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1-1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劉洪波 頁數(shù):358
內容概要
雜文是表達思考的文體,而不是僅僅表達一下態(tài)度的短章,本書向讀者推薦一些尚未為雜文讀者所充分認識,而在定悇中一以貫之地體現(xiàn)了思想和表達的勇氣、具有鮮明個性的作者。本書所選文章,展現(xiàn)了作者真實的痛感、超越界線的思維走向和內在的理性,體現(xiàn)出對社會的發(fā)展負責任的態(tài)度和真正的建設性?! ”緯蜃x者推薦一些尚未為雜文讀者所充分認識,而在定悇中一以貫之地體現(xiàn)了思想和表達的勇氣、具有鮮明個性的作者。本書所選文章,展現(xiàn)了作者真實的痛感、超越界線的思維走向和內在的理性,體現(xiàn)出對社會的發(fā)展負責任的態(tài)度和真正的建設性。
書籍目錄
“事評”潮流中的雜文曹林“市長救人”的新聞該怎么寫?陳魯民我們的“黑船”在哪里陳四益主子只有一個讀思想史程萬軍打破沉默的良知鄧偉志劉老根不當村長以后狄馬從容就義的豬范進學認真對待習慣的權利馮爽井岡神游馮遠理誰能告訴我符號兩個“半個沈從文”傅國涌呂熒是一面鏡子傅光明歷史的謎團葛劍雄洋和尚念經古清生歌頌癥郭松民培養(yǎng)阿Q還是培養(yǎng)公民郭之純蔑視的和被蔑視的華斌市民一二三韓三洲自由的代價何兵“實現(xiàn)公正,即使天塌下來”……
章節(jié)摘錄
讓豬聽著音樂挨宰,比起棍棒齊下、人喊馬叫地將豬抬到肉案上,嚇得屁滾尿流,當然是一種進步,但我總覺得還要看此舉的動機如何。如果是推己及人(豬),替豬考慮,彰顯天理和人道,那么,這種做法就令人欽敬;但如果還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像給孔雀“壯陽開屏”一樣,那么,此舉的真誠感人程度就大打折扣。因為隨后我就在這則報道的中間,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段話:“因為屠宰前煩躁、驚恐的豬甲狀腺會大量分泌,同時會大量失水,影響肉的質量。” 看起來這和“人道”、“豬道”、天理、慈悲都沒有關系,不過是為了屠宰以后的肉更加可口。反過來說,如果豬在挨宰時的驚恐、煩躁不會影響肉的質量的話,那么就不會讓豬死到臨頭還聽音樂?問題是豬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面對繩索、棍棒、明晃晃的刀具,它怎么能做到不“驚恐”、不“煩躁”,視死如歸?這家屠宰場給出的答案是,讓豬聽音樂。而聽音樂的目的僅僅是讓它忘記作為一個生命最本能、最直接的反應:嚎叫或竭力掙脫,然后從容就義?! ∧敲次业膯栴}是,對豬來講,究竟是清醒而反抗著死去好呢,還是被人麻痹,蒙在鼓里,至死不悟好呢?簡單地說,就是對于人做的播放音樂這件事,在上帝眼里,是視為善、還是視為惡呢?是更人道、更符合天理和公義,還是更殘忍、更虛偽、更不可饒恕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我是那只被宰的豬的話,我不愿不明不白地死去。我的生命哲學是“即使徒勞,也要抗爭”,如果敵人有一天必得置我于死地,那么我愿意像我崇拜的英雄威廉·華萊士(電影《勇敢的心》)一樣,吐出愛者贈送的最后一滴麻藥水,歌盡而亡。 這就是現(xiàn)代環(huán)保的悖論,人與自然的二律背反。也就是說,就人目前的進化程度而言,還根本無法脫掉動物的自私性。