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姚雪垠 頁數(shù):全4冊
Tag標簽:無
前言
馮天瑜長篇歷史小說《李白成》于上世紀60年代初推出第1卷,即以其內(nèi)容的厚重深切、表現(xiàn)手法的典雅豐富,引起那一思想禁銅時代讀者的驚喜。記得在1964年春節(jié)期間,還是大四學生的筆者在湖北圖書館讀到該書第1卷時,即領(lǐng)受一陣久違了的現(xiàn)實主義杰作的清朗之風,“盧象升千里勤王”、“崇禎帝憂國如病”的悲劇氛圍,令筆者如醉如癡。時過40余年,其初始閱讀的強烈印象還鮮明如昨。那時人們私底下曾對《李自成》以“中國的《戰(zhàn)爭與和平》”相期許。姚雪垠先生馳騁文壇數(shù)十年,抗戰(zhàn)初期即以短篇小說《差半車麥秸》名世,然其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的定位,大約應(yīng)該以1963年出版《李白成》第1卷為主要基點。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姚老獲得較之50、60年代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的寫作條件,于耄耋之齡,鍥而不舍、銳意精進,《李自成》第2至第5卷遂于70—90年代陸續(xù)出版,成為新時期文學園地的一道富于特色的風景線。多卷本《李自成》被公認為“五四以來長篇歷史小說領(lǐng)域的填補空白之作,在歷史文學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時下中國的歷史小說獎項以“姚雪垠”命名,是恰如其分的。任何作品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物。姚老開掘我國古典文學的深厚底蘊,借鑒西洋長篇小說多頭并進、起伏跌宕的結(jié)構(gòu)方式,發(fā)揚五四以降新文學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博采近代新史學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明清史的資料發(fā)現(xiàn)及研究成果),又汲納自己坎坷、豐厚的人生經(jīng)歷資源,充分揮灑才情睿智,方熔鑄出《李自成》這一恢弘的制作,實得“古今中西大交會”的時代之賜,這是姚老的幸運。借用與李白成(1606—1645)同時代的思想家方以智(1611—1671)的話,或許可以代姚老發(fā)出這樣的感慨:生今之世,承諸圣之表章,經(jīng)群英之辯難,我得以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間,豈不幸乎!(方以智《通雅》卷首之一)與獲取時代之賜相表里,姚老又不可避免地為時代所累?!独钭猿伞返臉?gòu)思與寫作定型期,恰在“階級斗爭為綱”時段,僅就歷史觀而論,當年的流行觀念為:農(nóng)民戰(zhàn)爭是秦漢至明清兩千余年社會演進的主要推動力。自30年代以來自覺側(cè)身于“左翼”行列的姚雪垠,當然服膺此種觀念,并以其指導創(chuàng)作,《李自成》把頌揚農(nóng)民起義作為主旨,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李白成農(nóng)民軍定位的某種程度的非歷史傾向,皆源于此。姚老深入探討過明清之際歷史,對明末達到登峰造極程度的宗法專制帝制的內(nèi)里結(jié)構(gòu)與種種病端有著真切的認識,其筆下的崇禎及其臣僚、后妃、太監(jiān),栩栩如生,頗富歷史厚重感?!独钭猿伞匪茉斓乃囆g(shù)形象崇禎與歷史人物崇禎達成高度的統(tǒng)一:這并非一般意義上的昏聵、腐化的“亡國之君”,而是一位宵衣旰食、剛毅有為的君王,然而,崇禎的勵精圖治并不能挽狂瀾于既倒,甚至他對軍政事務(wù)自認英明的謀劃與具體干預,直接導致的卻是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這樣一些才能卓越的明朝忠臣的毀滅,正所謂“自壞長城”,朱明王朝無可逆轉(zhuǎn)地在內(nèi)憂外患中,也可以說在崇禎的終日操切中陷入滅頂深淵。小說對崇禎專橫獨斷、剛愎自用、猜忌多疑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畫,昭顯了“絕對君權(quán)”的本質(zhì)屬性,塑造出極具典型意義的專制君主“這一個”。將姚雪垠筆下的崇禎及盧象升、楊嗣昌們,置之施耐庵的高俅、宋徽宗(《水滸傳》),莎士比亞的李爾王(《李爾王》),普希金的葉卡捷琳娜二世(《上尉的女兒》),托爾斯泰的亞歷山大一世、庫圖佐夫(《戰(zhàn)爭與和平》)等帝王將相的文學群像中,非但毫不遜色,其內(nèi)涵的豐富性更有過之(這得益于明末歷史為此提供的豐富素材,以及姚老對這類歷史事實的爛熟于胸)。與之相輝映,《李白成》關(guān)于明清戰(zhàn)爭的描寫也極見功力,皇太極、多爾袞、孝莊皇后等人的雄強勇武、足智多謀躍然紙上,對于他們學習先進漢文化的熱心也有充分表現(xiàn)。與舊小說、舊戲曲將少數(shù)民族領(lǐng)袖處理為兇暴蠻橫的“番邦狼主”大相徑庭,《李自成》塑造了滿洲的英俊人物,對這支新興勢力在中華民族發(fā)展歷程中所發(fā)揮的復壯劑、補強劑功能作了藝術(shù)的展現(xiàn)。作品塑造的洪承疇也是一個內(nèi)涵豐滿的藝術(shù)典型,這里不僅展示了士大夫“夷夏觀”、“忠節(jié)觀”與“珍生觀”、“名位觀”的搏擊交戰(zhàn),還有力地揭開了一個歷史真實:明末士子、人民對清朝浩博的開國氣象的佩服,從而超越舊史書的“貳臣觀”,為明末清初成批士大夫(從范文成到洪承疇)歸附清朝的現(xiàn)象,提供一種歷史主義的詮釋,顯現(xiàn)了姚老過人的史學、史才與史識。然而,與對崇禎等明廷人物、皇太極等清方人物絲絲入扣、豐滿自如的描寫相比較,姚老用大氣力鋪陳的李自成及其部屬的形象,卻留下不少造作痕跡,這集中表現(xiàn)為李自成、高夫人、紅娘子的純化與拔高,大順軍被一定程度現(xiàn)代化,從而消減了小說關(guān)于明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總體把握的真實感。我們不能將此種缺陷歸結(jié)為姚老不擅長于描寫農(nóng)民,其實,姚老是熟悉農(nóng)民造反者的(他少年時曾被“桿午”綁票),他1947年出版的長篇《長夜》對20年代河南“桿子”的描寫便十分真實、生動;《李白成》寫到張獻忠、羅汝才等李系之外的農(nóng)民軍及諸路“桿子”時,妙筆生花,揮灑自如,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梢?,在李白成及其部眾的描寫上露出“現(xiàn)代化”的斧鑿痕跡,并非藝術(shù)能力不濟所致,而主要是出于“歌頌”農(nóng)民起義的觀念驅(qū)使,這是流行于上世紀中葉的“非歷史”理念的產(chǎn)物,在表現(xiàn)手法上則蹈人《三國演義》“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寫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的故轍。