國7年亦即1918年8月19日于杭州虎跑寺削發(fā)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 ,尊稱弘一大師。1942年10月13日圓寂于福建泉州,終年63歲。 一般人都知道弘一法師是中國近現(xiàn)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全才 ,在書畫、詩文、戲劇、音樂、藝術(shù)、金石、教育各個領(lǐng)域都有極深造詣, 在多個領(lǐng)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shù)之先河: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 的先驅(qū)者,所創(chuàng)作的《送別歌》歷經(jīng)幾十年傳唱經(jīng)久不衰,成為經(jīng)典名曲; 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chuàng)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shù)造詣,先后培養(yǎng) 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zhì)平等文化名人。但少有人知道,弘一法師皈 依佛門后,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xué),弘揚佛法,又被佛門弟子奉為 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此中之因緣際遇,不是能簡單地以時命二字歸之的, 其靜慮與持行之力量當(dāng)是起著決定的作用。弘一法師是一位真正的不世出的 奇特之人,短短一生充滿了豐富的傳奇色彩,我認為他是中國真正實行“絢 爛之極終歸于平淡”的最典型人物。他為世人所留下的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 ,是近現(xiàn)代中國一個燦爛美麗的神話。 本書只是弘一法師著述中的滄海一粟,它收錄法師所編訂和標閱的格言 集四種:《晚晴集》、《寒笳集》、《格言別錄》和《(永覺和尚廣錄)摘要 》。前三種署名由弘一法師編訂,最后一種則是由弘一法師標閱,弟子傳貫 法師摘錄的。 《晚晴集》編訂完成的時間是弘一法師晚年(62歲時)。法師自號“晚晴 老人”,1941年夏掩關(guān)福林寺,錄寫佛經(jīng)祖語警句102則,輯為此集。《寒 笳集》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藕益大師所著,又名為《蒲益大師警訓(xùn)略錄》, 本集也是經(jīng)過了法師摘錄編訂的?!陡裱詣e錄》在《格言聯(lián)璧》的基礎(chǔ)上, 汰其繁蕪,錄其精要,編訂而成。其中《晚晴集》有近人凈空法師的講記, 講記深入淺出,頗便讀者。《寒笳集》和《(永覺和尚廣錄)摘要》文辭比較 晦澀,以利閱讀,出版方要求我特作注釋?!陡裱詣e錄》則通俗易懂,不出 注。 格者,至也。格言,也就是至理名言。本書用格言這種言簡義豐、短小 精悍的形式向世人展現(xiàn)了佛祖以及先圣前賢高明的道德與智慧,它是佛祖和 先圣前賢教言濃縮的精華,是真實的,切實可行的,能為人準則的。我們借 鑒它,可以砥礪我們的行為,增益我們的智慧,終于達到道德的完善。這也 是弘一法師一生珍愛佛教格言,孜孜不倦地念誦、錄寫、身體力行并向世人 廣為傳布的因緣。 伍恒山 2010年10月25日于南京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收錄了弘一法師所編訂和標閱的格言集四種:《晚晴集》、《寒笳集》、《格言別錄》和《〈永覺和尚廣錄〉摘要》。 弘一法師自號“晚晴老人”。1941年夏,法師掩關(guān)福林寺,錄寫佛經(jīng)祖語警句102則,輯為《晚晴集》?!逗占窞槊鞔拇蟾呱皇q益大師所著,經(jīng)過弘一法師摘錄編訂。《格言別錄》在《格言聯(lián)璧》的基礎(chǔ)上,汰其繁蕪,錄其精要,編訂而成。 《晚晴集》有凈空法師的講記,深入淺出,頗便讀者?! 逗占泛汀丁从烙X和尚廣錄〉摘要》文辭比較晦澀,以利閱讀,特作注釋。 格者,至也。格言,也就是至理名言。本書用格言這種言簡義豐、短小精悍的形式向世人展現(xiàn)了佛祖以及先圣前賢高明的道德與智慧,它是佛祖和先圣前賢教言濃縮的精華,是真實的,切實可行的,能為人準則的。我們借鑒它,可以砥礪我們的行為,增益我們的智慧,終于達到道德的完善。
