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鐘桂松 海燕出版社 (2012-05出版) 作者:鐘桂松 頁數(shù):132
Tag標簽:無
前言
讀書是一個識字人的基本精神需求,是一種基本欲望。然而,書讀到深處,人與書的讀與被讀關系似乎變成情感關系,原本用紙張印出來的書,變成活生生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樣,仿佛成為靈性之物能互動,書讀到深處都是情,相遇都是緣分。我在學爿研究茅盾的過程中就碰到過類似的緣分。 20世紀80年代初,讀書買書成了我的全部業(yè)余生活,但那時即使在茅盾故鄉(xiāng)的縣城,要尋一本有關茅盾的書仍是十分困難。記得當時浙江有本雜志叫《東方》,是大型文學雜志。一天,我發(fā)現(xiàn)在報上刊登的《東方》雜志目錄里有一篇茅盾的《我的學生時代》,然后在茅盾故鄉(xiāng)縣城里各個書店尋個遍,也沒有發(fā)現(xiàn)這一期雜志。那個時候縣城沒有書攤,雜志似乎都是在書店里經(jīng)銷,后來書店里的同志告訴我,說下面一個鎮(zhèn)的書店里還有兩本。于是我趕忙打電話到那里,讓他們留一本給我,后來那個鎮(zhèn)上書店里的同志見我要得急,就托一位在鎮(zhèn)上辦事的縣教育局干部帶回來,說是那位帶雜志的同志乘末班車到縣城,讓我去一個路口等。此時已是下午,我不住地盤算,這本雜志該到哪里了,估計還有多少時間可以見到了,腦海里盡是這些想象。下班時,我沒有回宿舍,而是到一個叫“大慶橋”的地方,等候那位帶雜志回來的同志,因為正逢下班,路過的人川流不息,我癡癡地等在那里,十分鐘過去了,半個小時過去了,一個小時過去了,始終不見帶雜志的那個同志回來,直到昏黃的路燈亮起,才見她姍姍來遲,當我拿到這本雜志,一聲道謝之后,立刻怏步跑回宿舍,開燈瀆書,一種如饑似渴的情緒浸潤全身,屋內(nèi)的寧靜,閱讀的滿足感,讓我的思緒跟著茅盾的筆,回到2(1世紀初茅盾的小學時代。當我讀完后,才想起晚飯還沒有吃呢。但當時那讀書的興奮勁,至今仍有余味,覺得無比充實。這種癡情,讓我感到業(yè)余生活的充實,也讓我嘗到讀書工作互補的甜頭?,F(xiàn)在想來,二十余年出版的卜多本有關茅盾的書,與讀書中的癡情,自感不無關系。 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20年代發(fā)軔的茅盾研究也興盛起來。一晃馬上要進入新世紀,其實這本身不必自作多情,20世紀人們吃飯,21世紀還是吃飯,本質(zhì)上與平常沒有多大區(qū)別。但偏偏自作爹情的人類要弄出世紀盤點,或新世紀暢想之類的東西。于是,不能免俗的我,在出版家黃育海先生的支持下,動手去寫《二十世紀茅盾研究史》。要寫這部學術書,對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機遇是有機會梳理70年來研究茅盾的著作和文章,可以系統(tǒng)地重溫一下已往茅盾研究的著作和文章;挑戰(zhàn)是要根據(jù)自己的學識去判斷和評述數(shù)千篇文章絕非易事。過去的茅盾研究的全國和國際性的學術會議我大都參加,但上百種有關茅盾的專著、專集,我還得重新認真讀一遍,認真去思索。 盡管我有幾大書柜茅盾著作和研究茅盾的著作,但要讀茅盾研究所有著作版本,還缺兩本書,其中一本是天津教育出版社的邱文治、韓銀庭著的《茅盾研究六十年》,當時發(fā)行量極小,印了600冊,盡管這書是1990年出版印行的。我在北京白楊樹下的茅盾故居里見過,因為放在展覽的柜子里,只能隔著玻璃看看,不能動手,沒有讀過,而杭州各處圖書館到處尋找也沒有見到,圖書館在轉(zhuǎn)型時期,這類書是不會進的。