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陳仁政 頁數:302
Tag標簽:無
前言
康德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最使人敬畏,那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鳖^上的星空,可以理解為大自然。自從有人類以來,人們就一刻也沒有停止對大自然的探索,也沒有停止對自身的認識和提升。大約在500年前,現代科學技術在歐洲開始萌芽并得到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新技術的大量使用,思想觀念上的進一步解放,科學體系逐步建立,科學的方法逐步完善,科學的領域逐步擴展。更重要的是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得到發(fā)揚??茖W發(fā)展的過程是十分曲折艱難的,科學家的研究和工作也不都是會得到掌聲和鮮花,在探討大自然的真理的時候,他們常常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也常常要和固有的陳規(guī)陋習發(fā)生沖突,有時甚至需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這些過去的故事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樣感人至深。當今的年輕人學習負擔很重,在學習大量教科書的同時,也應該從課堂里走出來,放松一下,看看課外圖書,學習一些科普知識,提升科學素質,開闊視野。讓科學為我們的人生增添一些亮色。這些是我們編寫這套書的初衷。這是一套大型的科普叢書,我們力圖在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上下功夫。使這套書成為一部全方位啟迪人生智慧的生動教材,化為一曲有關科學的絢麗多彩而又妙趣無窮的華彩樂章。在編寫過程中,我們盡量全方位地展示科學發(fā)展的方方面面以及科學家的完整形象,盡量避免像教科書那樣平鋪直敘地展現科學技術的“一般知識”。那樣做不但枯燥無味,而且會使許多科學發(fā)明發(fā)現的漫長、曲折、艱辛的荊棘之路,被夷為短捷、直線、輕松的鮮花坦途;科學精神、科學信念、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等都沒有了蹤影。這套叢書,我們盡量不用平淡的實錄和乏味的說教,而是用或波譎云詭、動人心魄,或懸念迭起、引人入勝,或山重水復、云遮霧障,或柳暗花明、煙消日出的故事,讓讀者在輕松閱讀的同時,領略到科學的神奇魅力。這套叢書,盡量不用枯燥的筆調、華麗的辭藻、冗長的堆砌,而是力圖簡介,同時把大量的詩詞格言、民間諺語、趣味謎語、流行歌曲等鑲嵌在書中。這樣,讀者既可以領略到科學的嚴謹之美,又充分享受到濃濃的人文關懷。這套叢書,不僅是科學史的“錄音機”和“錄像機”,還是現實的“攝像機”,我們盡量把握時代的脈搏,把最新的科技進展收入到書中。這套叢書,我們不僅展示了科學家們光輝燦爛并大氣磅礴的“正面形象”;同時還展示了一些“背面”的縮影(有時是“陰暗”的),例如他們的彷徨與吶喊、失誤和悲劇,甚至是一些錯誤。然而,這些使他們“大打折扣”的“陰影”,絲毫不會掩蓋他們的功績,反而讓人體驗到他們“有血有肉”的黎民本色和歷史局限,因此更加親近與真實。這本身也體現出了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這種體驗,也許有利于拉近這些科學偉人和我們“凡人”之間的距離,堅定我們未來攀登科學高峰的信念。讓我們一道聆聽那動人的科學樂章,登上科學的天梯,步入科學的殿堂吧!陳仁政2008年3月
內容概要
