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緣堂隨筆

出版時間:2000-12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豐子愷  
Tag標簽:無  

書籍目錄

一、東京某晚的事
二、華瞻的日記
三、給我的孩子們
四、兒女
五、陋巷
六、作父親
七、吃瓜子
八、窮小孩的蹺蹺板
九、談自己的畫
十、楊柳
十一、車廂社會
十二、半篇莫干山游記
十三、山中避雨
十四、家
十五、告緣緣堂在天之靈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緣緣堂隨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4條)

 
 

  •     豐子愷的作品,我除了這本僅五毫米厚的小冊子以外,還從字帖上讀過一篇有趣的小文《吃瓜子》。他的畫作我倒是無緣瞻仰。
      緣緣堂隨筆這本小書,那快要溢出來的、幾近瘋狂的對孩子的愛,恐怕沒有幾人可以完全認同。孩子越是長大、他越是惋惜,越是調(diào)皮搗蛋、他越是看到所謂“美”與“幸”,甚至于,他那夭折的孩子的短暫一生竟被看成是完美的象征。
      于是,我便不甚明白他為什么又那么熱衷于教育辦學了。他不愿他的孩子永遠保持這樣的姿態(tài)嗎?還是他必須屈服于某些社會規(guī)則,只不過是在找尋一種折中方案呢?
      他無疑是充滿矛盾的。他是一位內(nèi)心探索者——雖然并未真正涉足哲學領域——他那篇描寫來去的文章就是最好的佐證。試問又有幾人會像他一樣在意一根被拋棄的小樹枝的命運呢?而他對佛教的敬仰,又恰好佐證了這一點。
      
      如果他一生中沒有遇到這么多良師益友,以他這樣的矛盾,怕是會走上墮落迷茫的道路。而他最終成為了名留青史的文化人、善人,留下了這么多作品,真是值得感嘆一聲幸哉。
      
  •     苦難使人扭曲,也使人深刻。安逸使人和善,卻終究膚淺。這本集子最精彩的是他寫小孩子的篇章,雖然是童心主義,但自然真誠,是真懂得小孩子,可以給四星。其他則流于空邈的玄想,并不很好,最多也就個三星。同是寫逝去的無奈,木心丟小碗的那個就寫得比這里的細膩真切。這時的小豐才三十歲就感嘆死亡迫近,你這不是寶二爺富貴閑人強說愁嗎?總之,小豐您還嫩著呢,到辭緣緣堂,南穎訪問記您才爐火純青嘞!
      先生說,幼稚的人就說幼稚的話。沒錯!真誠是作文的大前提,寶二爺總會走出大觀園,阿張總要離開百草園,小豐終有一天告別緣緣堂。慢慢地將日子含蓄進自己的生命,人人都會瓜熟蒂落。
  •     現(xiàn)代文學史不能忘記他---豐子愷先生.
      
      豐先生是個很受喜愛的作家.但是受歡迎度與受關注度似乎不成正比.豐先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比較邊緣.或者說,普通讀者喜歡,但不怎么入學人的法眼.
      
      究其原因,也許是因為"政治掛帥"的趣味依然根植于學界.豐先生既沒有在激蕩年代為這樣那樣的主義搖旗或者吶喊,也沒有開什么風氣之先思潮之先."阿寶兩只腳,椅子四只腳"這一類的記錄未免太雞零狗碎.的確,豐先生不是導師,不是先鋒,他只是一個父親,一個老師,一個普通人.
      
      但是,豐先生的文章,談論的恰恰是一切文學一切哲學的一個"元命題"---愛.這正是我們這個民族最需要而又最陌生的.愛被做成了貞節(jié)牌坊,做成了二十四孝,做成了"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做成了流行歌,做成了"父母皆禍害".這個民族缺乏愛的常識.對,就是常識.沒有常識,于是便有了虛妄,有了狂熱.我們的文學之所以缺乏真正的關懷,就是因為對這一類的常識總是抱有這樣那樣的不屑.我們寧愿為了反魯迅而故意吹捧周作人,卻不愿意不帶任何目的地讀一讀豐子愷,哪怕是他的漫畫.
      
      回歸愛,回歸大地.天上的光應該照在地上.
      