于是,我冒昧寫信給天津教育出版社。結(jié)果,沒有兒天,就收到一封掛號信,拆開一看,竟是該社總編室馮今聲先生的信。他在信中說,此書印得少,社里已無復本可售,只好將樣品室內(nèi)唯一的一本《茅盾研究六十年》借給我。讀完信,讓我感動莫名,因為我與馮今聲先生素昧平生,只憑我的一封信,他就將樣書寄來我立即回信,表示感謝的同時也表示讀過后盡快奉還。后來,我讀完后立即奉還給馮今聲先生。但是,我在感謝天津教育出版社的同時,仍以未能擁在此書為憾事。所以,每當有機會逛舊書店,總不會忘懷這本《茅盾研究六十年》,潘家園里去尋過,上海書城里也尋覓過,中國書店里也留意過,都沒有見到這本書。直到有一天,北京的朋友來電話,說見到一本《茅盾研究六十年》,成色很新,但是舊書。問我是否有了這本書,我兒乎興奮得跳起來——我在電話里連聲問:“真的?真的?”問明情況后,我又絮絮叨叨地告訴北京那位朋友,這些年對這本書的渴求,每天都在期待,期待著擁有,現(xiàn)在終于與這本書有了緣分,自己都有點不相信。這事倒讓我想到,書是不是與人一樣,不光有緣分與否,還有人一樣的感情,當這本書寄到我手上時,我真的看了它半天,褐色的精裝封面里,有我太多的思念所以,我小心翼翼地將它放進我的書柜里,看一眼都覺得有點神圣感。 另一本,就是20世紀30年代出版的《茅盾評傳》。在寫作《二十世紀茅盾研究史》過程中,對早期評論茅盾的文章是必讀的。曾有一位叫伏志英的人,在1931年搜集了自茅盾《幻滅》發(fā)表之后散落在《文學周報》、《讀書月刊》、《獅吼》、《小物件》、《海風周報》、《新月》、《萬人月報》、《現(xiàn)代文學》、《創(chuàng)造月報》、《認識》、《真美善》、《小說月報》、《文藝批評集》等報刊上的有關茅盾及作品的評論文章,搜集成冊,取名《茅盾評傳》,1931年12月作為現(xiàn)代文學講座由上?,F(xiàn)代書局印行這部厚達404頁的《茅盾評傳》,其實不是一部評述茅盾的專著,而是一部集子集子里的文章在20世紀80年代廈門大學莊鐘慶先生編纂的茅盾研究集子里我早已讀到過,作者都是當時茅盾小說的讀者和研究者,因為是同時代的人,與茅盾年齡也差不多,所以文章寫得真切自然,說好說不好的都有,因此這些文章十分珍貴。但整冊《茅盾評傳》,卻因年代久遠,一般讀者都難覓其蹤影。當時我打聽到一位藏書頗豐的朋友有此書,但書太多,不知堆在哪里,當時我也不好意思再讓這位朋友去翻箱倒柜。不過,不見這部書的尊容總是一種遺憾。后來我到杭州的一些圖書館里去打聽,得知此類書已經(jīng)很少,即使有也大都在倉庫里堆著或者打成包丟在角落里。這自然是中國人的性格,喜新厭舊,新書一般都整整齊齊地上架讓讀者查詢,而舊書,尤其是民國時期的舊書大都塵封在倉庫里,要查詢此書簡直就是大海撈針。所以盡管寫《二十世紀茅盾研究史》時已見到過《茅盾評傳》的全部內(nèi)容,但作為一個業(yè)余研究者一直為未能擁有乃至親睹它而耿耿于懷,何時才能見到?一直縈繞于心頭不能釋懷。然而在2007年秋的一天,在瀏覽舊書網(wǎng)站時,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這部《茅盾評傳》,見到時,那種欣喜真是難以用語言形容。因為這部書,我已苦苦尋覓了十多年!于是趕快讓人去辦理購買手續(xù),唯恐失之交臂。不久,一部品相不錯的《茅盾評傳》被送到我手上,看到淡黃色的封面上醒目的書名,看看版權(quán)頁是初版,屈指一算,這部書出版至今已有75年,這其間發(fā)生過多少滄桑世事,而這部書的品相依舊面目清秀。所以捧著這部書,其景其情,睡著也會笑醒,真是書到深處都是情,一個喜歡書的人對個中況味,恐怕一般人都無法體會的。善待書就是善待文化,善待別人才有緣分。
