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孟非 頁數(shù):264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直到現(xiàn)在,我仍然不能確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得下去這么平淡的一本書。我既沒有到該寫自傳的歲數(shù),更沒有可以寫自傳的資本,只是因為今年正好無可避免地邁入不惑之年的門檻,似乎要做一些稍微特別點兒的事情才比較像樣,這才有了這本書—這有點兒像我們的國家“逢五逢十”搞大慶的意思。之前出版過兩本雜文集,都是我在新聞節(jié)目里寫的時評,屬于本職工作的副產(chǎn)品。除此之外,就是現(xiàn)在這本關(guān)于我自己的書了,也是第一本關(guān)于我自己的書?;蛟S,有人會覺得《非誠勿擾》非常精彩,它的主持人也應(yīng)該有同樣精彩的人生。我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誤會。大多數(shù)采訪過我的媒體朋友都不約而同地驚訝地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我竟然如此乏味—既沒有高尚的情操,也沒有高雅的情趣,更沒有高深的思想,甚至說不出一點兒高級的俏皮話。他們普遍認(rèn)為,生活中的我和電視里的那個人基本上還算表里如一,但相比之下少了很多趣味。記得有一個女記者采訪我,半個多小時后實在忍不住了,絕望地對我說:“就你說的這些東西,怎么寫得出一篇稿子來???”當(dāng)時弄得我相當(dāng)緊張和羞愧,恨不得把心掏給她,好讓她寫出一篇稍微像樣點兒的東西拿回去交給她的主編。這本書算是我一些人生片段的回憶,并不怎么精彩,但對于人們?nèi)媪私馕疫@個人或許有點兒作用—如果真有這樣的人的話。之前有些媒體把我的人生描述得相當(dāng)苦逼和勵志,比如“百度百科”上關(guān)于我的介紹,事實部分還算屬實,但描述性的部分太多了,而且充滿了作者自己“合理”的想象,加上“知音體”的文字風(fēng)格,流傳甚廣,這讓我一直感到相當(dāng)難堪。于是產(chǎn)生了一個樸素的想法:與其讓別人去“創(chuàng)作”,不如自己老老實實地寫出來,算是“以正視聽”。在我這個年紀(jì)已經(jīng)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寫作的愿望和寫作的能力完全是兩件事情。而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各種愿望和能力都會一并下降。所以,現(xiàn)在還有人愿意攛掇我寫點兒關(guān)于自己的東西,也就半推半就地答應(yīng)了。由此也可見我的性格之一,容易被說服,隨遇而安。總之,必須事先老老實實地告訴讀者,這是一本寡淡如我的書。如果有人肯讀完它并由衷地認(rèn)為很有意思,我只能認(rèn)為:這是一個奇跡。書里收錄了一些近年來我走過的地方、拍下的相片,不能用攝影的眼光去要求它們,也就是些到此一游的東西,但它畢竟是我經(jīng)歷的組成部分,或許以后再版時,會增改更多圖片。那是以后的事了?!靶蜓浴钡墓δ苷绽且兄x一些人的。這本書的出版要感謝我的經(jīng)紀(jì)人劉葆琪小姐,是在她的熱心提議下我才決定寫這本書的,而且她忍受了近半年來我的邊寫邊抱怨。還要感謝羅斐編輯對這本書的耐心,不斷催促我交稿。最后還要感謝磨鐵的沈浩波先生,他為這本書幾次親赴南京并且假裝饒有興趣地聽我說了很多無趣的故事。他出過那么多書,接觸過那么多或有思想或有趣的作者,跟我數(shù)次長談,聽那么多無趣的瑣事,不知他要付出多大的毅力。還有很多曾經(jīng)幫助過我的老師、同事、領(lǐng)導(dǎo)和朋友,一本書的出版畢竟不是獲獎感言,就不矯情地一并感謝了。
內(nèi)容概要
這是孟非對過往四十年歲月的動情回顧、從容講述。
童年重慶、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對他影響深遠(yuǎn)。
中學(xué)時代的嚴(yán)重偏科,黑暗得讓他看不到未來。
臨時工的日子辛酸艱苦,卻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
他從攝像、記者、編導(dǎo)、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過。
四十年,人生坎坷,從平凡到精彩,命運(yùn)總在不經(jīng)意間轉(zhuǎn)折。
順應(yīng)本心,淡定從容,坦然面對每一次改變。
隨遇而安,是很多人問起他的心路歷程時,他給出的唯一答案。
作者簡介
