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0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作者:朱莉亞·克里斯蒂瓦 頁數(shù):244 譯者:劉成富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漢娜·阿倫特》中作為海德格爾的學生和情人,漢娜·阿倫特一直關注著他的作品,但又從他那里解放出來,成了一位備受爭議又不可不提的政治理論家。我們將看到她如何為海德格爾的“此在”聽診,并用人際關系中“出現(xiàn)”的精湛技巧,取代了海德格爾“被拋”的孤獨感受。“出現(xiàn)”向每個人揭示了屬于他們自己的不可磨滅的獨特性,正如我們在阿倫特身上看到的一樣。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朱莉亞·克里斯蒂瓦 譯者:劉成富朱莉亞·克里斯蒂瓦(Julia Kristeva),1941年出生于保加利亞,1966年移居法國,現(xiàn)為巴黎第七大學教授,法國女權主義的標志性理論家。與西蘇和伊利格瑞構成“法國女權理論的新圣三位一體”。其知識履歷橫越語言學、符號學、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女性主義、文化批評、文學理論和文學創(chuàng)作等多個領域。主要作品有《恐怖的權力:論卑污》、《多元邏輯》、《女人天性:生活、瘋癲與語詞》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生命是一種敘事1.一部“如此坦呈”的傳記2.圣·奧古斯丁之愛3.“一個典型”的意義:拉赫爾·瓦倫哈根4.阿倫特與亞里士多德:為敘事一辯5.講述20世紀第二章 高級的人類1.她是猶太人2.在結構的要素之間3.什么是現(xiàn)代反猶主義?4.帝國主義……5.惡的平庸6.信仰與革命……第三章 思維、意志、判斷1.“誰”與主體2.與思考的“我”對話:“缺陷”、憂郁、專制3.人類生命進程中的暴力行為4.觀眾對政治哲學的趣味5.審判:在寬恕與承諾之間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不過,布呂歇爾的這一“站”并沒能讓阿倫特“站”回來。阿倫特通過各種復數(shù)行動實現(xiàn)自我凸顯,迫使人們,尤其是海德格爾,接受她的思想與判斷的特性。②在阿倫特的眼中,對獨特性的要求構成了人類生命的極點(她將這種要求追溯到自己常常致以熱烈敬意的鄧斯·司各脫③),但她從不以此為婦女的特性請愿。對政治學的激情、對出現(xiàn)的興趣,構成了阿倫特出生以后人格之中陽光的一面;結識布呂歇爾后,她的這一面得到了充分發(fā)展。一邊是在歷史上迷失了方向的孤獨哲人(海德格爾),另一邊是在政治學中迷失了方向,卻凸顯出“叛逆生命的真實性”的狂熱小丑(布呂歇爾),漢娜所做的,并不僅僅是在兩者之間挑選一個,或者簡單地將他們混為一談。對于她的這些身體伴侶、精神伴侶而言,至少從他們?yōu)樗诘慕嵌戎v,她也同樣是創(chuàng)造者。作為政治學“教授”,海因里希從深奧的哲學中,從妻子生命的精確性之中學到了很多:他們的通信證實了兩人的對話已經悄然豐富起來。相反,海德格爾閱讀阿倫特的作品后所表現(xiàn)出的淡漠——甚至緘默——說明他這個“職業(yè)思想家”并沒有從他年輕的學生那里受益。不過,從他們已出版的通信來看,兩人在晚年曾有過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交流。戰(zhàn)后,托特瑙堡的智者是否利用了他在效力于納粹主義之前的情人的社會地位呢?阿倫特是不是想通過接近海德格爾的思想,使自己的思想扎根于基本傳統(tǒng),在傳統(tǒng)思想中留下印記而后再擺脫束縛呢?歸根結底,就像在希臘的辯論會場上,或者在一個觀眾既做評委,又即興參與戲劇演出、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舞臺上一樣,漢娜·阿倫特建立了一種處于“兩者之間”的新穎思想:既涉足行動,又維護退縮行為。