內(nèi)容概要
《茅盾書話》是作者幾十年來閱讀茅盾過程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完全是興之所至,想寫到哪里就寫到哪里,看到什么就寫什么,總是覺得茅盾這個富礦里有這寫不完的題目,不會不覺就寫了那么多。重新整理打印出來一看,覺得走過的腳印十分明顯,零零碎碎,長長短短,但是,覺得對今天的讀者來說,這本帶有故事性的《茅盾書話》,恐怕還有些用處,對了解,理解茅盾作品的寫作背景或許有些幫助。
作者簡介
鐘桂松,浙江桐鄉(xiāng)人,曾長期在地方宣傳文化新聞部門工作,先后任浙江桐鄉(xiāng)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浙江電視臺臺長。業(yè)余研究現(xiàn)代文學,先后出版《茅盾傳》、《沈澤民傳》以及豐子愷、錢君匐、陳學昭、徐肖冰等傳記著作和《二十世紀茅盾研究史》等學術著作?,F(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高級編輯,浙江省新聞出版(版權(quán))局黨組書記、局長。
書籍目錄
自序茅盾書緣《子夜》軼話《子夜》譯名趣話寫《蝕》的激情魯迅與茅盾的《水藻行》《霜葉紅似二月花》的誕生從《倒閉》到《林家鋪子》《多角關系》與烏鎮(zhèn)茅盾與《春蠶》“城市三部曲”一篇“預言”小說《子夜》名字的誕生梅女士的生活原型《幻滅》中的強連長《腐蝕》中趙惠明的生活原型《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的寫作《清明前后》的前后《動搖》何以如此傳神瞿秋白與茅盾的《路》《蝕》在國外《子夜》:世紀世界文學杰出巨作《子夜》手稿是怎樣保存下來的茅盾最后一部長篇小說“引子”引起的風波一部三改書名的小說小說中的玫瑰花話說《林家鋪子》一篇直言不諱的序言《春蠶》在國外一部先在國外出版的長篇小說一篇以兒子生活為題材的小說《蝕》的命名周恩來與《清明前后》《中國的一日》及日譯本一本茅盾自己不滿意的文集吳宓評《子夜》關于《腐蝕》的版本壯麗的《虹》一篇序,滿紙情茅盾為女兒寫的一本書《風景談》與延安茅盾與《普式庚研究》《風景談》與電影《塞上風云》小說化散文——關于茅盾《光明到來的時候》茅盾一首詩的由來茅盾抗議侵犯版權(quán)《是怎樣寫成的》之由來《創(chuàng)造》的藝術特色茅盾童年誦唱的一首歌《創(chuàng)作的準備》《泡沫》的初版茅盾作品中的云少爺《速寫與隨筆》中的一個謎有頭無尾的《牯嶺之秋》東北書店與茅盾的《腐蝕》——[日]下村作次郎施蟄存與茅盾的《鄰二》關于茅盾的第一本書從茅盾到矛盾茅盾不愿編進文集的兩本書——關于《蘇聯(lián)見聞錄》、《雜談蘇聯(lián)》茅盾生前的兩種《茅盾文集》茅盾怎樣寫《白楊禮贊》開明書店為茅盾作品作廣告三不朽——關于《人民是不朽的》短小與深刻——茅盾的《讀書雜記》《鼓吹集》往事一部值得讓茅盾續(xù)寫的小說簡體與繁體——關于茅盾的兩種詩詞集關于《茅盾選集》香港曾盜印茅盾著作茅盾少年時代的《文課》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茅盾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書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烏鎮(zhèn)是文學巨匠茅盾的故鄉(xiāng)。但是,在茅盾眾多的小說中,只有中篇小說《多角關系》是他在故鄉(xiāng)烏鎮(zhèn)寫成的。 