盡管他的智慧可以高度發(fā)達,但他的肉身仍然不過是生物鏈的一極——因而我們所想的,我們做不到?! ”热纾覀円驗樯硥m暴的襲擊,而禁止濫伐森林;因為酸雨的降臨,而禁止向空中排放毒霧;因為捕魚的需要,而不許向河流傾倒垃圾;因為治病人藥,而不能將老虎和麋鹿殺盡……那么,反過來就是說,如果沒有沙塵暴,我們就可以濫伐森林;如果不下酸雨,我們就可以向空中排放毒霧;如果有魚吃,我們就可以向河流傾倒垃圾;如果身體健康,我們就可以將老虎和麋鹿殺光。而依據(jù)佛家“眾生平等”的原則,人不能屠殺、傷害別的物種,不是因為這些物種“珍稀”、瀕臨滅絕,而是人根本沒有資格和權利踐踏別的生命,不管它對自身有益還是有害?! ∪绱苏f來,筆者反對該文作者的觀點僅僅是因為他舉的例子太少太沒有代表性,似乎只要多數(shù)直言者獲榮了,就能高奏一曲政治文明的凱歌了?否!問題的本質已經凸現(xiàn)出來了,直言者的榮辱云云,“辱”,來自何處?榮,又來自何處?從根本土說,不都來自在上者的賜予嗎?在一個健全的法制社會,自由說話是天賦人權,直言也好,不直言也罷,張口便說就是了,管他什么獲榮抑或受辱!在這樣的社會里,所謂直言者獲榮,絕對不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新聞,更不會被搖筆桿的人抬出來作為衡量政治文明的秤。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家正在走向依法治國的路途中,而我們一些呼喚政治文明的人卻根深蒂固地有著一種“恩賞”的觀念,這實在是讓人悲哀的地方! 究竟什么是“政治文明”?在當下的語境中也許并非一個適合談論的問題,而且按照邏輯常識,對一個事物下肯定的判斷也頗為不易,但是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先討論一下“什么不是政治文明”的問題。且讓我來拋磚引玉,我的一個最簡單的否定判斷是:“恩賜”不是政治文明?! ∠蛞患彝韴蟮臅r評版E—mail過去一篇稿件,很快收到他們的一封自動回信,其中強調了該版對來稿的要求:“熱點、理性、建設性,謝絕雜文??梢耘u,但不要諷刺?!弊x后不禁愕然,繼而釋然?! 罂瘯r評的勃興,是近一兩年來傳媒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此前,時評一向被視為“報屁股文章”,在那些或以含蓄的曲筆見長,或練就了一手“不著一字,盡顯風流”功夫的雜文家眼里,這種有話直說、就事論事的文體無疑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末流。不想時易時移,風水流轉,如今報刊上時評欄目和版面遍地開花,而雜文的陣地卻大有日漸萎縮之勢。筆者在媒體混飯有年,既擺弄過雜文,也劃拉過時評,對二者如此這般的消長盛衰頗為不解,不想上述那家晚報時評版對作者投稿“可以批評,但不要諷刺”的要求,卻令我茅塞頓開。 中國古代有所謂“諷諫文學”,但諷諫者不過是以諷刺之名,行建議之實,有點兒像魯迅在《偽自由書·言論自由的界限》中說的新月社諸君子,“他們引經據(jù)典,對于黨國有了一點微詞,雖然引的大抵是英國經典,但何嘗有絲毫不利于黨國的惡意,不過說:‘老爺,人家的衣服多么干凈,您老人家的可有些兒臟,應該洗它一洗’罷了”。收入《古文觀止》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和《司馬相如上書諫獵》,是諷諫文學的兩篇代表作,你看鄒忌為了讓齊威王明白“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的道理,不惜大長他人(徐公)志氣,大滅自己威風;司馬相如為了規(guī)勸漢武帝不要親自打獵,不惜一唱三嘆渲染鋪陳,以求“于悚然可畏之中,復委婉易聽”之奇效。