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凈空法師 頁數(shù):157
Tag標簽:無
前言
一、緣起 我知道凈空法師,是由于偶然邂逅的兩位朋友?! ∫晃皇莿倓偮淠_南京做小生意的廣東人,他得知我寫過一部《釋迦牟尼佛傳》,于是跟我聊及宗教上的問題,說在他們家鄉(xiāng),信佛的人頗多,凈空法師的名氣很大。他聽過凈空法師的講座,感覺很好,也很受教益,問我是否跟凈空法師熟悉。他以為我是了解凈空的,殊不知,我也是第一次從他這里得知有這樣一位法師,心里便暗暗地記下了?! ×硪晃灰彩桥既坏臋C緣,一次私人聚會,正巧中視金橋的李明珠女士與我同桌。李明珠女士是東北人,薄施粉黛,卻有一種素凈的端莊,閑聊之下,沒有想到她也信佛,而且很虔誠,也是得知我對佛教有些認識,便主動講起自己學佛的經(jīng)歷。她說,她經(jīng)常聽經(jīng),聽法師講解的CD碟片,講經(jīng)的人是凈空法師——聽她說到這里,我的耳朵突然不自覺地豎起來。又是凈空法師! 我很是好奇,也很想聽一聽這其中的因緣故事,便說:“聽了什么經(jīng)?感覺怎樣?”她也許看出了我的驚異神情,頗有感慨地說,“你也許想象不到,像我這樣一位在商場也算是歷練了多年的人會喜歡聽佛經(jīng)。其實說起來,佛是離我們很近的,只是我們平時被許多欲望遮蔽住了,當佛經(jīng)過我們的身邊時我們眼睛看不到,耳朵也聽不見。但自從我聽了凈空法師講的《無量壽經(jīng)》(只要一有空,我就每天晚上聽上一段),就像被人在迷悶昏沉的睡夢中輕輕拍了一巴掌,告訴你,‘佛從你身邊經(jīng)過了!’我一激靈醒過來,突然發(fā)覺自己置身于一片清新的天地之間。
內(nèi)容概要
劉宋時代,求那跋陀羅三藏法師曾建立一壇,并且他立一個碑,碑上刻有預言,言后有肉身菩薩于此受戒。梁武帝時代,智藥三藏在此壇旁邊種植一棵菩提樹,也預言一百七十年后,有肉身菩薩于此樹下開演上乘佛法,廣度無量眾生,是真正傳佛心印的法主。一百七十年之后,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大師果然在這個壇落發(fā),出家受戒。六祖的教學深入淺出,言簡義豐,理明事備,具足諸佛無量法門。這一本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語錄,后人敬稱為《壇經(jīng)》?!秹?jīng)》開頓教之門,五宗之所自出,流通一千三百多年,遍及海外。 本書是凈空法師1981年啟講于臺灣中廣的講演錄,主要是對《壇經(jīng)》內(nèi)容的闡釋和演繹,其中穿插了許多禪宗掌故,給枯燥的講述平添了許多趣味。而佛門四眾同修,由于六祖的開示,可以獲得修學綱要,成就無量功德。
作者簡介
凈空法師,俗名徐業(yè)鴻,1927年2月15日生于安徽省廬江縣,幼居福建建甌??箲?zhàn)時,求學於貴州國立第三中學,勝利後就讀于南京市立第一中學。1949年赴臺灣,服務於實踐學社,公馀之時研讀經(jīng)史古文,先后追隨一代大哲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克圖及佛學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
書籍目錄
經(jīng)題本經(jīng)大意悟法傳衣第一釋功德凈土第二定慧一體第三教授坐禪第四傳香懺悔第五參請機緣第六南頓北漸第七唐朝征詔第八法門對示第九付囑流通第十
章節(jié)摘錄
本經(jīng)大意 曹溪原本的章目次第,與正統(tǒng)本幾乎完全相同。正統(tǒng)本分全經(jīng)為九章,曹溪本多一章“付囑流通第十”。十章大義,略介如次: “悟法傳衣第一”,流通本將此章前半改作“行由品第一”,后半改作“般若品第二”。這一章正是大師最初于大梵寺一日所說之完整記錄,說明悟入摩訶般若波羅蜜,教人“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無上法門,以及祖師自己得法、修學的經(jīng)過,是乃三轉(zhuǎn)法輪之現(xiàn)身作證轉(zhuǎn)也。這一篇記錄非常珍貴難得,讀之如見六祖其人,又如親遇講席。此章末后有無相頌十五首,成為頓教修學法要之心傳,應該記取?! 搬尮Φ聝敉恋诙保魍ū靖淖鳌耙蓡柶返谌保瑑?nèi)容特別重要,尤其是對今日佛門四眾同修來說。由于我們的社會繁榮,生活水準普遍提高,本省各地大小寺廟林立,無不富麗堂皇,競相斗勝,自以為功德無比。六祖在這一章開示功德的定義,并且指導我們要舍有為功德,修顯自性功德。關(guān)于凈土的問答,蓮池大師解釋得很明白:六祖所接引的是上根利智之人,所說的是上上一乘大法,直接教人取寂光實報凈土而舍方便同居,真是慈悲至極!此不是破凈土法門,千萬不可以錯會祖意。本經(jīng)自此章以下,都是眾門人總結(jié)祖師三十七年教學法語,分類纂輯而成,并非一會所說?! 