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4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盧雁紅 頁數(shù):307
前言
新世紀起步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jīng)進入第六個年頭。課程改革呼喚理論指導、典型引路,于是各種教育理論專著應運而生,各樣經(jīng)驗著述層出不窮。理論專著有優(yōu)秀的,但也有一些“言必稱希臘”,脫離中國教育實際的;經(jīng)驗著述有出眾的,但也有不少就事論事,雖貼近實際卻不夠厚重的。各門課程概莫能外。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多么盼望能有和著課改節(jié)奏、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渴管用的教育教學著作問世??! 您手上的《小學語文全息閱讀教學》,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與其說這本書是特級教師盧雁紅寫出來的,不如說是她用20年的心血澆灌而成的,是她20年堅持學習、不斷探索、勇于實踐的結晶。它同急功近利拼湊的理論書,同急于求成編就的經(jīng)驗書,不可同日而語?! ?jù)我所知,盧雁紅老師從教以來,一直潛心于語文教學研究,“愉快教學”、“生活化教學”、“全息閱讀教學”是她研究語文教學的三部曲。這三個課題,針對以往語文教學的弊端,立足解決語文教學缺少趣味、遠離生活以及閱讀教學窄、死、飄、舊的問題,以實現(xiàn)“享受語文,快樂成長”的教育理論,開辟出一片語文教學的新天地。這三項研究,一項比一項更深入,一項比一項更逼近語文教學的內部,一項比一項更具挑戰(zhàn)性,更有研究價值和應用價值。它們記錄了盧雁紅老師語文教學成功的歷程,也留下了她專業(yè)成長的足跡。這足跡是踏實的、沉穩(wěn)的、一步一個腳印的。
內容概要
盧雁紅老師從教以來,一直潛心于語文教學研究,“愉快教學”、“生活化教學”、“全息閱讀教學”是她研究語文教學的三部曲。這三個課題,針對以往語文教學的弊端,立足解決語文教學缺少趣味、遠離生活以及閱讀教學窄、死、飄、舊的問題,以實現(xiàn)“享受語文,快樂成長”的教育理論,開辟出一片語文教學的新天地。這三項研究,一項比一項更深入,一項比一項更逼近語文教學的內部,一項比一項更具挑戰(zhàn)性,更有研究價值和應用價值。它們記錄了盧雁紅老師語文教學成功的歷程,也留下了她專業(yè)成長的足跡。這足跡是踏實的、沉穩(wěn)的、一步一個腳印的。
作者簡介
盧雁紅,1968年出生,1986年畢業(yè)于金華師范學校,現(xiàn)任浙江省東陽市外國語小學副校長。特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浙江省勞動模范,浙江省教育科研青年標兵,浙江省青少年英才獎(青年組)一等獎獲得者,金華市首批名師,金華市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在《課程·教材·教法》等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文蕈五十余篇,在全國各地演講、報告四十余場。是金華市特級教師協(xié)會副會長.浙江省第十一次婦代會執(zhí)委。
書籍目錄
序序二第一章 語文與全息:小學語文與全息閱讀教學第一節(jié) 全息閱讀與全息閱讀教學一 全息閱讀與全息閱讀教學概述二 全息閱讀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第二節(jié) 全息閱讀教學的理論基礎一 互文性理論二 語境理論三 現(xiàn)代全息理論四 復雜科學理論第二章 定位與選擇:全息閱讀教學的目的和內容第一節(jié) 全息閱讀教學的目的定位一 提高閱讀能力二 培養(yǎng)探究品質三 完善教材建設第二節(jié) 全息閱讀教學的內容選擇一 探尋高效的閱讀策略二 培育靈性的生命課堂三開 發(fā)豐富的課程資源第三章 形態(tài)與特征:全息閱讀教學的模式及其特征第一節(jié) 全息閱讀教學模式的形態(tài)一 拓寬期待視界二 實施全息互動三 開展綜合實踐第二節(jié) 全息閱讀教學模式的特征一 文本與超文二 輻射與輻輳三 廣闊與深刻第三節(jié) 全息閱讀教學模式的靈活運用一 在全息拓寬中激活生機二 在全息互動中交織前行三 在綜合實踐中調諧資源第四章 教與學:全息閱讀教學的教學策略第一節(jié) 引導學生全息拓寬的策略一 旁征博引塊磚建高樓二 追根溯源撥霧見青山三 鼓勵實踐做中長真知第二節(jié) 激發(fā)課中全息互動的策略一 彈性設計開放課堂二 搭建平臺激活課堂三 