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說佛悟人生

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楊昌江  頁數(shù):205  
Tag標簽:無  

前言

  在現(xiàn)代中國,科學觀念和科學知識愈來愈深入人心,按理說,佛教作為一種宗教,人們對它的熱情應該很淡薄才是,但實際上,許多中國現(xiàn)代作家都在趨近佛教,如梁啟超、章太炎、李叔同、魯迅、周作人、許地山、郁達夫、豐子愷、廢名等人就都有或學佛或信佛的經(jīng)歷。佛教思想不但影響了他們的人生理念、生活方式、社會實踐,而且也影響了他們的文化心態(tài)、審美追求和文學創(chuàng)作。他們的創(chuàng)作描寫了與佛教有關的社會人生圖景,像鹽溶于水一樣把佛教的義理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 ∵@種情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當然,這與這些作家受家庭、師友、地域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有關。佛教在中國的長期盛行,使許多家庭都有信佛的傳統(tǒng),這些作家受家中長輩的影響,自小就接觸到佛寺僧侶和佛教經(jīng)義,魯迅在一歲時就由父親帶到當?shù)厮略喊萘艘粋€和尚為師父,郁達夫從小就看到守寡的祖母念佛,并隨祖母進寺上香。這些作家成年以后又受師友影響而學佛,魯迅的老師章太炎、豐子愷的老師李叔同(弘一法師)都是宣傳佛教的,受老師思想人格的影響,魯迅和豐子愷也都學佛。廢名、許地山,或生于佛教禪宗勝地的湖北黃梅,或長于佛教流行的國家緬甸,受地域文化影響,因而佛教觀念濃厚?! ∪欢?,這些作家趨佛的更重要原因,則是佛教本身的魅力吸引了他們,適應了他們由時代狀況和個人經(jīng)歷造成的特殊思想心理需要。世界上有許多宗教都是信仰外力的宗教,把超現(xiàn)實的上帝看做創(chuàng)造并主宰一切的偶像,而對之膜拜,把超現(xiàn)實的上帝天堂看做死后的極樂世界,而對之追求,這些在中國現(xiàn)代作家們看來都是虛幻迷信的,吸引不了他們。然而,佛教是一種信仰自力的宗教,不承認有什么外在于人的上帝和天堂,認為人人皆有佛性,皆可通過修行自覺自悟成佛,可以說上帝就是自己,天堂就在自心,因而佛教的人文主義色彩很濃。并且,佛教的教義是通過非常精致的概念分析和心理分析,通過非常辯證的思維方法,推導表達出來的,理性思辨色彩很濃,適合知識分子口味。正是佛教的人文主義和理性思辨色彩的魅力吸引了中國現(xiàn)代作家。

內容概要

在現(xiàn)代中國,科學觀念和科學知識愈來愈深入人心,按理說,佛教作為一種宗教,人們對它的熱情應該很淡薄才是,但實際上,許多中國現(xiàn)代作家都在趨近佛教,如梁啟超、章太炎、李叔同、魯迅、周作人、許地山、郁達夫、豐子愷、廢名等人就都有或學佛或信佛的經(jīng)歷。佛教思想不但影響了他們的人生理念、生活方式、社會實踐,而且也影響了他們的文化心態(tài)、審美追求和文學創(chuàng)作。他們的創(chuàng)作描寫了與佛教有關的社會人生圖景,像鹽溶于水一樣把佛教的義理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    本書收錄了有關他們的佛教散文,供讀者朋友們欣賞。

