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江蘇教育出版社 作者:賈馥茗 頁數(shù):378
前言
教育由事實而進入于研究,于是出現(xiàn)了教育理論。教育理論使教育從實際應用進入于學術探討,趨向于一門“學問”,而有了“教育學”的形跡。說教育學有了“形跡”,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教育學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tǒng),至少有兩方面還不夠成熟。 教育學未臻成熟的兩方面,一是理論仍然欠完整,關鍵在于教育學所應涵蓋的主題仍然缺少共同的認識,這是一個需要從多方面考慮的問題,還要繼續(xù)努力;一是研究法的問題,這個問題更為困難,因為有些論者根據(jù)“獨立學科”的定義,認為一門獨立學問之所以能夠成為“學”,應該有其“獨特的”研究方法,但在這一方面,教育學卻始終找不出一個定論,于是就成了方法論的問題?! >脱芯糠椒ǘ?,教育研究始終不曾超出“借箸代籌”的狀況,從最早借用“哲學”的“思辨”,到近代借用“自然”科學的“實驗”。在各自獨占優(yōu)勢了一段時期之后,教育研究突然發(fā)覺“質”和“量”兩個范式需要重新加以反省,重新加以檢討,而形成了兩方面的論戰(zhàn)?! τ趦煞N方法的討論,如果只站在一種方法的立場上,照常情說,難免要強調“自己”所維護的這一種的優(yōu)點,而指斥另一種的缺點,最后恐怕很難得到一個“持平”的結論。
內(nèi)容概要
《教育學方法論》是由臺灣師范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共同完成的。方法論問題是深度探討不同哲學立場對于科學及教育本身不同的辯論。為了對研究教育學的所有工具有透徹的了解,《教育學方法論》整體寫作較側重哲學的立場?!督逃龑W方法論》仍然是研究歷程中的一項結果,而不是最后的結論,研究還要繼續(xù)下去。讀者不能由《教育學方法論》得到一個“定論”,但是可以得到一些“認識”和“線索”。希望有同好的讀者也能加入到這個研究中來。
作者簡介
賈馥茗,臺灣地區(qū)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學家。曾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臺灣師范大學教育研究所,獲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教育博士學位。為臺灣師范大學教育研究所名譽教授,曾任臺灣師范大學教育研究所主任、教授。潛心教育學術研究,著作宏富,其教育思想深刻影響了兩岸教育學界。參與教學與研究六十余年,備受學界推崇。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當代教育學方法論之主要趨勢/001第一章 分析哲學與教育研究林逢祺/003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現(xiàn)象學分析裘學賢/033第三章 詮釋學與教育研究游家政/061第四章 批判理論與教育研究林瑞榮/079第五章 結構主義與教育研究黃嘉雄/097第二部分 當代教育研究基本問題之探討/115第六章 教育研究中因果說明問題之探究楊銀興/117第七章 教育研究主觀性與客觀性之析論曾火城/133第八章 教育研究中研究道德之探究王受榮/147第九章 教育研究中意義理解問題之析論翁福元/169第十章 教育研究的兩個范式:質與量之討論林彩岫/195第三部分 當代各種教育研究法之哲學分析/21l第十一章 哲學研究法洪仁進/213第十二章 比較教育方法論吳麗君李錦旭/227第十三章 哲學研究法與其他教育研究法的關系楊荊生/261第四部分 當代教育研究領域之哲學反?。?93第十四章 教育史研究之哲學討論安京植/295第十五章 教育行政研究之哲學探討丘愛鈴/323第十六章 課程研究之哲學探究陳金盛/341第十七章 教學研究之哲學析論林坤燦/361
章節(jié)摘錄
雖然教育活動與人類的存在同樣古老,但對教育活動作系統(tǒng)化的探討,企圖建立教育學,使之成為一門嚴謹?shù)目茖W學術體系,則始于1776年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學主講教育學??档碌慕逃龑W理論建基在自然科學與精神科學之上,自茲而后引發(fā)了“經(jīng)驗一分析”與“詮釋一理解”兩個取向的爭論。由于受到自然科學蓬勃發(fā)展的影響,實驗心理學被廣泛運用到教育研究上,最后導致教育學淪為一門應用科學,尤其到20世紀后半葉,實證的研究被窄化為一種量化的取向,(Popkewitz,1984,p.31)將教育現(xiàn)象的復雜性過度簡化,忽略現(xiàn)象背后的意義與價值,教育研究的本質遭受到扭曲與變形。 田培林教授在《教育與文化》一文中指出,教育與文化這兩個概念有一種內(nèi)在的交叉、連環(huán)、不能分解的關系。如果把教育當作“功用”來看,教育就是文化的保存與延續(xù);如果把教育當作“實體”來看,教育本身就是文化;如果更進一步把教育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成就、價值,再和其他一切“文化材”加以比較,教育本身就是高度的文化。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