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江蘇美術 作者:薄其芳 頁數:16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今我來思》——知性女主播薄其芳筆下的南京城?!督裎襾硭肌酚涗浟哦嫉耐屡c故人,金陵勝地的風景與心情。
她以女性的視角去察看,以細膩的情思去感知,“在找尋內心渴望的過程中體現(xiàn)著生命的價值”。她說,“尋古訪幽并靜靜思考,對我而言是極其重要的。我的內心會變得明白透亮,眼前也慢慢清晰起來?!?br />正是這些感悟的花瓣,化為一集清新的文字。而書衣坊主人朱贏椿的裝幀設計,更為文采增色。重厚的暗紫布紋精裝封面上,嵌入俏麗的丁香色書名,暗示著本書的風格;淺淡的熏衣草色從書口浸潤到每一枚書頁的周邊,仿佛散發(fā)出一縷幽香。而楊菊生配繪的插圖,同樣是對歷史瞬間的捕捉,與文字相映成趣。三全其美,使這本書成為一件精致的藝術品,一件為行走南京的人準備的紀念品。
作者簡介
薄其芳,
先后在多家媒體發(fā)表文化隨筆數十萬字,曾于北京廣播學院南廣學院、韓國又松大學等高校授課、講學。 現(xiàn)就職于江蘇教育電視臺。
書籍目錄
花露崗:湮沒的文化高地
婁湖岸邊讀書臺
麒麟門外謝公屐
梵香千年定林寺
獨行棲霞
崔致遠:夢在中國
南唐李煜:文士的抵抗
王安石:凌寒獨自開
方孝孺:讀書人的骨氣
紅樓遺夢香林寺
惟佛浮屠倚碧天——舍利子與大報恩寺
李漁和他的昆曲家班
方苞:尊嚴地承受苦難
曾國藩之死
“散原精舍”走出的大師
總統(tǒng)府中的西花廳
下關:行走在歷史的節(jié)點上
徐悲鴻在南京
清涼鐘聲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五月的一個下午,陽光煦暖,微風輕拂。我與好友相約集慶路,正在盤算最佳尋訪路線時,由遠飄來陣陣餅香,循香而去,一眼卻看到了餅攤旁邊的金粟庵。庵的門頭上寫著“虎頭余緒”四字,半掩的大門上刻著燙金的一副對聯(lián):“文殊問疾處,愷之畫圖時。”虎頭是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的小名。 金粟庵是古瓦官寺遺存。東晉興寧二年(364年),慧力法師建寺,因此地原是官府管理陶業(yè)之處,故得名“瓦官寺”。梁武帝時,在其上建“瓦官閣”,高24丈,遠隔數十里就可望見,甚至成為南京城的一大標志。李白曾有詩寫道:“猛風吹倒天門山,白浪高于瓦官閣?!? 南宋后,洪水般的戰(zhàn)爭摧毀了瓦官閣,并逐漸把瓦官寺夷為平地。廢墟中,如今象征性地在花露崗上重建了一座瓦官寺。 瓦官寺初建成,住持慧力舉行募捐法會。達官貴人紛紛前來認捐,但都沒有超過十萬錢。年方二十的顧愷之見此情景,竟脫口認捐百萬。人們把他的話,當成不曉事的狂妄之言。 從這一天起,沒有人再見到顧愷之。他不在家中的閣樓上,而在瓦官寺大殿中。一個月后,澀重的殿門打開了。此時,群集在殿門外的人們怔住了,顧愷之身后,維摩詰居士分明倚靠在白色墻壁上,看不清面容,似在閉目凝思。顧愷之胸有成竹,只寥寥數筆,維摩詰雙眼生輝,好像金粟如來佛祖轉世。一陣不能自已的驚嘆聲后,天地間沒有一點聲息,人們莊重地跪下身來,伏地不起。百萬捐款,數日便成。 從此,《維摩詰居士像》成為鎮(zhèn)寺之寶。連同義熙年間獅子國(今斯里蘭卡)所獻玉佛,戴逵手制五佛像,合稱瓦官寺“三絕”。多年后,杜甫游歷瓦官寺,依然深深被顧愷之的畫作所折服,嘆道:“虎頭金粟影,神妙最難忘?!? 