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鳳凰傳媒集團 江蘇美術出版社 作者:劉文 頁數(shù):16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端硯因其石質(zhì)優(yōu)良、石品絢麗、雕工精巧,文化底蘊深厚而被譽為‘眾硯之首’。它是用廣東省肇慶市郊斧柯山端溪硯石制作的。端硯始于唐,盛于宋元,精于明清,興旺于今。已有近1300多年歷史。
書籍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硯林赤子
第一節(jié) 端州之子:天降大任苦其志
第二節(jié) 拜師學藝:寶劍鋒從磨礪出
第三節(jié) 一代大師:佳作送出品自高
第四節(jié) 德藝雙馨:桃李滿園春常駐
第二章 大師技藝
第一節(jié) 國之瑰寶:端州雕硯甲天下
第二節(jié) 大師絕活:技藝超群奪天工
第三節(jié) 大膽創(chuàng)新:形式題材巧設計
第三章 作品賞析
第四章 大師語錄
第一節(jié) 傳承創(chuàng)新
第二節(jié) 藝術源泉
第三節(jié) 硯藝要訣
第四節(jié) 藝術價值
第五節(jié) 收獲成功
第五章 藝術評價
第一節(jié) 報刊文摘
第二節(jié) 大師訪談
第三節(jié) 大師評述
第六章 大師年表
后記 王恩漢
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此外還有篆刻。古代文人用硯,多鐫硯銘,或長或短,有詩有賦,其鐫刻形式也是各種各樣,這在下文“為硯治銘,渾樸靈動”中有詳細介紹。 我所用的刀法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傳統(tǒng)刀法有:單入刀、雙入刀、復刀、反復刀、飛刀、掛刀、輕刀、澀刀、沖刀、切刀、遲刀等,我常用的有切刀、單刀、雙刀、澀刀、淺刀這幾種。所謂用刀,主要強調(diào)手腕的靈動自如,用刀時,腕中之力應藏于刀中,切不可露于刀之外。鋒要藏,眼要準,手要狠。兩線相接起汔分明,在于氣不斷,宜活不宜板。陽刀就是正刀,主要用于去石和表現(xiàn)。突出物象,我很注重下刀準確,用力穩(wěn)健,走刀通順,刀法細膩,線條流暢。 用刀須留意刀鋒,刀鋒觸處,如畫家用筆之中鋒,即鋒芒銳利。側鋒出刀,則一邊光一邊毛也??磳ο蟛煌┲?。行刀時腕力、肘力、臂力,凝神屏氣,偶有不逮,貫通心手之間酣暢淋漓的浩然真氣稍見阻滯。硯面上就難免產(chǎn)生敗筆之誤,造成材料的浪費。但刀與筆又有不同,畫筆可多次重復、摩擦或點染的描繪,而刻刀局限于不能像拉鋸一樣反復,用刀有度,切忌相亂相碰,講究避讓,面與面之間、線與線之間,自然生動、脈絡分明、紛而不亂。它要求用刀輕、重、快、慢、剛柔相濟。 我?guī)资甑某幍窦妓囀乔拜吅蛶煾凳职咽纸痰?,更主要是靠自己從實踐摸索總結,一般是方角宜鈍、圓體宜渾、刳處無痕、起處不礙、造型忌立體、圖飾忌滿硯。 作者:能否談談您在近50年硯雕創(chuàng)作中的要訣? 大師:硯雕不同于石雕,石雕是有主體空間的雕刻,硯雕是高、低浮雕或薄意雕、線刻的結合,它要求大膽下刀,小心收拾,突出雕工的精美與細致,雕刻物清晰,層次分明,線條準確流暢,打磨后手感要舒適、嫩滑。我對雕刻龍方面有很深體會,龍是中國神話中一種靈異的吉祥動物,傳說中,有的說它生活在水中,有的說它騰飛于天空,還有的說它既能入水又能上天,或者說它春天在空中,秋天潛江海,興風播雨。它先被譽為動物界的“四靈”(即龍、鳳、麒麟、龜)之首,后來又成為皇權的象征。我總結龍為牛頭、馬臉、鹿角、蛇身、鷹爪、魚鱗,走勢成品字形,注重頭宜高不宜低,口宜張眼忌閉,頸忌胖,身忌短,爪宜粗不宜細,尾宜翹不宜垂等。龍的形象已經(jīng)滲透到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征。雕龍時配上飄浮的游云或翻騰的波浪,運刀時就應適應其奔騰的要求,生動流暢,若有兩顆石眼作為龍眼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龍就生猛起來了。在雕刻技巧上,老祖宗、老前輩和民間都積累了很多寶貴經(jīng)驗,到現(xiàn)在我們手工雕刻時,還可以借鑒延用。又如雕刻人物,人的身高應以頭部為比例單位,民間有“立七、坐五、盤三半”的口決;如表現(xiàn)人的喜怒哀樂表情,“若要笑,眼角下彎嘴上翹;若要愁,嘴角下彎眉緊皺,怒像眼挑把眉擰;哀容頭垂眼開離;喜相眉舒嘴又俏,樂樣口開眼又瞇”……非常生動形象。
編輯推薦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黎鏗端硯》由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