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物理學

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張端明,何敏華 著  頁數(shù):328  

內容概要

  《21世紀物理學》的定位是向所有具有中學及以上文化水準的干部、學生、工農兵介紹物理學科的精華,尤其是物理學在21世紀發(fā)展的基本態(tài)勢和最新成果。由于物理學涉及面極其廣泛,往往熟悉學科的某一分支的人,對于其他領域也不甚了然,因此即使對于物理學比較熟悉的研究生、博士,甚至包括有關教師和科學工作者,本書也應該是十分有價值的參考書。本書的撰寫體例大致與美國的《今日物理》、《科學》和我國的《科學》、《物理》相仿。簡言之,本書在學術上要求很高,力求準確、簡明,反映各個學科的發(fā)展態(tài)勢,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張端明,華中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凝聚態(tài)-材料物理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湖北省物理協(xié)會理事。在特種納米復合功能材料及激光沉積動力學、復雜網絡拓撲結構及功能、非均勻顆粒系統(tǒng)和非平衡隨機動力學、基礎量子理論以及有序介質的拓撲理論等領域的研究中,成果卓著。在《美國物理評論》、《應用物理》、《歐洲物理》、《中國物理快報》等權威雜志上發(fā)表論文約210篇,出版專著及教材10本,獲國家專利1項,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 在科研和教學工作中多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教授量子場論、規(guī)范場論、固體量子場論、鐵電和鐵磁物理、群論、基本粒子物理學、原子核物理、非線性物理、早期宇宙學、量子力學、熱力學與統(tǒng)計物理學等30余門課程。歷訪國際理論物理中心、莫斯科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大學、康乃爾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何敏華,武漢工程大學講師,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研究領域: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網絡;納米材料與脈沖激光沉積動力學。 在中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0余篇,參與學術著作撰寫四本。

書籍目錄

前言上篇 20世紀物理學俯瞰第一章 物質探源--粒子物理、核物理和原子、分子物理基礎研究1.1 基本粒子家族1.2 標準模型和各種統(tǒng)一理論方案1.3 原子核物理現(xiàn)狀1.4 原子和分子物理前沿掃描1.5 富勒烯物理及研究進展第二章 物質探源--粒子物理、核物理和原子、分子物理研究的實驗工具2.1 高能加速器發(fā)展簡況2.2 微觀世界的探測儀器2.3 同步輻射和自由激光2.4 掃描隧道顯微鏡第三章 等離子體物理學3.1 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及其發(fā)展展望3.2 空間和天體等離子體物理的發(fā)展3.3 低溫等離子體物理和技術3.4 等離子體物理與高科技第四章 凝聚態(tài)物理4.1 凝聚態(tài)理論的重大發(fā)展4.2 準晶態(tài)物理進展4.3 超晶格與能帶工程4.4 超導體--21世紀材料王國的驕子第五章 凝聚態(tài)物理續(xù)論5.1 磁學和磁性材料5.2 液態(tài)物理5.3 納米物5.4 介觀物理5.5 單原子開關及其他第六章 光物理學6.1 光子學6.2 光纖通信與導波光學6.3 光計算機與非線性光學6.4 量子光學--現(xiàn)代光學的基石6.5 原子的光學粘膠冷卻術下篇 21世紀物理學前沿第七章 物質探源的新進展7.1 大型強子對撞機7.2 “上帝粒子”的尋找7.3 探測暗物質與暗能量7.4 探索反物質7.5 廣義相對論與大爆炸模型7.6 大爆炸標準模型--暴脹宇宙論7.7 原子核物理最新發(fā)展7.8 可控熱核聚變的研究進展第八章 凝聚態(tài)物理與材料科學8.1 半導體材料和半導體物理8.2 巨磁阻材料和磁隧道結材料8.3 拓撲絕緣體和超導體材料8.4 納米科技和納米材料8.5 信息材料8.6 軟凝聚態(tài)物質材料8.7 復雜材料體系第九章 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網絡9.1 復雜系統(tǒng)9.2 復雜網絡理論第十章 光學與激光技術10.1 21世紀光學10.2 激光技術應用的若干新進展10.3 傅里葉變換光學和PLD動力學10.4 BEC的發(fā)現(xiàn)和原理10.5 BEC物理研究進展第十一章 21世紀物理發(fā)展態(tài)勢(一) 11.1 愛因斯坦與現(xiàn)代物理的基石11.2 愛因斯坦與現(xiàn)代量子論11.3 相對論的實驗檢驗11.4 微擾超弦論(第一次超弦革命) 11.5 超弦第二次革命與M理論11.6 圈量子引力11.7 量子信息學簡介11.8 量子糾纏和EPR論證11.9 量子隱形傳態(tài)(或量子超空間傳輸) 第十二章 21世紀物理發(fā)展態(tài)勢(二) 12.1 物理學與三次產業(yè)革命12.2 物理學與信息產業(yè)集群的興起12.3 物理學與其他自然科學分支的交叉和融合第十三章 從諾貝爾物理學獎看現(xiàn)代物理發(fā)展趨勢13.1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的國籍、學科和年齡分布13.2 諾貝爾物理學獎與現(xiàn)代物理學的發(fā)展脈絡13.3 諾貝爾物理學獎與中國13.4 結語附錄 1998-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21世紀物理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