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情感發(fā)展與教育

出版時間:2003-12-01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作者:朱小蔓,梅仲蓀 著  頁數(shù):425  

內容概要

  《兒童情感發(fā)展與教育》主要內容包括:情感的奧秘和內涵,兒童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兒童情感發(fā)展的關鍵期,情感教育的意義、內涵和時代特征,情感教育的目標和要求,情感教育的內在機制等。

作者簡介

  朱小蔓,1947年生,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yè)。曾從事13年教育實際工作,后在東南大學哲學與科學系攻讀倫理學,獲哲學碩士學位;在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攻讀教育基本理論,獲教育學博士學位。1992年應邀至莫斯科大學哲學系倫理學教研室訪學,專攻道德哲學。曾任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現(xiàn)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兼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道德教育哲學。執(zhí)著于情感教育領域的研究,在國內外刊物發(fā)表該方面論文80余篇。專著《情感教育論綱》被認為是國內第一本從哲學層面研究情感教育及其機制的優(yōu)秀著作,在國內外引起重視和反響,該著作獲江蘇省第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合著《兒童情感發(fā)展與教育》,獲江蘇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對話性著作《教育的問題與挑戰(zhàn)——思想的應答》,獲江蘇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獲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分偕p,1936年出生,1959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長期從事兒童情感發(fā)展和教育心理學教學與研究。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學特級教師、上海市兒童教育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特聘兼職教授。主編《愛國情感教育心理學初探》,獲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并為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編《愛國情感教育心理學叢書》。撰寫《試論愛國情結文化——民族文化和愛國情感培養(yǎng)的研究》、《愛國情感本質和文化認同》、《愛國情感心理成份的三維結構和中學生愛國情感調查》、《愛國之情從小培養(yǎng)——幼、小、中分階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驗初探》等論文,其中有的論文榮獲中美《社會文化與倫理道德》征文優(yōu)秀論文獎、中國教育學會優(yōu)秀論文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等。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情感的奧秘和內涵第一節(jié) 情感的內涵第二節(jié) 情感的心理成份第三節(jié) 新世紀對高情感的呼喚第二章 兒童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第一節(jié) 兒童情感發(fā)展的意義第二節(jié) 兒童期的劃分第三節(jié) 兒童情感發(fā)展的理論第三章 兒童情感發(fā)展的關鍵期第一節(jié) 關鍵期理論的概述第二節(jié) 嬰幼兒的情感發(fā)展第三節(jié) 小學生的情感發(fā)展第四節(jié) 初中生的情感發(fā)展第五節(jié) 高中生的情感發(fā)展第四章 情感教育的意義、內涵和時代特征第一節(jié) 情感教育的意義第二節(jié) 情感教育的內涵第三節(jié) 情感教育的時代特征第五章 情感教育的目標和要求第一節(jié) 情感教育的目標構建第二節(jié) 情感教育目標的分階段要求第三節(jié) 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第六章 情感教育的內在機制第一節(jié) 情感教育中的情動和感受第二節(jié) 情感教育中的體驗和理解第三節(jié) 情感教育中的融合過程第七章 家庭的情感教育第一節(jié) 情感發(fā)展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地位第二節(jié) 盧梭《愛彌兒》對兒童情感培養(yǎng)的啟示第三節(jié) 良好家庭氛圍是兒童情感健康發(fā)展的基礎第四節(jié) 父母愛與愛父母第八章 幼兒園的情感教育第一節(jié) 情感發(fā)展在幼兒成長中的特殊價值第二節(jié) 幼兒情緒和情感的發(fā)展第三節(jié) 幼兒園情感教育的目標、內容和途徑第四節(jié) 幼兒園情感教育課程化探索第九章 學校的情感教育第一節(jié) 教學活動和情感發(fā)展第二節(jié) 探求性學習和愉快教育研究第三節(jié) 成就性學習和成功教育研究第四節(jié) 審美性學習和審美素質教育研究第五節(jié) 情境教學及其操作體系第六節(jié) 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引入課堂后師生情感及其交流第七節(jié) 教師情感資質和教師情感教育第十章 在交往中發(fā)展兒童健康的情感第一節(jié) 交往在兒童情感發(fā)展中的作用第二節(jié) 師生交往與師生之愛第三節(jié) 同學交往與同學友誼第四節(jié) 集體生活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搖籃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四)情感教育本身的難度  情感教育在傳統(tǒng)教育框架中有自己悠遠的歷史,但在現(xiàn)代教育框架中則變得十分陌生。因為,自從教育學理論擺脫哲學的懷抱,求助實驗心理學,走向“科學”的教育學后,教育學的所有基本概念幾乎都要到實驗心理學中尋找根據(jù),并且主要是以西方的研究為參照系。  問題在于,實驗心理學建立以來,對情緒的研究步履蹣跚,直到70年代以后才有轉折性的進步。情緒的實證研究最早從情緒生理學突破,后來,行為主義的理論占據(jù)主導地位,導致情感研究將生理指標和行為指標作為最主要的資料來源。根據(jù)這一研究方法和理論框架,難以將主觀體驗容納進研究視野。精神分析學派雖然重視通過人的內部體驗、內部沖突、內部動機等重要變量來解釋情感,但只局限于人體的本能、內驅力。在行為主義學派和精神分析學派之后發(fā)展起來的情緒是多維量結構、多成份組合、多水平整合的心理現(xiàn)象和心理活動過程,采用多項指標,并把那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變量因素作為制定研究方法的原則確定下來,在研究時作出綜合分析。這使得情緒研究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但是,總體上來看,西方情緒研究的自然科學實證方法和手段主要是用“條件刺激”(至多是“社會性條件刺激”)來代替人的復雜社會關系、社會生活,不能揭示“社會性”的真實含義。因此,西方情緒理論仍然是對人類基本情緒研究多,對人所特有的情感、情操研究少;對情緒的外顯行為研究多,對情緒的內在感受研究少;對幼小兒童的情緒研究多,對成人的社會性情操的發(fā)展過程研究少。這一基本的研究格局直接影響到情感教育。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兒童情感發(fā)展與教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