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之地

出版時間:2007年8月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南非]庫切  頁數(shù):169  譯者:鄭云  
Tag標簽:無  

前言

  序  陸建德  南非作家J.M.庫切的第一部小說《幽暗之地》(一九七四年)結(jié)構新奇,稱得上是形式實驗的“先鋒”之作。它由《越南計劃》和《雅各·庫切之講述》(以下分別簡稱《計劃》和《講述》)兩個看起來不搭界的中篇小說組成,兩個文本都采用第一人稱敘述?!队媱潯返闹魅斯冉稹ぬ贫魇且晃慌c庫切同時代(甚至同歲)的美國大學教師,參與了設計越南戰(zhàn)爭升級計劃,為此飄飄然,昏昏然?!吨v述》名義上是南非荷蘭裔殖民者(也稱布爾人)雅各。庫切作于一七六。年的自述,實際上系二十世紀中葉他的后人、一位主張種族隔離的南非國民黨人士編著。兩位主人公生活的時代和地域迥異,但是他們都有畸形發(fā)達的自我,都崇拜暴力手段,總能為自己奔騰而來的自私動機披上合理的外衣。庫切像莎士比亞那樣深入自己并不喜歡的角色,取他們的立場來講述、編造故事。他們作惡,或通過別人作惡,但是不自知,因而也沒有為折磨麥克白的強烈的罪惡意識所苦。尤金·唐恩認定“負罪感是一劑黑色的毒藥”,“負疚自責是人頭腦中無益的成分”,他的重大使命之一是要把反戰(zhàn)的美國青年從自責的深淵中解救出來。他最終精神崩潰了,在康復院自問誰該為他的過錯負責。兩百年前的雅各·庫切倒是心理健康的楷模,他從來不會目尋煩惱?! ∫苍S,作者六七十年代在英國、美國工作學習的經(jīng)歷決定了小說里戰(zhàn)爭和殖民主義的題材?! 烨杏谝痪帕?年從南非開普敦大學畢業(yè)(主修數(shù)學,兼修英語文學)后到倫敦。那一年南非種族主義政權取締了黑人政治組織非洲國民代表大會(即非國大),并制造了沙佩維爾慘案,國際輿論大嘩。庫切在英國生活了五年,主要在IBM公司擔任計算機程序員工作’同時又利用業(yè)余時間寫了一篇關于英國小說家福特的論文,獲母校碩士學位。一九六五年,他獲一筆獎學金,赴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奧斯丁分校攻讀博士,三年后取得學位,受聘于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一九七二年回開普敦大學教授英語文學。庫切在美國居留期間遇到兩件大事。首先是越南戰(zhàn)爭。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反戰(zhàn)示威游行給美國社會造成極大的沖擊。在這過程中,他不是消極的旁觀者。其次,奧斯丁的校圖書館藏有大量關于南非的珍貴史料,庫切在館中生封的書堆里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先祖雅各·庫切于一七六0年十一月在好望角總督府所作的證詞(即《講述》的附錄),不由撫今思昔,從自己國家的種族歧視聯(lián)想到家史和早期荷蘭移民在南非的殖民統(tǒng)治。庫切在布法羅教書的時候開始醞釀和寫作《幽暗之地》’他要做的是把這兩件大事置于同一個意識形態(tài)的框架下加以考察?! 〗煺叱?。庫切的博士論文是愛爾蘭作家薩繆爾·貝克特的早期小說研究?!队陌抵亍访黠@受到貝克特的影響。