閱讀科學經典,打開科學大門,回看科學歷史,解讀科學奧秘! 本書編入科學歷史上幾十個各領域有關失誤的故事,在科學史上,失誤與失敗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歷史使人聰明”,我們應該能從前人的失敗和失誤中得到啟迪而有所收獲,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比起成功和勝利的喜悅,失敗和失誤是令人不快的。然而,科技史告訴我們,許多成功者都有過大量的失誤或失敗。 本書編入科技史上幾十個各領域有關失誤的故事,意在引起人們的警覺,從而減少失誤;這些故事內容翔實、史料豐富,展現出科技發(fā)明發(fā)現曲折、崎嶇的道路,真善美與假惡丑徑渭分明、引人深思、給人啟迪,能讓人在順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從而受益終生。
作者簡介
陳仁政,1943年生于重慶,曾從事多科中學教學。在《數學通報》《中小學數學》《數學教學通訊》《物理通報》《物理教學》《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物理教師》《中學物理》《中學物理教學》《物理實驗與儀器》《物理教學探討》《化學教學》《知識就是力量》《世界發(fā)明》《百
書籍目錄
1 拭拂明星去微塵——新星這樣露頭角2 布洛赫解錯題的啟示——“小問題”疏忽不得3 “大廈”建成了嗎——大師們的盲目樂觀4 從德謨克利特到歐拉——顏色是怎樣產生的5 重物比輕物落得快嗎——流傳了兩千年的謬誤6 牛頓的“上帝”——“第一推力定律”7 “一生中最大的蠢事”——“大爆炸”面前的遺憾8 磁石有靈魂嗎——從泰勒斯到吉爾伯特9 鐵塊為何被震掉——真空中磁鐵不吸鐵嗎10 推遲發(fā)表的庫侖定律—----卡文迪許埋沒的成果11 在蹉跎的歲月里_。。。—電磁感應門口的遺憾12 發(fā)明大王忽視新現象——愛迪生無緣“熱電子發(fā)射效應”13 是“紙上的發(fā)現”嗎——譏笑難扼電磁說14 能用電波通訊嗎——電磁波發(fā)現者信手扔“寶”15 他和電子擦身而過——赫茲的遺憾16 從陰極射線到光電效應——他本應四次獲獎17 利用原子能荒唐嗎——幾位“權威”不權威18 名家將機會留給查德威克——中子面前的失誤19 有眼不識正電子——從小居里夫婦到評委的疏漏20 是“超鈾元素”嗎——走到核裂變門口的時候21 “弱電統(tǒng)一”面前的遺憾——從狄拉克到程開甲22 吳健雄“榜”上無名——“宇稱不守恒”評獎的遺憾23 古羅馬帝國為何滅亡——無形殺手鉛污染24 貝采利烏斯和奧桑的遺憾——“讓”給克勞斯的釕發(fā)現權25 當他人支持自己的原子論時——視友為“敵”道爾頓26 新符號面前的“拒絕”——道爾頓故步自封27 半世紀后方認可——分子論面前的失誤28 助手偷工作假——莫瓦桑誤得“人造鉆石”29 評委總是有理——元素周期律的遺憾30 從“英雄”到“罪犯”——氟利昂這樣浮沉31 DDT破壞生態(tài)——諾貝爾獎評委也有責32 灰狼、腐葉和狐蝠——生態(tài)災難人自作孽33 “五祖馬尾”是如何枯萎的——不可忽視的動物入侵34 從“紫色惡魔”到“美麗殺手”——不可忽視的植物入侵35 “幸福草”不幸?!獜娜輵獙Α扒致哉摺?6 “文明青年”能改變愚昧嗎一一達爾文操之過急37 成果埋沒卅五載——盂德爾遺傳規(guī)律38 埋沒32年的成果——巴巴拉遺傳規(guī)律39 轉基因工程的失誤——始料不及的副作用40 從李時珍到布特列洛夫——大不過“鍋”的“烙餅”41 “高學歷”為何不治身亡一一濫用抗生素釀苦酒42 寄生蟲致癌嗎——菲比格誤得諾貝爾獎43 切腦額葉能治精神病嗎——倉促評獎釀悲劇44 幸虧羅斯活到九旬——諾貝爾獎最高齡得主的季軍45 何不一視同仁——“胰島素”評獎中的不公46 維C不是萬應靈丹——“始終都對”的鮑林也犯錯47 為何歧視東方女性——“斷裂基因”評獎中的不公48 政治交易不能算數——誰最先發(fā)現艾滋病毒49 艾滋病連天花病——領先八年又如何50 九年視而不見——一朝瘋牛釀災51 “民族英雄”變“國恥”——黃禹錫造假風波52 電話不敵郵差嗎——專家未必內行53 復印機面前的憾事——功敗垂成卡爾森54 飛機和火箭發(fā)明的前后——一群名流的噪音55 “要自動投票機嗎”——“我們最不歡迎”56 坦誠引來成果埋沒——從史密斯到魯斯卡57 福爾摩斯的“科學”——柯南道爾的疏忽58 天才停在圖紙上——達·芬奇兌現不多59 原子存在與保溫瓶——信息失靈鬧笑話60 “威治”還是“尼治”——翻譯家們的失誤61 眩目燈光考驗眼光——電燈不是氣燈的對手嗎62 汽車難行英倫路——荒唐的“紅旗條例”63 花生、飛蛾和煉鋼廠——盲目“輸出”得不償失64 “軟件之母”埋下的“定時炸彈”——“千年蟲”65 千年之交的誤區(qū)——人類的“千年之交病”主要參考書