孟非,江蘇衛(wèi)視著名主持人,主持過的節(jié)目《南京零距離》、《絕對唱響》、《名師高徒》、《非誠勿擾》。2003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新銳主持人”、“中國百優(yōu)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2007年、2008年、2009年主持江蘇衛(wèi)視《絕對唱響》、《名師高徒》。2010年主持《非誠勿擾》,收視率在全國同時間段獲得第一,節(jié)目受到觀眾和網(wǎng)友的廣泛關(guān)注。2011年6月起開始主持《非常了得》。
書籍目錄
033 第二部分 南京,南京
034 五、小資本家爺爺
041 六、重慶和南京的差別
043 七、不堪回首的中學(xué)時代
055 第三部分 印廠生涯
056 八、印刷工
063 九、這就是勞動人民
069 十、工傷
085 第四部分 走進(jìn)電視臺
086 十一、打雜
088 十二、成長
090 十三、“名記”
094 十四、遲到一年的公正
098 十五、轟動一時的報道
101 十六、走出低谷
105 十七、主持生涯
109 十八、他們說《非誠勿擾》
127 第五部分 難忘新疆
128 十九、愛上新疆
132 二十、喀納斯
136 二十一、不醉不歸
141 二十二、異域風(fēng)情
144 二十三、賈娜爾
146 二十四、死生帕米爾
149 二十五、塔吉克風(fēng)俗
152 二十六、傳說有點兒美
155 二十七、公主堡歷險
164 二十八、塔克拉瑪干
167 二十九、克里雅
175 第六部分 隨便說說
176 三十、我愛養(yǎng)狗
181 三十一、絮絮叨叨
187 第七部分 希臘啟迪:民主與國民
188 三十二、民主的起源地
192 三十三、最后一分鐘哲學(xué)
198 三十四、希臘的笑容
203 第八部分 德國:“人”字別有意味
204 三十五、不一樣的世界杯
212 三十六、德國人的性格
219 三十七、熟悉的陌生人
227 第九部分 以色列十日談
228 三十八、神秘的國度
237 三十九、我們不了解的以色列
244 四十、“人民公社”基布茲
章節(jié)摘錄
混濁了上千年的朝天門碼頭的江水依然混濁,潮濕陰暗了千百年的吊腳樓依然潮濕。在綠軍裝大行其道、人們的激情正被語錄和標(biāo)語調(diào)配得昂揚(yáng)亢奮的一九七一年,我出生在重慶。對重慶這個城市的印象,主要來自我十二歲之前,之后我就跟著父母到了南京。那時候的重慶真的是老重慶,至今我對它仍然懷著一種非常特殊的感情,一種想起來就要流淚的感情。面對那座城市,自私一點兒地說,我甚至不愿意看到它的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希望童年記憶中的那座城市永遠(yuǎn)永遠(yuǎn)不要有任何變化,好讓我每一次回到那里都有清晰的記憶可以追尋。前不久有個導(dǎo)演跟我說他很喜歡重慶,列舉了三條理由:第一,重慶這個城市特別有立體感,山城嘛,依山而筑,正所謂“名城危踞層巖上,鷹瞵鶚視雄三巴”;第二,重慶方言特別有感染力,火暴中透著幽默感,幽默感里透著智慧;第三,重慶的美食。我贊同他的話。重慶這座城市的立體感是天賜的,在中國城市“千城一面”的今天,重慶無論怎樣都不會變得像其他城市一樣。在其他大多數(shù)城市想買一套能看江景、看山景的房子,恐怕都會比買一套普通房子要貴許多,但在重慶,你想買套看不見江或看不見山的房子,還真不容易。在重慶,哪怕是普通百姓的房子,推開窗,看到的不是江,就是山。嘉陵江和長江的交匯處,就這樣被重慶攬在懷中。因為重慶的路多為盤山而建,所以這里基本上看不到自行車。在我童年的記憶中,自行車是一種高級的娛樂工具,而非交通工具。說到重慶,我印象最深的是終日陰霾,不見陽光。尤其是冬天,整個一 “霧都茫?!薄6跐忪F之中,又滿是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的吊腳兒,一個摞著一個,從朝天門碼頭一直往上摞到山頂,遠(yuǎn)遠(yuǎn)望去,整座城市仿佛就是由吊腳樓組成的?!鹅F都茫茫》、《一雙繡花鞋》、《重慶談判》這類以國共和談或以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重慶為背景的影視劇里,都能看到這樣的吊腳樓。直到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初期,在重慶拍時代背景為三四十年代的電視劇或電影,選景都并不困難,一九四九年前重慶什么樣,八十年代的時候還是什么樣。很多年后,每當(dāng)我看到這樣的影視劇,不管拍得多爛,我都會多看幾眼。小時候我經(jīng)常去朝天門碼頭,黃黃的江水浩浩蕩蕩地流過碼頭,斑駁的臺階沒在江水里,人站在下邊往上看,一層層的,看不到頭。