姚老筆下的李自成,較之《水滸傳》的林沖、武松等“逼上梁山”的好漢,真實可信度有所下降;與普希金《上尉的女兒》以神來之筆勾勒的豪放而狡滑的普加喬夫相比,其藝術(shù)感染力也頗有高下之分。筆者自70年代中期結(jié)識姚老,即成莫逆之交,20余年問(直至90年代末姚老辭世前夕),曾多次與之切磋此一論題。姚老是個真誠的人,對原先的史觀和藝術(shù)手法有所堅持,亦有所覺悟,然在創(chuàng)作中改變慣性,殊非易事。總之,巨著《李自成》在取得多方面成就的同時,也留下遺憾,這不僅是指姚老因老病終于未能全部完成寫作計劃,也是指這部長篇存有敗筆。多年來,從出版者到讀者一直抱著完善《李白成》的希冀,我們這些姚老的友人此種念想就更為強烈,但也深知其難。所幸,這個世上有一位可以修訂補充《李自成》的人物在,這便是曾任姚老助手多年、學識淵博、文學才能卓異的俞汝捷先生,由于他的艱辛努力,我們的期待沒有落空。置于諸君案頭的這部南汝捷兄完成的《李自成》(精補本),在“精簡”與“補寫”兩線用力。在“精簡”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節(jié)略。在保持原著章節(jié)完整的前提下,從語言、細節(jié)、情節(jié)人手,下細致的刪節(jié)功夫。原著300多萬字,節(jié)略為190萬字,加上補寫的20萬字,精補本計210萬字。結(jié)構(gòu)上將原著5卷12冊整合為四部曲,每部以一句五言杜詩作標題:《天寒霜雪繁》、《聞?wù)f真龍種》、《長風駕高浪》、《風散入云悲》,正與起義軍“潛伏一轉(zhuǎn)折一挺進一敗亡”的悲劇歷程相切合。二、鏟除非藝術(shù)、非歷史的痕跡。凡脫離小說情節(jié)的議論、說明一概刪除;對原著拔高李自成、高夫人等人物的描述則力加筆削。三、糾正歷史知識性的失誤。如《東周列國志》系清人蔡元放據(jù)馮夢龍《新列國志》修訂潤色而成,原著卻在劉宗敏言談里出現(xiàn)該書名。四、救正詩詞格律方面的錯訛。姚老五十歲以后方開始寫舊體詩,原著中各類人物的詩詞大都由姚老擬出,多半妥帖,頗能增輝,然某些作品也有平仄失誤之處。五、原著頭緒紛繁、經(jīng)緯萬端,難免出現(xiàn)情節(jié)疏誤或自相抵牾處,精補本逐一予以補正。六、修正語病。汝捷兄又完成了“補寫”工作,其中主要增補的一大段落,是崇禎十六年的部分。按姚老原來的計劃,崇禎十五年冬至十六年冬的情節(jié)是極其重要、不可或缺、需要重筆渲染的。它包括一敗孫傳庭、與革左等在汝寧會師、在襄陽建立政權(quán)、火并曹操與革里眼、二敗孫傳庭、在西安建立政權(quán)、米脂祭祖等情節(jié),并側(cè)面交代張獻忠的行蹤和皇太極之死等大事。其篇幅相當于整個第四卷??墒亲?985年汝捷兄替姚老整理完第五卷離開后,十余年問姚老始終未寫第四卷,后來患退行性腦軟化癥,1997年又突然中風,更不能動筆了。到1999年要出書時,姚老已經(jīng)逝世,后人萬般無奈,只好將第五卷一分為二,前面一半就稱為“第四卷”。但所有的讀者讀完第三卷《慧梅之死》后,翻開“第四卷”,發(fā)現(xiàn)已到崇禎十七年,都會大惑不解,因為這個斷裂、闕失實在太明顯了。缺了整整一年!精補本不但補寫了闕失的重要情節(jié),而且還完成了姚老有愿望而無構(gòu)思的江南單元。汝捷兄筆下的《煙波江南》極富情致,尚炯等人觀照下的黃鶴樓、長春觀、秦淮河、蘇州園林飽含文化內(nèi)涵與社會內(nèi)容,華叔敏、施麗的故事感人至深。從小說藝術(shù)看,整個補寫部分有如下特點:語言風格與原著保持一致,但十分簡練,沒有拖泥帶水的廢話。官場稱呼、略帶文言色彩的文人對話都顯得準確而自然,沒有生硬、拼湊之感,新撰的詩詞也都頗具功力。這得益于汝捷兄早年打下的舊學基礎(chǔ)。幾年前他寫過一篇回憶瞿蛻園先生的長文《花朝長憶蛻園師》,從中可以看到他在青年時代與老輩學者的交往及所受的熏陶。汝捷兄還應(yīng)邀為武漢大學國學班開過很受學生歡迎的詩詞寫作課。人物性格也與原著保持一致,同時注意性格的發(fā)展。補寫部分張獻忠、崇禎等形象在生動性方面都不亞于原著;孫傳庭的性格則明顯地有發(fā)展,突出了人物的悲劇性。李自成的缺點、局限都通過具體的情節(jié)更加暴露,身上已沒有什么光環(huán)。對次要人物如紅娘子則既補寫了她與李巖的夫妻生活,也寫出了她的精明與世故,從而為以后李巖被害前她的疑慮表現(xiàn)作了鋪墊。汝捷兄以前寫過探討小說風格與技巧的《小說二十四美》,這次寫小說,則設(shè)法將以往的紙上談兵用到創(chuàng)作實踐中來。譬如關(guān)于人物外貌、景物、環(huán)境、氛圍的描寫,在《流動之美》一篇中曾以萊辛所舉荷馬史詩為例,談到化靜為動的寫法,也就是對事物不作靜止、刻板的描寫,而是通過人物的感受烘托出來。這一特點在補寫部分便時有表現(xiàn)。如寫孫傳庭在總督衙門開誓師大會,寫他的威信,便著重刻畫蘇京的感受,而不作其它渲染。汝捷兄的“精簡”工作,對《李自成》的某些累贅作了外科切除手術(shù),雖不能完全解決原著的弊端,但新本畢竟較為清俊、爽利了,此亦功莫大焉。其?補寫”工作,則沿著姚老創(chuàng)作思路與風格,銳意進取,頗有創(chuàng)獲,令全書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更為完整,筆者以為,汝捷兄的增補同高鶚功業(yè)相類。讀者諸君,以為如何?姚老地下有知,以為如何?2007年11月24日擬于武昌珞珈山麓
內(nèi)容概要
一·天寒霜雪繁
崇禎十一年十月,北京又一次戒嚴。面臨著入塞清兵的威脅,以楊嗣昌為代表的主和派同以盧象升為代表的主戰(zhàn)派之間發(fā)生尖銳沖突;而崇禎所面對的復雜形勢和他的態(tài)度、性格也由此得到初步而清晰的呈示出來。
同年冬天,李自成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在潼關(guān)南原陷入洪承疇、孫傳庭預設(shè)的包圍圈。在眾寡懸殊的形勢下,李自成不屈不撓,處死了前來勸降的叛徒;經(jīng)過殊死戰(zhàn)斗,妻女俱失,身邊只剩下十八個人,等全軍覆沒。但他雖敗不餒,潛入商洛山中,依靠百姓,慘淡經(jīng)營;又親往谷城動員張獻忠重新起義。
……
二·聞?wù)f真龍種
崇禎十三年春,李自成挫敗了叛將周山的策反圖謀。初夏時節(jié),他率千余精兵離開商洛山,成功地從武關(guān)突圍而出。他曾去白羊寨準備與張獻忠聯(lián)合,卻險遭對方暗害,于是決定暫時潛伏于鄂西鄖陽山中。
當農(nóng)民軍被圍困之時,崇禎實際上也被層層圍困在紫禁城中。為了籌措軍餉,他不得已向勛戚借助,并拿武清侯李國瑞開刀,由此引發(fā)了宮廷內(nèi)外錯綜復雜的斗爭。年僅五歲的王皇子、首輔薛國觀等多人都在這場斗爭中死去,田妃也因幫李家說了一句話而遭受“嚴譴”。但這場斗爭最后以崇禎的失敗而告終。
……
三·長風駕高浪