嚴格地講,諷諫追求的是“曲學阿上”,故不能算是諷刺,至少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諷刺。自雜文在魯迅那個時代成為文學的一個主流樣式,諷刺就被錘煉成了雜文的一件主打武器。諷刺者要么嬉皮笑臉,要么指桑罵槐,要么罵人不帶臟字,要么“殺”人不見血,總之是上上下下沒個正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不是擺出一副比被諷刺者高明一·百倍的樣子對他指手畫腳,就是一上來就旗幟鮮明地站在被諷刺者的“對立面”拿他當逗樂開涮。被諷刺者如果沒有那種“被打了左臉接著還讓打右臉”的非凡雅量,在飽受嘲笑、奚落甚至謾罵之后,很難不對諷刺者產生強烈的反感和刻骨的敵意。培根說, “當長于譏諷的人使別人對他的機智感到敬畏時,他就必然對別人的記性有所戒懼。”同理,當長于諷刺的雜文家使某些被諷刺者對他的“險惡用心”感到憤恨時,他就必然對被諷刺者的耐性有所戒懼。于是雜文趨于邊緣化,不少雜文家轉而操作時評,雖大異其趣,似亦不妨苦中作樂。 時評中的富于“建設性”的批評則不然。批評者一般不玩諷凍那一套迂回曲折的手法,而是誠懇忠直,溫柔敦厚,恨不得把自己的一顆紅心掏出來讓被批評者過目。他們有時也脾氣火爆,言辭激烈,但卻立場堅定,態(tài)度端正,善于設身處地地從被批評者的角度考慮問題,目的是為了與被批評者一道,統(tǒng)一思想,協(xié)調行動,克服困難,應對危機,把共同的事業(yè)建設得更加美好。北京人到某個地方辦事,喜歡用“咱們這兒如何如何”的句式來和人家套近乎,那意思是說,別看我是來求你辦事的,其實我和“咱們這兒”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如果給“咱們這兒”添了麻煩,您也就當是“咱們這兒”自己的麻煩,多擔待著點兒。與此類似,批評者在小心翼翼地批評“我們的”有關部門在某項工作中的不足,誠惶誠恐地提出建設性意見的同時,一定少不了要反復聲明“我們的”有關部門一直對這些問題高度重視,已經采取了積極的有效措施…… 當“他們的”諷刺成為禁忌,“我們的”批評遂生意興隆。與厚顏無恥的溜須拍馬和聲嘶力竭的歌功頌德相比,“建設性”的批評得以鄭重其事粉墨登場,已經要算是不小的進步。然而眼見雜文作為一門諷刺藝術竟然日漸式微,又不免對這一進步心有不甘。筆者這兩年一再撰文,呼吁在中國大力推行與被批評者“誓不兩立”式的“惡意批評”,現(xiàn)在看來,我實在過于天真了,當務之急恐怕是要將以雜文為代表的諷刺藝術從這場莫名其妙的災難中拯救出來——畢竟諷刺雖然看不出有什么好意,卻未必懷有多少惡意,離“惡意批評”尚有百里之遙?! ∮跇O權者來說,這種“全體一致”的好處更可用來表明自己的受擁護程度達到了“百分之百”。這樣一來就一切都變得無可置疑了——因為我“得到了全體一致的擁護”。因而這種“全體一致”充當?shù)氖欠N道具的作用?! ∵@種“全體一致”又可達到“震懾”的作用。你看,我的民眾對我的擁護率是百分之百,所以與我作對就是與我的國民過不去,將直接與我全體國民成為對手。這是挾一個民族之力向外示威,以讓對方不能不掂量再三,從而達到自保的目的。此時的“全體一致”依然是充當?shù)谰叩淖饔??! 〉幸稽c卻也是“百分之百”真實的,就是這種表面上的“全體一致”其實不是真正的“全體一致”。我們從剛剛結束的那場戰(zhàn)爭可以看到,那些平時總是“全體一致贊成”與“百分之百擁護”者,在最后關頭卻都不“贊成”不“擁護”了——他們都放下用來表示擁護的槍支逃跑了,也就是拋棄了平素口口聲聲要效忠的“領袖”。這也正是戰(zhàn)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領袖”沒想到“連衣服都背叛了自己”,而平時這“衣服”曾是多么的“貼心貼肺”!所謂“全體一致”最終被證明不但是欺人且是自欺的把戲。愚弄他人者最終為他人所愚弄。欺人者最終也被人欺。這真是天大的諷刺?! ?/pre>媒體關注與評論