那還是1934年春天,茅盾陪母親陳愛珠回烏鎮(zhèn),茅盾萌發(fā)修理老屋后面平房的念頭,一則可以讓母親住著,比較清靜些;二是有了這平房,自己回家可以住在里面靜心看書寫作。于是,茅盾自己設計好平房草圖后,花費近1000元,請人修葺了后面三間平房。但是,房子修造好了,茅盾一直在上海忙碌,沒能真正回烏鎮(zhèn)去靜心看書寫作。第二年,茅盾打算到烏鎮(zhèn)這新屋里寫長篇小說,拖到秋涼后,茅盾終于回到烏鎮(zhèn),住了兩個月。但是他長篇小說沒有寫成,卻帶來一篇中篇小說《多角關系》。 仔細讀來,我們就會從《多角關系》中看到20世紀30年代烏鎮(zhèn)的側(cè)影,看到那個年代中國工商界在世界經(jīng)濟危機沖擊下的慘狀。 所以,當初出版社在出版單行本的新書預告中,稱茅盾的《多角關系》是“《子夜》的續(xù)篇”。有的讀者在讀過《多角關系》后,認為是繼《林家鋪子》后茅盾的“新的成功”。然而,這部作品之所以得到讀者的肯定和歡迎,恐怕是與它真切地描寫了當時的時代不無關系吧?恐怕也與茅盾用烏鎮(zhèn)為作品的部分背景不無關系吧? 茅盾的短篇小說《春蠶》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自1932年11月《現(xiàn)代》雜志發(fā)表以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為茅盾嫻熟的藝術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性所傾倒。 茅盾出生在蠶桑之鄉(xiāng)的烏鎮(zhèn),每逢飼蠶時節(jié),鎮(zhèn)上的桑葉行晝夜忙碌,葉行老板的苦惱、興奮和四周鄉(xiāng)下的蠶事緊密相連,繭行老板跑來跑去,四處探聽上海、蘇州、無錫、杭州等地行情……這其間,茅盾家里養(yǎng)一點蠶,由茅盾的兩個姑母以及家里幾個女用人照管。茅盾進商務印書館以后,每年也總要回烏鎮(zhèn)住上幾個星期,仍有與本家來往的農(nóng)村姑老爺相敘的機會,了解蠶農(nóng)的所思所痛和所感。 豐富的蠶事知識,濃厚的蠶事氣氛,悄悄地為茅盾創(chuàng)作《春蠶》奠定了生活基礎。茅盾本來打算把《子夜》寫成一部反映20世紀30年代初中國社會城市、農(nóng)村交響曲,但后來由于《子夜》縮小規(guī)模,茅盾合去了寫農(nóng)村的打算,把農(nóng)村素材暫擱置起來。直到1932年8月,茅盾因祖母逝世而率全家返烏鎮(zhèn)奔喪,喪事中又接觸到蠶農(nóng)姑老爺,傾聽這些蠶農(nóng)對命運的訴說,加深了對時代、社會和農(nóng)村貧困根源的認識?;氐缴虾:?,茅盾看到當時報紙的一則消息,大意是說“浙東今年蠶繭豐收,蠶農(nóng)相繼破產(chǎn)”。這則消息,觸發(fā)了茅盾的創(chuàng)作靈感。于是,茅盾決定以自己熟悉的蠶業(yè)為題材,寫出這個豐收成災的畸型社會!那年十月,一篇飲譽現(xiàn)代文壇的短篇小說《春蠶》在巨匠茅盾筆下誕生了。P10-11
后記
這部《茅盾書話》是我?guī)资陙黹喿x茅盾作品過程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完全是興之所至,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看到什么就寫什么,總是覺得茅盾這個富礦里有著寫不完的題目,不知不覺就寫了這么多。重新整理打印出來一看,覺得走過的腳印十分明顯,零零碎碎,長長短短,但是,覺得對今天的讀者來說,這本帶有故事性的《茅盾書話》,恐怕還有些用處,對了解、理解茅盾作品的寫作背景或許有些幫助。于是,在出版社朋友的幫助下,拿出來與大家見面。