崇禎十四年十二月下旬,李自成與羅汝才一起率領(lǐng)聯(lián)軍主力,再次圍攻開封,發(fā)動了以炮轟為主的激烈的攻城戰(zhàn),還采用了挖洞、引爆等戰(zhàn)術(shù),但直到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未能破城,于是決定暫時撤圍。
同年二月中旬,對崇禎來說又是禍不單行的時候。十七日,李自成攻破襄城,將汪喬年捉到殺死。十九日黎明前,清軍攻破松山堡,洪承疇被俘。在押往盛京途中,洪決心為明朝慷慨盡節(jié),抵盛京后不久就開始絕食,但在永福宮莊妃親送人參湯后,他的想法逐漸改變,最后變節(jié)降清。
……
四·風散入云悲
崇禎十六年冬,李自成從米脂回到長安,立即準備進攻北京。十七年正月初三,他親率大軍渡黃河,入山西,破太原,過大同,一路所向披靡,于三月十七日順利抵達北京城下。當大順軍進逼之初,崇禎曾考慮逃往南京,因部分大臣反對而未果。圍城時刻,他仍有過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但很快破滅,最后不得不在煤山自盡。李自成于三月十九日進入北京。
住進紫禁城后,李自成納竇氏為妃。此時群臣忙于“勸進”和演習登極大典的禮儀;劉宗敏用酷刑向明朝的勛戚、官員們追贓;大順軍進京后紀律迅速敗壞,城內(nèi)不斷發(fā)生搶劫、強奸案;于是謠言紛起,大順政權(quán)很快失去人心。吳三桂也拒絕了李自成的勸降,準備向清方“借兵”而掌握清國實權(quán)的多爾袞早就虎視眈眈關(guān)注著關(guān)內(nèi)局勢。
……
作者簡介
姚雪垠,(1910-1999)河南鄧縣人。曾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名譽副主席、全國文聯(lián)委員、湖北省文聯(lián)主席、中國新文學學會會長、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192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70年筆墨生涯中創(chuàng)作了近千萬字各類文學作品,在20世紀中國文壇留下了深深足印。所撰長篇小說《長夜》法
書籍目錄
一·天寒霜雪繁
序言 馮天瑜
一、北京在戒嚴中(第一——三章)
二、潼關(guān)南原大戰(zhàn)(第四——十三章)
三、義送搖旗(第十四——十五章)
四、谷城會晤(第十六——十九章)
五、崤函疑兵(第二十——二十一章)
六、盧象升之死(第二十二——二十三章)
七、商洛潛伏(第二十四——二十五章)
八、從北京到商洛(第二十六——二十八章)
九、張獻忠谷城起義(第二十九章)
十、夫妻會師(第三十——三十一章)
十一、北京的憂郁(第三十二章)
十二、商洛壯歌(第三十三——四十七章)
十三、汴梁秋色(第四十八——五十章)
十四、楊嗣昌出京督師(第五十——五十四章)
十五、張獻忠與左良玉(第五十五——五十六章)
二·聞?wù)f真龍種
一、從商洛到鄂西(第一——四章)
二、紫禁城內(nèi)外(第五——十章)
三、李自成星馳入豫(第十一——十三章)
四、李巖起義(第十四——十九章)
五、伏牛冬日(第二十——二十六章)
六、河洛風云(第二十七——三十一章)
七、高夫人東征小記(第三十二——三十三章)
八、燕山楚水(第三十四——三十七章)
九、洪承疇出關(guān)(第三十八章)
十、三雄聚會(第三十九——四十四章)
十一、遼海崩潰(第四十五——四十七章)
十二、項城戰(zhàn)役(第四十八——四十九章)
十三、橫掃宛葉(第五十——五十一章)
三·長風駕高浪
一、再攻開封(第一——四章)
二、燕遼紀事(第五——八章)
三、慧梅出嫁(第九——十二章)
四、袁時中叛變(第十三——十七章)
五、朱仙鎮(zhèn)(第十八——二十三章)
六、洪水滔滔(第二十四——三十六章)
七、一敗孫傳庭(第三十七——三十九章)
八、慧梅之死(第四十——四十二章)
九、汝寧會師(第四十三——四十四章)
十、襄水奔流(第四十五——四十九章)
十一、煙波江南(第五十——五十三章)
十二、二敗孫傳庭(第五十四——五十七章)
十三、威加海內(nèi)歸故鄉(xiāng)(第五十八——五十九章)
四·風散入云悲
一、甲申初春(第一——五章)
二、圍城時刻(第六——十章)
三、崇禎皇帝之死(第十一——十二章)
四、李自成在武英殿(第十三——十七章)
五、招降失?。ǖ谑恕耪拢?br /> 六、決計東征(第二十——二十四章)
七、多爾袞時代的開始(第二十五——二十六章)
八、兵敗山海關(guān)(第二十七——三十二章)
九、悲風為我從天來(第三十三——三十七章)
十、太子案始末(第三十八——四十一章)
十一、巨星隕落(第四十二——四十九章)
尾聲(第五十——五十一章)
后記 俞汝捷
章節(jié)摘錄
北京在戒嚴中第一章崇禎十一年十月初三晚上,約摸一更時分,北京城里已經(jīng)靜街,顯得特別的陰森和凄涼。重要的街道口都站著兵丁,盤查偶爾過往的行人。家家戶戶的大門外都掛著紅色或白色的紙燈籠,在房檐下?lián)u搖擺擺。微弱的燈光下,可以看見各街口的墻壁上貼著大張的、用木版印刷的戒嚴布告。在又窄又長的街道和胡同里,時常有更夫提著小燈籠,敲著破銅鑼或梆子,瑟縮的影子出現(xiàn)一下,又向黑暗中消逝;那緩慢的、無精打采的鑼聲或梆子聲也在風聲里逐漸遠去。城頭上非常寂靜,每隔不遠有一盞燈籠,由于清兵已過了通州的運河西岸,所以東直門和朝陽門那方面特別吃緊,城頭上的燈籠也比較稠密。城外有多處火光,天空映成了一片紫色。從遠遠的東方,不時地傳過來隆隆炮聲,但是城里居民得不到戰(zhàn)事的真實消息,不知道這是官兵還是清兵放的大炮。從崇禎登極以來,十一年中,清兵已經(jīng)四次人塞,三次直逼北京城下。所以盡管東城外炮聲隆隆,火光沖天,但深宅大院中仍然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那些離皇城較近的府第中,為著怕萬一被宮中聽見,在歌舞侑酒時不用鑼鼓,甚至不用絲竹,只讓歌妓用紫檀或象牙拍板輕輕地點著板眼,婉轉(zhuǎn)低唱,有時歌聲細得像一絲頭發(fā),似有似無,裊裊不斷,在彩繪精致的屋梁上盤旋。主人和客人停杯在手,腳尖兒在地上輕輕點著,注目靜聽,幾乎連呼吸也停頓下來。他們很少留意城外的炮聲和火光,更沒人去想一想應(yīng)該向朝廷獻一個什么計策,倒是那些住宿在太廟后院古柏樹上和煤山松樹上的仙鶴,被炮聲驚得時不時成群飛起,在紫禁城和東城的上空盤旋,發(fā)出凄涼的叫聲。北京城里的災民和乞丐本來就多,兩天來又從通州和東郊逃進來十幾萬人,沒處收容,有很多人睡在街兩旁的屋檐底下,擠做一堆。他們在刺骨的寒風中顫抖著,呻吟著,抱怨著,嘆息著。女人們小聲地呼著老天爺,哀哀哭泣。孩子們在母親的懷抱里縮做一團,哭著喊冷叫餓,一聲聲撕裂著大人的心。從上月二十四日戒嚴以來,每天都有上百的難民死亡,多的竟達二三百人。雖然五城都設(shè)有粥廠放賑,但死亡率愈來愈高。今天晚上,崇禎皇帝是在承乾宮同他最寵愛的田妃一起用膳。他名叫朱由檢,是萬歷皇帝的孫子、天啟皇帝的弟弟。雖然他還不到二十八歲,但小眼角已經(jīng)有了幾道深深的魚尾紋,眼窩也有些發(fā)暗,兩頰在幾盞宮燈下顯得蒼白而憔悴。