文本套文本、作者作為人物出現(xiàn)、高度自覺的敘事方式、對精神病人心理狀態(tài)的興趣、主謂短句的使用(“我哼唱,我咆哮,我嘶嘶響,我怒號,我尖叫,我贊嘆”),這些貝克特作品標牌式的特點也出現(xiàn)在《幽暗之地》。貝克特過于關心泛泛的“人類生存狀況”,而庫切的作品中更多歷史、社會和倫理的探索,從《幽暗之地》的書名就隱約可見《黑暗的中心》的影子。庫切延續(xù)并深化了波蘭裔英國作家康拉德有關種族和殖民問題的思考。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成就,當在貝克特之上?! £P于庫切赴美前的生活,他在自傳體小說《男孩》和《青春》(浙江文藝出版社均有中譯本)中作了較細膩的回顧。越南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時他還在倫敦?!肚啻骸防镆粋€細節(jié)道出了他對越南戰(zhàn)爭的態(tài)度。一天,他在《衛(wèi)報》上讀到頭條新聞《自殺炸彈襲擊者在南越造成浩劫》,報道的內(nèi)容是所謂的“越共”士兵潛入美軍的波萊古空軍基地,炸毀飛機二十四架,并引發(fā)燃油儲存罐爆炸。庫切寫道:  自從他(指庫切本人)來到英國,英國報紙和BBC就一直發(fā)表美國武功的文章,越共成千被殺,而美國兵毫發(fā)未傷。如果對美國有哪怕一個字的批評,也是以最溫和的方式出現(xiàn)的。他幾乎無法使自己去讀有關戰(zhàn)爭的報道,它們太讓他惡心了?,F(xiàn)在越共作出了他們不可否認的、英勇的回答?! ∵@次汁劃周密的偷襲發(fā)生在一九六五年二月七日。對在這次著名行動中的“自殺炸彈襲擊者”,庫切是欽佩的。就在這一年九月,他到達美國??梢哉f,他對越南戰(zhàn)爭一直非常反感。但是,上引文字的鋒芒卻指向英國媒體。一九六一年,也就是庫切到英國的第二年,南非與英國的關系進一步惡化,不得不退出英聯(lián)邦。我們不難想象一位生活在英國的南非年輕人此時會有怎樣痛切的感受。為什么對南非種族主義政權大加抨擊的英國報刊就能容忍在越南發(fā)生的一切?《幽暗之地》將兩者并列,要強調(diào)的就是種族隔離政策以及隨之產(chǎn)生的對黑人民權運動的鎮(zhèn)壓與越南戰(zhàn)爭同根同源,乃是一對孿生兄弟。  越南戰(zhàn)爭在約翰遜主政期間全面升級,尼克松當選后通過時斷時續(xù)的巴黎和談考慮如何體面撤軍。一九七三年八月,美國國會迫于國內(nèi)外巨大壓力通過法案,禁止政府在印度支那進一步采取軍事行動,翌年美國大幅度削減對南越政權的軍援。可以說,在小說的創(chuàng)作出版過程中,越南戰(zhàn)爭的走向已趨明朗,以北越主導的越南統(tǒng)一恐怕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在這樣的背景下,唐恩依舊沉溺于戰(zhàn)爭狂想,可見他是有意回避現(xiàn)實了?!   .J.庫切在撰寫歷史,他也在編造歷史。信史不信,歷史文本與小說文本原來如此相似?!爸匾幨菤v史之哲學”,這是《講述》的卷首所引的福樓拜名言。通過《幽暗之地》,庫切不僅對越南戰(zhàn)爭和他自己國家的種族歧視發(fā)出譴責之聲,還生動揭示了意識形態(tài)對歷史寫作的復雜干預。這是一部聰明老練的小說,一部憤怒中夾雜了一絲無奈和絕望的小說。說它有點悲觀,因為作者看到,在權力、欲望和激情的作用下,真理和自知之明時常會在我們好探尋又無法擺脫文飾的眼睛前面退卻。

