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生命的選擇

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長江文藝  作者:(法)薩特  頁數(shù):180  譯者:陳宣良  
Tag標簽:無  

前言

  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1905年6月21日生于法國巴黎的一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薩特的父親讓一巴蒂斯特·薩特(Jean-Baptiste Sartre),是位海軍軍官。1904年,他娶了一位出身名門的漂亮姑娘安娜一瑪麗·施韋哲(Anne-Marie Schweitzer)。在薩特出生后的第二年,因患瘧疾去世。薩特在《文字生涯》中回憶道,父親之死“是我一生中的大事”,他的死給我母親套上了鎖鏈,卻給了我自由。父親的早死,讓小薩特享受到?jīng)]有父權(quán)壓迫的自由生活。  薩特是在他的外祖父家長大的。外祖父夏爾·施韋哲是位學識淵博的語言學教授,讓薩特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和熏陶。但薩特在三歲時遭遇不幸,他得了右眼角膜翳,眼睛開始斜視,后來右眼就失明了。這種生理缺陷,讓薩特有強烈的自卑感。他離群索居,獨來獨往。身體的缺陷,使薩特很早就關(guān)注身體給人帶來的痛苦。他也感受他人的目光給予自己的壓力,并學會用成人的眼光來觀察自己。他開始思考,如何使個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卓絕,以超越肉體的不幸。薩特很快他就找到了一條途徑——讀書。四歲時,他已能連蒙帶猜地讀馬洛的《流浪兒》,到七歲時就可以讀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以及高乃依、拉伯雷、伏爾泰、雨果等人的大部頭作品。在外祖父的鼓勵下,薩特開始摹仿編寫故事了。

內(nèi)容概要

薩特,1905年6月21日生于巴黎,法國作家,哲學家,社會活動專家。19歲入巴黎高等師范學校攻讀哲學,后任中學哲學教師。1933年在柏林法蘭西學院哲學系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被應(yīng)征入伍。1940年被德軍俘虜,次年獲釋,后參加法國地下抵抗運動。本書是薩特哲學及生活的通俗匯編。

書籍目錄

序言一 人生篇  1.談母親——她是唯一使我動感情的親屬  2.談父親——我沒有超我  3.論長相  4.論讀書  5.我最大的運氣是出生于教師之家  6.時間是意識的存在方式  7.我永遠執(zhí)著于現(xiàn)在  8.論生活  9.論失敗、希望、絕望和羞恥  10.論說謊和自欺  11.論自我陶醉和驕傲  12.論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和惡  13.死亡是向著自然的回歸  14.唯有死者才能不朽  15.人就是其行為的總和  16.上帝是一種預制的人的形象二 情感篇  1.我是一個同性戀者嗎?  2.關(guān)于女性  3.女人是某種特定情感的存在  4.愛情是一種事業(yè)  5.一切愛都是反對上帝的  6.情欲是對情欲的勸誘  7.身體和意識之間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三 藝術(shù)篇  1.只有為了自由和別人,才有藝術(shù)  2.寫作是為了取樂  3.論詩和詩人  4.論介入文學  5.論處境小說  6.論現(xiàn)實主義和典型人物  7.情境劇是對人們自由選擇的呼喚  8.戲劇要如實筆錄一個世界的死亡  9.演員與悲劇  10.論藝術(shù)作品  11.音樂與欣賞  12.現(xiàn)實的東西絕不是美的  13.我拒絕一切榮譽  14.政治是作家使命的一個側(cè)面四 自由篇  1.存在先于本質(zhì)  2.論存在的無奈  3.面對存在的五次潰逃  4.通過超越得以存在  5.我始終是自由的  6.你是自由的,所以就選擇吧  7.對于荒謬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  8.自由選擇與境遇  9.自由:個體與社會  10.自由:我與他人  11.論責任  12.亞伯拉罕的痛苦  13.民主是一種生活  14.人生是一個擴展  15.先天的價值是沒有的  16.外界限制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  17.他人就是地獄  18.我反對種族主義