他祖父和哥哥做皇帝時,都是整年不上朝,把一切國家大事交給親信的太監(jiān)們?nèi)ヌ幚怼5搅怂^承大統(tǒng),力矯此弊,事必躬親。偏偏這些年他越是想“勵精圖治”,越顯得是枉拋心力,一事無成,只見全國局勢一天亂似一天,每天送進宮來的各樣文書像雪花一般落上御案。為著文書太多,他采取了宋朝用過的辦法,叫通政司收到文書時用黃紙把事由寫出,貼在前邊,叫做引黃,再用黃紙把內(nèi)容摘要寫出,貼在后邊,叫做貼黃。這樣,他可以先看看引黃和貼黃,不太重要的就不必詳閱全文,可是緊急軍情密奏和塘報,隨到隨送進宮來,照例沒有引黃,更沒有貼黃。所以盡管采用了這個辦法,他仍然每天有處理不完的文書,睡覺經(jīng)常在三更以后,也有時通宵不眠。有時他覺得實在疲倦,就叫秉筆太監(jiān)把奏疏和塘報讀給他聽,替他擬旨,但是他對太監(jiān)們也不能完全放心,時常疑心他們同廷臣暗中勾搭,把他蒙在鼓里,于是他稍微休息一下,仍舊掙扎精神,親自批閱文書,親自擬旨。在明代,有些重要上諭的稿子由內(nèi)閣輔臣代擬,叫做票擬。崇禎對輔臣們的票擬總是不很滿意,自己不得不用朱筆修改字句。今天下午他本來就心情煩悶,偏偏事有湊巧,他在一位閣臣的票擬中看見了一個笑話:竟然把別人奏疏中的“何況”二字當做了人名。他除用朱筆改正之外,又加了一個眉批,把這位由翰林院出身的、素稱“飽學之士”的閣臣嚴厲地訓斥一頓。這件事情,在同田妃一起吃晚飯時不由得又想了起來,使他的十分沉重的心頭更增加了不愉快。飯后,田妃為要給皇上解悶,把她畫的一冊《群芳圖》呈給他看。這是二十四幅工筆花卉,崇禎平日十分稱賞,特意叫御用監(jiān)用名貴的黃色錦緞裝裱成冊。他隨便翻了一下,看見每幅冊頁上除原有的“承乾宮印”的陽文朱印之外,又蓋了一個“南熏秘玩”的陰文朱印,更加古雅。他早就答應(yīng)過要在每幅畫頁上題一首詩,田妃也為他的許諾跪下去謝過恩,可是幾個月過去了,他一直沒有時間,也缺乏題詩的興致。他一邊心不在焉地瀏覽畫冊,一邊向旁邊侍立的一個太監(jiān)問:“高起潛來了么?”“皇爺說在文華殿召見他,他已經(jīng)在那里恭候圣駕?!薄皸钏貌€沒有到?”“他正在齊化門一帶城上巡視,已經(jīng)派人去召他進宮,馬上就到?!彼旬媰越贿€田妃,從旁邊一張紫檀木茶幾上端起一只碧玉杯,喝了一口熱茶,輕輕地噓口悶氣。整個承乾宮,從田妃到宮女和太監(jiān)們,都提心吊膽,連大氣兒也不敢出。田妃多么想知道城外的戰(zhàn)事情形,然而她絕不敢向皇帝問一個字。不要說她是妃子,就是皇后,也嚴禁對國事說一句話。這是規(guī)矩,也叫做“祖宗家法”,而崇禎對這一點更其重視。他愁眉不展地喝過幾口茶,把杯子放回茶幾上,煩躁而又威嚴地低聲說:“起駕!”當皇帝乘輦到文華門外時,高起潛跪在漢白玉甬道一旁,用尖尖的嗓音像唱一般地說:“奴婢高起潛接駕!”崇禎沒有理他,下了輦,穿過前殿,一直走進文華后殿東頭一問,在一把鋪著黃墊子的雕龍靠椅上坐下。高起潛跟了進來,重新跪下去,行了一拜三叩頭的常朝禮。如果是一般太監(jiān),一天到晚在皇帝左右侍候,當然用不著這樣多的禮節(jié),但他現(xiàn)在是皇帝特派的總監(jiān)軍,監(jiān)督天下勤王兵對清兵作戰(zhàn)。“今天的消息如何?”崇禎問,“炮聲好像又近了。”高起潛跪著回答:“東虜兵勢甚銳,今天已經(jīng)過了通州,看情形會進犯京師?!薄皾M韃子”、“韃虜”等是當時人對滿族侮辱性的稱呼。有片刻工夫,崇禎默不做聲。為保持自尊心,他不肯直然提出來他急于要知道的那個問題?!安揭o,”他慢吞吞地說,“那是祖宗的陵寢所在,務(wù)必好生防守。”“請皇爺放心。盧象升的宣、大、山西軍隊已經(jīng)有一部分增援昌平。依奴婢看,昌平是不要緊了?!庇殖聊魂?。崇禎從一位宮女手里接過來一杯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他用嘴唇輕輕地咂了一下,若有所思地端詳著這只天青色宣窯暗龍杯。高起潛完全明白皇上的心思,但是他等著皇上自己先提起來那一個極其重大的問題,免得日后皇上的主意一變,自己會吃罪不起。站在旁邊侍候的幾個宮女和太監(jiān)偷偷地打量著皇上的面部表情和細微動作。當皇上的眼睛剛剛離開茶杯時,一位宮女立刻走前一步,用雙手捧著一個堆漆泥金盤子把茶杯接過來,小心地走了出去,其余的宮女和太監(jiān)也都在一兩秒鐘之內(nèi)躡著腳退了出去?,F(xiàn)在文華殿里只剩下皇上和高起潛兩個人了。崇禎站起來,在暖閣里來回踱了片刻,然后用沉重的低聲說:“高起潛,朕叫你總監(jiān)天下勤王兵馬,這擔子不輕啊。你可得小心辦事,驅(qū)逐韃虜,保衛(wèi)京師,萬不可負朕意。”高起潛很明白皇上只是希望他“小心辦事”,并不要求他勇猛作戰(zhàn),而他自己也確實很怕清兵,然而他用慷慨的聲調(diào)回答說:“奴婢甘愿赴湯蹈火,戰(zhàn)死沙場,決不辜負皇爺多年來豢養(yǎng)之恩?!背绲濣c點頭,在龍椅上坐下去,小聲說:“起來吧!”高起潛又叩了一個頭,然后從地上站起來,等候皇上同他談那個機密問題。就在這時候,在明亮的宮燈下邊,我們才看清楚高起潛是一個身材魁梧、沒有胡須的中年人,雖然他已經(jīng)四十多歲,但由于保養(yǎng)得好,面皮紅潤,看起來只像三十出頭年紀。同崇禎皇帝蒼白、疲倦和憂郁的面容相比較,完全是兩種情形?!扒谕醣R雖然到了幾萬,”崇禎突然把談話轉(zhuǎn)入正題,“但我們既要安內(nèi),又要攘外,二者不可得兼。歷年用兵,國家元氣損傷很大,如無必勝把握,還是以持滿不發(fā)為上策。你是總監(jiān)軍,總要相機進止,不可浪戰(zhàn)。”他把“浪戰(zhàn)”兩個字說得慢一些,響一些,生怕高起潛不夠注意,然后停頓片刻,接著說,“與其將這幾萬人馬孤注一擲,不如留下來這一點家當,日后還有用處。”高起潛趕快跪下說:“皇上圣慮深遠,說得極是。奴婢一定相機進止,不敢浪戰(zhàn)?!薄笆箤⑹恳匀鯏硰?,暴骨沙場,不惟有損國家元氣,朕心亦殊不忍?!背绲澯貌粍俦瘧懙目跉獍言捳f完,向高起潛的臉上掃了一眼,好像在問:“你明白么?”高起潛深知皇上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關(guān)于那個問題只能點到這里,以下的話必須由他揭開,于是趕快放低聲音說:“皇上是堯舜之君,仁德被于草木,愛將士猶如赤子。以今日形勢而言,既要內(nèi)剿流賊,又要外抗東虜,兵力財力兩困,都不好辦。如果議和可以成功……”“外邊有何意見?”崇禎趕快問,沒等他把話說完?!巴膺吽坪鯖]有人知道此事?!备咂饾摵敛贿t疑地撒謊說。其實由皇帝和兵部尚書楊嗣昌秘密主持向滿洲試圖議和的消息不但朝廷上文武百官都已經(jīng)知道,連滿城百姓也都在紛紛談?wù)?,而且不但老百姓很不同意,連文武百官中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對,只是他們沒有抓到證據(jù),不敢貿(mào)然上疏力爭。聽了高起潛的回答,崇禎有點放心了,小聲囑咐說:“這事要讓楊嗣昌迅速進行,切不可使外廷百官知道,致密議未成,先遭物議。”“奴婢知道?!薄皩|虜要撫,一定得撫!”皇帝用堅決的口氣說,故意用個“撫”字,以掩飾向滿洲求和的實際,也不失他大皇帝的無上崇高的身份:“倘若撫事可成,”他接著說,“國家無東顧之憂。