瓦官寺生生不息,它有著立體的生命,長久震撼著仰望的人群。尤其是567年,高僧云集,百官朝拜,他們不約而同前來聆聽智者大師智□講經弘法,“萬里來者,以希一句之益”。八年后,智頡離開瓦官寺,懷揣著述,進天臺山苦修,創(chuàng)立天臺宗。兩百多年后,日本僧人最澄來唐學習天臺教義,回國后創(chuàng)立日本天臺宗。在許多信徒心中,瓦官寺就是天臺祖庭。 遙想當年盛景,眼前的金粟庵讓人嘆息:混雜著店鋪和住戶的一角,黃色斑駁的墻面提示我們這是佛家之地,緊挨著正門的是鐵欄桿,進不去;側門前的大香爐內是冰涼的香灰,還有滿是灰塵的四只燈籠。庵內不過十幾步的范圍,一僧人坐在“華嚴三圣”像下,目中無物,似在塵世之外。牧童遙指杏花村 拜別金粟庵,我們向花露崗走去。此時,對于身邊紛亂的車流和嘈雜的販賣聲,倒有幾分從容。我們走過的,是千年往事;我們所走之處,曾是牧笛聲聲的杏花古村。 遙想當年,這里杏樹成林,杏花開得艷、開得濃,好似天機織出的云錦。透過繽紛落英,隱約可見酒旗斜揚,笑聲回環(huán),為畫意增添了詩情。杜牧乘船來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許多年后,朱元璋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站在“白骨青磷”的杏花村廢墟上,看著平章阿魯灰落荒而逃的背影仰天大笑。 廢墟讓復建后的杏花村變得深沉。明初,杏花村不再以薄粉輕紅面見世人,散落于成林青竹問的大小園林,支撐了這份美麗,為它賦予了生命,注入了修養(yǎng)。“遁園”的主人是明萬歷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顧起元,告老還鄉(xiāng)后隱遁于杏花村?!绊氈勒嫒菀?,欲世相忘卻大難”,朝廷先后七次下詔征其為丞相,顧起元七次謝絕。歷經仕途的風雨,在這恬淡之境,終于可以不為物情所累,而困擾于世俗的榮辱。 花露崗39號,就是當年遁園所在。如今,蹤跡難尋。汽車的喇叭聲催促我回到當下,提示我行走的花露崗是條窄巷。這里已是拆遷景象,如黃葉般凋零的磚瓦向過去做著最后的道別。殘破的低矮平房已無人居住,裸露坑洼的磚墻上印滿了廣告。遁園找不到了,杏花村找不到了,鳳凰山上的鳳凰臺都找不到了??晌覀內孕挪较蚯?,細細尋訪。鳳凰臺上鳳凰游 杏花村是在鳳凰山腳下。鳳凰山上有鳳凰臺。南朝劉宋文帝(424—454年)時,三只大鳥翩然而至,停留在南京城西南山上,羽毛亮艷,啼鳴和諧,百鳥群聚。從各方趕來觀看的人們嘖嘖稱奇,名之為鳳凰。為紀念這祥瑞之兆,官府在瓦官寺內鳳凰駐足處建鳳凰臺,鳳凰臺所在的山稱為鳳凰山。 因地形,因風物,因沉淀,鳳凰臺成為真名士永久的向往。李白26歲初登鳳凰臺,仕途上,豪情壯志卻懷才不遇,詩文上,與崔顥斗詩《黃鶴樓》卻自愧不如。望著東逝江水,嘆息著“豪士無所用,彈弦醉金罍”。一晃28年過去了,遍嘗政治艱險、人情冷暖后,54歲的李白再次來到這里,“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边@首千年絕唱《登金陵鳳凰臺》,將心事盡付蒼茫。 千年一逝如水,鳳去臺空江自流。今天,能確定鳳凰臺方位的依據,是晉賢阮籍衣冠冢,它們同在南京四十三中校園內。校門緊閉,學生們正在上課,我和朋友擔心驚擾他們,沒有進去。 “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那確實是一個黑暗動亂的年代。 P6-9