章節(jié)摘錄

  3.論長相  我和同齡的孩子接觸時,我認為能夠解釋我同他們的關(guān)系的重要東西,是我的年齡。他們的年齡跟我相同,這樣,他們不比我大,不是“成人”意義上的大。身體的高矮并不使成人更有資格一些。取而代之是神態(tài)、衣著、氣味、責任和說話方式的問題;這更多是精神性的而不是身體的。我就這樣保持著我的看法,而我的個子也沒有長很高。如果有人問我個子的大小,我就回答“小”,但這并不是我存在的確切意義。這是某種我后來逐漸地不完全認識到的東西?! ∈桥耸刮乙庾R到自己難看。從十歲起我就得知自己是難看的,但不是在鏡子中看出來的,在鏡子中我有兩種看待自己的方式。一種可以稱為一般方式——把自己看成一種符號集合體;如果我想知道我是不是該理發(fā)、洗臉、換領(lǐng)帶等等,我就這樣看自己。這是些符號的集合體。在這個臉面上我可以看到我的頭發(fā)是不是太長,我是不是太臟,但實際上我并沒有抓住我的個性特征。有一個東西是一直存在的,這就是我的斜視眼。這眼睛,它一直存在著;這是我首先看到的東西。它使我進入另一種看待自己的方式,在鏡子中,我看到自己是一個沼澤地。如果我從抽象的符號進入到具體之中,我以另一種方式看自己的臉——這具體就是一個沼澤地。我看到的臉面的各部分沒有什么意義,而且不能結(jié)合形成一個輪廓清晰的人臉。這部分是因為我的斜視眼,部分是因為很早就有的皺紋??傊?,我從神態(tài)中看到一種景象。我感到這是一片伸展的陸地,一片原野,后來這原野消失了,地面隆起,不毛之地,小丘或高山。這是一個混亂翻騰的地球。它的地層就是一個人的臉面,我赤裸的眼睛可以在周圍人臉上看到這張臉,但在鏡子中看自己時我看不到這張臉。我覺得這是因為我看它時是把它作為自己的創(chuàng)造物,而且因為我看到制造它的肌肉的收縮、臉面的變化,我看別人時,我把這臉面的變化只是看作面部的褶皺,外觀上的一點改變,完全沒有看作收縮的肌肉。這兒有兩種毫無關(guān)系的臉,互不接續(xù)。這種一般的方式給我一張臉,但這種臉面是在一張報紙上就可以看到的用四筆就可以勾勒出來的臉;然而有這種特殊方式提供的臉,它是臉的一種縮寫,是粗糙的干農(nóng)活的肌肉,一個人只有在直覺中才能得到它。這是我看待自己的兩種方式。當我看到我干農(nóng)活的肌肉時我很傷心,因為我看不到別人能看到的臉。實際上,我以一般的方式看我自己時,我看到的東西并不代表我的臉。我缺乏的東西——我想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缺乏它——是從一種方式到另一種方式的通道,這兩種方式的結(jié)合點就是實際存在的這張臉?! ∥矣X得自己不該是一個被愛撫的小男孩。這跟我想成為的那種人完全不相符合,成人們不好看,除了我外祖父,他長得很帥。例如,西蒙先生就長得很丑,別的人也是這樣。我猜想將來我會有點像他們。于是,就有一個很難看的男人,這就是我,同時又有一個極可愛的小男孩,這也是我。但我很少因后一個我而驕傲,很少因此而愉快。  因為直到十二歲,在那個事件——那姑娘對我說“丑八怪,拿著你的大帽子滾開”——之前,我并不真正意識到自己難看,這件事使我意識到自己丑。在這以前,沒有。  我當然知道自己是個小個子;人們這樣對我說,我被稱為“小人兒”,而一開始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我母親或外祖父的身材同我的差別。但這并沒有給我一種是小個子的事實的具體直觀。因為我有跟每個人一樣的眼睛,外觀上的不同意味著我比一個成年人個子小些,我不是以成年人的方式看問題。我知道成年人很高,我的朋友對我而言也有點高。我看到這一切,但我是作為某種用我自己的詞語無法解釋、無法表達的體驗而看到這一切。我看到的真理是,我跟別人一樣高大。這很難解釋。而我發(fā)覺這種區(qū)別——我仰望一個人的臉或者大聲回答比我高的這個人的問題時,我的高聲就考慮到了這種區(qū)別——僅僅屬于動作、群體、方向的范圍之內(nèi);這并不給我或我的對話者以某種資格。實際上我覺得自己跟他一樣大。他摟抱我時,我會感到自己個子小。但那時這種摟抱是一種溫柔的關(guān)系。我六歲時,外祖父把我摟在懷里,但這并不是一個表明我比他個小的關(guān)系。我缺乏這種看法,或者說這對我是一種抽象的看法,是我在日常直覺的生活中沒有領(lǐng)會到的東西。以后事情繼續(xù)是這樣。我和同齡的孩子接觸時,我認為能夠解釋我同他們的關(guān)系的重要東西,是我的年齡。他們的年齡跟我相同,這樣,他們不比我大,不是“成人”意義上的大。身體的高矮并不使成人更有資格一些。取而代之是神態(tài)、衣著、氣味、責任和說話方式的問題;這更多是精神性的而不是身體的。我就這樣保持著我的看法,而我的個子也沒有長很高。如果有人問我個子的大小,我就回答“小”,但這并不是我存在的確切意義。這是某種我后來逐漸地不完全認識到的東西?! ∵@形象逐漸轉(zhuǎn)移到寫作中。我的主人公總是大個頭——比如瑪志厄,而在他之前有洛根丁。洛根丁最后同那個科西嘉人打了一架,打贏了。當然這兒并沒有帕代萊恩們;這是些身體正常的人。但他,們都是大高個,而我是小個子。他們代表了我,他們就是我自己,這時我是高大強壯的。我不太注意從心理學上說這些東西是不是可以調(diào)和在一起?!   9-12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如果存在真是先于本質(zhì)的話,人就要對自己是怎樣的人負責。”  “人活著的唯一價值,是行動?!薄  八^自由,不是有能力去實現(xiàn)你的志愿,而是愿意實現(xiàn)你能做的事?!薄  耙粋€人必須完整地為他的鄰人而存在,而他的鄰人也必須完整地為他而存在,這樣就能建立真正的社會協(xié)調(diào)。”  ——薩特