即可抽調(diào)關(guān)寧鐵騎與宣大勁旅,全力剿賊,克期蕩平內(nèi)亂。盧象升今夜可到?”“是,今夜可到?!薄耙獓诟浪麆?wù)須持重,不可輕戰(zhàn)?!薄芭绢I(lǐng)旨?!币粋€年輕長隨太監(jiān)手提一盞宮燈進來,躬著身子奏道:“啟奏皇爺,兵部尚書楊嗣昌已到。”“叫他進來。”崇禎說,向高起潛揮一下手。高起潛馬上叩了一個頭,畢恭畢敬地退了出去。楊嗣昌是一個將近五十歲的人,中等身材,兩鬢和胡須依然烏黑,雙眼炯炯有神,給人一種精明強干的印象。當他在文華門內(nèi)西值房聽到傳旨叫他進去的時候,他習慣地把衣帽整了一下,走出值房。他正要小心地向里走去,恰好高起潛走了出來。他趕快搶前一步,拱一拱手,小聲問: “高公,皇上的意思如何?”高起潛湊近他的耳朵咕噥說:“我看皇上滿心急著要和,就是怕他自己落一個向敵求和的名兒,尤其怕外廷議論。楊閣老,你千萬不要對皇上說外邊已經(jīng)在紛紛議論?!睏钏貌c點頭,同高起潛互相一拱手,隨著那個年輕太監(jiān)往里走去。當一個宮女揭起黃緞門簾以后,楊嗣昌彎了腰,腳步更輕,恭恭敬敬地走進了文華后殿。另一個宮女揭起暖閣的黃緞門簾。他的腰彎得更低,快步進內(nèi),說了聲:“臣楊嗣昌見駕!”隨即跪下去給皇上叩頭。雖然崇禎對他很信任,處處眷顧他,北京和南京有許多朝臣彈劾他,都受到皇帝的申斥和治罪,但是他每次被召見,心里總不免惴惴不安。他深知皇上是一個十分多疑、剛愎自用和脾氣暴躁的人,很難侍候,真是像俗話說的“伴君如伴虎”。今天被皇上寵信,說不定哪一天會忽然變卦,被治罪。由于這個緣故,他近來已經(jīng)得到皇上同意,讓他辭去兵部尚書一職,舉薦盧象升來代替,以便減輕他的責任,專心在內(nèi)閣辦事。行過常朝禮,他沒敢抬起頭來,望著皇上腳前的方磚地,等候皇上說話?!跋壬饋?。”崇禎說,聲音很低。楊嗣昌又叩了一個頭,站了起來,垂著雙手,等候皇上繼續(xù)說話。崇禎輕輕地咳了一聲,問:“盧象升今夜一定能來?”“一定可以趕到?!?“三大營女口何分派?”“一部分守城,一部分駐守東直門和朝陽門外。原來在德勝門外駐扎一部分,備援昌平。如今各處勤王兵馬來到,昌平無虞,這一部分人馬也撤到朝陽門外?!薄俺巧系氖貍淝樾卧鯓??”“京營兵守城夠用。紅衣大炮昨天都已經(jīng)運到城上,也派官員祭過?!甭牀钏貌龑Υ鹑缌?,崇禎頻頻點頭,感到滿意。他想詢問議和的事,但是遲疑一下,改換了一個話題,說:“如今虜騎人犯,國家兵源枯竭,不易應(yīng)付。廷臣們泄泄沓沓,徒尚空言,不務(wù)實際,一到緊急時候,不能為君分憂,殊負朕意!如兵部主事沈迅,上疏奏陳邊務(wù),說什么‘以天下僧人配天下尼姑,編入里甲,三丁抽一,朝夕訓練,可得精兵數(shù)十萬’,這豈不是以國事為兒戲?糊涂之至!”楊嗣昌見皇上生氣,委婉地說:“沈迅這意見確實糊涂。但他敢于冒昧上奏,一則是他知道陛下是堯舜之君,不罪言者;二則是他憂國心切,不暇細思。他所條陳的事項頗多,其中也不乏可采之處。” 崇禎沉吟片刻,點頭說:“姑念他還有點憂國之心,朕不罪他?!闭f畢,把下巴一擺,幾個宮女和太監(jiān)又趕快退了出去?!白噪薜菢O以來,”他用低而沉重的聲調(diào)說,“東虜已經(jīng)四次人塞。凡為臣子,都應(yīng)臥薪嘗膽,誓復國仇??墒莿傔^兩年,虜騎又長驅(qū)而入,蹂躪京畿。似此內(nèi)亂未息,外患日急,如何是好?”楊嗣昌跪下回答:“微臣身為本兵,不能克期蕩平流賊,外征逆虜,實在罪該萬死。目前局面,惟有對虜行款,方可專力剿賊?!薄半薇緛碛幸庹偃珖谕踔畮熍c虜決戰(zhàn),可是流賊一日不平,國家就一日不能專力對外。目前之計,對虜總以持重為上策。如能議撫,撫亦未嘗不可。卿與遼撫方一藻派周元忠往滿洲傳達朝廷愿撫之意,是否已有頭緒?”“臣今日接方一藻密書,言周元忠已經(jīng)回來,滿洲屢勝而驕,態(tài)度倨傲,且恐我朝廷意見不一,所以不肯就撫?!背绲澬闹忻鸵皇珱]有流露出來,略停片刻,又問:“卿打算如何?”“臣想此事關(guān)系國家安危,應(yīng)當派周元忠再去一次,詳諭朝廷愿撫之誠意。”“是否會走漏消息?”楊嗣昌是一個飽有經(jīng)驗的官僚,不敢像高起潛那樣把實情全部隱瞞,他決定說出一點實話,替自己留個退步:“臣因周元忠是一盲人,平日往來遼東,賣卜為業(yè),所以派他前去。原想著可以避免外人疑惑,可是不知怎的,今日京城里已經(jīng)有了一些傳言?!薄霸趺磿鞒鋈チ耍俊背绲澯悬c吃驚,同時也有點生氣。“雖然京城里有些傳言,但真實情形,無人知曉。只要陛下圣衷獨斷,不令群臣阻撓大計……”崇禎截住說:“不管如何,應(yīng)該力求機密,不使外廷知道才好?!薄俺家欢颖缎⌒摹!?/pre>后記
俞汝捷長篇歷史小說《李白成》是姚雪垠先生的代表作。它是一部洋洋三百萬言的巨著.又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因為卷帙浩繁,所以不妨精簡;因為有所闕漏,所以需要補充。如今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便是一部對《李自成》加以精簡和補充的書。精簡的話題不始于今日。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有多家出版社提出編寫節(jié)本的建議。那時姚老的態(tài)度是,出節(jié)本得由他本人動手,“因為只有我自己知道該怎么節(jié)”,但他抽不出時間。1986年5月,中國作協(xié)在湖北黃岡舉辦歷史小說刨作座談會,與會的寶文堂書店編輯吳越先生又向姚老提出編寫節(jié)本的建議。因為該書店曾出過由茅臂、周振甫、宋云彬等節(jié)編的《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所以引發(fā)姚老的興趣。但他仍然抽不出時間,于是請吳越先生找我商量,希望由我來承擔這一任務(wù)。我表示樂于做這件事,但我認為,節(jié)本應(yīng)當是對全書的節(jié)寫,因此只有在《李自成》五卷出齊后才能著手。這樣事情就又擱下來。遺憾的是,姚老晚年因患退行性腦軟化癥,來能完成全書,節(jié)寫工作也就始終未能進行。直到前幾年,姚老的兒子海天先生舊話重提,才將此事重新提上日程。我們商量的結(jié)果,決定在對原著加以精簡的同時,將姚老未完成的部分也就此補寫出來,于是便有了現(xiàn)在這個精補本。下面對精簡與補充工作分別略加說明。我于1977年秋至1985年春任姚老助手,主要工作是替他將口述錄音的小說整理成文字初稿,同時去圖書館幫他查閱相關(guān)史料。每周六下午,我都去他家中,一聊便是幾個小時。淡話內(nèi)容海闊天空,自然也會涉及有關(guān)節(jié)本問題。1986年黃岡會后,雖然節(jié)寫工作并未進行,但每逢與姚老見面,仍會就此交換意見,在通信中也談過相關(guān)話題。我曾翻過寶文堂書店出版的節(jié)本《紅樓夢》等書.發(fā)現(xiàn)茅公等采用的是整段整回刪節(jié)的辦法,大刀闊斧,一蹴而就。我向姚老提出,《李自成》不用這種辦法,而是在保持章節(jié)完整的前提下,從語言、細節(jié)、情節(jié)入手,下比較細致的刪節(jié)功夫;在刪節(jié)的同時,將厚著存在的若干瑕疵,如現(xiàn)代化痕跡以及情節(jié)的自相抵牾、細節(jié)的重復、史料的失察、詩詞格律的失誤、語病等一并予以解決。