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2 出版社:鄭全全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02出版) 作者:鄭全全 頁數(shù):331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社會認知心理學是一門新的學科,它以信息加工理論和新穎巧妙的研究方法,把心理學的研究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成為當代心理學的主流和方向?! ”緯菄鴥?nèi)社會認知心理學領(lǐng)域的第一本著作,闡述了社會認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介紹了社會認知心理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全書包括歸因理論、歸因理論的應(yīng)用、歸因偏差、心理控制、社會圖式、社會注意、人際記憶、社會推論、社會情感、社會認知與態(tài)度、社會認知與行為、社會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等內(nèi)容?! ∩鐣J知心理學的知識,對于科學地認識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正確地了解他人,增強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處理好各種人際關(guān)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可作為心理學專業(yè)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各行各業(yè)工作者參考。
作者簡介
鄭全全,男,1948年9月出生,浙江湖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1年12月原杭州大學心理系碩士生畢業(yè),獲碩士學位。畢業(yè)后主要從事管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83年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作訪問學者,在Fazio教授的指導下從事管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1989年赴英國,為倫敦大學訪問學者,與塔維斯托克研究所的Heller教授合作研究管理決策,并在倫敦大學經(jīng)濟學院的P.Humphreys教授指導下,開展有關(guān)社會心理學的研究。1991年末獲博士學位。1998年8月晉升為教授,2002年列為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目前為浙江省行為科學學會副會長,浙江省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浙江省心理學會理事。全國社會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全國心理學會會員。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省部級項目多項。出版著作10部,論文70篇,曾多次獲國家和省部級獎。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jié) 社會認知心理學的概念第二節(jié) 格式塔心理學和社會學習傳統(tǒng)第三節(jié) 建構(gòu)主義傳統(tǒng)第四節(jié) 信息加工傳統(tǒng)第二章 歸因理論第一節(jié) 海德的通俗心理學第二節(jié) 相應(yīng)推論理論第三節(jié) 凱利的歸因理論第四節(jié) 貝姆的自我知覺心理學第五節(jié) 控制源理論第三章 歸因理論的應(yīng)用第一節(jié) 韋納的成就歸因理論及其應(yīng)用第二節(jié) 過分充足理由效應(yīng)第三節(jié) 性定型、助人與歸因第四節(jié) 情緒歸因理論及其應(yīng)用第四章 歸因偏差與錯誤第一節(jié) 對他人的歸因偏差與錯誤第二節(jié) 自我知覺中的歸因偏差第五章 心理控制第一節(jié) 與控制有關(guān)的歸因第二節(jié) 失去控制第三節(jié) 心理控制與消除緊張第四節(jié) 心理控制的效果和個別差異第六章 社會圖式第一節(jié) 社會圖式概述第二節(jié) 社會圖式的類型第三節(jié) 圖式的發(fā)展、激活與改變第四節(jié) 社會認訓研究中圖式的作用第七章 社會注意第一節(jié) 社會刺激的突出性與鮮明性第二節(jié) 自我覺察第三節(jié) 社會注意的個別差異第四節(jié) 應(yīng)用環(huán)境中的社會注意第八章 人際記憶第九章 社會推論第十章 自我認知第十一章 態(tài)度與社會認知第十二章 行為與社會認知第十三章 熱認知:動機第十四章 熱認知:情感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 歸因理論:在日常的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自覺地或不自覺地對他人的行為原因作出推論。例如,我們碰到一個熟人,見他笑容滿面,就會猜想他有什么開心的事;而見到一位同事愁眉苦臉,就會想知道他遇到了什么挫折,有什么地方需要幫忙。不僅如此,我們還常常考慮他人是什么樣的人。例如,那個人是好心腸的,還是有壞心眼的;是熱情的,還是冷淡的;是大方的,還是小氣的,等等。那么,我們是怎樣對他人的行為原因作出推論的呢?又是怎樣才能知道某個人是什么樣的人的呢?首先,應(yīng)該注意的是,對人的知覺與對無生命物體的知覺是不同的。因為對人的知覺涉及對人的內(nèi)在狀況的推論。當我們考慮某個人時,主要考慮他的動機、個性、情緒和態(tài)度等,而且,我們可以利用許多信息來源。例如,注意他的外表,了解他的衣著風格;通過他的自我表白獲得有關(guān)他內(nèi)心狀態(tài)的知識;更經(jīng)常地,我們憑借觀察他的行為而推測他的內(nèi)心狀態(tài)。這個推論過程就叫做歸因(attribution)。所謂歸因指的是:一個觀察者根據(jù)外在的行為作出有關(guān)行動者或他本人的內(nèi)部狀態(tài)的推論過程。因果分析,也即歸因的研究,是社會認知心理學的中心內(nèi)容。正如我們前面所舉的例子那樣,即使最平凡的觀察也常常包含著簡單的因果分析。但是要進行更有意向的、更仔細的和耗費時間的因果分析需要許多條件。例如,沒有預料的事件,常使人們作出多方面的因果探索。一位學生考試后,認為自己這次考試能得到高分,但后來發(fā)現(xiàn)得分出乎意料的低。這時,他會想,自己是否不夠用功?老師閱卷是否特別嚴格?自己是否誤解了題目?老師對我是不是有偏見?又如,平時很熟悉很親密的人一下子對自己變得冷淡起來,就會使自己產(chǎn)生更多的想法,也更多地思考產(chǎn)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作更多的歸因分析??傊?,雖然人們常常對客觀世界進行因果分析,但當情景與他們的信念和期望截然相反,或使他們感到驚訝或感受到了威脅時,因果分析就變得特別重要。
編輯推薦
社會認知心理學的知識,對于科學地認識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正確地了解他人,增強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處理好各種人際關(guān)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渡鐣J知心理學》可作為心理學專業(yè)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各行各業(yè)工作者參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