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表面解剖學及圖譜

出版時間:1997-10-1  出版社: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郭志坤,文小軍,楊文亮  頁數:240  字數:312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共分十篇:概論、頭部、頸部、上肢、胸部、脊柱區(qū)、會陰區(qū)、下肢和活體測量,系統(tǒng)全面地闡述了人體表面解剖的有關內容。全書提供了180余幅彩色照片,繪制了70余幅透視圖和線條圖。在概論篇除了闡述人體整體結構外,還簡述了人體發(fā)育規(guī)律;在胸、腹部篇增編了常用手術切口內容,以使讀者對外科應用有所了解;在上肢和下肢篇編入了主要關節(jié)的運動范圍以使讀者對其功能有所認識。為了充分表現手和足的功能姿勢,照片中多采用藝術造型,以求生動逼真。    表面解剖學可廣泛用于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運動醫(yī)學、美術學等。因此,本書可供解剖學教師、臨床醫(yī)師、醫(yī)學生、體育和美術等專業(yè)人員閱讀;對非專業(yè)人員也有一定的使用和參考價值。

書籍目錄

第一篇  人體概論  chapter 1  introduction of the body  人體整體觀    圖1  人體前面觀    圖2  人體后面觀    圖3  人體側面觀    圖4  男、女重心位置的差別    圖5  人體重力線  人體發(fā)育規(guī)律    圖6  人體體型  皮膚    圖7  皮膚張力線    圖8  妊娠紋    圖9  陳舊性妊娠紋    圖10  腰部脂肪紋    圖11  股部脂肪紋  毛發(fā)    圖12  毛根與毛干    圖13  黑發(fā)毛干    圖14  白發(fā)毛干    圖15  腑毛干    圖16  陰毛干    圖17  睫毛末端第二篇  頭部  概要    圖18  面部關面及左側面部的體表標志  動脈、神經和器官的投影    圖19  面動脈、顳淺動脈、肋腺和肋腺導管的投影  表面標志    圖20  頭部的骨性標志  眉  眼    一、眼瞼    二、眼球    三、瞳孔    四、常見眼型    五、眼的年齡變化    附:眼的年齡變化    附:眼的發(fā)生    圖21  左眼前面觀    圖22  活體眼底像    圖23  眼瞼、睫毛及瞼結膜    圖24  瞼結膜的放大    圖25  六條眼外肌的運動  頰  鼻    圖26  常見鼻型    圖27  鼻背的形態(tài)    圖28  鼻尖的不同類型    圖29  鼻基方向    圖30  鼻根的凸陷    圖31  鼻腔的活體觀察    圖32  鼻孔的形狀  耳    ……第三篇  頸部第四篇  上肢第五篇  胸部第六篇  腹部第七篇  脊柱區(qū)第八篇  會陰第九篇  下肢第十篇  活體測量

章節(jié)摘錄

  耳郭的游離緣卷曲稱耳輪,其上方有稍突起的小結節(jié),稱耳郭結節(jié),也稱達爾文結節(jié)。耳輪向前終止于耳輪腳,耳輪腳幾乎呈水平方向位于外耳道口上方。耳輪前方有一與其大致平行的隆起,稱對耳輪。對耳輪逐漸向上、向前分成兩叉,分別為對耳輪上腳和下腳,兩腳之間的凹陷稱三角窩。耳輪與對耳輪之間的長溝為耳舟。對耳輪前方較大的凹陷稱耳甲。耳甲被耳輪腳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叫耳甲艇,下部叫耳甲腔。耳甲腔前面為外耳道口,其前外方有一小三角形突起稱耳屏。在對耳輪的前下端與耳屏相對處有一隆起叫對耳屏,耳屏與對耳屏之間的凹陷稱耳屏間切跡。耳郭最下的部分稱耳垂,從耳屏至耳垂最下端約為2cm。耳垂的形態(tài)變異較大,南非少數部落的黑人甚至根本無耳垂。耳垂的形態(tài)大致可分為圓形、扇形和三角形三類。其附著于面部皮膚的程度亦不同,從完全游高、部分粘連乃至完全粘連,其于面部所形成的角度的變異也很大(圖35)。耳垂為扎耳眼的部位。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人體表面解剖學及圖譜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以前就看過,苦于沒地方買。感謝當當網,此書從另一個層面介紹了解剖。
  •   這本書折扣高,質量好!內容非常不錯??上С霭鏁r間比較久了,而且圖片現在看來有些陳舊。希望出版社或作者能夠再出新版!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