姚老完全贊同。他說,五卷出齊后,他本來就計劃對全書通改一遍;通改中要解決的問題,節(jié)本中自然也要解決。他并希望我能把發(fā)現(xiàn)的各種問題做個記錄,供他參考。他還把讀者來信中有關(guān)小說語言方面的信件專門裝一個資料袋,自己用毛筆寫上“語言上值得參考的意見”,交我保存。精補本對《李自成》原著的精簡,采用的便是當年與姚老商定的辦法。從單元和分章來看,精補本的精簡部分與原著幾乎完全一致,僅個別地方有將兩章合為一章的情況,但從字數(shù)來看,卻將原著從三百余萬字壓縮到了二百萬字以內(nèi)(電腦顯示為一百九十萬字)。這就是說,書的筋骨未動,但篇幅大大壓縮了。刪略的功夫全花在對語言、細節(jié)、情節(jié)逐字逐句的推敲上。文風是姚老和我經(jīng)常涉及的話題。我們都喜歡素樸、自然、簡潔,不喜歡華艷、做作、堆砌。姚老不止一次書寫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條幅,以表達自己的審美追求。1977年夏他在沈陽談創(chuàng)作體會時,又曾提出“勁拔”這一概念,并認為“勁拔”離不開簡潔,還具體舉例說,“的”字和“了”字便要慎用,用得過多會使文氣變?nèi)酢?982年開始,拙著《小說二十四美》以專欄形式連載于《青年文學》。姚老讀了其中《洗煉之美》一篇后,對我說:“司空圖的‘洗煉’與我說的‘勁拔’有相通之處。你談的契訶夫、海日月威,對我也都有借鑒意義?!彼€要我把拙文提到的《葉圣陶的語言修改藝術(shù)》一書借他一閱。兩年來在精簡《李自成》原著時,我常會想起當年與姚老的談話。譬如按他的標準,“的”字和“了”字在原著中就還有大量可刪之處,僅這兩個字被我刪除的可能就有數(shù)百乃至千余個之多。又如海明威在發(fā)明電報式短句的同時,曾將以往小說引號前后常出現(xiàn)的“他帶著明顯的憤怒重復了一遍”、“她鼓起勇氣用憂郁的聲調(diào)說”、“他猶豫不決地宣稱”、“他低聲笑著插了句嘴”等等修飾一掃而光,使對話變得直截了當。而我在精簡原著時,不但對引號內(nèi)的對話予以刪削、提煉,對引號外的“某某……說”也作了大幅度裁減。細節(jié)描寫素為姚老所重視。他總是說,要通過獨特的生活細節(jié)寫到人物性格的深處。但原著中也有細節(jié)雷同之處。還在以前替姚老整理小說錄音時,我就對他說過,有兩種細節(jié)要盡量減少,能避免更好。其一,姚老本人易激動,愛哭;結(jié)果小說中的人物也都愛哭,一碰就流淚,哽咽。其二,小說中寫兩個人談話,總要讓邊上的人(或太監(jiān)宮女、或親兵親將、或丫環(huán)仆役等等)回避,這就等于告訴別人所談的話十分機密;而真正善于保密的人,應(yīng)當外松內(nèi)緊,在別人毫不覺察的情況下進行密談。姚老當時聽了曾忍俊不禁。而精補本中,上述兩種細節(jié)除必須保留的外,都被刪除了。關(guān)于情節(jié)的精簡是與解決“現(xiàn)代化痕跡”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的。原著的“現(xiàn)代化”傾向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當年為防“棍子”而外加的說明性、議論性文字。如第一卷第一章中就有這樣一段話:“但是由于他所代表的只是極少數(shù)皇族、大太監(jiān)、大官僚等封建大地主階級的利益,與廣大人民尖銳對立,而國家機器也運轉(zhuǎn)不靈……”這類非小說語言是不得已加在作品中的,有些甚至是編輯給加上的,精補本中自然都汰除了。二是融化在情節(jié)中的文字,也就是形象塑造問題。這里的刪削就需要斟酌。姚老知道外界對李自成等形象過于高大的非議。他的解釋是,一、李自成的正面品質(zhì)見諸當時的官方記載和野史,并非作者憑空杜撰。二、讀者的感受是針對一、二卷來的,而一、二卷中李白成處于逆境,故優(yōu)點較為突出。后三卷中,隨著戰(zhàn)爭形勢的改變,其缺點和局限會越來越暴露。這一自我辯護當然也有道理,但我認為,作為小說藝術(shù),不論寫人物的何種表現(xiàn)、何種特質(zhì),都有一個“適度”問題。托爾斯泰曾引用畫家勃留洛夫的話說,“藝術(shù)是從‘稍微’開始的地方開始的”,并進而發(fā)揮說,“只要稍微說得不夠一點,稍微說得過分一點,稍微夸大一點,那就沒有感染力了。只有當藝術(shù)家找到了構(gòu)成藝術(shù)作品的無限小的因素時,他才可能感染別人,而且感染的程度也要看在何種程度上找到這些因素而定?!?《什么是藝術(shù)?》)精補本對原著有關(guān)李自成、高夫人的情節(jié)作了大量刪節(jié),對紅娘子、邵時信等的“憶苦”段落也力加刪削,但也不是隨便亂砍。既然《水滸傳》可以歌頌水泊英雄,可以描寫若干好漢被逼上梁山的緣由與經(jīng)過,《李自成》當然也應(yīng)該寫出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的背景、某些人物參加起義的原因與過程,對人物的正面素質(zhì)也無須刻意回避,只是一切應(yīng)當“適度”。精補本致力于“稍微”處的推敲、把握,效果如何,則有待讀者批評了。精筒情節(jié)的同時,我對原著中存在的敘述自相矛盾或失去照應(yīng)、史料及歷史常識問題、詩詞格律的失誤以及語病等也都作了修補。譬如原著第三卷《項城戰(zhàn)役》中,寫被困于火燒店的傅宗龍曾讓中軍速派人出去送信,可是翻過幾頁,卻變成是傅宗龍曾自派仆人盧三出去送信。第四卷《甲申初春》中,多爾袞曾以“大清國皇帝”名義給李自成送出一信,卻從此沒有下文?!独钭猿稍谖溆⒌睢分?,第一次寫“劉體純差人來……稟報一項極其重要的軍情”;翻過一頁,卻變成“因為這消息十分重要,又很機密,所以劉體純親自來……當面稟報”。第五卷《兵敗山海關(guān)》中,北翼城的守將開始名叫“張勇”,后來名字變成“吳國忠”……又如豪格(1609—1648)比多爾袞(1612—1651)大三歲,在原著第三卷《遼海崩潰》中卻被誤寫成“小兩歲”。“拔貢”作為“五貢”(五種貢入國子監(jiān)的生員)之一,始于清代;而第四卷《決計東征》中卻說“顧君恩在明朝僅僅是一個拔貢”,第五卷《兵敗山海關(guān)》中又說“寧致遠原是拔貢出身”……再如詩詞格律方面,姚老作詩嚴格按平水韻押韻,卻于平仄未暇細究。從第一卷的《西江月·告示》開始,到第五卷竇妃的《絕命詩》止,多首作儡存在疏誤。此外原著還存在若干語病。如“群”、“些”與“們”不宜搭配,而各卷中“群臣們”、“這些龜兒子們”卻十分常見……在一部巨著中出現(xiàn)上述瑕疵毫不足怪。秦牧先生當年就說姚老寫作時“忙碌得像個電話總機的話務(wù)員似的,偶爾顧此失彼,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在這次認真重讀、精簡《李自成》過程中,常常引起我回憶、引發(fā)我自責的則是胡繩先生三十年前說的一段話。那時他與秦老一樣,發(fā)現(xiàn)了第二卷中“一些技術(shù)性的問題”,于是在給姚老的信中說:“這一類技術(shù)性的問題,沒有助手,寫這樣一部大書,恐怕是難免的。