書籍目錄

中國現(xiàn)代作家趨佛的原因及價值取向(代序)一、佛無靈  論佛教與群治之關系  梁啟超  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節(jié)選)  章太炎  我在西湖出家的經(jīng)過  李叔同  弘一法師之出家  夏丐尊  常州天寧寺聞禮懺聲  徐志摩  大佛寺  鄭振鐸  佛無靈  豐子愷  佛教  林語堂二、修佛就是修心  惟心  梁啟超  佛法大意  李叔同  印度禪  胡適  中國禪學的方法  胡適  香  許地山  愿  許地山  債  許地山  再會  許地山  吃菜  周作人  忍之味  周作人  讀戒律  周作人三、大師悟佛  兩法師  葉圣陶  懷李叔同先生  豐子愷  宗月大師  老舍  黃心大師  施蟄存  穴潮音夠跋  蘇曼殊四、修禪與悟道  南閩十年之夢影  李叔同  弘一大師的遺書  夏丐尊  我的第一個師父  魯迅  天目山筆記  徐志摩  山中雜信  周作人  想入非非  朱湘  了生死  梁實秋  禪家的語言  朱自清  七寶池上的鄉(xiāng)思  許地山  蘇東坡傳(節(jié)選)  林語堂  無常  魯迅  結緣豆  周作人  五祖寺  廢名  書相國寺攝景后乙    施蟄存  普陀海浴  孫福熙五、生活是一種禪  我的雜學(節(jié)選)  周作人  禪境的表現(xiàn)  宗白華  略談敦煌藝術的意義與價值  宗白華  敦煌游記  張恨水  旅晉五記  施蟄存  重游日本記(節(jié)選)  凌叔華  我與弘一法師  豐子愷《子愷漫畫》序  夏丐尊

