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與犁

出版時間:2004-06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余杰  頁數(shù):250  字數(shù):18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日本,一個開滿美麗的櫻花的國度,一個將日常生活高度藝術化的國度。
日本,中國一衣帶水的領導,曾經(jīng)是中國文化最熱烈的崇拜者和學習才。在日本,最完整地保存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某些精髓部分,如服裝、建筑、書法、圍棋和禪宗思想。
日本,東亞邊陲的一個群島之國,近代以來卻又用武力將中國逼到了亡國來滅種的邊緣。十九世紀末以來,中國所遭受的苦難很多部與日本有直接和間接的關系,歷史學家郭廷以認為:“兩千年末,中國施之于日本者甚厚,在造于日本至大,百年來日本報之于中國者極酷,為禍中國者獨深。近代中國所遭受的創(chuàng)痛,雖然個能說全部來自于日本,但實際上以日本所給予的最多最巨?!?br /> 日本,今大亞洲最富裕的經(jīng)濟大國,全球第二大經(jīng)濟實體。它是中國對外關系和貿(mào)易中繞不開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然而,跟我們同為黃和種人的人和民族,置身大中華文化圈,甚至文字都是中華民族的,直到今天依然讓我們感到陌生、隔膜和困惑。我們理解日本人,甚至比理解歐洲人和美國人還要困難。
日本作家、199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在頒獎典禮上用“暖味的日本”這個詞語來形容日本控以來的文明。這是一個經(jīng)典的概括。在中國人的眼里,日本在地理們置上很近,人精神氣質(zhì)上卻很遠,中國人觀察日本的時候問題顯得霧里看花、撲朔迷離。 1972年9月29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簽署《中日聯(lián)合聲明》,至此兩國真正結束了漫長的戰(zhàn)爭與敵對狀態(tài),實現(xiàn)了邦交的正?;H欢?,雙方國民之間的不信任感并沒有隨著一紙聲明而全然消失。懷疑與猜忌,疏遠與蔑視,依然扎根干那場血與火的戰(zhàn)爭。
中國和日本,一個擁有資源,一個擁有技術;一個是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一個是全球金融和制造業(yè)中心。兩國都對對方有著極大的需求。更為要緊的是,無論中國,還是日本,又都是當今世界最為重要的國家。他們之間的關系,不僅關乎兩國的安危,也牽扯著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
沒有一個人喜歡永遠躲在故紙堆中生活,也沒有一個民族愿意永遠背著歷史的包袱踐冊前行。
歷史這本大書,總得不斷翻開新的一頁。很多中國人愿意以最大的善意、寬容和諒解來看待中日之間的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然而,近代以來中日關系的歷史,那充滿硝煙和血腥的歷史,似
乎總是難于翻過去。
這一頁的歷史翻不過去,主要原因不在中國,而在日本。
當日本的法庭駁回中國戰(zhàn)爭受害者對日本政府的訴訟的時候,當日本的極端民族主義者在釣魚島修建標志性建筑的時候,當日本的歷史學者宣稱南京大屠殺是虛構事件的時候,當日軍遺留的化學武器再次奪去中國百姓生命的時候,當日本的首相及政府要員參拜靖國神社的時候,寬宏大量、與人為善的中國人民不得不拍案而起,齊聲譴責。我們不渲染仇恨,但要捍衛(wèi)尊嚴;我們不尋求報復,但要還原歷史。因為我們痛苦地發(fā)現(xiàn),那血跡斑斑的歷史如此深刻地聯(lián)系著現(xiàn)實。
2003年8月4日,侵華日軍二戰(zhàn)期間遺棄的芥子毒氣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發(fā)生泄漏,造成四十名中國平民受傷,一人死亡。對此事件,日本政府處理滯后,日本媒體表現(xiàn)冷漠,激起了中國民眾的憤怒與譴責。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diào)查中心完成了一項有關“8·4”毒氣泄漏事件對中國青年影響程度的調(diào)查報告。該報告顯示,97.9%的中國青年關注“8·4”事件,83.2%的中國青年由此對日印象變壞,82.2%的中國青年表示不能接受日本政府所謂的“慰問金”。
受調(diào)查者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對于一個拒不承認歷史的日本,我們肯定不會有什么好印象?!?br /> “‘慰問金’總讓我想起‘嗟來之食’,無論如何不能接受?!?br /> “日本應該從中吸取教訓,盡快清除遺棄在我國的所有武器?!?br /> “對于‘8·4’事件,任何有良知的人都會對日本政府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感到十分反感和痛恨,對受害者的遭遇表示同情……”

作者簡介

余杰,一九七三年十月生于四川成都,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文學碩士。中文獨立作家筆會會員、理事。
一九九八年,在此大求學期間出版處女作《火與冰》,在讀者和爭界引起巨大反響。學者傅國涌在《脊梁——中國三代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評傳》一書中指出:“少年余杰為橫

書籍目錄

一 歷史在這里徘徊二 近代的歧路三 以日本為橋梁的時代四 大東亞之夢五 傾國之痛六 沒有硝煙的生死搏斗七 光榮與恥辱八 沒有完成的審判九 日本為什么不懺悔?十 尋找日本的良心十一 拒絕遺忘與捍衛(wèi)尊嚴十二 祈禱和平參考書目

媒體關注與評論

  現(xiàn)實呼應著歷史,歷史啟示著未來。未來,在中國與日本的相互關系中,只能有三個選擇:友好、對抗、并立。友好,不是我們一廂情愿就能得到的;對抗,也許兩家都不愿意;而如果我們做不好自己的事情,無法在競爭中贏得自己的地位與尊嚴的話,那么我們可能連并立的資格都沒有。抱怨沒有用,咒罵沒有用,仇恨也沒有用。有用的只有一件事情:做好自己的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鐵與犁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2條)

