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葉鳴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葉鳴 校 頁數(shù):77 譯者:葉鳴 注解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封建時代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稱為蒙學。《大戴禮記·保傅篇》說:“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jié)焉;束發(fā)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jié)焉?!笨梢姡艹瘯r就有了對成人進行教育的“大學”和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小學”,但那時只有貴族能夠接受教育.這種“小學”也是最早的蒙學。春秋時期,私塾出現(xiàn)了,平民百姓的孩子也有了受教育的機會。以后各朝各代,私塾綿延不斷.蒙學普遍設立。蒙學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孩子識字、教孩子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常識,為他們進一步求學、應考打好基礎。蒙學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誦讀和習字。通過反復誦讀,鞏固生字,學會斷句,培養(yǎng)語感,強化記憶。通過反復寫字,既掌握了生字,又訓練了書法?! 兑捉?jīng)·蒙卦》說:“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币馑际?,用正確的教育啟蒙兒童是圣人的功業(yè),由此可見先賢對蒙學的高度重視。自古以來,各代學者為蒙學編寫了大量教材。其中最有影響的是“三百千千”:“三”指《三字經(jīng)》,“百”指“百家姓”,兩個“千”分別指《千字文》和《千家詩》。其他像《弟子規(guī)》、《朱子家訓》、《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等也有很大影響。這些蒙學教材流傳了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年,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簡潔明快、瑯瑯上口,早已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文化經(jīng)典。
書籍目錄
“國學經(jīng)典誦讀”出版說明前言三字經(jīng)千字文弟子規(guī)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初,剛出生。性,天性。習,習性。人剛出生的時候,天性本來都是善良的。入的善良的天性是相近的,由于成長過程中不同環(huán)境的影響。習性才有了好和壞的差別。茍,如果。教,教育、教誨。遷,改變。道,真諦,這里指方法。專,專注、用心。如果不從小好好教育,生來就有的善良的本性就會慢慢改變,人就會變壞。教育的方法,最可貴的是專注、用心地教育孩子。昔,從前、以前。擇,選擇。機杼,織布機上的梭子。戰(zhàn)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選擇不同的鄰居相處,以便讓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一次義方,好的方法。俱,都。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有好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考上了科舉,揚名四方。養(yǎng),提供吃穿。惰,懶惰。僅僅是提供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他們,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老師的懶惰了。宜,恰當、應該。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如果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沒有知識,能做什么呢?琢,雕琢。器,器物。義,道理。玉不雕琢打磨,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不學習,就不懂道理,不能成才。孟子逃學,孟母弄斷了
編輯推薦
《三字經(jīng) 千字文 弟子規(guī)(注音版)》:國學經(jīng)典誦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