后記
我一直認為,歷史的遺存是一種特別的信息體,無言地等待著解讀者的尋訪。它們或是風雨剝鑿下的石刻神獸……它們或是風雨剝鑿下的石刻神獸,或是遺址建筑上的殘磚斷瓦,或是曠野中已經無法為行人遮擋風雨的小亭,或是雜草叢生的一個小小土丘。今天,它們已經十分的不引人注目,甚至居住在它們周圍的人,也不知道曾在這里發(fā)生過什么,它們有著何等的意義。然而對于熱心于尋訪的解讀者,這些,卻是令人流連的心中圣地。 歷史與文化以各種形式存在于這個宇宙之中。最輕易的碰觸便是通過書本文字。然而,文字的氣息,絕不能和天地當中,那些歷史人物與事件上演的舞臺相比。身臨其境的感受,是心靈的一次洗浴。文字所記載的那一切,在現(xiàn)場會立刻復活,并以另一種生命狀態(tài),永遠留在尋訪者的內心。 在歷史遺留的現(xiàn)場,我一次次受到這氣場的浸染。那些原本隔著千年歲月的人物,迎面走來。他們說著笑著,甚至嘆息著。他們就在我的眼前,觸手可及。他們有時還會親切地與我交談,讓我透過時間的迷霧,看到歷史的真相和時間背后的智慧。 尋古訪幽并靜靜思考,對我而言是極其重要的。我的內心會變得明白透亮,眼前也慢慢清晰起來。現(xiàn)在回想,在碰觸到歷史之前,我更像是在迷霧當中行走,不辨方向,紛亂繁雜,卻總也理不出一個頭緒。然而,自從有了到歷史的遺跡當中去漫步的愛好之后,便覺得心境開闊,心靈澄明了。 作為一個個體,在時間面前,是孤單的、無力的、弱小的。人生百年,不過彈指一揮間。然而,當把自己放到歷史的鏈條當中時,我覺得自己成為了時間的一部分。我找到了我的位置,至少說我知道了自己應該所在的位置。我是那鏈條中的一環(huán)。那鏈條,從時間長河遙遠的源頭,一直伸向不可知的未來,綿綿不絕。如此一來,我的生命就有了源頭,未來也有了方向。生命也就可以無限地拉長了。我只是那強大的生命體中的一部分。要知道,在那歷史長河中,有多少杰出之士徜徉其中,他們匯成了一股洪流,奔騰在天地之間。當你走過他們的足跡之時,就會感覺到他們的力量。只要靜心坐下來,好好體察,就會感到他們刻意留下來的巨大的能量。這能量是巨大的,它會裹挾你,催促你,使你有著不斷向前的勇氣。 我不敢說我寫這本書是在破譯那些隱藏在天地間的歷史密碼,是在尋找那被塵封了的文化能量,但至少我在努力地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現(xiàn)是快樂的。有了快樂就忍不住會發(fā)出會心的微笑。這本書,也許就是我行走于歷史的遺存當中,偶爾微笑的幾張相片吧。
編輯推薦
《今我來思》收錄有關南京歷史文化19篇散文,探尋十朝古都往事故人,每一篇都是“尋幽訪古”而得,作者薄其芳在用行走丈量著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文章內容厚重而不失人文關懷,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和一定高度的思考,勾勒出了人物與時代的命運,以及跨越千年的大歷史。書中配圖由鋼筆畫楊菊生根據照片手繪而成,這使這本書既有可讀性,又有可觀賞性,達到了圖文并茂。書名取自《詩經》中的一段話,是對最美畫面的描述:“昔我去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北緯墒澜缱蠲赖臅劔@得者、多次中國最美的書得主、著名書幀設計藝術家朱贏椿整體設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