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書情

出版時間:2011-11-11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作者:綠茶  頁數(shù):213  
Tag標簽:無  

前言

   前言   我的閱讀分享和閱讀主張 我曾在微博上發(fā)起了兩次曬書單活動,一次是去年年底的“2010年度私人閱讀書單”,一次是2011年農歷春節(jié)的 “我的春節(jié)書單”。這兩次曬書單活動得到書友們強烈的響應,每次都有幾百位參與者?!? 征集來的這兩份龐大的書單擺在眼前,很喜人也很愁人。喜的是,看著大家的閱讀生活,那么美好,那么充實;愁的是,該如何把大家的閱讀分享再次分享。我采取了最偷懶的方式,把它們稍加修飾編在我自己的電子雜志《綠茶書情》上,取了一個“曬書樓”的名字,算是給這些書單安了一個家?!? 之所以產(chǎn)生曬書單的念頭,緣于我對各類媒體和機構評選出來的年度好書的無感。雖然我也是有些媒體的評委,也參與了這些書單的評選,但我內心一直有一個疑問,我真的喜歡我自己參與選出的那些書嗎?我一定要把自己的閱讀拔高到一定的段位嗎?我今年最認真讀的也是那些參與選出來的書嗎?其實我心里是否定的?!? 好在我們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可供分享的平臺,于是,有一天我突然心血來潮,在微博上試著征集一下,看看大家是否愿意分享純私人角度的閱讀。結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好幾百人參與分享他們的私人閱讀書單,呈現(xiàn)出來的閱讀畫面遠比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豐富得多。   曬書單是很個人的行為,但很多人的書單曬在一起,就有了一些共性和共識,也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這份“2010 年度私人閱讀書單”就像一頓豐盛的閱讀自助餐,每個人都奉獻自己的菜單,也都能在這份書單中各取所需,滿足自己的閱讀需求?!? 閱讀需要分享,這是我一直堅持的閱讀主張,也是我辦電子雜志《綠茶書情》的初衷。   “2010年度私人閱讀書單”活動是一次意外的驚喜,也是“閱讀需要分享”的最直接體現(xiàn)。那么多書友把他們一年來的閱讀在網(wǎng)上公開曬出,既是對自我一年閱讀的梳理,也是對別人閱讀的一次激勵,更是一次無私的閱讀分享?!? 曬私人書單讓我嘗到了樂趣,也感受到了幸福。不久后,大年三十那天,有網(wǎng)友建議我發(fā)起“我的春節(jié)書單”征集,我沒按捺住,就又發(fā)起了,沒想到,這次的活動響應者更多,整個春節(jié),我?guī)缀醵即钤谶@個活動中,每天惦記著轉發(fā)大家的書單,整個春節(jié)彌漫著濃濃的書香,不僅沒感到辛苦,反而覺得邊轉發(fā)邊分享的過程很幸福?!? 這兩次熱鬧的曬書行為讓我覺得,隨著閱讀載體越來越多樣化,我們的閱讀觀念也在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一直信奉傳統(tǒng)閱讀,并愿意堅守傳統(tǒng)閱讀方式的我,也在微博等新興閱讀形態(tài)沖擊下,開始慢慢轉變和適應?!? 微博和豆瓣是現(xiàn)在網(wǎng)上最具分享功能的兩個平臺,也是當下新形態(tài)閱讀的主要生發(fā)地。我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這兩個平臺上享受分享閱讀的樂趣,也漸漸地定制出屬于自己的閱讀界面,用“互相關注”、“加為好友”等方式形成了一個屬于自己的閱讀鏈。這是一個群,也可以說是一個圈子。網(wǎng)絡上,這樣的圈子很容易形成,也很容易解散。   作為“閱讀需要分享”的堅持者,我自然要接受大量閱讀信息,再把這些信息消化、加工,才能起到分享閱讀的效果?!? 每天,我都會收到大量來自各出版機構的樣書,少則幾本,多則幾十本,這些書大大增添了我辦公環(huán)境的書香氣,這其中,也許只有小部分書會進入我的閱讀視野,加入我的書房,更多的書會被淘汰掉,或送人,或堆在辦公區(qū),誰愛拿拿去,又或者直接扔到垃圾桶里。   我的郵箱里,也同樣會收到各出版機構發(fā)來的書情信息,其中,多數(shù)為群發(fā),少數(shù)為有針對性的主題推薦,還有一部分是常規(guī)的定期郵件。這些信息為我選書提供了最初的判斷?!? 我的MSN、QQ上,人數(shù)最多的一類也是來自各出版機構的媒介人員和編輯,我們不會天天聊天,但互通信息和索要樣書時,我們會及時而迅速地反應?!? 還有,在微博和豆瓣上,也能看到各出版機構的媒介和編輯,他們利用微博和豆瓣的互動性功能,盡可能多地讓他們的書保持高轉發(fā)率,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這也是我獲取書情信息的渠道之一?!? 當然,還不止這些,每年還有很多臺書業(yè)大會,書博會、圖博會、圖書訂貨會等,熱熱鬧鬧,以書為由頭,聚會的聚會,旅游的旅游,交友的交友。此外,各出版機構和作者,在平時也會組織各種形式的新書發(fā)布會和讀者見面會,這也是我接受新書信息和閱讀資源的渠道之一?!? 以上這些構成了我每天離不開的“書生活”?!? 作為“閱讀分享者”,我首先要做一個“閱讀者”?!? 閱讀是很私人的行為,很私人的選擇,而我的閱讀,多少帶一點工作成分。每次拿起書,總下意識地看版權頁,看出版年月,因為作為媒體,有媒體的報道節(jié)奏,以新書為主,以新聞手法報道圖書,這是大多數(shù)媒體的選擇,這也是沒有辦法。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雖然我的書多數(shù)都是出版機構提供的,不用買,但“讀書如抽絲”的情況是一樣的。但是作為書評編輯,我的閱讀就不能如抽絲,不然顯然趕不上出書的速度,也跟不上媒體的節(jié)奏?!? 我也許不是閱讀量最大的,但絕對是最關心書的人。   因為書,是我的工作,是每天要面對的對象,通過閱讀它、推介它、分享它,我也得到收獲和快樂! 雖然我的閱讀貌似多了一點工作的成分,少了一點私人的需求,但我并不認為這有什么不好。其實閱讀不分出發(fā)點,就看你是否閱讀,在閱讀中是否得到啟發(fā)和收獲,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講述出來,和更多的人分享?!? 這就是我的閱讀,一種很純粹的、具備分享精神的閱讀。   2011年8月