章節(jié)摘錄
“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笨茖W史上不乏這樣的先例,一些并不被人注意的“小人物”的崛起,是從糾正名人的失誤開始的。我們這里要講的就是這種故事:華羅庚(1910~1985)指出蘇家駒的失誤,被熊慶來(1893~1969)贊賞;陳景潤(1933~1996)為華羅庚拭去微塵,被華羅庚推薦給中國數學界……1824年,挪威數學家阿貝爾(1802~1829)證明了一般四次以上的代數方程不能用根式求解。約100年后,中國學者蘇家駒用了數年苦功,致力于五次一般代數方程的求解,終于“得到”否定阿貝爾定理的結果。他的論文《代數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發(fā)表在《學藝》雜志1926年第7卷第10期上。1924年,華羅庚考取了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學會計,但因交不起學費,只好回到江蘇金壇縣的老家,幫父親在只有一間小門面的“乾生泰”雜貨店里干活、記賬,并繼續(xù)學習數學。1929年,華羅庚的初中母?!饓袑W的校長兼數學老師、翻譯出版了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1265~1321)的《神曲》等名著的著名翻譯家兼數學家王維克(1900~1952),介紹他回母校當會計,并兼任初中補習班的數學教員。就在這一年,華羅庚在王維克的精心培養(yǎng)和自己的刻苦鉆研下,發(fā)現了蘇家駒的失誤,并寫出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王維克幫他修改,并親自推薦給上海的《科學》雜志,發(fā)表在1930年第2期上。這是華羅庚發(fā)表的首篇數學論文。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在《科學》上看到華羅庚的論文之后,倍加贊賞,并在1932年秋派人拿著照片到北京火車站把華羅庚接到清華,安排在數學系當助理員。從此,華羅庚就開始嶄露頭角。熊慶來愛惜和培養(yǎng)人才,這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21年,他在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前身)當教授的時候,發(fā)現學生劉光很有才華,就經常指點他讀書、研究。后來又和另一位教過劉光的教授,共同資助家境貧寒的劉光出國深造,并且按時給他寄生活費。有一次,并不富裕的熊慶來甚至賣掉自己身上穿的皮袍子,給劉光寄錢。劉光成為著名的物理學家之后,經常滿懷深情地提起這段往事:“熊教授為我賣皮袍子的事,我十年之后才聽到,當時,我感動得熱淚盈眶。這件事對我是刻骨銘心的,永生不能忘懷。他對我們這一代多么關心,付出了多么巨大的熱情和摯愛呀!”分析蘇家駒的失誤,對我們有兩點有益的啟示。首先,蘇家駒是當時著名的學者,他在推導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五次一般代數方程的根式解中的失誤,并不是犯了某個大錯誤引起的,而僅僅是一處不起眼的小小錯誤引起的。這有點像下棋中“一著既錯,滿盤皆輸”。這種例子在數學史上不勝枚舉。1988年,在德國波恩的日本人YoichiMiyaoka聲稱證明了費馬大定理,但幾個星期以后,人們就發(fā)現了他的證明因為一個小漏洞而“滿盤皆輸”。