編輯推薦

  本書是薩特哲學及生活的通俗匯編,全書內(nèi)容是從薩特大量的哲學著作、戲劇、散文、隨筆、傳記的精選摘錄而成的,并將存在主義哲學的精髓貫注其中,重點突出薩特的人道主義情懷及高昂的人生態(tài)度:對抗任何可能壓制我們生命本身的外部力量,實現(xiàn)我們自由的選擇并承擔。本書在保留原作思想深刻的同時,力求行文淺顯易懂,與讀者的現(xiàn)實人生緊密聯(lián)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超越生命的選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這從薩特大量的哲學著作、戲劇、散文、隨筆、傳記的精選摘錄而成的。
  •   這本書編錄了從薩特的個題材著作。
  •   薩特我的神
  •   題目就很有哲學味,讓人思考生生命的意義.
  •   為什么哲學家寫的東西,總是繞來繞去的,愛買弄文字;
    關(guān)于寫作,撒特的意思是,寫作不是為了興趣什么,是為了讓自己永生;
    這個目標太過崇高了,讓我覺得有點虛偽。
  •   存在先于本質(zhì),很有意思~
  •   書的質(zhì)量還好,其實還沒有讀,讀了以后再評
  •   最經(jīng)典的好書
  •   編排的還算不錯,個別翻譯值得商榷。
  •   感覺是一本好書,但似乎沒印象了。
  •   很早就準備看了。不過貨還沒到,
  •   有點小難,日后再讀
  •   文章斷片,讀之無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