我想,要有一個仔細的‘第一讀者’,就可以幫助你發(fā)現(xiàn)和解決許多這類問題?!痹诤习l(fā)出此信半年后,我開始擔任姚老助手,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讀者”。在近八年時間中,雖然我也“發(fā)現(xiàn)和解決”過一些問題,但顯然未能善盡職責。當現(xiàn)在又發(fā)現(xiàn)上述各種疏漏時,我覺得十分愧對姚老,更十分愧對讀者?!独钭猿伞贩从车氖敲鞒绲澥荒?1638)至清順治二年(1645)農(nóng)民起義的悲劇歷程,同時在廣闊的背景上再現(xiàn)明末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場景與精神風貌。姚老未能完成而如今由我補寫的則是崇禎十五年(1642)冬至十六年(1643)冬的重要情節(jié)。這一年發(fā)生了許多大事。補寫部分分為六個單元:《一敗孫傳庭》、《汝寧會師》、《襄水奔流》、《煙波江南》、《二敗孫傳庭》、《威加海內(nèi)歸故易》。上世紀七十年代,姚老寫過一份《(李自成)內(nèi)容概要》。從《概要》看,其未完成的是計劃中的第四卷。在上列六個單元中,有五個單元大致依照《概要》的構(gòu)思進行補寫,只是出于精補本追求洗煉的考慮,篇幅大大地筒約了。《概要》中未述及的是《煙波江南》。由于李白成農(nóng)民軍與明朝的戰(zhàn)爭都發(fā)生在長江以北,在原來的寫作計劃中并無江南情節(jié)。直到第二卷出版后,姚老覺得在這一展現(xiàn)曉明社會生活的巨幅長卷中獨缺江南.將會留下遺憾,一是設(shè)想通過尚炯去南方采購藥材,補寫一個單元。但他并無具體構(gòu)思,只是從前人“杏花春雨江南”的詞句想到單元標題可以定為《春雨江南》。我將標題改為《煙波江南》,則是因為所寫故事的背景為夏季,不能再用“春雨”來形容。補寫部分不是獨立的小說,而是一個補綴。其敘事風格宜與原著保持一致。除首次出場者外,各個人物的氣質(zhì)、性格及其在不同場合的言行思維和情緒反應(yīng)均須與原著中的“這一個”相統(tǒng)一,或有所發(fā)展。隋節(jié)則須首尾連貫,前后照應(yīng),將斷裂處加以連接,闕失處彌補起來。我是抱著臨深履薄的心情來做這件事的,做得是否差強人意,也只能靜候讀者批評。《李白成》原有五卷本和十卷本兩種內(nèi)容相同的原著,精補本則采用四部曲的框架。每部以一句五言杜詩作為書名,分別為:一、《天寒霜雪繁》;二、《聞?wù)f真龍種》;三、《長風駕高浪》;四、《風散入云悲》。體現(xiàn)的情節(jié)進程則為潛伏一轉(zhuǎn)折一挺進一敗亡。由于整個小說是以明末李自成起義由困扼走向發(fā)展、復由勝利走向失敗的悲劇歷程為主線,四部曲的結(jié)構(gòu)就顯得較為合理。至于引用杜詩,則是出于對逝者審美情趣的尊重:杜甫是姚老最欽崇的詩人,他寫過短篇《草堂春秋》,有過寫《杜甫傳》的設(shè)想,在《李自成》單元標題中也曾用過杜詩(《悲風為我從天來》)。本書蒙馮天瑜先生熱情賜序,又承周勃、吳永平、姚海天、許建輝、徐晉、韓敏、劉保昌、鄢莉諸先生于讀稿過程中或予獎飾,或予指謬,并此深致謝意!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就《精補本李自成》答記者問 俞 汝 捷 問:什么叫“精補本”?為什么要出《精補本李自成》? 答:中國出版史上,書的版本歷來有各種各樣的名稱?!熬a”的意思是既精簡又補充。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是一部洋洋三百萬言的巨著,又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因為卷帙浩繁,所以不妨精簡;因為有所闕漏,所以需要補充。 問:“精補本”的設(shè)想是誰提出來的? 答:精簡的話題不始于今日。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有多家出版社提出編寫節(jié)本的建議。那時姚雪垠先生的態(tài)度是,出節(jié)本得由他本人動手,“因為只有我自己知道該怎么節(jié)”,但他抽不出時間?! ?986年5月,中國作協(xié)在湖北黃岡舉辦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座談會,與會的寶文堂書店編輯吳越先生又向姚老提出編寫節(jié)本的建議。因為該書店曾出過由茅盾、周振甫、宋云彬等節(jié)編的《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所以引發(fā)姚老的興趣。但他仍然抽不出時間,于是請吳越先生找我商量,希望由我來承擔這一任務(wù)。我表示樂于做這件事,但我認為,節(jié)本應(yīng)當是對全書的節(jié)寫,因此只有在《李自成》五卷出齊后才能著手。這樣事情就又擱下來。遺憾的是,姚老晚年因患退行性腦軟化癥,未能完成全書,節(jié)寫工作也就始終未能進行。直到前幾年,姚老的兒子海天先生舊話重提,才將此事重新提上日程。我們商量的結(jié)果,決定在對原著加以精簡的同時,將姚老未完成的部分也就此補寫出來,于是便有了現(xiàn)在這個精補本?! 枺耗咸接戇^如何進行節(jié)寫嗎? 答:我于1977年秋至1985年春任姚老助手,主要工作是替他將口述錄音的小說整理成文字初稿,同時去圖書館幫他查閱相關(guān)史料。每周六下午,我都去他家中,一聊便是幾個小時。談話內(nèi)容海闊天空,自然也會涉及有關(guān)節(jié)本問題。1986年黃岡會后,雖然節(jié)寫工作并未進行,但每逢與姚老見面,仍會就此交換意見,在通信中也談過相關(guān)話題?! ∥以^寶文堂書店出版的節(jié)本《紅樓夢》等書,發(fā)現(xiàn)茅公等采用的是整段整回刪節(jié)的辦法,大刀闊斧,一蹴而就。我向姚老提出,《李自成》不用這種辦法,而是在保持章節(jié)完整的前提下,從語言、細節(jié)、情節(jié)入手,下比較細致的刪節(jié)功夫;在刪節(jié)的同時,將原著存在的若干瑕疵,如現(xiàn)代化痕跡以及情節(jié)的自相抵牾、細節(jié)的重復、史料的失察、詩詞格律的失誤、語病等一并予以解決。姚老完全贊同。他說,五卷出齊后,他本來就計劃對全書通改一遍;通改中要解決的問題,節(jié)本中自然也要解決。他并希望我能把發(fā)現(xiàn)的各種問題做個記錄,供他參考。他還把讀者來信中有關(guān)小說語言方面的信件專門裝一個資料袋,自己用毛筆寫上“語言上值得參考的意見”,交我保存。 精補本對《李自成》原著的精簡,采用的便是當年與姚老商定的辦法。從單元和分章來看,精補本的精簡部分與原著幾乎完全一致,僅個別地方有將兩章合為一章的情況,但從字數(shù)來看,卻將原著從三百余萬字壓縮到了二百萬字以內(nèi)(電腦顯示為一百九十萬字)。這就是說,書的筋骨未動,但篇幅大大壓縮了。刪略的功夫全花在對語言、細節(jié)、情節(jié)逐字逐句的推敲上。 