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準則故事

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陳仁政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陳仁政  頁數(shù):284  

前言

康德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最使人敬畏,那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鳖^上的星空,可以理解為大自然。自從有人類以來,人們就一刻也沒有停止對大自然的探索,也沒有停止對自身的認識和提升。    大約在500年前,現(xiàn)代科學技術在歐洲開始萌芽并得到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新技術的大量使用,思想觀念上的進一步解放,科學體系逐步建立,科學的方法逐步完善,科學的領域逐步擴展。更重要的是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得到發(fā)揚。    科學發(fā)展的過程是十分曲折艱難的,科學家的研究和工作也不都是會得到掌聲和鮮花,在探討大自然的真理的時候,他們常常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也常常要和固有的陳規(guī)陋習發(fā)生沖突,有時甚至需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這些過去的故事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樣感人至深。    當今的年輕人學習負擔很重,在學習大量教科書的同時,也應該從課堂里走出來,放松一下,看看課外圖書,學習一些科普知識,提升科學素質(zhì),開闊視野。讓科學為我們的人生增添一些亮色。這些是我們編寫這套書的初衷。    這是一套大型的科普叢書,我們力圖在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上下功夫。使這套書成為一部全方位啟迪人生智慧的生動教材,化為一曲有關科學的絢麗多彩而又妙趣無窮的華彩樂章。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盡量全方位地展示科學發(fā)展的方方面面以及科學家的完整形象,盡量避免像教科書那樣平鋪直敘地展現(xiàn)科學技術的“一般知識"。那樣做不但枯燥無味,而且會使許多科學發(fā)明發(fā)現(xiàn)的漫長、曲折、艱辛的荊棘之路,被夷為短捷、直線、輕松的鮮花坦途;科學精神、科學信念、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等都沒有了蹤影。    這套叢書,我們盡量不用平淡的實錄和乏味的說教,而是用或波譎云詭、動人心魄,或懸念迭起、引人人勝,或山重水復、云遮霧障,或柳暗花明、煙消日出的故事,讓讀者在輕松閱讀的同時,領略到科學的神奇魅力。    這套叢書,盡量不用枯燥的筆調(diào)、華麗的辭藻、冗長的堆砌,而是力圖簡介,同時把大量的詩詞格言、民間諺語、趣味謎語、流行歌曲等鑲嵌在書中。這樣,讀者既可以領略到科學的嚴謹之美,又充分享受到濃濃的人文關懷。    這套叢書,不僅是科學史的“錄音機"和“錄像機”,還是現(xiàn)實的“攝像機”,我們盡量把握時代的脈搏,把最新的科技進展收入到書中。    這套叢書,我們不僅展示了科學家們光輝燦爛并大氣磅礴的“正面形象”;同時還展示了一些“背面”的縮影(有時是“陰暗”的),例如他們的彷徨與吶喊、失誤和悲劇,甚至是一些錯誤。然而,這些使他們“大打折扣”的“陰影”,絲毫不會掩蓋他們的功績,反而讓人體驗到他們“有血有肉”的黎民本色和歷史局限,因此更加親近與真實。這本身也體現(xiàn)出了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這種體驗,也許有利于拉近這些科學偉人和我們“凡人”之間的距離,堅定我們未來攀登科學高峰的信念。    讓我們一道聆聽那動人的科學樂章,登上科學的天梯,步人科學的殿堂吧!    陳仁政    2008年3月

內(nèi)容概要

  《科學天梯叢書·七彩學生文庫·科學準則故事:離奇的“巴西果效應”》盡量不用枯燥的筆調(diào)、華麗的辭藻、冗長的堆砌,而是力圖簡介,同時把大量的詩詞格言、民間諺語、趣味謎語、流行歌曲等鑲嵌在書中。這樣,讀者既可以領略到科學的嚴謹之美,又充分享受到濃濃的人文關懷。不僅是科學史的“錄音機”和“錄像機”,還是現(xiàn)實的“攝像機”,我們盡量把握時代的脈搏,把最新的科技進展收入到書中。

作者簡介

陳仁政,1943年生于重慶,中學教師,長期從事數(shù)學等學科教育。在《數(shù)學通報》、《知識就是力量》、《光明日報》等50多種報刊上發(fā)表過文章200多篇(次)。出版過《站在巨人肩上》叢書、《七彩學生文庫·科學天梯》叢書、《說不盡的π》、《不可思議的e》等專著20多種。其中《說不盡的π》與《不可思議的e》獲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七彩學生文庫·科學天梯》叢書獲2010年第一屆“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提名獎。