自然,這中間也有請學界和讀書界的朋友指正的意思。 茅盾一生著作等身,出版的書,生前就數(shù)以百計,身后出版的更多了,四十多卷的《茅盾全集》,有一千四百多萬字,濃縮了茅盾一生的心血和對人類的貢獻。年輕時的茅盾異常勤奮,他自己曾經(jīng)說過,“我看書多半是星期日,大家都出去玩了,我就利用這時間。我在上??煲荒炅耍藢毶铰犯浇?,從沒到別處去過”。當時茅盾得到的教導是,“只要有學問,何愁不立事業(yè);借此研究學問是正辦”。所以當年在參加中共之前,茅盾除了編輯工作之外,全部時間都花在讀書上面,以至于母親到了上海以后,專門讓兒媳監(jiān)督兒子,不許夜間看書寫文章。其實以茅盾勤奮的個性,哪里剎得住車。參加中共之后,他冒著生命危險擔負中共的許多重要具體工作,同時還要編寫大量的文學作品,夫人曾經(jīng)笑他,白天晚上干著兩個人不同的活——政治和文學。20世紀30年代是茅盾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茅盾同樣是惜時如金,一些社團莫名其妙的革命活動讓茅盾無法安心創(chuàng)作,三十多歲的茅盾不得不以年紀大為由,拒絕參加,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創(chuàng)作。今天我們看到的大量茅盾的如《子夜》、《林家鋪子》、《春蠶》等等作品就是在茅盾筆下一個字一個字流淌出來的。我們在瀏覽茅盾一生的讀書寫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勤奮貫穿茅盾一生,從少年時代因為用功過頭得了夢游癥,抗戰(zhàn)時期奔波香港、新疆、延安、重慶,讀書寫作始終是茅盾的一個生活主題,直到茅盾晚年,即使像“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年代里,讀書依然是茅盾日常的主要功課。據(jù)茅盾日記記載,“文革”當中的茅盾每天晚上讀書都要讀到十一點鐘,幾乎每天如此。我在讀他的書信時還記得,他自己曾經(jīng)在“文革”前給人的一封信中說過,自己在北京從來沒有星期天,也從來不去外面游玩,除了公務就是看書。所以,當我們在茅盾身后閱讀他的作品的時候,同時發(fā)現(xiàn)茅盾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留下的許多故事,雖然這些故事沒有驚天動地,也沒有扣人心弦,但是茅盾的這些創(chuàng)作往事,恰恰反映了茅盾許多作品誕生、傳播的真實情形?!蹲右埂返某霭孀屆┒艿拿暼缛罩刑?,所以傳播過程中竟然有人假冒茅盾,雖然沒有招搖撞騙,但也反映了茅盾當時的影響,《林家鋪子》投稿時的名稱并不叫《林家鋪子》而是叫《倒閉》,因為擔心剛開張的雜志老板心里不舒服,編輯將它改為《林家鋪子》,商之于作者茅盾,茅盾頷首贊成。其實編輯為作者的作品改名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像茅盾這樣的名家這樣的名著,卻是難得的。革命家瞿秋白是茅盾在中共創(chuàng)建時期就認識的朋友,20世紀30年代瞿秋白在中共黨內(nèi)受到排擠心情十分郁悶,在與茅盾的交往中,正好有時間給茅盾的創(chuàng)作提供自己的聰明才智,所以《子夜》、《路》等作品中也有瞿秋白的貢獻;《清明前后》是茅盾唯一的一個劇本,當時茅盾的創(chuàng)作熱情很高,后來演出后反映強烈,周恩來曾經(jīng)給予高度評價,在茅盾的作品中,中共領袖有如此直截了當?shù)脑u價是不多見的。還有,文學史上,作家常常以自己身邊的乃至家人為題材寫入作品中并不鮮見,茅盾也有。