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阿倫特

出版時間:2006-10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作者:朱莉亞·克里斯蒂瓦  頁數(shù):244  譯者:劉成富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漢娜·阿倫特》中作為海德格爾的學生和情人,漢娜·阿倫特一直關注著他的作品,但又從他那里解放出來,成了一位備受爭議又不可不提的政治理論家。我們將看到她如何為海德格爾的“此在”聽診,并用人際關系中“出現(xiàn)”的精湛技巧,取代了海德格爾“被拋”的孤獨感受。“出現(xiàn)”向每個人揭示了屬于他們自己的不可磨滅的獨特性,正如我們在阿倫特身上看到的一樣。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朱莉亞·克里斯蒂瓦 譯者:劉成富朱莉亞·克里斯蒂瓦(Julia Kristeva),1941年出生于保加利亞,1966年移居法國,現(xiàn)為巴黎第七大學教授,法國女權主義的標志性理論家。與西蘇和伊利格瑞構成“法國女權理論的新圣三位一體”。其知識履歷橫越語言學、符號學、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女性主義、文化批評、文學理論和文學創(chuàng)作等多個領域。主要作品有《恐怖的權力:論卑污》、《多元邏輯》、《女人天性:生活、瘋癲與語詞》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生命是一種敘事1.一部“如此坦呈”的傳記2.圣·奧古斯丁之愛3.“一個典型”的意義:拉赫爾·瓦倫哈根4.阿倫特與亞里士多德:為敘事一辯5.講述20世紀第二章 高級的人類1.她是猶太人2.在結構的要素之間3.什么是現(xiàn)代反猶主義?4.帝國主義……5.惡的平庸6.信仰與革命……第三章 思維、意志、判斷1.“誰”與主體2.與思考的“我”對話:“缺陷”、憂郁、專制3.人類生命進程中的暴力行為4.觀眾對政治哲學的趣味5.審判:在寬恕與承諾之間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不過,布呂歇爾的這一“站”并沒能讓阿倫特“站”回來。阿倫特通過各種復數(shù)行動實現(xiàn)自我凸顯,迫使人們,尤其是海德格爾,接受她的思想與判斷的特性。②在阿倫特的眼中,對獨特性的要求構成了人類生命的極點(她將這種要求追溯到自己常常致以熱烈敬意的鄧斯·司各脫③),但她從不以此為婦女的特性請愿。對政治學的激情、對出現(xiàn)的興趣,構成了阿倫特出生以后人格之中陽光的一面;結識布呂歇爾后,她的這一面得到了充分發(fā)展。一邊是在歷史上迷失了方向的孤獨哲人(海德格爾),另一邊是在政治學中迷失了方向,卻凸顯出“叛逆生命的真實性”的狂熱小丑(布呂歇爾),漢娜所做的,并不僅僅是在兩者之間挑選一個,或者簡單地將他們混為一談。對于她的這些身體伴侶、精神伴侶而言,至少從他們?yōu)樗诘慕嵌戎v,她也同樣是創(chuàng)造者。作為政治學“教授”,海因里希從深奧的哲學中,從妻子生命的精確性之中學到了很多:他們的通信證實了兩人的對話已經悄然豐富起來。相反,海德格爾閱讀阿倫特的作品后所表現(xiàn)出的淡漠——甚至緘默——說明他這個“職業(yè)思想家”并沒有從他年輕的學生那里受益。不過,從他們已出版的通信來看,兩人在晚年曾有過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交流。