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和歷史描寫

出版時間:2010年3月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作者:漢斯·凱爾納  頁數(shù):347  譯者:韓震,吳玉軍  
Tag標簽:無  

前言

曲解故事!我承認,有些詞語寫入一本關(guān)于歷史話語的書中很危險,尤其是當作者期望(我的確是這樣期望)歷史學家以及文學家們閱讀此書并且去認真思考它時,更是如此。按照一種有影響的學術(shù)傳統(tǒng),平鋪直敘地述說故事正是歷史學家的首要職責。這種傳統(tǒng)假定,首先,存在著一個“故事”等著被講述;其次,這個故事能夠被一個誠實勤勉的歷史學家用正確的方法加以講述。按照這種觀點,曲解故事只會導致欺詐、不當或偏執(zhí)。而這一切我都不會認可。然而,我不相信那些所謂的“故事”存在于文獻檔案或以往時代的遺跡當中等待著人們?nèi)グl(fā)現(xiàn)和講述。人類活動和這種活動的現(xiàn)存記錄,都沒有采用這種敘述的形式。它們是復雜文化形態(tài)以及根深蒂固的語言習慣的產(chǎn)物。而這種語言習慣源于詞語的選擇,傳統(tǒng)上稱之為修辭。構(gòu)造歷史不存在一種“平直的、不加矯飾”的途徑,這與歷史學家是否誠實和職業(yè)特征無關(guān)。而誠實的標準和專業(yè)化特征,確實可以在那些習慣所允許或要求的東西當中,以及它們所排斥的東西當中找到。全部歷史,甚至是長時段的、量化的和共時的描述,都會被有能力的讀者理解為一個故事的組成部分,一種明確的敘述或含蓄的敘述的組成部分。那種期望能夠獲得清白的、未經(jīng)加工的資料以便能夠提供一種更為純凈、更為真實的景象(一種浪漫的景象)的想法,注定要遭受挫折。不存在未被加工過的歷史資料;一旦一個文本對象被認定為一種歷史資料,它就已被深深包含在文化系統(tǒng)當中了。

內(nèi)容概要

《語言和歷史描寫——曲解故事》一書是對西方傳統(tǒng)史學的顛覆性作品之一。該書系統(tǒng)論述了語言結(jié)構(gòu)對歷史學的影響,闡述了轉(zhuǎn)義、敘事、諷喻與歷史之間的復雜關(guān)系。在作者看來,歷史資料不是存在于歷史檔案庫之中,而是存在于話語和修辭當中,因而并不存在著一個“故事”等待著人們?nèi)ブv述。歷史學家的職責并不是平鋪直敘地述說這一故事,相反,“曲解故事”成了一種解讀歷史和構(gòu)造歷史的方法。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漢斯·凱爾納 譯者:韓震 吳玉軍 等

書籍目錄

前言致謝第一部分  另類史料:歷史與語言  第一章  對事實的最大尊重  第二章  暫時停頓:歷史意識的不連續(xù)性  第三章  文本的界限:作為章節(jié)的歷史第二部分  歷史學家的語言:四大災難  第四章  基佐與詩人  第五章  敘述場景:米什萊中的敘述問題  第六章  “儲藏室”中的人物形象:歌德、浮士德、斯賓格勒  第七章  無序的行為:布羅代爾的地中海諷刺文學第三部分  轉(zhuǎn)義與敘事  第八章  秩序的基石:海登·懷特的語言學人文主義  第九章  作為敘事理論的夸張性比喻:結(jié)構(gòu)還是諷喻  第十章  轉(zhuǎn)義學對敘事性:弗洛伊德與形式主義者第四部分  諷喻與焦慮  第十一章  三角焦慮:歐洲思想史的現(xiàn)狀  第十二章  歷史中的敘事性:后結(jié)構(gòu)主義及其之后結(jié)語索引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部分 另類史料:歷史與語言第一章 對事實的最大尊重作為集中考察構(gòu)成全書隨后各部分的引導性章節(jié),本章的目的是可疑的;從一開始我的論點就是,焦點在某種意義上是任何有討論價值的問題的仇敵(盡管是一個有價值的和必需的仇敵)。這些問題包含于歷史著述與語言之中,本書全部章節(jié)正是圍繞著這些問題而反復展開的。作為合理話語和思想的一種測量標準,“焦點”與“清晰度”這種光學比喻的效力是如此之大且得到普遍的公認,以至于這種比喻的隱喻身份與含義不為人們所察覺。有時由于它本身是個聚焦得如此完美的概念,我們反倒不能看到“聚焦”所包含的東西。不過,在1985年夏天,我參與了一次交流會,使得焦點概念對我來說成了問題。那是在西德由《歷史與理論》雜志主辦的一次有關(guān)敘述與歷史會議的最后一個早晨。當時與會者坐在一個巨大的桌子周圍,聽取了所有的發(fā)言,看完了所有的論文,并最后相互述說著各自的看法。一位來自澳大利亞受教于英美學校的歷史哲學家,在某個時刻簡短地說了一句話。我確信他將這句話當成了清晰自明的東西,把它看做了對于所有真誠關(guān)心歷史問題的人來說都是個信條的東西。他的這句話就是:“畢竟,重要的是要正確地、不折不扣地理解故事。”坐在桌子對面的一位英國歷史評論家,其歷史編纂工作一直強調(diào)歷史思維的結(jié)構(gòu)性基礎(chǔ),脫口反駁道:“哦,但你看,問題恰恰是要曲解故事?!痹谖铱磥恚谶@張討論桌旁對斯蒂芬·班恩的評論做出的面部反應,似乎將這場國際研討會一分為二:一邊是一些與會者的微笑,他們覺得自己剛才聽到了某種既正確又聰明的言論,盡管他們并不完全同意如何“曲解故事”是問題的要害;在另一邊,是其他人的那種惱怒表情,盡管他們能夠接受歷史表現(xiàn)過程從根本上而言是修辭性的描述的觀點,但他們不能接受這一回答的調(diào)侃性,不能接受這一回答對認識論職責的放棄以及(也許)對事實本身的否定。

后記

漢斯·凱爾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英語系教授。他曾任教于密歇根州立大學(1977~1991)和得州大學阿靈頓分校(1991~2003)。凱爾納研究興趣廣泛,其研究領(lǐng)域涉及歷史哲學、歷史編纂學、修辭學、語言學、文化理論、歐洲思想史等,目前他主要從事修辭學和歷史話語問題研究。在《語言和歷史描寫——曲解故事》一書中,凱爾納系統(tǒng)地論述了語言結(jié)構(gòu)對歷史學的影響,闡述了轉(zhuǎn)義、敘事、諷喻與歷史之間的復雜關(guān)系。該書對西方傳統(tǒng)史學進行了徹底顛覆,是后現(xiàn)代歷史哲學的經(jīng)典作品。本書的出版是多人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全書由韓震、吳玉軍、陳高華、秦裕翻譯,李晶宜、鄭輝對相關(guān)章節(jié)做了初稿翻譯,全書由韓震統(tǒng)稿。漢斯·凱爾納教授知識淵博,全書橫跨歷史學、哲學、文學、修辭學等多門學科,并且書中夾有法文、德文、古希臘文等多種文字,這給本書的翻譯帶來很大難度。由于譯者水平有限,失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有識之士賜教,不勝感激。

編輯推薦

《語言和歷史描寫:曲解故事》是大象學術(shù)譯叢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語言和歷史描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史學經(jīng)典,描述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歷史紀錄的形式會影響其內(nèi)容
  •   內(nèi)容深入,但有些難讀。仔細讀下去肯定有收獲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