作者簡介
弘一法師(1880—1942),俗姓李,名息,學(xué)名文濤,字叔同、息霜等。民國七年亦即1918年8月19日于杭州虎跑寺削發(fā)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尊稱弘一大師。1942年10月13日圓寂于福建泉州,終年63歲。
一般人都知道弘一法師是中國近現(xiàn)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全才,在
書籍目錄
晚晴集《晚晴集》講解寒笳集格言別錄《永覺和尚廣錄》
章節(jié)摘錄
本心即禪宗講的真如本性,教下講的菩提心,《大乘起信論》講的直心 、深心、大悲心,《觀經(jīng)》講的至誠心、深心、回向發(fā)愿心,儒家講的誠意 、正心。大乘佛法通常講的四弘誓愿、六度——布施心、持戒心、忍辱心、 精進心、禪定心、般若心,這都是大乘菩薩的本心。凈宗所講的清凈心、平 等心、覺心是本心。就凈宗總括來說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心。這個心要是失掉 ,立刻就要懺悔。懺是懺摩,悔是悔過,此梵華合一名詞。懺摩是發(fā)露,悔 是改過自新。真心悔改,心地即清涼。我們的心若不清凈不平等,覺心就失 掉了,應(yīng)立刻懺悔。祖師大德勸我們老實念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包括宗門教 下所講的本心統(tǒng)統(tǒng)在內(nèi),一個也沒有除外。佛號斷掉了,立刻提起來即是懺 悔。懺悔不是叫你天天想已做的事,這個錯了,那個錯了,如再這樣想就是 再造罪,每想一次即再造一次。已做的過失知道了,以后不再做叫懺悔,至 于究竟圓滿徹底的懺悔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五 逆十惡的罪業(yè)都能徹底鏟除,怎能不清涼呢?學(xué)佛同修對佛菩薩都愿意隨順 供養(yǎng)尊重承事,而對于眾生則忽略了。試想泥塑木雕的佛菩薩像只是一個象 征,啟發(fā)我們的本性,見到佛要尊重?!度A嚴經(jīng)》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薄稛o量壽經(jīng)》說:“一切眾生皆成佛?!彼噪S順供養(yǎng)尊重承事一切眾 生就是隨順供養(yǎng)尊重承事諸佛。現(xiàn)在問題來了,假如這個眾生無惡不作,思 想行為都是違逆本性的,也要隨順嗎?佛在世時弟子們已經(jīng)代我們請示,佛 說不可以隨順,善行善事應(yīng)隨順,惡行惡事不隨順。見其作惡,以真誠慈悲 心勸導(dǎo)之,如其不聽即隨他去,不再說,佛法稱之為“默擯”。佛教我們隱 惡揚善,心中只記好事,不記惡事,如常記惡事,心就不清凈了。我們從佛 所學(xué),可以完全應(yīng)用于日常生活中,所以它是世出世間最好的教育。 普賢行是建立在六度基礎(chǔ)上,如蓋一棟大樓有五層,普賢行是第五層, 第四層是大乘菩薩六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般若度。六度的基礎(chǔ)建立在三 學(xué)戒定慧上,三學(xué)的基礎(chǔ)建立在十善上,十善是人天乘,十善的基礎(chǔ)建立在 五德上。五德以孔夫子為典范,當(dāng)年孔門學(xué)生談到夫子的德行有五項,即溫 、良、恭、儉、讓。