章節(jié)摘錄

  論佛教與群治之關系  吾祖國前途有一大問題,曰“中國群治當以無信仰而獲進乎?抑當以有信仰而獲進乎?”是也。信仰必根于宗教,宗教非文明之極則也。雖然,今日之世界,其去完全文明尚下數(shù)十級,于是乎宗教遂為天地間不可少之一物。人亦有言,教育可以代宗教。此語也吾未敢遽謂然也。即其果然,其在彼教育普及之國,人人皆漸漬熏染,以習慣而成第二之天性,其德力智力日趨于平等,如是則雖或缺信仰而猶不為害,今我中國猶非其時也。于是乎信仰問題終不可以不講。參觀宗教家與哲學家之長短得失篇。因此一問題,而復生出第二之問題,曰“中國而必需信仰也,則所信仰者當屬于何宗教乎?”是也。吾提此問題,聞者將疑焉,曰:吾中國自有孔教在,而何容復商榷為也?雖然,吾以孔教者,教育之教也,非宗教之教也,其為教也,主于實行,不主于信仰,故在文明時代之效或稍多,而在野蠻時代之效或反少。亦有心醉西風者流,睹歐美人之以信仰景教而致強也,欲舍而從之以自代,此尤不達體要之言也。無論景教與我民族之感情枘鑿已久,與因勢利導之義相反背也,又無論彼之有眈眈逐逐者楣于其后,數(shù)強國利用之以為釣餌,稍不謹而末流之禍將不測也,抑其教義非有甚深微妙,可以涵蓋萬有鼓鑄群生者。吾以疇昔無信仰之國而欲求一新信仰,則亦求之于最高尚者而已,而何必惟勢利之為趨也。吾師友多治佛學,吾請言佛學。  一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庇衷唬骸拔嵊兄踉??無知也?!庇衷唬骸凹捌渲烈?,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又曰:“未知生,焉知死?”蓋孔教本有闕疑之一義,言論之間,三致意焉。此實力行教之不二法門也。至如各教者,則皆以起信為第一義。夫知焉而信焉可也,不知焉而強信焉,是自欺也。吾嘗見迷信者流,叩以微妙最上之理,輒曰:是造化主之所知,非吾儕所能及焉。是何異專制君主之法律,不可以與民共見也。佛教不然。佛教之最大綱領日“悲智雙修”,自初發(fā)心以迄成佛,恒以轉迷成悟為一大事業(yè)。其所謂悟者,又非徒知有佛焉而盲信之之謂也。故其教義云:“不知佛而自謂信佛,其罪尚過于謗佛者。”何以故?謗佛者有懷疑心,由疑入信,其信乃真。故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其講義關于哲學學理者十而八九,反覆辨難,弗明弗措,凡以使人積真智求真信而己。淺見者或以彼微妙之論為不切于群冶,試問希臘及近世歐洲之哲學,其于世界之文明為有裨乎,為無裨乎?彼哲學家論理之圓滿猶不及佛說十之一,今歐美學者方且竟采此以資研究矣,而豈我輩所宜詬病也。要之,他教之言信仰也,以為教主之智慧萬非教徒之所能及,故以強信為究竟。佛教之言信仰也,則以為教徒之智慧必可與教主相平等,故以起信為法門。佛教之所以信而不迷,正坐是也。近儒斯賓塞之言哲學也,區(qū)為“可知”與“不可知”之二大部,蓋從孔子闕疑之訓,救景教徇物之弊,而謀宗教與哲學之調和也。若佛教則于不可知之中而終必求其可知者也。斯氏之言,學界之過渡義也,佛說則學界之究竟義也?! 《》鸾讨叛瞿思嫔贫仟毶啤 》擦⒔陶弑赜云浣桃滋煜?,故推教主之意,未有不以兼善為歸者也,至于以此為信仰之一專條者,則莫如佛教。佛說曰:“有一眾生不成佛者,我誓不成佛?!贝霜q自言之也。至其教人也,則曰:“惟行菩薩行者得成佛,其修獨覺禪者永不得成佛?!豹氂X者何?以自證自果為滿足者也。學佛者有二途,其一則由凡夫而行直行菩薩,由菩薩而成佛者也;其他則由凡夫而證阿羅漢果,而證阿那含果,而證斯陀含果,而證辟支佛果者也。辟支佛果即獨覺位也,亦謂之聲聞,亦謂之二乘。辟支佛與佛相去一間耳,而修聲聞二乘者,證至此已究竟矣。故佛又曰:“吾誓不為二乘聲聞人說法?!狈鸸螑河诒硕唇^之甚?蓋以為凡夫與謗佛者,猶可望其有成佛之一日,若彼輩則真自絕于佛性也。所謂菩薩行者何也?佛說又曰:“己已得度,回向度他,是為佛行;未能自度,而先度人,是為菩薩發(fā)心?!惫食醯仄兴_之造詣或比之阿羅漢阿那含尚下數(shù)級焉,而以發(fā)心度人之故,即為此后證無上果之基礎。彼菩薩者,昔至今未成佛者也。其有已成佛而現(xiàn)菩薩身者,則吾不敢知。何以故?有一眾生未成佛彼誓不成佛故。夫學佛者以成佛為希望之究竟者也,今彼以眾生故,乃并此最大之希望而犧牲之,則其他更何論焉。故舍己救人之大業(yè),惟佛教足以當之矣。雖然,彼非有所矯強而云然也,彼實見夫眾生性與佛性本同一源,茍眾生迷而日我獨悟,眾生苦而日我獨樂,無有是處。