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影海德園

出版時間:2011-12-1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張泠  
Tag標簽:無  

前言

張泠,以“號”行。為什么自號“小邪”?從沒有問過她。我們要為這樣的自況留一些神秘感。    我們慣常只是看電影,甚至看看電影,而小邪是讀電影。因為小邪是個讀書人。    她每從電影中讀出文學來,于是吸收到更深入的營養(yǎng)。她的文字,卻多空鏡,像古人畫的冊頁小景,像腳本中貌似散淡的閑筆,出自一位好耐心的掌鏡者。    書讀得多,電影讀得多,書寫游弋穿行在兩廂,漸漸勾兌出她自己的一種讀法和寫法,有意思。    又因為踐行萬卷書、萬里路的周游,于文化辨識上的自覺恐怕出于本能的迫切,于是她有意識。她讀城市,也是讀她自己的成長。    電影,書,其中的世界,要面對的現(xiàn)實,私下的自己,筆下的自己……重重疊疊,其間如何地交互映射,如何把握或縱逸有意無意的分寸,很有意思。    愛讀書、讀電影的人,往往他鄉(xiāng)認作是故鄉(xiāng),漫眼看去,就代入了似曾相識的情境,于是日常的體會中得了益處。    從小邪的心得中,見我所未見,感我所不感,是我們做她的讀者的益處。    因為喜愛,為讀書而讀書,為讀電影而讀電影,真是好。    鄭大圣    2011年10月1日

內(nèi)容概要

《書評人可以歇歇了》是“80后”著名書評人許驥的書評文字的結(jié)集。其書評文字散見于《書城》《中華讀書報》《《書屋》等各類報刊。其文字簡潔明快,能直入作者以及圖書的核心部分,受到作者以及讀者的好評。本書共分6輯。第一輯:香港話你知,涉及林奕華、馬家輝、梁文道等人所著圖書。第二輯:書香兩岸,涉及南方朔、張大春、蔣勛等人圖書。第三輯:歷史是個什么玩意,涉及《中的精神:吳清源自傳》《不可征服:納爾遜?曼德拉治國傳奇》等圖書。第四輯:饑餓的藝術(shù)家,評田藝苗《溫柔的戰(zhàn)曲》等圖書。第五輯:“讀”害不淺,評雷蒙德?卡佛、小寶等人圖書。第六輯:文化評論。
曹疏影第一本風格文化隨筆《虛齒記》,精靈流轉(zhuǎn)于中國南和北、地球東和西,書寫白日夢一般存在著的人、食、事、時、詩,神奇的語言組合著神奇的節(jié)奏,情感在反復(fù)咀嚼中變得五味紛呈,作者和讀者同時體驗在身體上銀河之冒險。
《流影海德園:黃小邪電影札記》是作者的一本文化隨筆,收錄的文章體現(xiàn)了作者多年來關(guān)于電影的體悟和思考。其中既有關(guān)于世界各國電影的細致解讀,亦有結(jié)合自己人生體驗的唯美評點。這些文章已超越了一般的影評概念,糅合了游記、小說、雜文等不同文體特色與創(chuàng)作手法,讀來很有趣味。

作者簡介

  許驥,一手福建人,二手浙江人,三手香港人,“80后”作家、書評人,先后供職書店、出版社、媒體,現(xiàn)任《明報?世紀版》記者。從大學時代發(fā)表文章,在《書屋》、《南方都市報》、《新京報》、《書城》等刊物發(fā)表作品數(shù)十萬字。
曹疏影,哈爾濱人,北京大學中文系學士、比較文學碩士?,F(xiàn)旅居香港,為自由撰稿人。詩作結(jié)集為《拉線木偶》、《茱萸箱》、《金雪》,香港《明報》連載專欄《南轅北轍》,另寫有童話集《和呼咪一起釣魚》曾于上海《東方早報》連載、《苦菩灣故事》。在《北京青年周刊》連載專欄《廿九胃》。曾獲2009年度劉麗安詩歌獎,主編《是她也是你和我——準來港女性訪談錄》。
張泠,網(wǎng)名黃小邪,電影研究者,專欄作家。美國芝加哥大學電影與媒體研究系博士生,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美學碩士。研究電影聲音理論、電影的跨媒介與跨文化流動、中國早期電影、臺灣新電影、中國當代獨立電影等。曾在中、英文學術(shù)和非學術(shù)刊物發(fā)表文章,包括美國《亞洲電影》、中國臺灣《電影欣賞》、中國大陸《電影藝術(shù)》、《北京電影學院學報》、《南方周末》、《現(xiàn)代藝術(shù)》、《看電影》等。譯作《比利?懷爾德訪談》將由新星出版社出版。