女兒意外去世讓茅盾一輩子都無法釋懷,茅盾在為蕭紅作品寫序時,把對女兒的思念傾訴在這篇哀美文章的字里行間,讓我們在每一個文字里都能感受得到茅盾內(nèi)心的痛!后來,茅盾還為已經(jīng)長眠延安的女兒寫了一個散文集《生活之一頁》;在抗戰(zhàn)前的上海,茅盾一家生活是平和小康的,但是在變化的時代里,革命的氣氛依然在上海這個都市里彌漫著,所以當兒子隨著學校的進步老師去參加活動時,茅盾夫婦自然十分牽掛,這種牽掛在茅盾筆下,就是一篇小說《兒子開會去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好像對茅盾作品的非議多起來了,認為茅盾的作品這也不好那也不行,其實,作為正常的學術討論、學術研究未嘗不可,說好說不好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許多現(xiàn)象好像有另外的味道。這時,國外的現(xiàn)代文學研究者卻研究出與茅盾的出生地中國相反的結(jié)論來,認為茅盾的《子夜》“是二十世紀世界文學杰出巨作”,這也許是茅盾《子夜》的另一個故事。在讀茅盾的作品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作品也留下了作者的一些匆忙,有些作品有頭無尾,有些作品留下了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的謎。但是在茅盾作品中,我們也看到茅盾的睿智博學,一本薄薄的小冊子《讀書雜記》,里面三言兩語的品評足以讓人回味半天;還有,新世紀的中國發(fā)展,對想讀書的人來說,最直接的得益,就是可以從網(wǎng)上買書,所以當我從網(wǎng)上買回來“文革”當中香港出版的茅盾作品時,著實嚇了一跳,當時住在北京文化部的破舊小樓里的茅盾早已被人遺忘,文化已經(jīng)“革命”,怎么茅盾還有作品在香港出版?但是仔細一看,原來是盜版!于是只好原來如此了。茅盾少年時代的作文本的發(fā)現(xiàn),應該是茅盾研究中的一件有意義的事,但是我們一直忘了一個人的努力,雖然他已經(jīng)去了天堂,我還是在《茅盾少年時代的(文課)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的短文里,自作主張地公布他的名字,讓后人的后人,不要忘記曾經(jīng)為這個世界做過一點有益于世道人心的好事的每一個人! 總之,有關茅盾作品里的故事、往事好像很多,而且隨著史料的發(fā)現(xiàn),隨著閱讀的深入,茅盾世界里的精彩足以讓幾代人去探尋。我的這本小冊子,僅僅是茅盾世界里小小的一角,而且是零零碎碎不成系統(tǒng),甚至是一鱗半爪的百字文,自然談不上高度和深度。現(xiàn)在印出來,除了開頭所言,還存有一種期待,期待更多的人讀茅盾的作品,在閱讀中,把茅盾創(chuàng)作的許多精彩挖掘出來,讓大家共享。在整理這個小冊子的過程中,承蒙老友杜天俊、黃天奇兩位的鼓勵,慨然給以出版,不勝感謝的同時,唯有珍惜這份緣分,繼續(xù)好好讀書,才能對得起朋友們的鼓勵和幫助。 2011年10月28日 于杭州
編輯推薦
鐘桂松編著的《茅盾書話》內(nèi)容介紹:讀書是一個識字人的基本精神需求,是一種基本欲望。然而,書讀到深處,人與書的讀與被讀關系似乎變成情感關系,原本用紙張印出來的書,變成活生生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樣,仿佛成為靈性之物能互動,書讀到深處都是情,相遇都是緣分。我在學爿研究茅盾的過程中就碰到過類似的緣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