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邊玉芳 頁數(shù):31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心理學是探索人類自身奧秘的科學,是當代社會和行為科學中發(fā)展最迅猛的學科之一。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說:“心理學只有一個短暫的歷史,卻有一個長久的過去。”在心理學真正成為一門學科之前,人類出于對自身的關注,一直都在為解開一個個自我之謎而不懈地努力著,但這種努力更多地表現(xiàn)為先哲們對人類自身的觀察和理性思考。由于缺乏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心理學盡管“有一個長久的過去”,卻只能成為哲學的依附。1879年,德國人馮特在萊比錫成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終于使心理學從哲學的母體中獨立出來,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如今,心理學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枝繁葉茂,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著越來越深刻的影響。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學習的本質 學習即條件反射——巴甫洛夫經(jīng)典條件反射實驗 學習是通過嘗試錯誤建立的聯(lián)結——桑代克的動物迷箱實驗 學習就是S-R的建立——華生的恐懼情緒習得實驗 學習即強化——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實驗 學習即模仿——班杜拉的榜樣學習實驗 學習即頓悟——苛勒的頓悟學習實驗 從S-R到S-O-R——托爾曼的認知地圖和潛伏學習實驗 發(fā)現(xiàn)中學習——布魯納的認知學習實驗 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奧蘇伯爾的先行組織者認知實驗第二部分 學習的記憶與認知策略 遺忘的秘密——艾賓浩斯的記憶遺忘曲線實驗 未完成事件在記憶中的妙用——蔡加尼克效應實驗 我們記住什么——巴特雷特的長時記憶存儲實驗 讀了不如說了——斯拉麥克的記憶產(chǎn)生效應實驗 記憶中的自我中心主義——羅杰斯等人的自我參照效應實驗 專家為什么能夠記住更多的東西——貝登的專家與新手記憶方法差異實驗 不會遺忘的記憶——運動技能保持實驗 記憶的復述策略——彼得森的遺忘進程實驗 分門別類中記憶——組織策略的實驗 尋求意義——精細加工策略的實驗第三部分 學習中的遷移 共同要素的遷移——桑代克等人的學習遷移實驗 認知技能的遷移——安德森的產(chǎn)生式遷移實驗 通過評價促進遷移——加泰勒的認知策略遷移實驗 影響學習遷移的條件——促進遷移的實驗第四部分 問題解決與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 習慣的危害——陸欽斯的心理定勢實驗 火柴盒是燭臺——鄧克爾的功能固著實驗 專家為什么更擅長解決問題——蔡等人的專家與新手實驗 從相似處找答案——吉克和霍利約克的類比策略實驗第五部分 道德學習 道德認知發(fā)展的階段性——柯爾伯格的道德兩難實驗 沖突改變態(tài)度——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實驗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親社會性——斯陶布的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實驗 怎樣才能樂于助人——利他行為影響因素實驗 如何提高兒童的抗拒誘惑能力——抗拒誘惑能力培養(yǎng)的實驗 延遲滿足的作用——米斯切爾的延遲滿足實驗 攻擊性從何而來——班杜拉的兒童攻擊性行為實驗第六部分 教育中的期望、表揚與批評 期望導致結果——羅森塔爾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實驗 有無反饋大不同——學習反饋效應實驗 表揚與批評的妙用——赫洛克等人的表揚與批評實驗 具體的評語更有效——佩奇的評價實驗第七部分 學習中的動機因素 動機即內驅力——赫爾等人的內驅力實驗 動機即對結果的期待——托爾曼的期待價值理論實驗 我們能控制自己的命運嗎——羅特的控制點實驗 個體對結果的歸因方式影響行為——韋納等人的歸因理論實驗 對能力的信念影響行為——班杜拉等人的學習效能實驗 狗為什么變得絕望——賽里格曼的習得性無助實驗 目標設置對學習的影響——楊博民的射擊訓練實驗……第八部分 個體心理發(fā)展與教育第九部分 影響學習的情緒與社會因素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看到“狗熊騎自行車”、“小狗做算術題”、“小猴看紅綠燈”等雜技節(jié)目時,動物們的表情和嫻熟的技能會讓你感動并情不自禁地鼓掌。其實這都是訓練員在場下積極努力的成果。我們都知道,在動物們完成了高難度表演動作后,訓練員會給它們喜歡的食物以示獎勵。動物從一點表演動作都不會,到能在觀眾面前表演各種復雜的動作,其實都是通過這種強化的方式逐漸習得的,是一種操作條件反射。斯金納(B.F.Skinner)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曾擔任美國印第安大學、哈佛大學的教授,屬于新行為主義論者。他繼承了行為主義所堅持的科學、控制、預測等傳統(tǒng),并采用動物實驗來研究刺激一反應聯(lián)結的學習理論。受桑代克試誤學習理論及效果律的影響,斯金納于1937年提出了著名的操作條件作用理論。操作性條件反射有兩個原則:其一。任一反應若有強化刺激物尾隨其后,則有重復出現(xiàn)的傾向;其二,強化刺激可以是增強條件反應速率的任務事件。斯金納還認為,在操作行為中,消退是強化的停止而導致的。在基本原理方面,操作條件作用理論與桑代克的試誤學習理論頗為接近,不同的是,操作條件作用理論在實驗方法上更為精進,且以強化原理取代了桑代克的效果律。斯金納于20世紀50年代進行了著名的操作條件反射實驗。
后記
人的一生總在學習,總在不斷地接受教育。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是個體社會化的需要,是個體獲得發(fā)展的需要。通過接受教育和自身的學習,人們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人類已進入了21世紀,在這樣一個知識經(jīng)濟時代里,教育的作用表現(xiàn)得越來越充分,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在實際教育過程中,許多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師、家長)常常對孩子的教育力不從心,孩子們自己也常常深感苦惱。我經(jīng)常有機會和各級教育工作者、家長及孩子們交流,常聽到大家說教育孩子時有種種困惑:為什么孩子們學習總是沒有積極性?在課堂上應該如何更有效地組織教學?該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行和健全人格?……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大家對學習的本質、學習的基本心理規(guī)律以及學校教育情境下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缺乏深入的了解。這些基本規(guī)律正是教育心理學要告訴我們的。教育心理學的主要課題是研究學生應該如何學習以及教師應該如何教學生,主要揭示學校教與學情境中個體的心理活動及其交互作用的運行機制和基本規(guī)律。因此,讓廣大教育工作者、家長甚至孩子本人掌握教育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原理,成為廣大教育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要任務。通過多次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通過介紹教育心理學的眾多實驗來闡述教育心理學原理,不僅生動有趣,而且易于理解,令人印象深刻。
編輯推薦
《教育心理學》“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心理學的科學探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