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年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老子 頁數(shù):189 譯者:李存山 注釋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文化經(jīng)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自秦以后形成“儒道互補”的格局。儒家傳統(tǒng)與道家傳統(tǒng)都源遠流長,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歷史,而且繼續(xù)影響著我們的現(xiàn)在和將來。儒家傳統(tǒng)與道家傳統(tǒng)的延續(xù),都離不開其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經(jīng)典。儒家的經(jīng)典是《五經(jīng)》、《四書》,道家以及道教的經(jīng)典則是《老子》、《莊子》和《列子》等書。《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是道家學派的開山之作,也是道教所尊奉的“第一經(jīng)典”。其影響又不僅在于道家和道教,它是中國文化在世界歷史的“軸心時期”產(chǎn)生的一部偉大經(jīng)典,它是中華民族的,也是中華民族所貢獻于世界的。
作者簡介
李存山 ,男,1951年5 月生,北京人。1984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學士和碩士學位;畢業(yè)后一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工作,1988年任哲學編輯室主任,1993年后任雜志社副總編輯;在編輯工作之余,從事中國哲學和文化的研究,著有《中國氣論探源與發(fā)微》、《商鞅評傳――為秦開帝業(yè)的改革家》、《中華文化通志?哲學志》,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1986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2年獲國務(wù)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F(xiàn)兼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學術(shù)委員。
書籍目錄
導言 一、老子其人:“其猶龍邪”? 二、《老子》其書:成書年代的爭論 三、簡帛研究:仍有爭議的問題 四、“道德之意”:老子的基本思想凡例上篇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下篇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附錄 一、《史記·老子列傳》注譯 二、郭店楚墓竹簡本《老子》釋文 三、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乙本釋文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上篇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注釋]“道”,《說文》云:“道,所行道也?!薄暗馈弊值谋玖x是道路,其引申義是道理、規(guī)律、原則?!暗揽傻馈钡牡谝粋€“道”字,即是指人們一般所說的道理、規(guī)律、原則。第二個“道”字的意思是言說,如《論語?憲問》中“夫子自道也”的“道”。作為老子哲學的最高范疇的“道”,不是人們一般所說的道理、規(guī)律、原則,而是“常道”,即恒常之“道”?!俄n非子?解老》篇云:“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謂常;唯夫與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老予的恒常之“道”,不僅“與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而且如《老子》二十五章所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它在天地產(chǎn)生之前就已混然存在了。恒常之“道”是天地萬物的總根源和總根據(jù),即世界的本原。老予認為,恒常之“道”是不可“道”,即不可言說的。“常道”之“?!?,以及后面的“常名”、“常無”、“常有”等“?!弊?,馬王堆帛書本寫為“恒”,注家認為“常”是為避漢孝文帝劉恒諱而改。《莊子?天下》篇述老子之學為“建之以常無有”,《韓非子?解老》篇引《老子》日“道之可道,非常道也”,且對“?!倍嘤薪忉尯桶l(fā)揮。《說文》云:“恒,常也。“恒”與“?!绷x同而通用,今保留諸傳本“?!弊种f,以下“恒”、“?!钡漠愇牟涣砑幼??!懊擅?,第一個“名”是指名詞概念;第二個“名”是名的動詞用法,即用名詞概念來稱謂、表達?!俺C笔怯脕碇阜Q“常道”的。老子認為,“常名”不可用名詞概念來表達?!独献印范逭略疲骸拔岵恢涿?,字之日道,強為之名日大?!焙愠V暗馈痹诶献拥乃枷胫斜臼且环N不可言說、不可用名詞概念來表達的“意”(意思或思想),但這種“意”只有見諸文字才能成為后人可讀的《老子》書,所以只好“字之日道,強為之名日大”,“言道德之意”而“強”為之“著書”(《史記?老子列傳》)?!独献印窌奈淖质恰把浴?,老子想要表達的思想是“意”?!兑讉?系辭上》云:“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弊x《老子》書,不能把其中的“言”讀死,而要讀活,體會其“言”外之“意”。“萬物之始”,據(jù)馬王堆帛書本改。王弼本作“天地之始”,但王弼注云:“凡有皆始于無,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為萬物之始。”可見王弼本原亦作“萬物之始”?!盁o名”和“有名”都是指“道”,也就是說,“道”是無名和有名的統(tǒng)一?!墩f文》云:“始”女之初也。母,牧也。從女,象懷子形,一日象乳子也?!