譬諸國然,吾既托生此國矣,未有國民愚而我可以獨智,國民危而我可以獨安,國民悴而我可以獨榮者也。知此義者,則雖犧牲藐躬種種之利益以為國家,其必不辭矣。  三 佛教之信仰乃入世而非厭世  明乎菩薩與獨覺之別,則佛教之非厭世教可知矣。宋儒之謗佛者,動以是為清凈寂滅而已,是與佛之大乘法適成反比例者也。景教者,衍佛之小乘者也,翹然日懸一與人絕之天國以歆世俗,此寧非引進愚民之一要術,然自佛視之,則已墮落二乘聲聞界矣。佛固言天堂也,然所祈向者非有形之天堂,而無形之天堂,非他界之天堂,而本心之天堂。故其言曰:“不厭生死,不愛涅槃。”又曰:“地獄天堂,皆為凈土?!焙我怨??菩薩發(fā)心當如是故。世界既未至“一切眾生皆成佛”之位置,則安往而得一文明極樂之地?彼迷而愚者既待救于人,無望能造新世界焉矣;使悟而智者又復有所歆于他界,而有所厭于儕輩,則進化之責誰與任之也?故佛弟子有問佛者曰:“誰當下地獄?”佛曰:“佛當下地獄。不惟下地獄也,且常住地獄;不惟常住也,且常樂地獄;不惟常樂也,且莊嚴地獄?!狈驅W道而至于莊嚴地獄,則其悲愿之宏大其威力之廣遠豈復可思議也!然非常住常樂之,烏克有此!彼歐美數(shù)百年前猶是一地獄世界,而今日已驟進化若彼者,皆賴百數(shù)十仁人君子住之樂之而莊嚴之也。知此義者,小之可以救一國,大之可以度世界矣?! ∷摹》鸾讨叛瞿藷o量而非有限  宗教之所以異于哲學者,以其言靈魂也。知靈魂,則其希望長,而無或易召失望以至墮落。雖然,他教之言靈魂,其義不如佛教之完。景教之所揭橥也,曰永生天國,曰末日審判。夫永生猶可言也,謂其所生者在魂不在形,于本義猶未悖也。至末日審判之義,則謂人之死者,至末日期至,皆從蟓中起,而受全知能者之鞫訊,然則鞫訊者,仍形耳,而非魂也。借日魂也,則此魂與形俱生,與形俱滅,而曾何足貴也?故孔教專衍形者也,則曰:善不善報諸子孫。佛教專衍魂者也,則曰:善不善報諸永劫。其義雖不同,而各圓滿具足者也。惟景教乃介兩者之間,故吾以為景教之言末日,猶未脫埃及時代野蠻宗教之迷見者也。埃及人之木乃伊術保全軀尸殼必有所為,殆令為將來再生永生地也。又按景教雜形以言魂者甚多,即如所言亞當犯罪其子孫墮落云云,亦其一端也。如耶氏之教則吾輩之形雖受于亞當,然其魂則固受諸上帝也。亞當一人有罪,何至罰及其數(shù)百萬年以后之裔孫?此殆猶是積善之家有余慶不善之家有余殃之義而已,仍屬衍形教不可謂之衍魂教也。耶氏言末日審判之義峭緊嚴悚,于度世法門亦自有獨勝之處,未可厚非,特其言魂學之圓滿固不如佛耳。夫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故為信仰者茍不擴其量于此數(shù)十寒暑以外,則其所信者終有所撓。瀏陽《仁學》云:“好生而惡死,可謂大惑不解者矣,蓋于不生不滅瞢焉。瞢而惑,故明知是義,特不勝其死亡之懼,縮肭而不敢為,方更于人禍之所不及,益以縱肆于惡。而顧景汲汲,而四方蹙蹙,惟取自心快已爾,天下豈復有可治也。今使靈魂之說明,雖至閹者猶知死后有莫大之事及無窮之苦樂,必不于生前之暫苦暫樂而生貪著厭離之想,知天堂地獄森列于心目,必不敢欺飾放縱,將日遷善以自兢惕。知身為不死之物,雖殺之亦不死,則成仁取義,必無怛怖于其衷。且此生未及竟者,來生固可以補之,復何所憚而不亹亹!”嗚呼!此“應用佛學”之言也。西人于學術每分純理與應用兩門,如純理哲學,應用哲學、純理經(jīng)濟學、應用生計學等是也。瀏陽《仁學》,吾謂可名為應用佛學。瀏陽一生得力在此,吾輩所以崇拜瀏陽步趨瀏陽者亦當在此。若此者,殆舍佛教末由?!  ?/pre>

編輯推薦

  《名家談佛悟人生》這本書選進了梁啟超、李叔同、豐子愷、胡適、許地山、周作人、葉圣陶、老舍、蘇曼殊、夏丐尊、孫福熙、朱自清、張恨水、宗白華、凌叔華等二十九位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的五十二篇作品,都是有關佛教的散文,希望能幫助讀者了解佛教的價值。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名家說佛悟人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還沒看。不過印刷精美!很期待……
  •   只要與佛搭邊的,比如名人出家,斷食啊,都會有,跟我想的不一樣,我還以為是佛理或佛的故事呢,受到的這本書不是很新,紙張的邊緣有些毛刺,評價一般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