前年我回重慶,在朋友的陪同下又去了一趟朝天門,朋友驕傲地對我說,重慶會被打造成“小香港”。我去過之后卻很后悔,因為,那里已經(jīng)完全沒有我童年的記憶了。在重慶生活的十二年,積累了我人生最初也是最真的情誼,直到現(xiàn)在,不曾淡忘。如果我的性格中還有善良的成分,我相信一定是重慶這座城市給我的。后來到了南京,原來的親戚朋友都不在那兒了,沒過幾年又遭遇家庭變故,那時的陰影讓我對兒時在重慶的時光更加懷念。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現(xiàn)在我每次回重慶,看到小時候的朋友都覺得跟親人一樣。在重慶,街坊鄰居真的就跟親戚一樣。我舉家搬遷離開重慶的時候,很多老鄰居一家老小都到碼頭來送別,直到今天想起這一幕,都讓我熱淚盈眶。不光如此,長大之后每次我回重慶,離開的時候總還有過去的小伙伴送我。二〇一一年春天回重慶,幫我張羅吃飯的是小時候和我一塊長大的重慶日報社的唐彤東。他問我都要叫誰,我說把小時候在一塊兒玩兒的朋友都叫上吧,有很多人真的想不起來了,畢竟快三十年了。后來男男女女一口氣兒來了有兩桌。見面之后,他們挨個兒幫我恢復(fù)記憶,這個問“你不記得我了”,那個說“我是誰誰誰”。這么介紹了一輪過后,我突然想起在小學(xué)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個比我大幾歲的男孩兒,鬧著玩兒的時候把我腦袋打出了血,害得我第二天就發(fā)燒了。我記得他叫杜波。我順口講了這件事,眾人皆笑,桌上的人就告訴我,杜波調(diào)到北京工作了。巧的是,當(dāng)時杜波的妹妹在桌上。不一會兒,杜波就從北京打電話來了,他在電話里大笑:“這點兒破事兒你還記得?。课乙詾槟愣纪?。”替我張羅這頓火鍋的東哥在報社廣告部工作,所以晚報、晨報的記者加攝影來了一堆人。一個年輕記者說,提點兒問題拍點兒照吧?東哥在邊上嚷嚷:“快點兒問,快點兒問,我們吃飯呢。”那個記者很配合地說:“好好好,我抓緊?!敝髷z影記者在一旁一個勁兒拍,東哥又說:“你們有完沒完,差不多就行了!”我有點兒過意不去,就說:“來都來了,又是自家人,讓他們問唄?!睎|哥這才沒再催促—其實人都是他叫來的,還一個勁兒催人家“差不多就行了”。這些都是我小時候的伙伴們,可愛、真摯、重情義,跟他們的感情,也是我在重慶永遠(yuǎn)無法割舍的情誼。第二天我在機(jī)場翻報紙看到,頭天晚上我們這頓飯的內(nèi)容和照片,重慶的報紙出了一個整版。不僅重慶的朋友對我好,就連重慶的媒體也透著對我的格外厚愛。七八年前,江蘇臺還沒有《非誠勿擾》欄目的時候,我在《南京零距離》做新聞主播,那個欄目只在江蘇播出,所以有關(guān)我的報道基本上都只在江蘇的媒體上,而江蘇之外的媒體好像就只有重慶的報紙了。他們曾經(jīng)大篇幅介紹過我的事情,之所以如此,很可能是他們認(rèn)為這人是重慶出去的,感情使然。前年我媽到重慶陪我外婆住了一段時間,那是《非誠勿擾》欄目剛火起來的時候,不知道哪個記者打聽到我外婆是重慶日報社的老員工,還住在報社里,于是找到我外婆家。我媽和我外婆倆老太太加在一起一百六十多歲了,被找上門來的記者嚇到了。記者問了很多,還逼著老太太把我小時候的照片翻出來。之后還問,孟非小時候住哪兒?我媽告訴他們,住在報社山頂上那棟灰色的筒子樓里。于是記者們又找到那棟舊房子(現(xiàn)在住著民工)拍了一通。第二天重慶的報紙刊登了這篇報道,我住過的那棟灰色筒子樓照片下面配的文字說明是“當(dāng)今中國最紅的主持人住過的地方”。一個很有正義感的朋友看到報道后打電話給我,義憤填膺地說:“他們就不能等你死了之后再這么寫嗎?”我誠惶誠恐地解釋:家鄉(xiāng)人、家鄉(xiāng)人嘛!
編輯推薦
《隨遇而安》是《非誠勿擾》主持人孟非首部、唯一個人傳記?!斑@是第一本關(guān)于我自己的書。它算是我一些人生片斷的回憶,并不怎么精彩,但對于人們?nèi)媪私馕疫@個人,或許有點作用?!薄戏恰峨S遇而安》包含了四十篇動情文字,講述孟非四十年非常經(jīng)歷,從重慶到南京,從幼年到不惑,從印刷工到名主播……孟非這四十年的經(jīng)歷,真實而從容,順應(yīng)本心,不執(zhí)迷,不惘然。孟非在《隨遇而安》這部作品中第一次回顧人生,并親自執(zhí)筆,講述了從重慶到南京,再到中學(xué)時代、工作經(jīng)歷,尤其難得的是他對電視臺部分的大量回憶,讓大眾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真實的孟非,并從他非同尋常的經(jīng)歷中,汲取力量與智慧?!峨S遇而安》內(nèi)文附有大量沒有曝光的孟非生活、工作照片,包括他的攝影作品,十分具有收藏價值。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