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畫像磚石墓葬的建筑學研究

出版時間:2011-3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張卓遠  頁數(shù):37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漢代畫像磚石墓葬的建筑學研究》是按照墓葬的結構類型和裝飾形式,對從1954年始至2009年間發(fā)表的漢代畫像磚石墓葬進行了分類,并從中挑選158座墓葬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解剖,其中壁畫墓29座、畫像磚墓30座、畫像石槨墓15座、畫像石墓64座、壁畫及畫像磚石混合形式的墓葬20座,力求盡可能完美地展現(xiàn)每類墓葬的結構形式及其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我國的文物工作者隊伍人員較少,在19世紀70年代以前,其整體業(yè)務水平還處于一種較低的狀態(tài),并且各地的實際業(yè)務發(fā)展水平也不均衡,在具體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視隨葬器物,輕視墓葬結構的現(xiàn)象。因此,早期的墓葬資料對結構的描述也往往過于簡單。另外,由于習慣心理的作用,導致人們在認識上往往把漢代墓室中鋪墊的白色粉狀物質、及砌筑黏結材料中的白色物質作為現(xiàn)代意義上的“石灰”來對待,由于作者沒有對其成分進行過詳細分析,這些物質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石灰”是否具有相同的成分,還是新石器時代以來建筑地坪及墻體表面的“蜃灰”,有待以后進一步的研究來證明,《漢代畫像磚石墓葬的建筑學研究》在敘述時的用詞暫依原發(fā)掘報告。風水理論學說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喪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起源較早,漢代時已很盛行。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編 漢代畫像基葬姥綜述
第二編 漢代畫像磚石墓葬
第三編 漢代畫像磚石墓葬的結構、形式及建筑技術水平解析
第四編 漢代畫像磚石墓葬的建筑史學回眸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三節(jié)東漢早期的畫像石、壁畫墓  東漢早期,空心畫像磚壁畫墓日趨消亡,混合裝飾形式的墓葬在中原地區(qū)逐漸向畫像石、壁畫墓轉變,部分墓室開始用抹灰代替清水磚墻。不少畫像石墓在彩色涂飾畫面的同時,也開始嘗試與壁畫藝術形式的結合。代表性的墓葬有南陽石橋漢畫像石墓、山東梁山漢墓等?! ?.南陽石橋畫像石墓①位于南陽市臥龍區(qū)石橋鎮(zhèn)東南,為一座帶有幾何圖案壁畫裝飾的畫像石墓。墓門向東,方向85。。墓葬平面呈“品”字形布局,由墓道、墓門、前室、兩側室、兩主室組成(圖6-13)。墓上原有封土?! ∧沟罋堥L33.40、寬3.2米,呈長斜坡狀。墓門為石結構,雙門道,由二門楣、一中柱、二側柱、四門扉、二門檻組成,兩門道大小相同,高1.5、寬1.05米。門楣和門檻石鑿有門樞窩,門柱石內(nèi)側鑿有直角凹槽,使門扉可以啟閉。墓門除門楣石背面外,其余兩面均雕有畫像。南門楣石正面刻象人斗獸(兩獸通體涂有黃色顏料,用黑色繪出豹紋;象人衣飾土黃色,領口用黑帶做裝飾),北門楣石正面刻象人斗牛(象人上衣上留有紫紅色顏料,領口、袖口飾兩條黑帶紋);中柱正面刻執(zhí)盾門吏,兩側柱正面刻執(zhí)綮戟門吏;四門扉正面各刻一對白虎鋪首銜環(huán),北門扉的鋪首銜環(huán)上殘留有粉紅色顏料痕跡。墓門外用小磚封堵,其中北門封門磚用小磚橫砌,南門封門磚則作“人”字形疊砌?! ∏笆页蕶M長方形,進深1.22、南北寬2.43、高2.16米。南、北為兩側室門,西為并列的兩主室門,側室和主室門均為由立柱和過梁(門楣)構成的石結構。在前室中央的墓門中柱和主室門中柱之間,橫置一石梁,兩主室拱券頂沿此石梁和側室門楣覆蓋前室。石梁上刻有畫像,南面刻白虎,北面刻應龍,下面刻菱形圖案。前室的前壁即墓門背面除門楣外均雕有畫像,中柱和北側柱背面各刻一執(zhí)棒門吏,南側柱背面刻菱形穿環(huán)圖案;北門北扉背面刻執(zhí)笏門吏,南扉背面刻材官蹶張;南門兩門扉背面分別刻神荼、郁壘。墓室地面均為小磚平鋪?! 蓚仁移矫婢鶠殚L方形,位于前室兩側呈對稱分布,大小略同,進深2.3、寬1.04、高1.66米。室壁下部用小磚采取“三臥一丁”的方法砌筑,上部順磚錯縫平砌。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漢代畫像磚石墓葬的建筑學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好,頂一個。
  •   主要是看中了內(nèi)容,少有學者從建筑學角度研究畫像墓,很有新意。但是中州古籍出版社的本書出版實在不敢恭維,前面的十余頁快要脫膠了,整書內(nèi)容印刷偏斜。
  •   書的選題不錯
  •   太失望了,絕對是盜版,紙質很差,字體與圖片模糊不清,封面還掉落,當當網(wǎng)真是太讓人失望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