內容概要

這本《綠茶書情(印象閱讀)》由綠茶著,收入了作者2004年至2011年的書評、書情、書話,包括《符號世界里的奇妙和有趣》、《港臺書情:港臺作家朋友和他們的書》、《書店,我的閱讀鄰居》、《我的偶像們和關于他們的書》、《美食書情:在葡萄酒中沉醉閱讀》等。
這本《綠茶書情(印象閱讀)》適合文學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綠茶,真名方緒曉,20世紀70年代生人。上大學期間曾在風入松書店做店員,后為店長,從此與書結緣。曾為人民網(wǎng)讀書頻道主編、人民網(wǎng)讀書論壇斑竹、《新京報·書評周刊》統(tǒng)籌編輯,現(xiàn)為《文史參考》主編。2010年8月28日獨立創(chuàng)辦《綠茶書籍》電子月刊,主張“閱讀需要分享”的理念。

書籍目錄

2011
書評
看書人訪問書人
符號世界里的奇妙和有趣
書情
雜志書情:MOOK,閱讀新陣地?
港臺書情:港臺作家朋友和他們的書
港臺書情:走進書店發(fā)現(xiàn)文學
港臺書情:兩岸年度好書評選分析
北京書情:辛亥年的閱讀風向
圖書微博營銷小觀察
非虛構,開始寫吧!
宿舍往事
書話
親愛的,書
我的書店生涯
關于書的存與放
書店,我的閱讀鄰居
荷蘭書店之旅
加州之外的旅館
2010
書評
小鎮(zhèn)上空的鳥
讓小書話大眾化
黛莉,舊時代的“文學女青年”
書情
文學書情:2010年的文學書圖景
攝影書情:超越視覺
我的偶像們和關于他們的書
2009
書評
燕園二書:直面園林的痛苦與毀滅
藝術世界中的盜竊游戲
書情
歷史書情:2009年的歷史閱讀視野
三地書情:2009年上半年大陸出版觀察
美食書情:在葡萄酒中沉醉閱讀
2008
書評
讀讀書散散步
把書評當作品讀
我短命的偶像們啊
書情
旅游書情:吃貨吃書驢友找伴
歷史書情:歷史與足跡
文學書情:游蕩在圈子間的閱讀
2007
書評
我眼中的好書評版本
訃告:緬懷閃爍后逝去的生命
他們比自由還要美麗
叛逆老太太的花心花事
與閱讀平行的記憶軌道
長聲三書
悲劇的力量最有感染力
報紙副刊與知識分子的品格
阿富汗,讓人感動和難過并存的國家
書衣:承載書籍歷史的流動
書情
歷史書情:個人史延伸出的家族史
文學書情:2007年的文學書香
文學書情:出版四月天
文學書情:年初,有什么文學書可看
2006
書評
一個不少,一百個不多
旅行就是一切
書情
綜合書情:私人視野的閱讀圖景
北京書情:應景之書燦爛涅槃
建筑書情:城市·建筑·文化·家園
閱讀書情:翻書狂的書單
夏季書情:敏感的出版商從來不會錯過熱門
書話
北大書事
2005
書評
如何面對一個人的問題
王家衛(wèi)的映畫世界
娜斯:愿讀服書
母親短暫的慈愛
感動人的除了書,還有其他
書情
旅游書情:2005年旅游書出版新格局
北京書情:被忽略和被遺忘的
私人書情:這一月的書事、人事和文事
綜合書情:并不淡的出版淡季
北京書情:全球同熱之后的冷靜
北京書情:炎炎夏日 清涼閱讀
文學書情:一線作家PK玄幻寫手
2004
書評
小樓風雨說文解氣
循著記憶的旅程
書情
北京書情:引進來的暢銷神話
北京書情:傳記繼續(xù)風行武俠異軍突起
歷史書情:人人都有一本回憶錄
美食書情:美食與掌故的盛宴
夏季書情:在夏日里娛樂至死
旅游書情:帶一筐書去旅行
綜合書情:2004年,我們的閱讀圖景