岸ɑ垡惑w第三”,流通本改作“定慧品第四”。這一章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心傳大本。大師示眾說:“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一體正是不二法門,是本性頓教。 “教授坐禪第四”,流通本改作“坐禪品第五”。這一章是宗門修行方法的總綱領,最高的指導原則。不但參禪要明了遵守,就是念佛人也應該記取,才能念到理一心不亂,即是上上禪。一切法門欲入一真法界,無不以此為總綱領?! 皞飨銘曰诘谖濉保魍ū靖淖鳌皯曰谄返诹?。這一章是講見性成佛,內(nèi)容有五段:第一段,傳授“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yè)清凈。第二段,教發(fā)四弘誓愿。第三段,授無相三皈依戒。第四段,開示一體三身自性佛,令學者悟入。第五段,說無相頌五首,旨在滅除吾人多生多劫所造罪障,罪障消除即是見性成佛?! 皡⒄垯C緣第六”,流通本改作“機緣品第七”。這一章列舉十三位門人請益機緣,來做一個教、學、修行的榜樣。正如《華嚴經(jīng)》善財參學,又如《楞嚴經(jīng)》二十五圓通,皆具足修學的示范作用,正是止于至善的教學,慈悲至極。在這一章中,亦見祖師被機點化、說法利生之大。如法達之于《法華經(jīng)》,智通之于《楞伽經(jīng)》,志道、志徹、無盡藏比丘尼之于《大涅槃經(jīng)》,見祖師指導其大開圓解之妙悟,是依教讀誦的模范。又如青原之“不落階級”,南岳之“修證不無,污染不得”,永嘉大師之“一宿覺”,由此可見祖師指點其悟入不二、親證無生之善巧,是真修行的典型。我們在這一章看到,古大德無論解門或是行門,莫不皆是以悟入為宗?! 澳项D北漸第七”,流通本改作“頓漸品第八”。這一章是對當時禪宗弘揚趨勢的記述,是史實。五祖忍大師傳出兩支,南方是六祖惠能大師,以“本來無一物”為宗,接上上根人,是名頓教;北方是神秀大師,以“時時勤拂拭”為宗,接引大乘人,是名漸教。神秀敬佩六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可惜的是,他的門下不服惠能大師傳衣得法。秀大師以祖師獨得“無師智”曉諭其徒,亦見其師兄弟本無相忌,各依因緣弘化一方,也是我輩后人應當效法的。 “唐朝征詔第八”,流通本改作“宣詔品第九”,也有改作“護法品第九”。這一章記載當時朝廷帝王遣使引請供養(yǎng)、請益,師以老疾辭,及其對使者的開示,誠能發(fā)人深省。祖師做出一個出家人遠離名聞利養(yǎng)、守出家人本分事的好榜樣。這一章是史實,也是身教。章題改作“護法”,別具深意,令人省悟?! 胺ㄩT對示第九”、“付囑流通第十”,流通本將此兩章合并,改為“付囑品第十”。這一章是六祖教授其門人說法不失本宗宗旨的典范。以三科對十八界,以十八正除十八邪,三十六對天然佛法。但是大法不可以輕心、慢心求,必要至誠感通,因為此經(jīng)不屬文字,乃是祖意佛心也?!皫熡谔珮O元年壬子七月命門人往新州國恩寺建塔”,這一句以下才是“付囑流通第十”。這一章是記載祖師付囑傳法的事情,很詳細,尤其以“真假動靜偈”八首,說出此宗乃是無諍法門。又為本經(jīng)立名為《法寶壇經(jīng)》。最重要的,末后說法指出:“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此乃一乘佛法修證之指南。大師一生示現(xiàn),也就是一相、一行的修學榜樣。以下說師承,祖祖稟承,道統(tǒng)其來有自,用意很深。祖師最后留別八首偈,曰“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薄 ≈T位同修,學佛就是學覺、學悟,覺悟本性。本性之中,妙湛圓寂,圓滿具足如來智慧德相。法界原是一真、一相、一行,奈何眾生自作聰明,知見立知,不悟?qū)嵪?,染著五欲六塵,起無量迷障,沉淪六道,生死流轉(zhuǎn),實由于此。佛祖慈悲,西來之旨,教我們頓悟本性,自成佛道。是以迷關(guān)未破,萬劫苦修也不能超凡,普愿大家有志同學。
編輯推薦
《六祖壇經(jīng)》,又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這是一部中國佛教里唯一稱作“經(jīng)”的佛經(jīng)。它是中國佛教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大師教誡僧徒四眾的語錄,后人尊稱為《壇經(jīng)》。本書是凈空法師1981年啟講于臺灣中廣的講演錄,講演中有各《壇經(jīng)》版本的對勘,主要是對《壇經(jīng)》內(nèi)容的闡釋和演繹,其中穿插了許多禪宗掌故,給枯燥的講述平添了許多趣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