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3 出版社: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江蘇教育出版社 作者:盧樂珍 頁數:328
前言
我國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始于20世紀初期的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南京師范大學的前身)。從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到南京師范大學,在將近一百年的時間中,經過幾代學前教育學人綿延不斷的探索、傳承、弘揚和發(fā)展,成就與積累了極為豐碩的學術成果,形成了我國學前教育學術寶庫中一份十分珍貴的財富。為了使后繼者得以在前人已有成就的基礎上繼續(xù)前進,為學前教育學術發(fā)展搭建一個歷史平臺,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yè)與江蘇教育出版社決定聯(lián)手出版《學前教育家文庫》?! ≡缭?0世紀20年代,時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務主任的陶行知先生創(chuàng)建了教育科,并任首屆主任,就在這里開始了近代中國學前教育的奠基工作。陳鶴琴先生在這里開始了兒童心理、家庭教育、幼稚教育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個幼教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陶行知和陳鶴琴的學生張宗麟先生首先自愿成為陳鶴琴研究幼教的合作伙伴,在鼓樓幼稚園進行了課程、設備、故事、讀法等項研究,后又成為陶行知在南京郊區(qū)開辟農村幼教基地的得力助手,陳鶴琴也曾被曉莊鄉(xiāng)村試驗學校聘為幼稚師范院院長。他們的論著如:《兒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幼稚教育概論》《幼稚園的演變史》《幼稚教育論文集》(一、二兩冊)等書,在幼教界影響深遠。他們是中國化、大眾化、科學化幼教道路的開拓者和領路人。
內容概要
《盧樂珍文集》是南京師范大學盧樂珍教授從事幼教事業(yè)半個多世紀的成果和貢獻的一個縮影。它從學前教育、家庭教育和獨生子女教育等方面,真切地反映了新中國學前教育歷史的軌跡和中國特色幼教理論的形成、發(fā)展的歷程。 《盧樂珍文集》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高度對當代中國學前教育、家庭教育學的教學、科研和現實生活中的諸多問題作出了闡釋或論述。絕大多數成果,是她在實驗研究工作中的自身感悟和心得體會,為后人的教學、科研奠定了基礎。
作者簡介
盧樂珍,浙江桐鄉(xiāng)人,漢族,1930年5月生于上海市。中共黨員。1952年畢業(yè)于南京金陵大學,1987年赴美國伊里諾大學訪學、交流和考察。歷任江蘇省教育廳視導員、幼教組組長,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教育系學前教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國兒童發(fā)展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名譽委員,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全國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江蘇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名譽會長,江蘇省幼兒教育研究會理事長、顧問等職。長期從事幼教行政和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分工指導碩士生和新中國第一位幼教博士生,為我國第一個幼教博士點的建設作出了貢獻。有多項論著獲省、部級獎。1996年9月,被全國婦聯(lián)、國家教委授予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園丁獎;2001年1 2月,被全國婦聯(lián)、教育部授予“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園丁”的榮譽稱號。
書籍目錄
總序自序上卷 學前教育對幼兒要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培養(yǎng)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幼兒園愛祖國教育的實驗研究別把評比當作緊箍咒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大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與教育幼兒游戲的調查與思考培養(yǎng)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研究正確教育幼兒認識社會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對小班幼兒品德心理結構的再認識小班幼兒德育模式的對比研究我國幼兒道德行為現狀的調查與啟示當前幼兒老師的兒童觀、德育觀的調查分忻幼兒道德行為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教育幼兒說謊的心理動因與誠實教育遵循科學規(guī)律啟迪幼兒智力潛能立足改革面對現實扎扎實實地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品德素質不容忽視幼兒園師幼互動行為研究初探讓道德啟蒙融人幼兒生活下卷 家庭教育怎樣教育獨生幼兒重視幼兒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獨生子女獨立能力初探提高幼兒思維能力的幾種方法幼兒家長賞罰心理的研究2l家庭教育與幼兒自信心的培養(yǎng)漫談建立家規(guī)家長教養(yǎng)態(tài)度及其對幼兒發(fā)展影響的對比研究離異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正確使用懲罰手段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家庭中的幼兒游戲關心獨生幼兒的成長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中國的家庭文化——中、日家庭文化對比調查的啟示淺談2l世紀的教子觀隔代教育的利與弊別錯過幼兒感知覺發(fā)展關鍵期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學術年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在社會中,人與人交往,需有一定的行為規(guī)范,并以語言和動作表現出來。如對別人表示謙恭尊重和對自己要求適當的行為節(jié)制,這就是文明禮貌。文明禮貌是一個人思想修養(yǎng)和道德品質的表現,也是民族悠久文化傳統(tǒng)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反映。因此,許多國家都把文明禮貌的教育看作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頭等大事,是社會生活的潤滑劑。人人都講文明禮貌,人民的生活就健康、愉快,社會秩序就有保障,國家建設也就能順利地進行。 幼兒時期是奠定人的性格雛型的時期,也是進行文明禮貌教育的良好時機。從三歲起,幼兒的社會交往逐漸增加,對好與壞、美與丑的概念開始有所形成。他們的可塑性大,模仿力強,同情、體貼、公正、羞愧等復雜情感正在逐步發(fā)展。在正確合理的教育下,到了五歲左右,就能具備一定的抑制自己愿望、約束自己行動的能力,并能對自己和別人的行為作出初步的評價。這一切都為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欢行┏扇苏J為禮貌就是表現虛偽客套的行為,而孩子應當率真而行;還有的則把文明禮貌當作是細微末節(jié)的生活小事,重視不夠,教育不經常,又不一致,以致不少幼兒沒有能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現在是到了應當大聲疾呼的時候了。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里,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有著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道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當建立在平等、互助、友愛的基礎上。我們提倡文明禮貌,是為了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優(yōu)良道德,克服利己主義思想和不文明行為,避免漠視文明禮貌、破壞公共秩序給社會帶來的惡劣后果。十年浩劫已經從反面證明了這一點。 ……
編輯推薦
《盧樂珍文集》可供廣大幼教工作者、幼兒家長和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師生們作學習、研究的參考資料。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