章節(jié)摘錄

   看書人訪問書人 最近,讀梁文道的《訪問》,該書的副題為“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 對于主張分享閱讀的我來講,了解不同的書人是我多年的習慣?!? 何謂書人?不同的人也許有不同的界定,在我這里,我認為是那些生命中離不開書的人。我的朋友中,有很多這樣的書人。比如,在全世界尋訪特色書店的鐘芳玲;漫游在舊書中不亦樂乎的傅月庵;帶領大家“開卷八分鐘”的梁文道;對書有獨特潔癖的止庵;收藏期刊創(chuàng)刊號的謝其章;等等?!? 梁文道這本書人訪問錄,是為上書局創(chuàng)辦的《讀書好》免費閱讀雜志做的系列訪問,我看過這本薄薄的雜志,非常喜歡,這樣一份免費閱讀刊物,其策劃的選題和完整的內容較比內地很多賣錢的雜志都更用心、更有分量。書中收錄的十五位書人,以港臺書人為主,還好其中董橋、趙廣超、陳智德、舒國治等幾位書人的書都拜讀過,算是有種親近感。另外兩位大陸書人,其中十年砍柴是很好的朋友,另一位長平是媒體同仁,他的時評文章也長期拜讀?!? 董橋先生是香港著名書人,他對書的喜愛和收藏讓很多書人羨慕嫉妒恨,他的書話作品也讓我們羨慕嫉妒愛。今年初,他的《青玉案》和《記得》再次將我們帶回到那典雅的舊書珍本世界中,體會到一位書人的情致和對書的關懷與愛。也許很多人已經(jīng)煩了董橋體,但不可否認,他的這種文體和講述的愛書故事已成為書界一道獨特風景?!? 香港藝術學者趙廣超,他的每一本書都讓人驚艷,從《筆記》,到《一章木椅》再到最新的《十二美人》,每本書都讓我們見識了中國古典藝術中的美妙與精彩,用他獨特的方式展現(xiàn)和詮釋,這樣的傳統(tǒng)藝術被賦予全新的呈現(xiàn)方式,讓我們體會到藝術之美和傳統(tǒng)之魅?!? 香港書人陳智德沒有作品在大陸出版,但他在香港愛書人心中,是那種專家級的人物,雖作品不多,但對書的愛和熱情卻無人能及。編了很多香港文學資料和詩歌方面的文獻,僅有一本小書《情齋讀書錄》專門談書。我是托香港朋友幫我買的這本書,文章中突顯的功力和對各類圖書的評說讓人驚嘆真正書人的力量?!? 臺灣作家舒國治談書的文章少,談旅行、漫游和吃的文章多,這些也是我最喜歡的東西之一。他的《流浪集》、《理想的下午》等相繼在大陸出版,他本人也開始在大陸漫游,我們也在一些場合談及關于流浪和旅行的話題,發(fā)現(xiàn)真的有那么多共同的話題和喜好?!? 再說朋友十年砍柴,我們最開始是網(wǎng)友,都在天涯閑閑書話玩,時不時網(wǎng)聚,喝很多酒,說很多話。他話多且密,我很難插上嘴,但聽他講那些歷史八卦與非八卦,都很有趣。后來讀他的《閑話水滸》,更是被他的獨特視角所折服。再后來,他給我寫專欄,每天看他的專欄是享受也是難受。歷史和現(xiàn)實,總在他筆端被那么貼切地聯(lián)系。   作為一名記者和時評人,他對現(xiàn)實的關懷通過歷史的方式表達出來,讓人找到很多共鳴。如今,他投身出版,依然從事著這樣的表達方式,只不過運用了不同的載體?!? 關于書人,真的值得用大大的一本書來書寫,梁文道訪問了十五位,其實還有更多的書人值得我們去認識和了解?!? 符號世界里的奇妙和有趣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每天和泥打交道,整個一小泥人,最愛干兩件事:抓泥鰍和在泥上畫各種符號。那時候窮,沒有彩筆,沒有畫板,一根樹枝,一片泥,就構成了我的胡畫世界。那些自己都看不懂的形狀和符號,一直伴隨著我的童年?!? 后來,試著去學畫畫,面對畫板,卻沒了小時候的感覺和興趣?!? 