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湖北教育 作者:周洪宇 頁數:465
內容概要
本書能為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學習、研究和運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提供些微幫助。力求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以歷史研究、比較研究、理論研究、系統(tǒng)分析等為主要研究方法,把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學說,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和思想文化氛圍里來認識、理解與描述,做到歷史與邏輯的結合、抽象與具體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本土與域外的結合。
作者簡介
周洪宇,1958年生于湖北武漢。教育學碩士,歷史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湖北大學兼職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高級訪問學者。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F任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任全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科組成員、教育部全國高校設置委員會委員、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
長期教育研究史和教育政策問題,近年重點研究基礎教育、教師教育和高等教育。先后承擔了教育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多項重點課題,在《教育研究》、《歷史研究》、《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學刊》、《中國高等教育》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重要雜志和報紙,發(fā)表多篇文章。有的政策性建議(如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全免費、建立貧困生資助體系、改革大學生助學貸款制度等),通過全國人大,反映到國務院和教育部、財政部等部門,促成了有關政策出臺。研究成果十余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并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著有《教育的信念與追求》、《教育公平論》、《中部教育論》、《樂為教育鼓與呼——周洪宇教授訪談錄》、《教育公平是和諧社會的基石》、《陶行知與中國現代文化》、《怎樣做人大代表》、《怎樣寫人大議案》等,主編或參與主編《陶行知研究在海外》、《陶行知教育學說》、《中國近現代教育思潮與流派》、《中國近現代教育實驗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史》、《千年夢想圓于建國百年——小康社會與教育新使命》、《教育大變革——全體·全面·全程的陽光教育》、《陽光教育對話錄》、《陽光教育實踐行》等。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陶行知的生活、求學與交往
第一節(jié) 陶行知生活的時代背景
一、20世紀中西文化的沖突與交融
二、時代、社會環(huán)境與個人的多向選擇
第二節(jié) 陶行知的求學經歷
一、嚦村蒙館發(fā)蒙
二、崇一學堂求知
三、金陵大學問學
四、伊利諾大學攻讀
五、哥倫比亞大學深造
第三節(jié) 陶行知的愛情、婚姻與家庭
一、一個大家庭
二、兩次愛情與婚姻
第四節(jié) 陶行知的師友群體
一、江浙教育前輩群體
二、哥倫比亞大學師友群體
三、共產黨人學生群體
第二章 陶行知的教育生涯與政治活動
第一節(jié) 陶行知的教育生涯
一、主持南京高師、東南大學教育科,提倡教育革新
二、主持中華教育改進社,推動全國教育改革
三、組織中華平民教育促進總會,開展平民教育運動
四、發(fā)起鄉(xiāng)村教育同志會,推行鄉(xiāng)村教育運動
五、創(chuàng)辦中國普及教育助成會,發(fā)動普及教育運動
六、成立國難教育社和生活教育社,開展戰(zhàn)時教育運動
七、主持民盟中央教育委員會,推動民主教育活動
第二節(jié) 陶行知的政治活動
一、參加辛亥革命地方起義
二、領導南京“五四”愛國運動
三、支持曉莊師生反帝愛國運動
四、響應“八一宣言”,發(fā)表“共同聲明”
五、從事國民外交,爭取抗戰(zhàn)外援
六、反內戰(zhàn)、反獨裁,爭取和平民主
第三章 陶行知的辦學活動與教育實驗
第一節(jié) 曉莊師范的生活教育實驗
一、曉莊師范的創(chuàng)辦緣起與經過
二、曉莊師范的辦學宗旨與培養(yǎng)目標
三、曉莊師范的實驗條件與組織機構
四、曉莊師范的實驗內容與措施
五、曉莊師范實驗的中止
六、曉莊師范生活教育實驗的影響與評價
第二節(jié) 山海工學團的生活教育實驗
一、山海工學團的創(chuàng)辦緣起與經過
二、山海工學團的辦學宗旨、培養(yǎng)目標與培養(yǎng)內容
三、山海工學團的組織機構
四、山海工學團的活動與措施
五、山海工學團教育實驗的影響與評價
第三節(jié) 育才學校的生活教育實驗
一、育才學校的創(chuàng)辦緣起與經過
二、育才學校的辦學宗旨與培養(yǎng)目標
三、育才學校的組織機構與師資隊伍
四、育才學校的實驗內容與措施
五、育才學校教育實驗的影響與評價
第四節(jié) 重慶社會大學的生活教育實驗
一、社會大學的創(chuàng)辦緣起與經過
二、社會大學的辦學宗旨與培養(yǎng)目標
三、社會大學的實驗條件與組織機構
四、社會大學的實驗內容與措施
五、社會大學生活教育實驗的中止
六、社會大學教育實驗的影響與評價
第四章 生活教育學說的思想來源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政治理念
一、政治理念的淵源
二、政治理念的演變
三、政治理念的內涵
第二節(jié) 哲學觀點
一、哲學觀點的來源
二、哲學觀點的形成與演變
三、哲學觀點的構成及特征
第三節(jié) 文化思想
一、文化思想的淵源及演變
二、文化思想的形成及特質
三、對待中西文化的態(tài)度
第五章 生活教育學說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本體論)
第一節(jié) “生活即教育”的產生背景