隨機調控提升課堂第三節(jié) 組織課后綜合實踐的策略一 多維設計多元發(fā)展二 多種類型多樣情趣三 多途實施多方保障第五章 師生與文本:全息閱讀教學的教學因素第一節(jié) 教師意識與全息閱讀教學一 資源意識二 對話意識三 生態(tài)意識第二節(jié) 學生習慣與全息閱讀教學一 尋根究底的習慣二 品讀比較的習慣三 學以致用的習慣第三節(jié) 文本類型與全息閱讀教學一 實用語體與全息閱讀教學二 交叉語體與全息閱讀教學三 藝術語體與全息閱讀教學第六章 開發(fā)與利用:全息閱讀教學的資源第一節(jié) 《全息閱讀教學資源庫》的開發(fā)原則一 全息性原則二 適切性原則三 經(jīng)典性原則四 趣味性原則第二節(jié) 《全息閱讀教學資源庫》的編排一 主題與導言二 厚積薄發(fā)三 博學廣聞四 書海沖浪五 超級鏈接第三節(jié) 《全息閱讀教學資源庫》的利用一 課內靈活選用二 課外自主閱讀第七章 實踐與反思:全息閱讀教學案例選編第一節(jié) 教學實錄及反思一 《臺灣蝴蝶甲天下》課堂實錄及反思二 《海灘上的小姑娘》教學實錄及反思第二節(jié) 教學設計及反思一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及反思二 《花鐘》教學設計及反思三 《除三害》教學設計及反思四 《示兒》教學設計及反思五 《小珊迪》教學設計及反思六 《刻骨銘心的國恥》教學設計及反思七 《大瀑布的葬禮》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三節(jié) 《全息閱讀教學資源庫》舉例一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六組《全息閱讀教學資源庫》二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組《全息閱讀教學資源庫》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至于語言全息論所說的語言外全息狀態(tài),更可以在諸多語言現(xiàn)象中找到依據(jù)。比如《紅樓夢》通過對賈府興衰的描述,展示了當時社會的種種矛盾,使賈府成了清朝中期社會的整體縮影。“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這種全息性的體現(xiàn)在這一例子上得到了很好的注解?!都t樓夢》的典型的全息性為各種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因為它不僅是文學樣本,也是社會樣本、建筑樣本、美食樣本,甚至是經(jīng)濟管理樣本。1990年,財政部在王炳乾部長的直接領導下,專門成立一個班子研究《紅樓夢》理財方面的經(jīng)驗和教訓,以期用于現(xiàn)實的體制改革和經(jīng)濟建設。也正因為《紅樓夢》的全息性,在解讀它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魯迅說:“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可以說,任何一部好的文學作品,一個成功的藝術典型,都必然反映著當時社會的各方面矛盾,反映著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和時代特征,即包含了所處時代的全部信息”。魯迅的作品不也折射了一個時代嗎?列寧稱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也正因為他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反映社會現(xiàn)狀的全息特性?! ⌒W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盡管不可能有宏篇大著這樣的信息包容性,但同樣體現(xiàn)了語言外的全息狀態(tài),它所涉及的問題同樣豐富:自然、歷史、人文、科技“……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里,它們也是社會的縮影,也可以折射出復雜的世界。如果說《桂林山水》是對自然奇觀的描繪,那么《萬里長城》就是對歷史遺產(chǎn)的反映;如果說《夜鶯的歌聲》是對英雄的歌頌,那么《觸摸春天》就是對人性的贊美。當然,這還僅體現(xiàn)了文本的內容、主題方面存在的全息性,對語文學習來說,文體的特色、語言的風格、表現(xiàn)的形式等方面體現(xiàn)的全息性也具有價值。可以說,一個文本就是一扇透視社會、人生的窗戶,一個文本就是一個可以充分挖掘語文學習資源的礦藏。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