如今,我們生活在充滿符號的世界里,任何事物,人們都恨不得給它一個LOGO,符號,似乎更適合傳播?!? 說到符號,它最早是在哲學領域被廣泛認識和研究,由此還產(chǎn)生了一種所謂的“符號學”,其中,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就是個典型的“符號控”,他的《符號學原理》、《符號帝國》等在符號學方面做了深刻的研究和有力的探討,甚至他的一本書就直接用符號命名為《S/Z》。在這本書里,羅蘭·巴特把巴爾扎克一篇不太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說,切割成561個基本語言單位,分別納人到5種符號代碼里,并用93個單元進行詳細的分析。這就是他運用符號學進行結構主義闡釋的案例之一?!? 此外,還有法國哲學家梅洛一龐蒂和他的《符號》,英國哲學家米蘭達·布魯斯一米特福德和他的《符號與象征》等,都是運用哲學理論探討符號世界的意義??梢哉f,符號普遍被提升到離我們現(xiàn)實生活越來越遠的地位?!? 近日讀到日本書籍裝幀家松田行正的兩本書《零》和《圓與方》,讓我見識到符號世界里,不僅有很深的哲學意味,還和我們的生活如此密切相關,美妙而有趣?!? 這是一次挑戰(zhàn)傳統(tǒng)閱讀的體驗,和通常的讀文和讀圖不同,讀符號是奇異的閱讀體驗,翻開任何一頁,我都試圖把眼前看到的符號用自己的方式解讀出來,再看松田行正的說明文字,天南地北。接著往后翻,總覺得自己能真正解讀出正確答案來,但始終沒能如愿。然后回過頭去看之前看過的那頁,又再陷入新的意境,可以說,每一次都是不同的視覺體驗和內心反射,真是太奇妙了?!? 《零》匯集了121類代碼、文字、圖形、暗號等符號,其中,較多的是曾有又無的各種文字,對這些文字,我沒有太多好奇,怎么看都沒有甲骨文好看。我更喜歡看一些偏門的暗符和記號,如第200頁的“舊石器時代洞窟里描繪的男女性器符號”就特別好玩?!? 這頁收錄了50種男女性器符號,男、女各25種,從這組性器符號中,僅能看出一兩個我們現(xiàn)在普遍認同的符號表示,更多的符號用在生活、交通、醫(yī)院等領域似乎都說得過去,但是,看這些符號,我不得不贊嘆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他們太可愛啦。所以,如果光看符號,我真的會南轅北轍地自我解讀,但這樣的偏移其實很可愛,內心很歡樂! 《圓與方》則相對直接一點,主要收錄了由圓形和四方形延伸的各類字體、符號等。中國古代有天圓地方說,這一說法根植于我們傳統(tǒng)中,所以,圓與方在我們心中,一直有一種先人為主的密不可分感。   我們的閱讀形態(tài)越來越多,各種介質和工具也在不斷更新,就像讀這兩本符號書一樣,雖是一次全新的閱讀體驗,但其美妙的感覺讓我難忘,同時也促使我有興趣接受更多的閱讀載體。讓我們的閱讀更多元、更有趣?!? ……

編輯推薦

   《印象閱讀:綠茶書情》將在書評與印象記之間,尋找一種妥協(xié)、一種融合。入選作者,則老少成宜。最大愿望,是借這樣一本書,為不同讀者提供較為豐富的知識、趣味與見解,為當今書評類寫作狀況,留下一幅色彩斑斕的景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綠茶書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大象出版社也出書話作品了,這本書話與書評的作品,寫的還不錯。
  •   這是同事點名要的一本書,買了送給她她很喜歡。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