叭f物之始”是指萬物產(chǎn)生之前“道”的渾沌狀態(tài),此為“無名”;“萬物之母”則是“道”孕育、產(chǎn)生、養(yǎng)育萬物,此為“有名”?!独献印啡拢骸暗莱o名”;四十一章:“道始無名”;四十章:“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盁o”比“有”更根本,但“無”并非絕對的空無,而是還有“有”的屬性,“道”是“無”和“有”的統(tǒng)一,所以能孕育、產(chǎn)生、養(yǎng)育萬物?!盁o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或可斷句為“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俺o”和“常有”都是指“道”。高亨《老子正詁》云:“常無欲以觀其妙,猶云欲以‘常無’觀其妙也。常有欲以觀其徼,猶云欲以‘常有’觀其徼也。因特重‘常無’與‘常有’,故提在句首?!薄肚f子?天下》篇述老子之學“建之以常無有”,“常無有”即“常無”與“常有”的省文?!坝^”,一種直覺的認識,即觀照、體認?!懊睢?,奧妙?!搬琛保?,邊際?!墩f文》:“徼,循也”,“循,行也”。吳澄《道德真經(jīng)注》:“徼者,猶言邊際之處,孟子所謂端是也。…“道”之奧妙本是無形無際的,但其運行也有微渺的邊際、理路,此為萬物由以產(chǎn)生的端倪,這要從“道”的“常無”與“常有”中去體認。馬王堆帛書本“常無”與“常有”句,“欲”字屬上讀,作:“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薄按藘烧摺保浮俺o”與“常有”。“同出而異名”,同出于“道”而名稱不同?!靶保?,幽深不可測?!按藘烧咄龆惷?,同謂之玄”,馬王堆帛書本作“此兩者同出,異名同謂”?!氨娒钪T”,一切玄妙變化的總門、總根源?!独献印妨拢骸肮壬癫凰溃侵^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靶颉笔侵柑斓厝f物之母,“玄牝之門”也就是“眾妙之門”,意謂“道”是天地萬物的總根源。[譯文]道,如果可以言說,那它就不是恒常之“道”;名,如果可以用名詞概念來表達,那它就不是恒常之“名”。無名,乃是萬物未生之時的原始;有名,則是生養(yǎng)萬物的母親。所以,要從常無中去體認“道”的奧妙,也要從常有中去體認“道”生養(yǎng)萬物的端倪。常無與常有,二者同出于“道”而名稱相異,同可以說是“玄”?!暗馈笔切中?,它是一切玄妙變化的總門。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 [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 (辭)[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注釋]“惡”,與美對言,即丑?!耙选?,通“矣”。馬王堆帛書本和郭店竹簡本“惡”前無“斯”字?!安簧啤?,與善對言,即惡。馬王堆帛書本此兩句作“皆知善,斯不善矣”,郭店竹簡本作“皆知善,此其不善已”。“有無相生”,此與《老子》四十章“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不同,“有生于無”是從宇宙的最根本處說,“有無相生”以及后面的“難易相成”等是從萬物產(chǎn)生后各種對立面的相互對待和轉(zhuǎn)化而言。此章對關(guān)丑、善惡、有無、難易等的論述,表達了對立統(tǒng)一、矛盾普遍性的辯證法思想。馬王堆帛書本和郭店竹簡本“有無相生”作“有無之相生也”,后面的“難易相成……音聲相和”亦同此句式,有“之”字、“也”字。“形”,據(jù)河上公本、傅奕本改。馬王堆帛書本此字寫為“刑”,郭店竹簡本寫為“型”。“刑”、“型”均通“形”。此處“形”謂長短相比較而顯其形的長短。“高下相傾”,謂高下相比較而成其高下?!皟A”是高下之間的傾斜。馬王堆帛書本和郭店竹簡本“傾”作“盈”,意為充盈、包容?!耙簟迸c“聲”,古人用時有區(qū)別?!抖Y記?樂記》:“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卫^愈《老子新譯》:“簡單的發(fā)音叫做‘聲’。聲的組合,成為音樂節(jié)奏的,叫做‘音’?!薄耙袈曄嗪汀?,謂不同的聲音相附和?!扒昂笙嚯S”,馬王堆帛書本和郭店竹簡本“前”作“先”,帛書本在“先后之相隨”后有“恒也”?!笆ト恕保硐肴宋?,先秦各家都把理想人物稱為“圣人”,但各家的理想有所不同,此處是指道家所理想的人物,即得“道”者,有“上德”的人?!盁o為”,因順自然,不妄為,不做違反自然之事?!盁o為”是老子哲學的重要范疇和根本價值主張。《老子》三十七章:“道常無為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比拢骸盀闊o為則無不治?!彼氖苏拢骸盁o為而無不為?!蔽迨哒拢骸拔覠o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薄安谎灾獭?,不用言辭的教化,即不發(fā)號施令,不以名教、法令治國。此與儒家的以名教治國和法家的以法令治國相反?!安皇肌?,王弼本作“不辭”,傅奕本、敦煌本作“不為始”,馬王堆帛書本和郭店竹簡本作“弗始”,“弗”與“不”通。郭沂《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shù)思想》說:“在郭店簡中,‘始’和‘辭’皆寫為‘臺’。此‘臺’到底讀為‘始’,還是‘辭’,抑或其他字,主要依文義而定……在此處,本應讀為‘始’,而王本卻誤讀為‘辭’。”“萬物作焉而不始”,謂圣人順應萬事萬物的自然生長,不在自然之先而為其創(chuàng)始?!独献印妨哒略疲骸拔矣腥龑殻侄V?。一日慈,二日儉,三日不敢為天下先?!皇肌奔床粸樘煜孪??!吧挥小保怂淖稚妗独献印肺迨徽挛淖侄??!吧敝^產(chǎn)生萬物,圣人并無產(chǎn)生萬物的功能。敦煌本、遂州碑本無此四字,帛書本和竹簡本亦無,今據(jù)刪?!盀槎皇选?,有所作為而不自恃其力?!安蝗ァ?,謂其功績不會失去。[譯文]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東西是美,那就是已經(jīng)有丑了;都知道什么事是善,那就是已經(jīng)有惡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