書籍目錄

1 “對數(shù)遺憾”和“桿菌成功”——“高原”與“正果”2 青蛙們的“危機”——大自然的“增長法則”3 神秘和諧的圭臬——宇宙垂青“對稱法則”4 高斯扼殺非歐幾何——19世紀的“跳蚤”和“大魚”5 “個別決定成敗”——“短木板”折磨費馬猜想6 科學中的“多胞胎”——大自然鐘愛“平方反比”7 “有條”才能“不紊”——“擁堵效應”前的智舉8 船長被冤枉了嗎——“伯努利”無處不在9 羅約何遭“飛禍”——防不勝防的“狹管效應”10 從哥白尼到愛因斯坦——科學家揮舞“奧卡姆剃刀”11 小顆粒引出“大問題”——離奇的“巴西果效應”12 并非全都“熱脹冷縮”——不凡的“因瓦效應”13 烏鴉、通訊員和光線——“上帝不干冤枉活”14 “光子”折磨20年——一群物理學家與“手表定理”15 當烏云遮蔽了太陽——科研中的“意外效應”16 “黃金搭檔”為何分道揚鑣——“豪豬理論”啟迪“相處”17 荷花不染污泥——“蓮花效應”帶來“材料革命”18 誰在戲弄我們——不可不知的物質(zhì)特性19 “媳婦”變“婆婆”之后——從“禪師啞謎”到“克拉克定律”20 杜瓦懊喪和龜兔賽跑——“零和游戲原理”的魅力21 北極動物的“趨同現(xiàn)象”——“伯格曼法則”和“艾倫法則”22 “公主”失事和關島怪病——不可忽略的“富集效應”23 動物也有“作息時間”——有趣的“生物鐘”現(xiàn)象24 三里島何出核事故——人體的生物節(jié)律25 保護的凱白勃鹿為何消亡——有趣的“食物鏈效應”26 “惡”蛇與“美”蝶——物種滅絕中的“多米諾效應”27 把災難鎖定在預料之中——動物的“預警效應”28 走近西非黑猩猩——體驗動物的“生存法則”29 蟬的生死之謎——生命追求“素數(shù)”30 仙企鵝為何準時登陸——自然界的“重復準則”31 可怕的大眼睛——密斯特森林的“自然法則”32 斑點蛾輪回悲喜劇——“自然選擇”的威力33 植物有腿也會跑——不可思議的“植物智能”34 “奧林匹亞”和螞蟻筑巢——“群集智能”的啟示35 誰是塞倫蓋蒂之王——大草原上的“管理法則”36 帶刺的巢窠——動物的生存智慧37 松塔和馬鈴薯——大自然的“管理規(guī)則”38 動物數(shù)量調(diào)節(jié)之謎——大自然的“負反饋理論”39 一山為何不容二虎——有趣的“生態(tài)位現(xiàn)象”40 平等互利才能發(fā)展——動物也守“經(jīng)濟法則”41 從鎖蛇到養(yǎng)羊和種葫蘆——科研中的“草根現(xiàn)象”42 “向天再借五百年”——“長壽基因”助你“長生不老”43 向左傾斜的世界——有趣的“左撇子”現(xiàn)象44 沉木棒與灰老鼠——危險下的“壓力效應”45 “壓力”也是“動力”——“跨欄”、“僭越”和“鯰魚”46 毒品怎樣欺騙大腦——大腦的“快樂機制”47 “有心人”變象牙為“少女”——神奇的“皮格馬利翁效應”48 從巨能鈣到“群體癔癥”——在“破窗理論“面前49 “隨大流”也要“想明白”——“毛毛蟲”為何“至死不渝”50 揭開“菲里埃自殺”之謎——影響心理的“顏色效應”51 吳宓和羅素的死亡觀——不必有的“回歸心理”52 借得慧眼看星座——亦真亦幻“巴納姆”53 森林火緣于“圣安娜”——大氣中的“焚風效應”54 當初忽略后來買單——“溫室效應”啟示人類55 此“繁華”不如彼“清凈”——困擾城市的“熱島”效應56 馬屁股決定鐵軌寬度——“路徑依賴”伴利弊57 一指推倒摩天大廈——迷人的“多米諾效應”58 “稻”和“論”中的琴弦聲——“莫扎特效應”的啟示59 二八現(xiàn)象——神秘的“大自然法則”60 “賣破爛”和“上帝沒惡意”——“邪惡”的“墨菲定律”61 “情人”也沒帶來浪漫——“墨菲”變臉“菲格納”62 IT行業(yè)的“吸星大法”——“摩爾定律”63 “天涯若比鄰”——網(wǎng)絡世界的“小世界效應”64 “神秘現(xiàn)象”的解剖刀——“休謨公理”戳穿虛假65 課題多多半途而廢——“貝爾納效應”的警示66 熱洞、毒霧、石漠、赤潮——“青蛙”是這樣死去的67 人和動植物有區(qū)別嗎——“叢林”和“雨林”主要參考書

