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駱丹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駱丹 頁數:333
內容概要
《皮膚性病診療及處方手冊》的編寫原則是實用、新穎、簡明,共20章,重點介紹了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病,包括感染性皮膚病、過敏與變態(tài)反應皮膚病、血管炎類皮膚病、代謝異常類皮膚病、毛囊附屬器類皮膚病、色素障礙性疾病以及一些常見的大皰性皮膚病、自身免疫病與皮膚的良惡性腫瘤等。《皮膚性病診療及處方手冊》最后,還單列章節(jié)介紹了皮膚科近年來常用的實驗室檢查、外用藥和物理治療方法,包括發(fā)展迅速的激光與醫(yī)學美容技術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病毒性皮膚病 一、單純皰疹 二、帶狀皰疹 三、疣第二章 細菌性皮膚病第三章 真菌性皮膚病第四章 物理性皮膚病第五章 日光相關性皮膚病第六章 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病第七章 神經精神障礙性皮膚病第八章 紅斑性皮膚病第九章 丘疹鱗屑性皮膚病第十章 結締組織病第十一章 大皰和無菌性膿皰性皮膚病第十二章 皮膚血管炎第十三章 皮膚附屬器疾病第十四章 內分泌、代謝、營養(yǎng)障礙性皮膚病第十五章 色素障礙性皮膚病第十六章 黏膜及黏膜皮膚交界處疾病第十七章 非感染性肉芽腫第十八章 皮下脂肪組織疾病第十九章 皮膚腫瘤第二十章 性傳播疾病附錄
章節(jié)摘錄
2)疣狀(肥厚性)紅斑狼瘡①皮損好發(fā)于面部、上胸背部和上肢伸側;②皮疹特點為疣狀丘疹、結節(jié)、斑塊性損害;③常無瘙癢等自覺.癥狀?! ?)狼瘡性脂膜炎(深在性紅斑狼瘡)是由于皮下脂肪組織(脂膜)嚴重的炎癥引起的局部凹陷和深在結節(jié)斑塊。①好發(fā)于中年女性,約占紅斑狼瘡的2%;②皮損主要發(fā)生在面部、上臂、乳房、軀干上部和股臀部,單側或雙側分布;③皮損特點為堅實而深在的皮下結節(jié)或斑塊,表面呈皮色或淡紅色或有盤狀損害,推之不易移動,無壓痛。數目從一個到數個,多個相鄰結節(jié)可融合成斑塊,部分結節(jié)可自行吸收或發(fā)生壞死潰瘍,愈后留有萎縮性瘢痕;④部分患者可有血液系統(tǒng)損害、ANA和類風濕因子陽性;⑤皮損組織病理顯示皮下脂肪組織的炎癥。直接免疫熒光檢查可在脂肪間隔的血管壁上發(fā)現免疫球蛋白沉積;⑥經過慢性,可持續(xù)數月至數年。本病性質不穩(wěn)定,可單獨存在,也可能轉化為盤狀紅斑狼瘡或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或與它們同時存在?! ?)凍瘡樣紅斑狼瘡是由于微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后引起的慢性損害,冬季出現,女性多發(fā)。①皮損特點為紅色或紫紅色斑片、丘疹和斑塊;②好發(fā)于趾指末端、鼻、耳郭、肘膝和小腿等部位;③寒冷尤其是濕冷氣候可誘發(fā)或加重病情;④凍瘡樣紅斑狼瘡損害可與普通的凍瘡損害同時存在,自覺癢痛;⑤偶有系統(tǒng)癥狀,部分患者抗磷脂抗體陽性,或有冷纖維蛋白原血癥或冷凝集素血癥;⑥約15%的患者發(fā)展成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尤其是同時具有盤狀損害和凍瘡樣皮損的患者,以及盤狀紅斑狼瘡一多形紅斑綜合征合并凍瘡的患者?! ?)腫脹性紅斑狼瘡①是慢性皮膚紅斑狼瘡的少見亞型,多見于青年男性;②皮損特點為皮膚紅腫類似于蕁麻疹樣斑塊,有光敏性,愈后不留瘢痕或萎縮;③好發(fā)于面部和軀干;④很少伴發(fā)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紅斑狼瘡——扁乎苔蘚重疊綜合征是指皮損的臨床特點、組織病理和直接免疫熒光同時具備紅斑狼瘡和扁平苔蘚的典型表現,而又不能單獨明確診斷為其中任何一種疾病的狀態(tài)。①皮損特點:可表現為盤紅斑狼瘡樣損害、紫紅色扁平丘疹和斑塊、疣狀損害,部分患者有口腔膜和甲損害;②皮損好發(fā)于面部、四肢末端或掌跖;③可有關節(jié)痛、脫潑和光敏感,ANA和類風濕因子可低滴度陽性。很少的情況下,可伴發(fā)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pre>編輯推薦
駱丹主編的《皮膚性病診療及處方手冊》的編寫原則是實用、新穎、簡明,共20章,重點介紹了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病,包括感染性皮膚病、過敏與變態(tài)反應皮膚病、血管炎類皮膚病、代謝異常類皮膚病、毛囊附屬器類皮膚病、色素障礙性疾病以及一些常見的大皰性皮膚病、自身免疫病與皮膚的良惡性腫瘤等。本書最后,還單列章節(jié)介紹了皮膚科近年來常用的實驗室檢查、外用藥和物理治療方法,包括發(fā)展迅速的激光與醫(yī)學美容技術等。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