問:能談?wù)務(wù)Z言是如何精簡的嗎? 答:文風是姚老和我經(jīng)常涉及的話題。我們都喜歡素樸、自然、簡潔,不喜歡華艷、做作、堆砌。姚老不止一次書寫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條幅,以表達自己的審美追求。1977年夏他在沈陽談創(chuàng)作體會時,又曾提出“勁拔”這一概念,并認為“勁拔”離不開簡潔,還具體舉例說,“的”字和“了”字便要慎用,用得過多會使文氣變?nèi)酢?982年開始,拙著《小說二十四美》以專欄形式連載于《青年文學》。姚老讀了其中《洗煉之美》一篇后,對我說:“司空圖的‘洗煉’與我說的‘勁拔’有相通之處。你談的契訶夫、海明威,對我也都有借鑒意義?!彼€要我把拙文提到的《葉圣陶的語言修改藝術(shù)》一書借他一閱?! 赡陙碓诰啞独钭猿伞吩鴷r,我常會想起當年與姚老的談話。譬如按他的標準,“的”字和“了”字在原著中就還有大量可刪之處,僅這兩個字被我刪除的可能就有數(shù)百乃至千余個之多?! ∮秩绾C魍诎l(fā)明電報式短句的同時,曾將以往小說引號前后常出現(xiàn)的“他帶著明顯的憤怒重復了一遍”、“她鼓起勇氣用憂郁的聲調(diào)說”、“他猶豫不決地宣稱”、“他低聲笑著插了句嘴”等等修飾一掃而光,使對話變得直截了當。而我在精簡原著時,不但對引號內(nèi)的對話予以刪削、提煉,對引號外的“某某……說”也作了大幅度裁減。 問:細節(jié)呢?刪削了哪些細節(jié)? 答:細節(jié)描寫素為姚老所重視。他總是說,要通過獨特的生活細節(jié)寫到人物性格的深處。但原著中也有細節(jié)雷同之處。還在以前替姚老整理小說錄音時,我就對他說過,有兩種細節(jié)要盡量減少,能避免更好。其一,姚老本人易激動,愛哭;結(jié)果小說中的人物也都愛哭,一碰就流淚,哽咽。其二,小說中寫兩個人談話,總要讓邊上的人(或太監(jiān)宮女、或親兵親將、或丫環(huán)仆役等等)回避,這就等于告訴別人所談的話十分機密;而真正善于保密的人,應(yīng)當外松內(nèi)緊,在別人毫不覺察的情況下進行密談。姚老當時聽了曾忍俊不禁。而精補本中,上述兩種細節(jié)除必須保留的外,都被刪除了?! 枺鹤x者最關(guān)心的恐怕還是情節(jié),請談?wù)剬υ楣?jié)的節(jié)略?! 〈穑宏P(guān)于情節(jié)的精簡是與解決“現(xiàn)代化痕跡”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的。原著的“現(xiàn)代化”傾向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當年為防“棍子”而外加的說明性、議論性文字。如第一卷第一章中就有這樣一段話:“但是由于他所代表的只是極少數(shù)皇族、大太監(jiān)、大官僚等封建大地主階級的利益,與廣大人民尖銳對立,而國家機器也運轉(zhuǎn)不靈……”這類非小說語言是不得已加在作品中的,有些甚至是編輯給加上的,精補本中自然都汰除了。二是融化在情節(jié)中的文字,也就是形象塑造問題。這里的刪削就需要斟酌?! ∫现劳饨鐚钭猿傻刃蜗筮^于高大的非議。他的解釋是,一、李自成的正面品質(zhì)見諸當時的官方記載和野史,并非作者憑空杜撰。二、讀者的感受是針對一、二卷來的,而一、二卷中李自成處于逆境,故優(yōu)點較為突出。后三卷中,隨著戰(zhàn)爭形勢的改變,其缺點和局限會越來越暴露。這一自我辯護當然也有道理,但我認為,作為小說藝術(shù),不論寫人物的何種表現(xiàn)、何種特質(zhì),都有一個“適度”問題。托爾斯泰曾引用畫家勃留洛夫的話說,“藝術(shù)是從‘稍微’開始的地方開始的”,并進而發(fā)揮說,“只要稍微說得不夠一點,稍微說得過分一點,稍微夸大一點,那就沒有感染力了。只有當藝術(shù)家找到了構(gòu)成藝術(shù)作品的無限小的因素時,他才可能感染別人,而且感染的程度也要看在何種程度上找到這些因素而定?!保ā妒裁词撬囆g(shù)?》)精補本對原著有關(guān)李自成、高夫人的情節(jié)作了大量刪節(jié),對紅娘子、邵時信等的“憶苦”段落也力加刪削,但也不是隨便亂砍。既然《水滸傳》可以歌頌水泊英雄,可以描寫若干好漢被逼上梁山的緣由與經(jīng)過,《李自成》當然也應(yīng)該寫出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的背景、某些人物參加起義的原因與過程,對人物的正面素質(zhì)也無須刻意回避,只是一切應(yīng)當“適度”。精補本致力于“稍微”處的推敲、把握,效果如何,則有待讀者批評了?! 枺壕a本糾正了原著的哪些瑕疵? 答:精簡情節(jié)的同時,我對原著中存在的敘述自相矛盾或失去照應(yīng)、史料及歷史常識問題、詩詞格律的失誤以及語病等也都作了修補。譬如原著第三卷《項城戰(zhàn)役》中,寫被困于火燒店的傅宗龍曾讓中軍速派人出去送信,可是翻過幾頁,卻變成是傅宗龍曾自派仆人盧三出去送信。第四卷《甲申初春》中,多爾袞曾以“大清國皇帝”名義給李自成送出一信,卻從此沒有下文?!独钭猿稍谖溆⒌睢分?,第一次寫“劉體純差人來……稟報一項極其重要的軍情”;翻過一頁,卻變成“因為這消息十分重要,又很機密,所以劉體純親自來……當面稟報”。第五卷《兵敗山海關(guān)》中,北翼城的守將開始名叫“張勇”,后來名字變成“吳國忠”…… 又如豪格(1609—1648)比多爾袞(1612—1651)大三歲,在原著第三卷《遼海崩潰》中卻被誤寫成“小兩歲”。 “拔貢”作為“五貢”(五種貢入國子監(jiān)的生員)之一,始于清代;而第四卷《決計東征》中卻說“顧君恩在明朝僅僅是一個拔貢”,第五卷《兵敗山海關(guān)》中又說“寧致遠原是拔貢出身” …… 再如詩詞格律方面,姚老作詩嚴格按平水韻押韻,卻于平仄未暇細究。從第一卷的《西江月?告示》開始,到第五卷竇妃的《絕命詩》止,多首作品存在疏誤?! 〈送庠€存在若干語病。如“群”、“些”與“們”不宜搭配,而各卷中“群臣們”、“這些龜兒子們”卻十分常見…… 問:精補本補寫了哪些內(nèi)容? 答:《李自成》反映的是明崇禎十一年(1638)至清順治二年(1645)農(nóng)民起義的悲劇歷程,同時在廣闊的背景上再現(xiàn)明末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場景與精神風貌。姚老未能完成而如今由我補寫的則是崇禎十五年(1642)冬至十六年(1643)冬的重要情節(jié)。這一年發(fā)生了許多大事。補寫部分分為六個單元:《一敗孫傳庭》、《汝寧會師》、《襄水奔流》、《煙波江南》、《二敗孫傳庭》、《威加海內(nèi)歸故鄉(xiāng)》。上世紀七十年代,姚老寫過一份《〈李自成〉內(nèi)容概要》。從《概要》看,其未完成的是計劃中的第四卷。在上列六個單元中,有五個單元大致依照《概要》的構(gòu)思進行補寫,只是出于精補本追求洗煉的考慮,篇幅大大地簡約了?!?/pre>編輯推薦
《李自成(精補本)》由湖北長江出版集團,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