      
      
  •     這本書若只看《寸草春暉》的前幾篇文【特別是給我的孩子們】,毫無疑問是要給5星的。但總體而言卻只能給三分,童言童語比之《寸草春暉》的興味還是差了不少,藝術三味對不學美術的我來說有些許枯燥,旅行隨想真的是隨想,并沒有推薦景區(qū)之意。
      喜歡寫《給我的孩子們》的父親豐老,但當豐老站上講堂卻不那么親切可親了
      還記得《給》篇中期望孩子自由發(fā)展,不肯剝奪孩子的想象世界的豐老,在《談兒童畫》卻有這樣幾句:
      “兒童對圖畫富有興味,而拙于技術。因此兒童描繪物象,往往不真實,甚至錯誤。西方的教育論認為這是符合生物進化論的,因該聽他們按照本能而作畫,不可加以干涉。這是錯誤的圖畫教育論……”何為正確?何為錯誤?何為拙于技術?何為精于技術?何為真實?何為虛假?豐老此時似乎忘了自己曾如此執(zhí)著的想要護衛(wèi)孩子們的小小“錯誤”了
  •      豐子愷著。書很薄,只有七十三頁,在單位,午飯后下午班前、晚飯后加班前的空隙,大約三四天時間,翻完了。二十篇隨筆,大致是生活的故事、生活的感受、藝術的感受,很好讀。于這些感受中,感受一顆心靈的纖細。于藝術的論述中,對藝術的微妙之處又多窺得幾分。
       看過這些關于藝術方面的文章,覺得,這藝術,還是必須藝術者親自來說。去年看吳冠中談論畫的文章,很有收獲。這次,從豐子愷關于書畫藝術的一些觀點,同樣的,很有收獲。相反,曾經(jīng)看過一些文學方面人關于畫的論述,看過之后的感覺就是,畫是畫,讀畫的文字是讀畫的文字。就是吳冠中先生批評的,文學和藝術雖然是近親,但是,說到細節(jié),還是相差很遠,隔行如隔山,不經(jīng)過艱苦的勞動,是難以了解一個行業(yè)個中的秘密的。所以說,要想知道小說的好,最好自己寫一寫,要想能把畫看的更懂,最好自己學著畫一畫,就像我一樣。
      
  •     關于豐子愷,首先吸引我的是他的漫畫,粗重的線條,看似濃墨重彩,寥寥幾筆,卻又清新可人。于不經(jīng)意中繪出生活的那些溫馨,即使籠罩著淡淡的哀婉,卻從不悲傷。這就是每一個小人物用心經(jīng)營的生活。
      
      有如此之畫,必有如此之文。黃昏之中迎接自己的回家的孩子們,就是這樣溫存的畫面。對居室的細心講究,那是一個藝術家對生活的品味。細細記錄下的生活瑣事,幾十年后,由一個不相識的人翻開,屬于另一個時代的過往,歷歷呈現(xiàn),真實如身邊的一切。
      
      有的故事驚心動魄,有的詩文哀婉凄絕,那些屬于英雄,屬于燈光聚焦之處的主角。這些,我們看得太多太多,他們在小說里,在電影里,在歷史中。然而總有些東西,普通平凡,屬于小人物的柴米油鹽,卻自有生活的美好,以及人與人間淡淡的溫情。我想,這就是豐子愷的畫與文中展現(xiàn)的,至少是其中感動我的部分。感動于自己平凡的生活。
      
      人多么無能為力。不能躲避生死,不能改變?nèi)粘鋈章?,不能控制自己的命運,連下一秒會遭遇什么,也無知曉。于是有眾人景仰的英雄。英雄必定改變了什么。比如射太陽的后羿?;蛘吒淖兞藲v史,比如劉邦項羽。但我是什么,滄海一粟,被歷史的漩渦淹沒而不自知。我不能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不能給全人類帶來幸福。我只是我。我只知道我,我的生活,我的柴米油鹽一日三餐,還有我的家。我生活的領域就是這樣狹小,這樣微不足道。歷史絕不會給我留一個位置,舞臺燈光永遠不會落在我的角落。
      
      即使如此,即使注定要被淹沒,我還是用心經(jīng)營自己的生活,就像看見一朵花開那樣,帶著對生命的詫異和喜悅。陽光每天在窗前舞蹈,門前的樹又長高了。這就是小人物的情節(jié),沒有配樂,偶爾有風呼嘯而過。但是存在本身,不就很美好么?感知陽光的溫度,風的涼爽,我存在。逃脫不了命運,注定要被淹沒,我也偉大地存在著。
      