戰(zhàn)后,托特瑙堡的智者是否利用了他在效力于納粹主義之前的情人的社會地位呢?阿倫特是不是想通過接近海德格爾的思想,使自己的思想扎根于基本傳統(tǒng),在傳統(tǒng)思想中留下印記而后再擺脫束縛呢?歸根結底,就像在希臘的辯論會場上,或者在一個觀眾既做評委,又即興參與戲劇演出、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舞臺上一樣,漢娜·阿倫特建立了一種處于“兩者之間”的新穎思想:既涉足行動,又維護退縮行為。許多與她同時代的人都證實了她身上的女性魅力——在紐約的沙龍里有一些人思索著這個魏瑪共和國的怪女子①;也有像漢斯-約納斯(HansJonas)那樣的,對這位女性朋友頗為欣賞,因為在成為“本世紀最有思想的女性之一”的同時,阿倫特仍能“享受男人只為女人保留的關注”。她既非“思想家”(這是一個以偏蓋全的定義),也非“人”(這個字看不出性別),而是“女人”,約納斯強調說。②然而,只有受到強烈刺激時,阿倫特才肯為女性的狀況冒險抗爭:她是否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比女權主義者更有女性特質呢?其實,她并不認為支持女性“事業(yè)”是正確的。③如果有人告訴她,哲學家這一行主要是男人干的,她僅僅會說,“有那么一天,很可能會出現(xiàn)一位女哲學家”,并且不忘表明,那個人不會是她,因為哲學家群體并不接納她,她本人也只把自己定位在“政治理論”方面,有時甚至是一名“政治記者”!“發(fā)號施令不是一個女人該干的,正因如此,她才應當盡量避免陷入這種局面,盡管她堅定地保持著自己的女性特質?!瓕ξ覀€人而言,這個問題本身沒有產生任何作用”,④對那些堅持要求她對女性解放斗爭作出表態(tài)的人,她如此作答。不過,她既不會發(fā)號施令,也不會俯首聽命。事實上,某些人用以形容“女性”的雌伏,在接受耶路撒冷審判的艾希曼(AdohEichmann)身上,表現(xiàn)為思想缺失,或稱“平庸的惡”。阿倫特從這個納粹分子身上揭露的,是否正是這種言聽計從的“偽女性特征”呢?她發(fā)現(xiàn),艾希曼并非愚蠢透頂,而是平庸可笑,缺乏思想。其本人并未下達那些卑劣的命令,而是滿足于屈服和傳達。艾希曼是不是一種“非人”、一種“偽女人”、一個小丑呢?“我看了警察長達3600頁的審訊資料,看得非常仔細,我竟不記得自己笑過多少次,哈哈大笑!……我臨死前恐怕還要再笑上3分鐘?!雹倏墒?,如果既非發(fā)號施令,又非俯首聽命,既非施展影響,又非服從屈就,那么究竟應如何定義女人呢?“對于我來說,最基本的是理解——我必須理解。我的寫作也屬于這種理解,它本身也是理解過程的一部分……當別人也能理解時,我所獲得的滿足感不亞于重返故園?!雹谶@種“理解者”的謙遜態(tài)度揭示出豐富的隱含意義。理解者等待,接受,歡迎:虛懷敞開,她任人???,她接近,她是相隨相伴的,她擁有泰然的“自由放任”的基質(海德格爾所強調的“泰然任之”),并且這種基質自由繁殖。不過,理解者也會索?。核x擇、奪取、糅合、改變因素,將它們據為已有,并進行改造。理解者與他人共存,同時擁有自己的選擇。她創(chuàng)造新義,但從中又可窺見被轉變后的他人的見解。而這個從思想到行動的建構一解構過程,則由我們來辨別。我們能否舉出一部作品?當然可以。根據學術界與出版界的習慣,阿倫特毋庸置疑地被稱作20世紀最偉大的一部作品(政治作品?哲學作品?女性作品?這個問題我們暫時不予回答)的作者。其中可以看到她犀利、簡潔、緊湊、旁征博引卻又語焉不詳?shù)奈娘L;她的重復與混雜激怒了各方面的專家;但正是由于阿倫特的風格植根于她的個人經驗和時代生活。

