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1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 作者:[[明]王寵書] 頁數(shù):3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王寵(1494~1533),中國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后字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是書法家蔡羽的學生,以諸生貢太學。其詩喜歡建安、三謝及盛唐詩風,著有《雅宜山人集》。王寵生活于弘治至嘉靖年間,這時正是吳門地區(qū)書法創(chuàng)作鼎盛時期,他雖是祝允明、文徵明的后輩,卻與他們并稱為吳中三家。其書法初摹虞世南、王獻之,后稍出己意,行書和草書一反明代放浪不羈的風格,運筆速度較慢,比較注意點畫得失,以沉著的筆觸從容書寫,形成一種古拙典雅的風格,在明代別樹一幟。小楷受鍾繇、王獻之等人的影響,用筆圓轉、淳厚,結構上竭力避免筆畫的交疊,在古樸中見空靈。 盡管王寵一生短暫,但仍留下了為數(shù)可觀的藝術珍品,對后世產生了較大影響。以行書為例,明代文學家唐順之(荊川先生)、清初八大山人等都有過一段學王雅宜的經歷,故而在他們的作品中,讀者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王寵書法那疏秀出塵、婉麗俊逸的藝術趣味。此外,上海博物館所藏祝允明書《曹植詩冊》,風格亦酷似王雅宜書,已故著名書畫鑒定家劉九庵先生甚至持“祝臨王書”說。至于小楷,后人臨習以成家或假王寵上溯晉、唐者更是不勝枚舉。 王寵資性穎異,才俊志高,“弱冠即博涉墳籍,沉精篇翰”,通曉詩文群經。初為邑諸生,后與兄王守(字履約)同舉應天鄉(xiāng)試,兄中進士,而他卻名落孫山。繼而貢入太學,人稱“王貢士”或“王太學”。以后,自正德庚午至嘉靖辛卯,凡八次應試,均未中。乃潛心詩書,逍遙林下。其間,嘗北游燕趙之地。二十年讀書石湖之上,講業(yè)楞伽山中,與文徵明(比王寵大二十四歲)、唐寅(姻親,王寵子娶唐寅女)、陳淳、湯珍(字子重)、袁兄弟等名士相往從,一時譽滿吳中。嘉靖十年辛卯(1531年),王寵游南雍,不幸得疾。即東歸,養(yǎng)病于虞山白雀寺。兩年后歿,得壽僅四十歲。王寵去世后,弟子朱浚明收羅編纂其詩文十卷,于嘉靖十六年刻成《雅宜山人集》此外,王寵還著有《東泉志》四卷,其散曲作品被收入于《南北宮詞紀》、《吳騷合編》等書中。
作者簡介
王寵(1494~1533),中國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后字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是書法家蔡羽的學生,以諸生貢太學。其詩喜歡建安、三謝及盛唐詩風,著有《雅宜山人集》。王寵生活于弘治至嘉靖年間,這時正是吳門地區(qū)書法創(chuàng)作鼎盛時期,他雖是祝允明、文徵明的后輩,卻與他們并稱為吳中三家。其書法初摹虞世南、王獻之,后稍出己意,行書和草書一反明代放浪不羈的風格,運筆速度較慢,比較注意點畫得失,以沉著的筆觸從容書寫,形成一種古拙典雅的風格,在明代別樹一幟。小楷受鍾繇、王獻之等人的影響,用筆圓轉、淳厚,結構上竭力避免筆畫的交疊,在古樸中見空靈。 盡管王寵一生短暫,但仍留下了為數(shù)可觀的藝術珍品,對后世產生了較大影響。以行書為例,明代文學家唐順之(荊川先生)、清初八大山人等都有過一段學王雅宜的經歷,故而在他們的作品中,讀者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王寵書法那疏秀出塵、婉麗俊逸的藝術趣味。此外,上海博物館所藏祝允明書《曹植詩冊》,風格亦酷似王雅宜書,已故著名書畫鑒定家劉九庵先生甚至持“祝臨王書”說。至于小楷,后人臨習以成家或假王寵上溯晉、唐者更是不勝枚舉?! ⊥鯇欃Y性穎異,才俊志高,“弱冠即博涉墳籍,沉精篇翰”,通曉詩文群經。初為邑諸生,后與兄王守(字履約)同舉應天鄉(xiāng)試,兄中進士,而他卻名落孫山。繼而貢入太學,人稱“王貢士”或“王太學”。以后,自正德庚午至嘉靖辛卯,凡八次應試,均未中。乃潛心詩書,逍遙林下。其間,嘗北游燕趙之地。二十年讀書石湖之上,講業(yè)楞伽山中,與文徵明(比王寵大二十四歲)、唐寅(姻親,王寵子娶唐寅女)、陳淳、湯珍(字子重)、袁兄弟等名士相往從,一時譽滿吳中。嘉靖十年辛卯(1531年),王寵游南雍,不幸得疾。即東歸,養(yǎng)病于虞山白雀寺。兩年后歿,得壽僅四十歲。王寵去世后,弟子朱浚明收羅編纂其詩文十卷,于嘉靖十六年刻成《雅宜山人集》此外,王寵還著有《東泉志》四卷,其散曲作品被收入于《南北宮詞紀》、《吳騷合編》等書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