所以,我們在進行科學研究、撰寫科學論文等活動中,必須十分小心謹慎,重視每一個大的或小的環(huán)節(jié),不能因為“大方向正確”而忽略那些“細枝末節(jié)”——否則極有可能“滿盤皆輸”。其次,經過嚴格的邏輯證明的數學理論,是無懈可擊的——除非證明中所依賴的基礎本身存在問題。阿貝爾定理就是這種經過嚴格證明的理論。蘇家駒是知道阿貝爾的證明和定理的,因此,要否定它就應采取非常謹慎的態(tài)度。所以,多少有些草率,是蘇家駒失誤的重要原因。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如果打算懷疑那些基礎正確、又經過嚴格邏輯證明的理論,首先應該對自己打“?”——現代科學的兩大來源之一,就是“認真分析和邏輯演繹相結合”。這里,順便提及王維克的其他培養(yǎng)、關照華羅庚的事跡。這位“伯樂”,從華羅庚涂改的作業(yè)中發(fā)現了他廣闊的思想和積極思考的精神,就把他帶到自己家中看自己的藏書。王維克對他的要求也十分嚴格,給他加了許多課外的內容。當王維克在前述介紹華羅庚到金壇中學工作的時候,曾有人向教育局長告狀,說王維克“用人不當”。一時議論紛紛,王維克因此憤然辭職。華羅庚18歲結婚之后,金壇蔓延的瘟疫使他染上傷寒,王維克經常去探視,以致也被染上傷寒??梢哉f,沒有王維克的培養(yǎng)和關懷,就沒有華羅庚成為大數學家的那一天。有趣的“巧合”是,蘇家駒和華羅庚的故事,驚人地被華羅庚和陳景潤“克隆”。1954年,21歲的陳景潤寫了置疑《堆壘素數論》的論文《塔內問題》。1955年,華羅庚收到素不相識的陳景潤的來信。信中說,我精讀了華先生的《堆壘素數論》之后,就其中關于塔內問題的幾個地方,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并說:明星落下的微塵,我愿幫你拭去。信中還附有論文《塔內問題》。原來,華羅庚在1941年寫成《堆壘素數論》一書之后,在他1945年訪蘇的第二年4月在前蘇聯科學院出版,1953年又出了中文版。這本書出版之后,華羅庚受到國內外數學界的普遍贊賞,書中的許多結果至今仍被奉為經典,沒有人提出其中還有需要改進或者失誤之處?,F在,想不到一個二十二三歲的“無名小卒”竟持異議,這似乎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膽大妄為”之舉,可以不屑一顧。但是,華羅庚的偉大之處在于,他看了這封大膽而坦率的陌生青年的來信之后,并沒有因為看到一些否定他的結論而暴跳如雷或置若罔聞,而是如獲至寶。他興奮地說:“這個年輕人真有想法!”接著,就向全國數學界推薦陳景潤,建議數學會邀請他來北京參加學術會并宣讀論文。1956年,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在北京召開了全國第一次數學討論會,華羅庚在會上宣布了上述陳景潤的有關消息,公開讓自己書中的失誤“曝光”。這一意外之舉令全場震動,旋即掌聲經久不息。其后,華先生還把陳景潤從廈門大學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當研究生,并親自指導他繼續(xù)研究數論。最終,造就了在哥德巴赫猜想問題(“1+1”)上取得“1+2”成果的一位大數學家。這個成果,在1973年《中國科學》雜志第2期上正式發(fā)表。而吸引陳景潤研究“1+1”的,是他的數學老師沈元。1949年,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上高二的時候,知識淵博的沈元生動地給他們講述了著名的“1+1”?!坝腥ぁ钡氖?,華羅庚在塔內問題上的錯誤,并沒有減弱他和《堆壘素數論》的光輝。而是恰好相反,給這位大數學家平添了一種偉大的人格魅力:正視自己的錯誤,讓自己的悖謬點亮真理的明燈,照亮科學之路;并由此為指出自己失誤的后人架橋鋪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