 
 

  •   個人認為是余杰在歷史研究方面比較好的一本書,體現(xiàn)著中國學者良知的一本書。我摘抄書中幾句我印象深刻的話:······我們不渲染仇恨,但要捍衛(wèi)尊嚴;我們不尋求報復,但要還原歷史?!ぁぁぁぁぁ?shù)千年來中國人的生存狀態(tài)無非有兩種:一種是座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另一種是沒有座穩(wěn)了的時代?!ぁぁぁぁぁぞ芙^遺忘和保存記憶是對自身尊嚴的捍衛(wèi)。中國人,你為什么如此善于遺忘?······一個國家的振興,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教育是一個國家能否建成文明社會能否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ぁぁぁぁぁの磥碓谥袊c日本的國家關系中只有三個選擇:友好、對抗、并立。友好不是我們一廂情愿就能得到的,對抗也許兩家都不愿意,而如果我們做不好自己的事情無法在競爭中贏得自己的地位與尊嚴的話,那么我們可能連并立的資格都沒有?!ぁぁぁぁぁび杏玫闹挥幸患虑椋鹤龊米约旱氖隆!ぁぁぁぁぁ?/li>
  •   歷史從來不會說謊,說謊的只是那些自私自利的寫歷史的人。我們一般人叢眾多垃圾歷史書中翻出歷史真相是很不容易的,一是要花費很多金錢(圖書館沒有啊只能自己買),二是沒有那么強的辨別能力。余杰給了我們普通人一個機會,他用他的學術和良知告訴我們一個盡量客觀的歷史。。。日本不是原罪的,中國的可憐必有可恨之處。。我們愛國,不僅僅是仇恨和嫉妒,我們需要的是寬容和愛。。唯有愛,讓我們大放光芒,祝福中國,祝福我們自己。。但,其實,我還是比較鄙視日本貨的,只要有得替換,我一定不買日本貨。
  •   這本書剛推出的時候,我就看過。后來聽說這本書不會再印,所以就買了一本珍藏!關于日本的書有很多,關于中日關系的書也很多。余杰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他把日本歷史、文化等方面與中日關系結合來寫,并且值得贊賞的一點是余杰的觀點是比較客觀的,他沒有因為自己的立場而偏癱任何一方。中日關系是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借助余杰的筆,能帶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視窗……
  •   余杰的書都不錯,只是在國內(nèi)發(fā)行的書都不敢放開手腳寫。為什么我們的體制不允許我們說真話,提歷史?在這種制度下的我們,在指責日本的不尊重歷史的同時是否還應該反思一下我們自己?
  •   在浩瀚的中日歷史書籍中這本并不是歷史學家寫的書卻是一朵奇葩。全書總結了百年來中日關係的發(fā)展,并沒有像其他書籍一樣帶著政治色彩,而是站在客觀的立場上講述分析了中日關係演變。既有批評日本的也有批評中國的,既有表揚共產(chǎn)黨的也有表揚國民黨的。是一本應該看的書。
  •   一直以來就對日本有過很多不成熟的思考,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示。尤其是書尾的那些話,自己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   看了之前很多余杰的書.受益匪淺!看了之后讓想起巴金去世前說的一句話:(中國人)要講實話!我欣賞余杰的戰(zhàn)斗精神!如果13億人里有1億有像余杰一樣說真話,那我們中國人的日子就好過了.
  •   余杰的書,值得一看!現(xiàn)在說真話的作家不多了!
  •   以前就看過這本書,現(xiàn)在買一本再看一遍,收藏一下。內(nèi)容很不錯,教科書上沒有的歷史。
  •   余杰的書沒有讓我失望的。
  •   不錯,很有根據(jù)值得一看喚醒民族自尊!
  •   讀完此書,只有沉思
  •   思路清晰,值得一讀!文中對很多問題有客觀而深刻的描述,如甲午戰(zhàn)爭前后中國和日本的對比發(fā)展、國民政府在抗日戰(zhàn)爭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都有客觀的評價。
  •   中國是個友好的民族,我們總是寬容別人,但是寬容不代表忘卻。我們永遠不該忘卻我們國家的歷史。中國人,真的該尊重別人的同時,也尊重自己,保護自己。對于那段不太久遠的歷史,試問有多少年輕人還會銘刻在心。銘刻,這兩個字都是說重了的。。。
  •   這本書是聽別人推薦,也是沖著余杰大名買的.整體不錯,有圖片的插入很生動的感觸歷史,也很客觀的描述中日之間的關系.做為中國人應當這么理性而且有見地的了解中日關系,最最關鍵的是我們要學習借鑒人家的長處,不過看完后反觀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覺得我們的陋習太根深地固,很難改掉.
  •   了解了一些日本人的性格!
  •   本書從歷史角度分析了中日關系,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一個有作為的政府應該是個什么樣子的,一個被人們愛戴的政府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一個值得尊重的強大的政府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   客觀的梳理了兩國關系,是了解中日關系的基礎讀物
  •   有的只是百年中日關系錄,沒有沉思。
  •   輕松的閱讀帶來沉重的思考,沉重的閱讀帶來更沉重的思考~
  •   如果你想讓自己沉重一下就看這本書吧。當我試圖越來越多的了解日本的過去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不愿再看下去。在買書的當初,我是抱著希望客觀、深入地了解歷史的心態(tài),讀后,還是覺得日本民族地理上離我們很近,心理上卻相去甚遠。。。。。。
  •   怎么說呢,這本書基本上全都是史實的羅列,作者自己的觀點雖有,但沒能看出什么新的論點和內(nèi)容,而且許多章節(jié)的文字銜接上會有不同程度的違和感和不協(xié)調(diào)感,簡直就有是多篇文章拼湊起來的感覺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