      我想,那些描繪小人物的,才是真正偉大的東西。像豐子愷的散文,浮生六記的夫妻生活,還有史記里面,小人物的故事。
  •     閑來翻翻豐子愷先生的《緣緣堂隨筆》,小小的一冊書,很薄,所收文章也不多,但篇篇精到,每句話都是不浪費的。字句與意境皆平和幽遠,讓人仿佛置身于溫暖水面感受乍起的漣漪輕輕漫過身體,細膩不失張力。很多人覺得豐子愷的散文恬淡適宜,類似小品,可茶余飯后隨意的慢嚼細咽,如果這樣想,那真是太看輕了這文字的力道了?!毒壘壧秒S筆》不是《雅舍小品》,就如外表雅致的刻意裝飾無法比擬樸拙真摯的靈魂一樣。豐子愷不是個閑適的人,他的文字雖看似隨性,但內(nèi)在是有鋼筋鐵骨支撐的,就如潑墨畫法不等于你隨隨便便去撒一疊墨汁一樣。以他對于文藝的洞悉力和執(zhí)著姿態(tài),他不可能隨意將其談論得和麻將或美食那樣漫不經(jīng)心,只為顯示些上不了臺面的小聰明。他只是不愿意用盛氣凌人的姿勢罷了,這看似平和,實在也是一種巨大的無情。如若在一個作者的文字中尚能看出怒與哀,可見這作者還是對現(xiàn)世報有極大熱情的,如魯迅,而豐子愷的超脫從某種角度來看,則是以另一種方式規(guī)避了這現(xiàn)世的種種,有一種獨善其身的索然,也有些許遺世獨立的傲氣,這可能與他多年學佛參悟有關吧。
      
      豐子愷一生除了散文,很少創(chuàng)作其他文體的作品了,他對于文藝的功績,更多是體現(xiàn)在他的譯作和畫作中。我覺得一個作家一生只傾心于一種文體,是很能在此之上顯示出其成就的,這就是執(zhí)著的好處,也許是因著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所以更為得心應手了吧。豐先生的散文讀多了,便會發(fā)覺,散文其實是很能體現(xiàn)出作者“氣場”的一種文體。小說,往往能讓作者隱身;詩歌,因感性而顯得太抽象,不好把握;而散文則沒有這些特質(zhì),它甚至要求作者以表達自我作為創(chuàng)作基礎,刻意的隱身或者抽象化不是寫散文的應有態(tài)度。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氣場”,于是散文也便有了與此相關的“氣場”,或者稱其為“氣韻”更妥貼吧?一種獨特氣韻的形成,在于文字與思想的深邃有力,更在于寫作者自身的人格魅力,這魅力,無論是張揚抑或沉郁,都是可以直接投射到文字與思想中的。優(yōu)秀的散文,必須有氣韻,也就是從文字到思想再到人格的一脈相承,這樣的文字是通透的,有力的,同時也是淺白的,更因著它的深邃而淺白,就如至清的河水看似很淺,但其實可能是非常深的??珊芏嗳?,卻因為散文的易淺白,而忽略了它的深邃,把散文由深而淺的特征給倒置了,甚至有的寫作者,抓住了這個空子而大寫毫無營養(yǎng)甚而粗制濫造的散文,以此來蒙騙讀者,使讀者認為只要淺白的都是好散文,只要好懂的都是優(yōu)秀文章。
      
      散文是有魅力的,它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迷惑性,也在于它的無限性。說它迷惑,是因為這是對作者和讀者的雙重考驗,就像蹺蹺板,哪端的力道輕了就不平衡了,可見散文之不可隨便讀,更不可讀過就忘而怠于思考。說它無限,則是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散文寫到多深才算是深的,好的散文都是可無限延展的,它的時間和空間性甚至可達到永恒,你會有一種怎么琢磨都琢磨不透的感覺,一種仿佛要被籠罩了起來的感覺。
      
      也因為散文的無限性特征,于是要求作家本人也需要有無限寬廣的視野與胸襟。當然,寬廣并不意味著無原則,恰恰相反,正是要有原則,因為有了原則才可能出現(xiàn)一以貫之相互相承的文字,不然就可能跟墻頭草一樣,風來哪一陣就吹哪一邊,這顯然是失了氣韻的散文才有的頹勢。晚年的豐子愷在文革的陰影下,在生命即將走向盡頭的最后日子里,悄然寫下《緣緣堂續(xù)筆》,這是一部總結(jié)了其一生思想精髓的作品,雖然文章仍然不多,卻也仍然一個字都沒有浪費。從書名中就可看出,這部作品理所當然地延續(xù)了《緣緣堂隨筆》的風格和氣韻,這也是豐先生一生為之堅守的信仰。這是一種怎樣有深入骨髓的信仰阿,得以跨越亂世混沌與無知的堅實內(nèi)心,這是散文的“眼”,也是氣韻的根基。
      