后記

“好一個天才!”——天資、稟賦、對真理卓爾不群的追尋;如今,人類想要從自己身上辨認出“天才”的抱負,破除了將人格神化的古老傳統(tǒng)。面對非凡的創(chuàng)新能力,連傳說中掌管未來英雄出生的神靈①也緘默了,“特別是這種創(chuàng)造力,如同神明的饋贈,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才華、絕妙的靈感”(伏爾泰[Voltaire])。后來,通過簡單的借代和類比,人們一致將“具有天才”的,或者干脆將產生了影響的那種人稱為“天才”②。然而,漢娜·阿倫特對所謂的“天才”嗤之以鼻。在她看來,“天才”的發(fā)明者生活在文藝復興時代:他們?yōu)樽约罕煌蓜趧?/pre>

編輯推薦

《漢娜·阿倫特》作者主要作品有《恐怖的權力:論卑污》、《多元邏輯》、《女人天性:生活、瘋癲與語詞》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漢娜·阿倫特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9條)

 
 

  •   “不過,布呂歇爾的這一“站”并沒能讓阿倫特“站”回來。阿倫特通過各種復數(shù)行動實現(xiàn)自我凸顯,迫使人們,尤其是海德格爾,接受她的思想與判斷的特性。②在阿倫特的眼中,對獨特性的要求構成了人類生命的極點(她將這種要求追溯到自己常常致以熱烈敬意的鄧斯·司各脫③),但她從不以此為婦女的特性請愿”。這是上面的文摘第一句,我實在不知所云,能猜個大概。譯者功力不夠,還是不要攬這個經典活。不敢買。
  •   她是某位大師的情人可見大師多么了不起我也跟導師 但是我依舊平庸 除了自己的資質呵呵 剩下的我不多說了所有感慨學術水平低下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慨
  •   看起來還是不錯的,準備暑期里看。
  •      極不喜歡此書——
      
       一本學術書,居然由五個人來翻譯,天知道是不是出版社為省錢找的學生譯的,中國的譯本往往如此。有朋友勸我學英語,理由是“讀原文,不受翻譯的鳥氣”。她的先生就是做翻譯的,但出版社付的譯費太少,不足以謀生,而出版社更愿意找學生譯,一堆學生譯一本小書,又便宜,又快速——但沒有任何質量可談了。中國人一向沒有道德,從翻譯上就可以看出文化機構與文人無德,一個國家連最基本的出版機構都無德了,這個國家還能有知到哪里去。
      
       此書錯誤極多,比如“暴民”譯成“賤民”,完全改變了阿倫特的學術關鍵詞。
      
       就算此書完全譯得正確,也可以不讀,因為它不是阿倫特的傳記,算是半個思想傳記,讀完之后你不會對阿倫特的生平有個大致概泛的了解。如果你讀完阿倫特的著作,讀此書沒有必要了,因為它只是對所有阿倫特著作的“內要提要”;如果你沒讀過阿倫特,也可以不讀此書,因為你壓根兒不明白作者賣弄術語的行文在講什么東西。
      
       所以,我買此書也是個錯誤。
  •     世界上最強烈的激情,有一種,是天才對真理的熱愛。
      
       ——記我生命中最愛的那個女人
      
      ---------------------------------------------------------------------------------------
      
      漢娜·阿倫特遇上海德格爾那年18歲,和波伏瓦遇上薩特的年紀相仿。然而苦澀得令波伏瓦娃不可比擬的是,海德格爾此時已經35歲,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的妻子艾爾弗蕾德精明強干:這是一個牢不可破的家庭。
      
      這甚至從一開始便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段平等的戀情。那個占據了長者與智者之位的男人,在其一生之中都未有跡象,曾給過他那才華過人的女學生分毫發(fā)自真心的激賞。令如此一位富有強烈獨立傾向的年輕女子對自己言聽計從,只是使得這位正處于上升時期的哲學家平添了幾分人生得意。年輕芬芳的肉體所賦予的歡娛,如此罷了,一個女人的智慧與才情又有什么可值得重視的呢——這自大狂從來不肯迎面正視她同樣閃耀著智慧的灼灼目光。
      
      不倫的戀情維持了四年。諸如此類的事情最后總要劃上一個句號,海德格爾終于決定讓阿倫特離去。
      
      崔衛(wèi)平在很多年以后問道:要多大的力量她才能在內心深處擺脫這位遠不可及的戀人的牢固盤踞?要多么頑強的生命力才使得她不感到自己是蒙受損失的,而仍然可以是完整的和結實的?要多么寬廣的胸懷才使得她不會對世界和他人產生怨恨,從此將自己封閉起來?而我想感慨的卻是,幸虧,幸虧在那人生最光芒四射的青春年華,在一個女人被愛情消磨掉所有的銳氣與驕傲之前,她離開了這座令人柔腸百結的城市,卻在他處撞見了燦爛星光。幸虧,這一顆睿智不凡的心臟,沒有匍匐在那巨大光環(huán)下的陰影腳下,更沒有因為一段痛苦的過往便停止它振奮激昂的跳動!
      