以五德的基礎(chǔ)修十善,以十善修三學(xué),以三學(xué)修六度, 以六度修普賢行。我們凈宗學(xué)會在行門上提倡的德目即由此而來。另外還加 了一個六和,六和最重要,家和萬事興,不和沒有前途,個人與團體都要毀 滅。果能照以上步驟修行,能使一切眾生與一切諸佛歡喜。 此段經(jīng)文值得我們每天隨時警惕。嗔恚是三毒之根,起了嗔恚心必與眾 生結(jié)怨。平時對人對事對物常犯此病,必須深自悔責(zé)。為什么自己智慧不開 ,功夫不得力沒有進步,其主要原因即是貪嗔癡未斷。:《華嚴》是佛對法 身大士所說,菩薩立志存心是自度度他,如還有嗔恚,結(jié)怨于人,則自度度 他的目標就達不到了。佛菩薩對于多嗔的人在想,此人欲求菩提為什么還會 生嗔恚心與人結(jié)怨?這與他的心愿恰恰顛倒,有嗔恚即不能斷煩惱,也不能 證解脫得自在。怨結(jié)另有一解,佛說:十善厚友,十惡冤家。怨結(jié)亦可以指 十惡而言。 此文是把一切眾生都看做佛,其效果生平等心。有人問我如何修平等心 ,我說你家里一定有佛堂供有佛像,把你最恨的人寫一長生牌位供在佛像旁 邊,每天香花供養(yǎng)他如佛。他說這樣不行,我見到他就討厭。此乃功夫不夠 ,應(yīng)再用功修,幾時見到此人不覺討厭,還要尊敬他,自他平等,心就清凈 了。清凈、平等、覺是三而一,一而三,一個得到了,其余兩個也得到了。 《梵網(wǎng)經(jīng)》是大乘菩薩戒經(jīng),也是一個大部頭的經(jīng)。傳到中國來只把其 中之一品翻譯過來,即心地戒品,上卷心地觀法,下卷講戒律。 學(xué)做菩薩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要能承受代眾人之毀辱。一切過錯自己 承當(dāng),好事讓與別人,可以消除我們無始劫以來的貪嗔罪業(yè),這與世間人恰 好相反。如非真正覺悟,很難做到,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鍛煉。 一切眾生大的煩惱是貪嗔,嫉妒是嗔恚之一分。佛在一切經(jīng)論中,常常 勸我們把貪嗔癡三毒煩惱斷掉,這是修行的根本。心中有三毒才遇到外面的 毒害,假如心中無三毒,喝毒藥如飲甘露,因心內(nèi)無毒,它不起作用。若遇 毒蟲咬傷,應(yīng)生慚愧心。民國初年印光大師住的寮房中有臭蟲跳蚤蚊蟲等, 都不驅(qū)除。小侍者欲為大師清理,大師不許,并說:我的德行不夠,留著它 們叫我改過自新。大師七十歲以后,所住的房間沒有一個臭蟲跳蚤。大師是 做一個樣子給我們看,他可以做到,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晚間沒有浮云,可 以看到星星月亮清清楚楚,比喻人若離開貪嫉,則心中清凈,見事不迷。 生死是大事,能真正知道了生死才算是一個覺悟的人,如不知了生死, 學(xué)任何法門都脫離不了輪回。就法門說,一律平等,并無高下。貪是貪愛, 欲是欲望,嗜是嗜好。在這個世間,還貪愛這樣,貪愛那樣,想離開娑婆就 難了,我們生生世世都在修行而沒有能出三界,仍在輪回,就是因為貪欲嗜 味。若不離開,如養(yǎng)冤家,一生修行全落空。這個偈子就是我們生生世世的 寫照,始終沒有離開辛苦。特別在這個時代,第一,同修貴精不貴多,志同 道合,真修實練,不是人多湊熱鬧。第二,道場重實質(zhì),有學(xué)風(fēng)道風(fēng),不重 形式,香火鼎盛沒有用。第三,修行在修清凈心,其他神通感應(yīng)都不重要。 此從比喻說,人命無常,如閃電之剎那生滅?!督饎偨?jīng)》說:“一切有 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备申Y婆城是幻象,非真實 。世間萬法無常,如執(zhí)著有我有常就痛苦了。起心動念,順自己意思,生歡 喜心,不合自己意思,生嗔恚心。不知道一切事都是假的,一場夢而已。 P18-21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