一、教育背景
二、理論背景
第二節(jié) “生活即教育”的含義與實質
一、“生活”、“教育”范疇
二、“生活即教育”的含義
三、“生活即教育”的實質
第三節(jié) “生活即教育”的作用及評價
一、“生活即教育”給“五四”以后中國新教育的發(fā)展帶來了深刻影響
二、“生活即教育”對我們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六章 生活教育學說原理之二:社會即學校(場域論)
第一節(jié) “社會即學?!钡漠a生背景
一、教育背景
二、理論背景
第二節(jié) “社會即學?!钡暮x與實質
一、“社會”、“學?!狈懂?br /> 二、“社會即學?!钡暮x
三、“社會即學?!钡膶嵸|
第三節(jié) “社會即學校”的作用及評價
一、“社會即學?!睆氐赘脑炝伺f的學校觀和教育觀
二、“社會即學校”為當代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論借鑒
三、“社會即學校”符合未來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第七章 生活教育原理之三:教學做合一(方法論)
第一節(jié) “教學做合一”的產生和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教學做合一”的含義與實質
第三節(jié) “教學做合一”的作用及評價
第八章 生活教育學說的具體主張:民主教育與科學教育
第一節(jié) 民主教育
一、教育要為人民大眾服務
二、教育要從國情出發(fā)
第二節(jié) 科學教育
一、教育應科學化
二、科學應教育化
第九章 生活教育學說的具體主張:鄉(xiāng)村教育、師范教育與教育實驗
第一節(jié) 鄉(xiāng)村教育
第二節(jié) 師范教育
第三節(jié) 教育實驗
一、教育實驗是“發(fā)明之利器”
二、教育實驗應著眼現實,解決本國實際問題
三、教育實驗須有“縝密的計劃”,不可草率從事
四、教育實驗“要得人”,“要有組織”,要建立基地
五、教育實驗應善用科學方法
六、從事實驗者應具備科學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和拼搏精神
第十章 生活教育學說的具體主張:創(chuàng)造教育與終生教育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造教育
一、“小孩子有創(chuàng)造力”
二、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六大解放”
三、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三個需要”
四、對陶行知解放兒童創(chuàng)造力教育思想的評價
第二節(jié) 終生教育
一、終生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
二、終生教育思想的內涵
三、終生教育的對象、內容與途徑
四、終生教育思想的評價
第十一章 生活教育學說與中國傳統(tǒng)教育和美國杜威教育理論的關系
第一節(jié) 生活教育學說與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關系
一、陶行知對待傳統(tǒng)教育的態(tài)度
二、生活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的區(qū)別
第二節(jié) 生活教育學說與美國杜威教育理論的關系
一、杜威的影響與陶行知的超越
二、生活教育與實用主義教育的區(qū)別
第十二章 陶行知的偉大人格精神
第一節(jié) 愛滿天下的博大胸襟
第二節(jié) 樂于奉獻的偉大情操
第三節(jié) 熾烈真誠的教育激情
第四節(jié) 不屈不撓的剛毅品質
第五節(jié) 求真務實的思想作風
第六節(jié) 開拓求新的創(chuàng)造精神
第十三章 陶行知生活教育學說的當代價值
第一節(jié) 生活教育學說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的重要營養(yǎng)來源
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現代大教育觀
二、培養(yǎng)“真善美的活人”——主體教育論
三、“教育以生活為中心”——生活課程論
四、“教學做合一”——實踐教學法
五、“教育與人生為始終”——終生教育論
第二節(jié) 生活教育學說能為我國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論借鑒
一、借鑒陶行知“教育立國”思想,充分認識到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借鑒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使教育與社會生活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
三、借鑒陶行知“社會即學?!彼枷?,構建一個多層次、多形式、開放的大教育體系
四、借鑒陶行知“全面教育”思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五、借鑒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加強理論聯系實際
六、借鑒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加快掃盲速度,提高中華民族的基本素質
七、借鑒陶行知“鄉(xiāng)村教育”思想,深化農村教育改革
八、借鑒陶行知“師范教育”思想,大力發(fā)展師范教育
九、借鑒陶行知“政富教合一”思想,把教育與政治、經濟打成一片,進行社會整體改造
十、借鑒陶行知堅持從國情和國力出發(fā),正確對待古今中外教育經驗的基本改革原則,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
第三節(jié) 怎樣造就第一流的教育家——陶行知的啟示
第十四章 陶行知研究在國外及港臺地區(qū)
第一節(jié) 陶行知研究在日本和韓國
一、陶行知思想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的影響
二、二戰(zhàn)后日本對陶行知研究的重視
三、當今日本和韓國陶行知研究的蓬勃發(fā)展
第二節(jié) 陶行知研究在美國和歐洲
一、陶行知思想在美國的傳播
二、陶行知思想在歐洲的傳播
第三節(jié) 陶行知研究在香港和臺灣地區(qū)
一、香港地區(qū)對陶行知思想的研究
二、臺灣地區(qū)對陶行知思想的研究
附錄一 陶行知年譜簡編
附錄二 陶行知研究文獻
附錄三 本書主要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