      和所有年輕的女孩一樣,阿倫特最初的辦法是試圖愛上別人。但是最終,另外一件事情幫了她的忙。1929年起,她開始寫作《拉赫爾·瓦倫哈根:一個猶太婦女的生活》。這一次寫作最終將她從哀傷與絕望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更讓一個才華橫溢的女人從她那不可一世的情人的巨大羽翼下獲救。
      
      她的傳主是拉赫爾·瓦倫哈根(1771--1833),一位猶太珠寶商人的女兒。在阿倫特的筆下,她既不富有,也不具有出眾的容貌,然而天性率真、領悟力極強、才華橫溢。這個年幼之時便深得歌德贊賞的女子成為了一個著名沙龍的女主人,在她的周圍建立了一個詩意烏托邦。無數(shù)在后世熠熠生輝的名字圍繞在這年輕女子的周圍,與她瑰麗的夢想交相輝映。某種殘酷的真相的揭露,一直要到她的未婚夫改變主意。
      
      那個傲慢的伯爵,一切的榮光都源于顯赫的古老家族。她企圖以“平等個人”的條件,以自由的精神去淡化他不可一世的家族頭銜,他洋洋得意的社會地位。然而一旦離開沙龍,被充分邊緣化的卻是拉赫爾。她過去沉浸在她的精神世界里,沉浸在“愛情、樹木、音樂”之中,表面上在這個“精神的領域”中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但這種平等是何其脆弱。
      
      對一個女人最后的傷害,終究還是以感情的名義最終完成。然而對一位真正偉大的女人而言,她豐盈的生命卻絕不會終結于一個男人的名姓或一段感情的夭亡。拉赫爾慢慢地從自己所受到的傷害中清醒和恢復過來,明白了自己被動的、無可選擇的處境,體驗到個人在整個社會面前的孤立無援?!八⒉皇蔷砣肓撕鸵粋€人的紛爭,而是卷入了與整個世界的紛爭”阿倫特寫道。而當她意識到這一點,則意味著她睜開雙眼,由此步入社會;她個人感情的痛苦從而成為她擴大自己存在疆界的一個源泉:她開始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猶太人的命運,嘗試著從把個人的孤獨和她所屬的猶太民族的孤獨聯(lián)系在一起。
      
      通過清理這位女人的生平,阿倫特也給自己和海德格爾的關系找到一個平衡之點。她終于看清了自己做為一個猶太人在這個社會中的真實處境和命運。該書最后一章的標題是“不能逃避做一個猶太人”,她決心從此承擔做為一個猶太人的重負,而不是逃往海德格爾的“林中空地”。在阿倫特被整個女性知識分子,尤其是女性主義知識分子群體放逐的漫長歲月里,當一些人指責她絲毫不給予女權運動任何關注,而另一些人多少有些譏諷地稱她為海德格爾的學生與情人的時候,《論人類極權主義的起源》和《人的條件》卻為她奠定了絲毫不遜色于波伏娃的地位。正是在阿倫特的著作里,人類聽見了自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浩劫之后,對生命最深情的詠嘆。
      
      當代西方知識分子女性的代表,波伏娃、阿倫特,以及桑塔格,在這三人之中,我毫不遲疑地以漢娜為我的最愛。無論是那專注地凝望著她偉大的情人的18歲少女嬌艷,還是三十年以后那飽經歲月洗禮的滄桑面容,總是能夠,在我的心里,激起愛與痛的火花。他傲慢地俯視著這個少不更事的女孩,他甚至不愿意聆聽,而是傲慢地延續(xù)他作為一個授道者的角色,頤指氣使,居高臨下。直到最終,正義與勝利的榮光重新劃分。這個從來都不肯悔悟的女人,這個生命的最后時刻依然堅信自己偉大的愛情的女人,到二戰(zhàn)結束之后,依然將雙手伸向了那個被全世界唾罵的男人。她也許一直沒有被理解,卻早已經得到救贖。
      