內(nèi)容概要

  J.M.庫切的小說以結(jié)構精致、對話雋永、思辨深邃為特色。然而,他是一個有道德原則的懷疑論者,對當下西方文明中淺薄的道德感和殘酷的理性主義給予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以知性的誠實消解了一切自我慰藉的基礎,使自己遠離俗麗而無價值的戲劇化的解悟和懺悔。  他最早的小說《幽暗之地》初次展露了善于移情的藝術才能,這種才能使他一再深入到異質(zhì)文化中間,一再進入那些令人憎惡的人物的內(nèi)心深處。小說描寫越南戰(zhàn)爭期間一個為美國政府服務的人物,挖空心思要發(fā)明一套攻無不克的心理戰(zhàn)系統(tǒng),與此同時他個人生活卻糟糕透頂。此人的奇思異想與一份十八世紀布爾人在非洲腹地的探險報告并列而述,展示了兩種不同的遁世方式。一者是智力的夸張和心理上的妄自尊大,另者充滿活力,是富于荒蠻氣息的生命進程,兩者互為映照。

作者簡介

  J.M.庫切(J.M.Coetezee1940——),庫切1940年生于南非開普敦,荷蘭裔移民后代。成長于南非種族隔離政策逐漸成形并盛行的年代。1960年他離開南非赴倫敦,從事電腦軟件設計。1965年到美國攻讀文學博士,畢業(yè)后在紐約州立大學做教授。1971年回到南非,在開普敦大學英文系任教。2002年移居澳大利亞。小說《等待野蠻人》(1980)一出版,即摘取費柏紀念獎、布萊克紀念獎,為庫切贏得了國際聲譽。《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1983)出版當年就贏得英語文學界最高榮譽——英國布克獎?!稅u》1999年再度獲布克獎,使庫切成為唯一的一位兩次獲該獎項的作家。1994年出版的《彼得堡的大師》獲得愛爾蘭時報國際小說獎?!赌泻ⅰ罚?997)和《青春》(2002)是自傳體小說,披露他生活中不為人所知的一面。其他重要作品還有《幽暗之地》(1974)、《內(nèi)陸深處》(1997)、《?!罚?986)、《伊麗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課》(2003)、《慢人》(2005)等。庫切的每一部作品風格完全不同,意義多元。他是英語文學中獲獎最多的作家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獎項,還獲得過法國費米那獎、美國普利策獎、2000年英聯(lián)邦作家獎等。2003年庫切榮膺諾貝爾文學獎。

書籍目錄

序越南計劃雅各·庫切之講述

章節(jié)摘錄

  越南計劃  當目睹影片上的戰(zhàn)斗轟炸機飛行員們用凝固汽油彈成功地對越共目標實施輪番轟炸后一臉的興奮,那些歐美觀眾深感驚駭和憎惡。他們的這種反感很難不令人產(chǎn)生共鳴。不過,想指望美國政府手下的飛行員里頭會有人被他們一手制造的災禍震懾而執(zhí)行不了任務,或者良心不安,甚至有負疚感,也是不切實際的。  ——赫爾曼·卡恩    我叫尤金·唐恩。我不得不那樣。開始吧。  是庫切讓我修訂我這篇文章的。它讓他覺得如鯁在喉:他想讓它文筆別那么沖,不然就干脆刪了。他不想我礙手礙腳的,這我明白。我正在對付這個有權、友善,但是平庸而無遠見的家伙?!?/pre>

編輯推薦

  庫切是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最早的小說《幽暗之地》初次展露了善于移情的藝術才能,這種才能使他一再深入到異質(zhì)文化中間,一再進入那些令人憎惡的人物的內(nèi)心深處。小說描寫越南戰(zhàn)爭期間一個為美國政府服務的人物,挖空心思要發(fā)明一套攻無不克的心理戰(zhàn)系統(tǒng),與此同時他個人生活卻糟糕透頂。此人的奇思異想與一份十八世紀布爾人在非洲腹地的探險報告并列而述,展示了兩種不同的遁世方式。一者是智力的夸張和心理上的妄自尊大,另者充滿活力,是富于荒蠻氣息的生命進程,兩者互為映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幽暗之地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