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作者:王群栗 點校 頁數(shù):208 字數(shù):1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宣和書譜》一一十卷,是《宣和晝譜》的姊妹篇,成書于北宋宣和年間,一般認為是宋徽宗及其內(nèi)臣(或臣子)所編。該書系統(tǒng)著錄皇家秘藏歷代書法名帖,總計書家197人,作品1214帖,是一部系統(tǒng)記錄官廷藏帖的巨著,以其著錄完備、保存了大量史料而在書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該書分焉歷代帝王書、篆書、隸書、正書、行書、草書、八分書等類,每類前系以短敘一篇,敘述該書體的起源、發(fā)展,代表人物及不著錄某些書家的緣故,其下按時代順序收錄書家小傅、品評及其作品目錄(每位書家以其最主要或成就最高的害體歸類,其他書體也在傳后予以著錄),其體例對書畫著錄類著作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其評論歷來為學者所稱賞。該書常見版本有《津逮秘書》本、《學津討原》本、《四庫全書》本等,本書即以津逮本為底本排印,以他本參校,并收集了歷代有關(guān)《宣和書譜》的著錄資料作為附錄。書后附人名索引。
書籍目錄
點校說明
宣和書譜卷第
歷代諸帝后附
晉
晉武帝
唐
唐太宗
唐明皇
唐肅宗
唐代宗
唐德宗
唐宣宗
唐昭宗
武則天
梁
梁太祖
梁末帝
周
周世宗
宣和書譜卷第二
篆書敘論
篆書
唐
李陽冰
衛(wèi)包
唐元度
釋元雅
宋
益端獻王
徐鉉
章友直
隸書敘論
唐
韓擇木
宣和書譜卷第三
正書敘論
正書
魏
鐘繇
宋
蕭思話
齊
王僧虔
隋
薛道衡
……
宣和書譜卷第四
宣和書譜卷第五
宣和書譜卷第六
宣和書譜卷第七
宣和書譜卷第八
宣和書譜卷第九
宣和書譜卷第十
宣和書譜卷第十
宣和書譜卷第十二
宣和書譜卷第十三
宣和書譜卷第十四
宣和書譜卷第十五
宣和書譜卷第十六
宣和書譜卷第十七
宣和書譜卷第十八
宣和書譜卷第十九
宣和書譜卷第二十
附錄
章節(jié)摘錄
宣和書譜卷第二 篆書敘論 篆書所自來遠矣。其古文科斗之書,已見于鼎彝金石之傳,其問多以形象為之,而文彩未備也。自古文科斗之法廢而后世易以大篆,實出史籀也。籀在周宣王時為太史氏,其書今之所存者,石鼓是也。以其籀之所創(chuàng),故名之曰「籀書」;以其為太史氏而得名,故又謂之曰「史書」。若夫小篆,則又出于大篆之法,改省其筆晝而為之。其為小篆之祖,實自李斯始。然以秦穆公時《詛楚文》考之,則字形真是小篆,疑小篆已見于往古而人未之宗師,而獨李斯擅有其名。按秦初并天下,丞相李斯欲罷其不與秦文合者,當時字晝惟古文與大篆耳,豈李斯別為小篆以異之耶?自斯而降,至漢得一許慎,魏得一韋誕,而風流文物,猶足以追往古而名一世,信斯文之出特非小補。自漠魏以及唐室千載間,寥寥相望,而終唐室三百年問,又得一李陽冰,篆跡殊絕,自謂倉頡后身,觀其字,真不愧古作者。五代時,南唐偽主李煜割據(jù)江左,輕如鴻毛,有一徐鉉,篆畫高古,人亦為之改觀,信此學之在世,其存亡與人為重輕也。至于今益端獻王及章友直,皆以篆學得名,杰然成一家法。今得其自唐以來七人,錄之于左,曾非濫竽以進者。若夢英之徒,為種種形似之沓取名以流后世,如所謂仙人務(wù)光偃薤之篆,是皆不經(jīng)語,學者羞之,故不錄。 篆書 唐 李陽冰 唐李陽冰,字少溫,趟郡人。官至將作少監(jiān),善詞章,留心小篆迨三十年?!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