許多與她同時代的人都證實了她身上的女性魅力——在紐約的沙龍里有一些人思索著這個魏瑪共和國的怪女子①;也有像漢斯-約納斯(HansJonas)那樣的,對這位女性朋友頗為欣賞,因為在成為“本世紀最有思想的女性之一”的同時,阿倫特仍能“享受男人只為女人保留的關注”。她既非“思想家”(這是一個以偏蓋全的定義),也非“人”(這個字看不出性別),而是“女人”,約納斯強調說。②然而,只有受到強烈刺激時,阿倫特才肯為女性的狀況冒險抗爭:她是否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比女權主義者更有女性特質呢?其實,她并不認為支持女性“事業(yè)”是正確的。③如果有人告訴她,哲學家這一行主要是男人干的,她僅僅會說,“有那么一天,很可能會出現(xiàn)一位女哲學家”,并且不忘表明,那個人不會是她,因為哲學家群體并不接納她,她本人也只把自己定位在“政治理論”方面,有時甚至是一名“政治記者”!“發(fā)號施令不是一個女人該干的,正因如此,她才應當盡量避免陷入這種局面,盡管她堅定地保持著自己的女性特質?!瓕ξ覀€人而言,這個問題本身沒有產生任何作用”,④對那些堅持要求她對女性解放斗爭作出表態(tài)的人,她如此作答。不過,她既不會發(fā)號施令,也不會俯首聽命。事實上,某些人用以形容“女性”的雌伏,在接受耶路撒冷審判的艾希曼(AdohEichmann)身上,表現(xiàn)為思想缺失,或稱“平庸的惡”。阿倫特從這個納粹分子身上揭露的,是否正是這種言聽計從的“偽女性特征”呢?她發(fā)現(xiàn),艾希曼并非愚蠢透頂,而是平庸可笑,缺乏思想。其本人并未下達那些卑劣的命令,而是滿足于屈服和傳達。艾希曼是不是一種“非人”、一種“偽女人”、一個小丑呢?“我看了警察長達3600頁的審訊資料,看得非常仔細,我竟不記得自己笑過多少次,哈哈大笑!……我臨死前恐怕還要再笑上3分鐘?!雹倏墒?,如果既非發(fā)號施令,又非俯首聽命,既非施展影響,又非服從屈就,那么究竟應如何定義女人呢?“對于我來說,最基本的是理解——我必須理解。我的寫作也屬于這種理解,它本身也是理解過程的一部分……當別人也能理解時,我所獲得的滿足感不亞于重返故園?!雹谶@種“理解者”的謙遜態(tài)度揭示出豐富的隱含意義。理解者等待,接受,歡迎:虛懷敞開,她任人???,她接近,她是相隨相伴的,她擁有泰然的“自由放任”的基質(海德格爾所強調的“泰然任之”),并且這種基質自由繁殖。不過,理解者也會索?。核x擇、奪取、糅合、改變因素,將它們據為已有,并進行改造。理解者與他人共存,同時擁有自己的選擇。她創(chuàng)造新義,但從中又可窺見被轉變后的他人的見解。而這個從思想到行動的建構一解構過程,則由我們來辨別。我們能否舉出一部作品?當然可以。根據學術界與出版界的習慣,阿倫特毋庸置疑地被稱作20世紀最偉大的一部作品(政治作品?哲學作品?女性作品?這個問題我們暫時不予回答)的作者。其中可以看到她犀利、簡潔、緊湊、旁征博引卻又語焉不詳?shù)奈娘L;她的重復與混雜激怒了各方面的專家;但正是由于阿倫特的風格植根于她的個人經驗和時代生活。
后記
“好一個天才!”——天資、稟賦、對真理卓爾不群的追尋;如今,人類想要從自己身上辨認出“天才”的抱負,破除了將人格神化的古老傳統(tǒng)。面對非凡的創(chuàng)新能力,連傳說中掌管未來英雄出生的神靈①也緘默了,“特別是這種創(chuàng)造力,如同神明的饋贈,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才華、絕妙的靈感”(伏爾泰[Voltaire])。后來,通過簡單的借代和類比,人們一致將“具有天才”的,或者干脆將產生了影響的那種人稱為“天才”②。然而,漢娜·阿倫特對所謂的“天才”嗤之以鼻。在她看來,“天才”的發(fā)明者生活在文藝復興時代:他們?yōu)樽约罕煌蓜趧?/pre>編輯推薦
《漢娜·阿倫特》作者主要作品有《恐怖的權力:論卑污》、《多元邏輯》、《女人天性:生活、瘋癲與語詞》等。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