      說到底,阿倫特是一個讓我動情的女人。在她的身上,同時閃耀著人類最偉大的兩種激情:對真理的如饑似渴的追求,以及,對愛情永不放棄的固守。
      
  •   “某某主編”
    這是很惡心的一個詞
  •   
    可是我很喜歡這本書。
  •   讀原文,不受翻譯的鳥氣。。。。我也覺得這書可能寫得不錯只是翻譯的惡心了
  •   這翻譯估計譯者自己都讀不懂
  •   恩,不錯,作個標記.
  •   對真理的如饑似渴的追求,以及,對愛情永不放棄的固守。
    感動
  •   呵呵,其實原本是羅素的句子,支撐人生存的三種最偉大的激情: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渴求,和對人類苦難痛徹心扉的憐憫
    其實現(xiàn)在想來,我沒有必要做這個刻意的修改的,第三種激情依然適用于阿倫特。
  •   然而對一位真正偉大的女人而言,她豐盈的生命卻絕不會終結于一個男人的名姓或一段感情的夭亡。
    說得好!
  •   怎么樣才能看自己選中的電影
  •   怎樣看電影?
  •   不是《人的權利》,是《人的境況(條件)》。
  •   支撐人生存的三種最偉大的激情: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渴求,和對人類苦難痛徹心扉的憐憫 ^_^
  •   然而對一位真正偉大的女人而言,她豐盈的生命卻絕不會終結于一個男人的名姓或一段感情的夭亡。
    寫得真好啊..
    文筆真好..
  •   譯者是以前的法語老師
  •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渴求,和對人類苦難痛徹心扉的憐憫
    :)
  •   解讀了她想被世人了知的真理與心情,我們感受了,這個女人的破碎之光
  •   仿佛從中找到了力量,讓自己也一樣頑強,充滿激情。好文!
  •   馬上去看看
  •   標記,擠時間讀!
  •   忙碌的生活,讓我不太可能有太多的時間讀書。
    所以,要感謝寫出這樣好的書評的人^_^
  •   瀟瀟你真要戒網一周么?現(xiàn)在這種時候就沒人和我玩兒了:(
  •   此文是原創(chuàng)么?
  •   看來還真是值得一看。
  •   現(xiàn)在,這樣的女性太少了。大多都是無病呻吟的一類,呵呵。
  •    世界上最強烈的激情,有一種,是天才對真理的熱愛。
      
       ——記我生命中最愛的那個女人
    喜歡,留個記號?。海?/li>
  •   真好~
  •   一個女人的堅韌,是任何自以為是的男人都難以想象出來的。他們只能選擇驚嘆
  •   我喜歡她強女人的形象
  •   這是每個女人在潛意識里都渴望的愛情
  •   轉彎,遇到了讓人窒息的美麗
  •   慚愧,男人的自大啊,如同女人的虛榮一樣難以戒除。
  •   這一次寫作最終將她從哀傷與絕望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更讓一個才華橫溢的女人從她那不可一世的情人的巨大羽翼下獲救。
    正是。
      
  •   擦,這里面是不是有很多崔衛(wèi)平老師的文章《漢娜·阿倫特:熱愛世界》里的段子么?
    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5745
    或者您就是崔老師本人?
    這書的翻譯不好,至少我讀得很苦啊
  •   克里斯蒂瓦這本書已經被翻譯得夠糟糕的了.
    崔衛(wèi)平那些問題更是亂問,就算是粉絲也不能這么亂解釋偶像啊.
    阿倫特最初和海德格爾的關系被解釋成一般意義上的情愛關系,才有了那些濫情的詞兒,什么哀傷啊絕望啊;其實那時候阿倫特是愛智慧,只不過在其時的條件下,愛智和愛一個年長的,靠近真理的人難以區(qū)分.她最初的痛苦被崔衛(wèi)平解釋成個人情愛的傷痛,偽女權主義者還能再淺薄點兒么.
    我怎么越來越覺得崔衛(wèi)平跟什么葉傾城也差不多.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