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2-10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居斯塔夫(法) 頁數(shù):519 譯者:席繼權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情感教育》發(fā)表于一八六九年,是法國作家居斯塔夫·福樓拜(1821—1880)繼《包法利夫人》(1857)之后的又一部長篇小說。 小說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羅出身于外省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十八歲那年來到巴黎攻讀法律??墒撬粚ξ膶W藝術感興趣,試寫過小說和華爾茲舞曲,還跟人學習繪畫,但都半途而廢。他深深愛上了畫商阿爾努的妻子瑪麗。瑪麗雖不愛丈夫,但恪守婦道。后來,她終于被莫羅的一片癡情所打動,答應與他約會。時值一八四八年二月,巴黎爆發(fā)了革命。莫羅為了這個約會,沒有去參加民眾的游行。但瑪麗因兒子突患假膜性喉炎,未能赴約。絕望之余,莫羅投入交際花蘿莎奈特的懷抱。兩人同居并生下一個兒子,不久兒子不幸夭折。莫羅與出身貴族的實業(yè)家當布勒茲交往,為了進入上流社會,他成為當布勒茲夫人的情夫。實業(yè)家去世后,兩人準備結婚。但在破了產的阿爾努夫婦的家具拍賣會上,當布勒茲夫人的舉動深深刺傷了莫羅的心,于是他與這位貴婦人一刀兩斷。他萬分沮喪地回到家鄉(xiāng),心里尚存一線希望:與一直愛戀他的鄉(xiāng)下姑娘路易絲共結連理。可是在教堂的廣場上,他恰遇路易絲與他的老同學戴洛里耶舉行婚禮。莫羅羞愧難當,返回了巴黎。一八六七年的一天傍晚,阿爾努夫人突然來訪,兩人萬分激動,互訴衷腸。她剪下一縷白發(fā)留給莫羅作紀念,與他訣別。
作者簡介
居斯塔夫·福樓拜(1821—1880)出生于法國西北部的魯昂,父親是魯昂市立醫(yī)院的院長兼外科主任,他的童年是在父親的醫(yī)院里度過的。因此,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明顯帶有醫(yī)生仔細觀察和解剖的痕跡。福樓拜從中學時代就開始嘗試文學創(chuàng)作。1841年他就讀于巴黎法學院,22歲時因病輟學。1844年父親去世,給他留下了一筆田產,這筆穩(wěn)定的收入使他得以安心寫作,并仔細思考時代對文學的影響,借鑒前人的得失。父親死后,福樓拜陪伴他的寡母住在魯昂遠郊的克魯瓦塞,一直到母親和本人去世。他終身過著獨身生活,并在魯昂完成了他所有的重要作品。福樓拜青年時期的作品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主要反映其憂傷的情緒,如《狂人回憶》、《十一月》等。但這些作品大多遠離實際,因而藝術價值不高,能夠傳世的則更少,他的成就是他在走上批判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道路后獲得的。雖然福樓拜不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但他的作品以對法國社會的真實記錄和對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獲得了流芳百世的魅力。 1856年,福樓拜發(fā)表了《包法利夫人》,這是他的第一部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作者通過主人公愛瑪?shù)谋瘎?,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法國外省貴族、地主、市儈和高利貸者的丑惡面目,尖刻地諷刺了包法利夫人的幻想與墮落,反映了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國在“經濟繁榮”掩蓋下對農民的殘酷剝削以及平庸卑劣、腐化墮落的社會風氣。小說發(fā)表后,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其藝術上的偉大成功,開創(chuàng)了文學史上的一個新紀元,使之成為了福樓拜的代表作。此后,福樓拜先后發(fā)表了《薩朗波》、《情感教育》、《圣安東的誘惑》、《三故事》等重要作品。
編輯推薦
《情感教育》是法國十九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作家福樓拜的一部重要長篇小說,描寫的是一位青年大學生弗雷德利克從青年到中年的人生際遇和情感歷程。 弗雷德利克出身于外省一個中等資產階級家庭,在巴黎上大學期間,先后同四個女人產生感情糾葛:第一位是美麗溫柔、善良賢淑的阿爾努太太,第二位是年輕漂亮、風流淫蕩的交際花蘿莎妮,第三位是天真浪漫、固執(zhí)癡情的家鄉(xiāng)姑娘路易絲,第四位是風度翩翩、氣韻優(yōu)雅的朱門貴婦黨布羅斯夫人。由于他長期深隱情網,不能自拔,最后荒廢學業(yè),一事無成,遺憾終身。 《情感教育》揭示了愛情與道德的深刻內涵,語言優(yōu)美,寫作手法新穎獨特,把男女主人公內在的情感世界描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深受讀者喜愛,從而在世界文壇上產生轟動,其文學價值和魅力經久不衰。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