“事評”潮流中的雜文 這是我第二次編選雜文的年選本, 從編輯思想來說, 與上次并沒有什么不同,仍然較多地考慮了作品在思想上所具有的啟發(fā)性?! ‖F(xiàn)在做雜文年選本的不止一家。對讀者,能夠在不同選本間進行選擇是一件好事情。對編選者,選本多應當存在一個競爭性,但我反倒有一份內在的輕松?! ∶恳粋€做編選工作的人,都會面臨“選盡佳作”的壓力,而事實上“選盡佳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且哪些作品算佳,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事情。選本多了,遺珠之恨自然就會減少,這樣,我也不必因為“選不盡佳作”而傷太多腦筋: 這好像是一個偷懶的想法,別人的工作哪能作為你輕松的理由?但我認為,雜文選本多了, 當我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做的時候,就能夠心安理得一點。我不必患得患失, 既怕喪失選本的特性,又怕遺漏了別人眼里的名篇?! ‰s文是表達思考的文體, 而不是僅僅表達一下態(tài)度的短章,這是我對雜文的一個看法。近兩年里,隨著報章上刊載越來越多的“時評”,我的這種想法更加頑固?! r評的興起,正在改變社會的輿論生態(tài),人們更多地參與到公共事務的討論中來,民間的聲音迅速壯大。但至少在現(xiàn)階段來看,一種矯枉過正的傾向也已經出現(xiàn)。大量“時評”已不是社會與時政評論,而是“據(jù)報載”的粗放寫作?!皳?jù)報載”寫作的大量出現(xiàn),既顯示了媒體在制造公共話題上的力量,也使相當多的時評人被引導成單調的“讀后感”寫作者,他們幾乎不須注意身邊的事務,真實的生活不再成為他們寫作的來源,原發(fā)性的生活思考和社會觀察現(xiàn)在已經相當稀少。時評人是最愛讀報的和上網看新聞的人,那是他們感慨的源泉,一件事情如果沒有被報道,那也就相當于不存在。 議論的對象都是來自于“報載”,最初這也許是一種寫作與發(fā)表的技巧,一種應對干預和莫名其妙的麻煩的策略,然而現(xiàn)在它成了時評寫作的“法律”。一些報章聲明,所有時評必須根據(jù)報道來寫。報章已經把時評圈養(yǎng)在“據(jù)報載”的園地之內了,這不僅提高了審讀中的安全系數(shù),還使文章獲得了“時效性”。你可以忽視生活,但不可忽視“報載”,“時評法”規(guī)定了, 生活經歷沒有時效,也沒有評論的由頭, “報載”才能使評論獲得時效和由頭。于是大量報紙執(zhí)行著“據(jù)以評論的報道必須在三天之內”的規(guī)定, 時評寫作進入了 “時效競爭”的階段,思考已經不重要了,正像痢疾癥患者,吃了就拉,不需要胃腸,有直腸運動就行了,是否能在看到“報載”的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成了最為重要的事情?! “l(fā)表的門檻已經調低,這本來很好,但怪的是表達的上限也同時設定,根據(jù)“時評法”,所有人只能直接說話,不能直接說的,也不能以間接的方式說,不得意在言外、不得曲徑通幽,這一條執(zhí)行起來很嚴。于是我們又看到,最快速度的直話直說到處奔流,在不同的事由中, 同樣的意思在反復地進行平面復制,新的祥林嫂運道好極了, “不過腦子”的速度競賽制造了寫手的春天。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