      然而,即使是《緣緣堂續(xù)筆》,也沒能在文學史上留下很重要的地位。說起文革文學,談論得更多的往往是那些個粗制濫造甚至是慘無人睹的手抄本,這些簡陋的作品稀里糊涂地就被推到了“史”的地位,讓人直嘆歷史的可笑。所以我一直堅信,一部作品的價值和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能掛鉤的,作品只能代表它本身,至多能代表創(chuàng)作它作家,而像豐子愷這樣只專注于散文的作家,更是隨著散文這文體因被誤解以致低俗化的潮流而成了寂寞的人。
      
      但寂寞,也或許,才是文學的本質(zhì)吧。
      
  •     大概是畫漫畫的原因,豐子愷的散文充滿了純真,他的文風很自然純樸,但描述比喻又是如此的精妙真的猶如在看畫,更重要的是,讀起來不累,會很輕松的讀下去。
  •   贊,豐老寫出了中國人的悲憫情懷.
  •   喜歡先生的散文漫畫,因為有愛
  •   對,我始終認為豐子愷是對人非常慈愛的一個人,真的很難得很難得。他太太太善良了,還記得以前讀他的書,總為他為人間所有的一切受的苦感到痛苦而感動不已。你說得沒錯,他的這種“慈”和“愛”,也正是當下我們所嚴重欠缺的。唉。
  •   恩,豐子愷對童真的向往其實也不難看出他十分喜愛孩子,喜愛一切真的東西。在他看似隨性平和的文字中堅挺著愛的信仰。
  •   人生不如意思十之八九..
    豐子愷老師有個閑章叫:常念一二.
    ------------------------------
    寂寞是每一摸自由靈魂的代價..
    當時文學若只寂寞..要文學何用??
    無病呻吟??
    ------------------------
    偶喜歡他的漫畫..現(xiàn)在畫漫畫的人只見娛樂不見幽默..
    這么幽默風趣.閑散隨性的可愛老頭..
    你卻只見寂寞..黑傘阿..乃很寂寞吧..
    要來大王山寨當夫人么??
    偶包吃包睡包看風景包說笑話逗你玩~~
  •   回老虎:其實我這里的寂寞并不是指心情上的,而是一種狀態(tài),所謂的遺世獨立,可能并不痛苦,寂寞也不一定就很痛苦啊。
  •   慚愧,沒看過豐子愷的散文,只看過他的漫畫.
    好的作者,都是寂寞的吧.
  •   我倒是很少看散文,以前語文課的時候老師就會嘮叨一句話“形散而神不散”。未曾領會。
    你的分析蠻有意思!
  •   大學時候買過這本書,蠻喜歡的。
  •   看過一本莫小邪寫豐子愷先生的一本書,里面常提到緣緣堂,作者覺得豐子愷先生的隨筆寫得也很有趣味,漫畫也總透些孩子氣
  •   慚愧,只讀過幾篇他的散文,沒看過他老的漫畫。寂寞一詞含義很深,是靈魂的孤寂,還是形體的孤單,我認為我們該舍沫逐本,享受更廣闊的思想的空間,人生路上,讓我們且飲一杯寂寞.
  •   LS說的非常對,我一直認為豐子愷的散文是很有深度的,有趣、可愛并非他的全部。
  •   看了這么好的分析,得好好讀讀這本書
  •   你評論很準確,寫得很有內(nèi)容。喜歡這些老作家的文風。領會他們的生活可以為我們指明思考的方向??催^很多文章是講述豐子愷和李叔同的交往。讀的時候感覺人生不是風花雪月。人生就是一場沒有具體的目標的磨練。
  •   您對散文文體的分析很有啟發(fā)!豐老是我最喜歡的中國人之一。我總覺得,中國人的古典特質(zhì)更加體現(xiàn)在豐老身上而不是魯迅身上。聲嘶力竭不是中國人性格中具有代表性的特點。
  •   聲嘶力竭不是中國人性格中具有代表性的特點。這個我也甚是贊同。
    喜愛散文,打算讀讀這位閑散隨性的可愛老頭。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