章節(jié)摘錄

2005年,諾貝爾醫(yī)學和生理學獎(獎金為130萬美元)授予澳大利亞醫(yī)學家羅賓·沃倫(1937~ )和巴里·馬歇爾(1951~),以表彰他們發(fā)現(xiàn)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罪魁”——幽門螺桿菌。    發(fā)現(xiàn)一種細菌(這種事情天天發(fā)生)就得到科學界的最高獎,許多科學家都“不服”——更何況早在100多年以前的1875年,一位德國醫(yī)學家就發(fā)現(xiàn)胃中有這種細菌了,只不過當時并沒有引起重視而被遺忘。既然如此,諾貝爾獎評委會為什么要授獎給他們呢?    這得從此前人們對胃潰瘍等的認識說起。    “正統(tǒng)”的醫(yī)學觀念認為,胃潰瘍等的病因絕不可能是細菌——胃酸會將吞入的細菌迅速殺滅,而是工作緊張和生活壓力太大等引起的心理疾病。    1979年4月,澳大利亞珀斯皇家醫(yī)院的研究人員沃倫在一份胃黏膜活體標本中,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條奇怪的藍線。他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發(fā)現(xiàn)是無數(shù)細菌緊粘著胃上皮。接下來,沃倫又在其他活體標本中找到這種細菌。由于這種細菌總是出現(xiàn)在慢性胃炎標本中,他敏銳地意識到,它可能和慢性胃炎等疾病密切相關。    然而,沃倫這有?!罢y(tǒng)"的醫(yī)學觀念,除了他的妻子支持和幫助以外,只有同醫(yī)院的消化科醫(yī)生馬歇爾和他“同舟共濟”(在1981年的當初,馬歇爾也不感興趣)。不但如此,一些科學家還說他們“瘋了”,另一些則把他們的研究列人“另類醫(yī)學"或偽科學范疇。胃潰瘍病人也不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臨床試驗”,來支持他們“操練手藝”。當然,他們的論文也不能被發(fā)表。    可貴的是,在這些似乎難以逾越的“高原”面前,沃倫和馬歇爾的決心并沒有動搖——選擇了“堅持就是勝利”。就這樣,一份含有幽門螺桿菌的培養(yǎng)液,被馬歇爾和一位名叫莫里斯的醫(yī)生自愿喝進肚里,進行人體試驗……當然,他們?yōu)榇烁冻隽私】档拇鷥r。    又經(jīng)過10多年的無數(shù)試驗、研究以后,沃倫和馬歇爾終于成功地翻過了“高原”——英國權威醫(yī)學期刊《柳葉刀》報道了他們的成果,他們發(fā)現(xiàn)的這種細菌被定名為幽門螺桿菌,世界各大藥廠陸續(xù)投巨資開發(fā)相關藥物,專業(yè)刊物《螺桿菌》雜志應運而生,世界性螺桿菌大會定期召開,研究論文層出不窮??傊?,全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熱潮,不但“顛覆了傳統(tǒng)的知識和教條”,“對近半個世紀的醫(yī)學產(chǎn)生了最重要的變革”,也為無數(shù)胃潰瘍等潰瘍病患者帶來了福音——再也不會因為“正統(tǒng)”醫(yī)學的誤治而反復發(fā)作,以致在晚期成為癌癥患者。    而今,沃倫已經(jīng)退休,而馬歇爾則是西澳大利亞大學的教授。    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經(jīng)??吹礁咴F(xiàn)象。    如果不能及時跨越學習中的“高原”,就容易灰心喪氣、注意力分散、身心疲憊,甚至自暴自棄、厭世輕生。    克服學習中的高原現(xiàn)象,可從學習動力、學習方法、心理因素等方面人手。    在學習動力方面,有的同學由于學習目的不很明確,對自己的要求有時就不高,于是“消極怠工”,得過且過。有的同學則因為目標過高,動機過強,總是無法企及而灰心喪氣。    在學習方法方面,有的同學僵化于原來的學習方法和經(jīng)驗,習慣“開夜車”,打“疲勞戰(zhàn)”,而不能隨著學習任務和性質(zhì)的變化而“開拓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正確的方法是應該張弛有度,提高用腦效率,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但經(jīng)常是有別于他人的方法和經(jīng)驗。    在心理因素方面,有的同學沒有樹立必勝的信念,由于懼怕失敗而整天想避免失敗,于是始終籠罩在失敗的陰影里而不能自拔。例如,聯(lián)想到上次考試失敗,一到考試就緊張,形成惡性循環(huán);平時大腦思維也處于抑制狀態(tài),造成記憶障礙。只有抱著一顆“平常心”,徹底摒棄這種“畏敗心理”,堅定“求勝心理”,才有可能“修成正果”。    “前途并不屬于那些猶豫不決的人,而是屬于那些一旦決定之后,就不屈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法國作家羅曼·羅蘭(1866~1944)這樣對我們說。    最后,把兩句古詩送給還止步于“高原”的讀者朋友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讓我們勇敢地唱著“讓我越飛越高”,去跨越“高山大?!卑桑沁叀褪浅晒Φ谋税丁璓3-5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秘,并以此為人類服務。我們在世的短暫的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比這種服務更好的了?!  獝鄣仙?/pre>

編輯推薦

《科學準則故事(離奇的巴西果效應)》力圖在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上下功夫。本書通過講述幾十位科學家不同形式的悲劇故事,揭示了科學之路之坎河的道理,也讓人們明白,在逆境中應處變不驚,百折不撓,才能渡過人生的難關,使本書成為一部全方位啟迪人生智慧的生動教材,化為一曲有關科學的絢麗多彩而又妙趣無窮的華彩樂章。本書由陳仁政主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科學準則故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