書籍目錄

《書評人可以歇歇了》
 不可能的任務(wù)--梁文道
 自序:我為什么寫書評
 香港話你知
 林奕華三書
 此“馬”昂然獨此群--馬家輝七書連評
 時評作為一種文學
 用亂碼譜一曲青春之歌
 二聲部小說的切換游戲
 為己讀書
 一座城市的“雙視野人”
 看香港“財主佬”怎么過日子
 自己訪問自己--梁文道《訪問》讀后記
 港督的聲音,你可曾聽得見
 消費社會中的女人
 書架上永遠缺一本文學史
厘米書系--虛齒記
 第一輯 廿九胃
  鴛鴦戲言?
  暗夜里的"白玫瑰"?
  秋柿子?
  越不過棗泥嶺?
  紅霉素之味?
  無鱗的魚在看著你?
  故人來?
  梳乎厘的眼神?
  火與雪,同一種秘密?
  猩猩唇?
  有骨落地?
  粥事?
  西班牙蒼蠅?
  假戲真唱 ?
流影海德園
 第一輯 城市?行影
  巴黎瑣憶:電影與城市的多重生命
  木草街
  早安,北京。晚安,遷徙的鳥。
  山景流音
  海角山端
  靜物的不同時態(tài)
  閱色
  海邊的卡梅爾
  紐約故事
  影戲城市間
  胡同兒因緣
 第二輯 彼岸?音影
  八月島嶼
  都會經(jīng)驗,間歇及靈性風景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早安,北京。晚安,遷徙的鳥。 一個晚上,大約是離開北京一個星期以后,因為向一位美國朋友推薦“唐朝”樂隊版《國際歌》,找出1994年香港紅勘體育場那一場搖滾演出的DVD。又見到大學時伴我們瘋狂的張楚、何勇、竇唯、“唐朝”。 超脫搖滾的旋律緩緩升起,何勇的父親何玉笙恬淡隱忍地低頭撥著三弦。是《鐘鼓樓》。何勇在那里魔怒地嘶吼:“你已經(jīng)看了這么長的時間,為什么還不發(fā)言……是誰出的題這么的難,到處全都是正確答案……” 二環(huán)路里的人們,銀錠橋邊的夕陽……詞曲都在講述古老的田園詩和溫情被摧毀的過程。忍不住淚流滿面。為了那個我再見時已面目全非的城市,為了那些在異邦飄零的遷徙的鳥。 王小帥電影《十七歲的單車》東方奇觀一樣再現(xiàn)后海邊胡同和四合院的影像,卻與那里的真實生活間離著。想起宋冬那個關(guān)于西單今昔對比的錄像裝置作品——那是為紀念梁思成先生而作。也許面孔嶄新的人們早已不記得北京還有過城墻,他們?nèi)缃裨跓o限惆悵地說五道口跟自己有感情的地方都變成了廢墟。這就是寧瀛電影《夏日暖洋洋》里的那個城市,一個龐大的廢墟。當然,還要重建一種更加嶄新的文化,卻已與這一代人的感情無關(guān)。那是一種蔑視記憶的文化,它會笑我杞人憂天。該來的自然會來,有些東西即使不該走,卻也無力挽留。人們已無暇去感嘆: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開? 在異國小城一間屋子隔窗望去,門前沉默的茂樹開始憔悴,青草日日枯萎。偶有黃葉落下,被小松鼠拖去嬉鬧。蟬聲依舊吵鬧。已是秋天。北京最好的季節(jié),最想念的季節(jié)??傄肫鹩暨_夫那篇《故都的秋》:“……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想念釣魚臺滿地輕柔的黃葉,也想念香山的紅葉爛漫。想念潭柘寺和陶然亭,甚至人為的大觀園。還有從去年秋天到今年夏天一直穿梭游弋的煙袋斜街、鴉兒胡同。那是北京最具風韻之處。窄窄的斜斜的細細的彎彎的胡同里,旁逸斜出無數(shù)大雜院。每個院落都有幾棵高大綠樹亭亭如蓋,斑駁樹影中,窗前綻開些不同顏色的花朵,與夏日午后陽光下晾曬的床單衣裙相映。不時有小狗小貓悠閑地踱來踱去,或躲在窗下和屋檐上小憩。院落門口坐些拄著拐杖的老人,有時靜靜看著過往行人,有時湊在一起說些家長里短,或者,擺一局棋。有“板兒爺”騎著三輪車載人們在胡同游走。

后記

芝加哥海德園的午后至“暝色入高樓”,構(gòu)想這篇文字。落地窗外,金色陽光在銀杏樹葉、高樓陰影與橙色墻壁間游弋,明明暗暗。十一月的第一天。天高云淡。秋天依依不舍,待十二月初第一場雪,才會徹底告別。讀從前的自己,似讀隔世的文字,些許陌生,自然會有一些延續(xù)性,正如歷史上某些節(jié)點不過是為了方便討論,并不會真的有徹頭徹尾的斷裂。    這些文字可被視為個人十年來的人生和寫作總結(jié),身心在不同時空漫游,無論現(xiàn)實還是虛幻的影像世界。若納蘭性德詞句所云:“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被厥谆蛟S見到幼稚、直白、濫情、淺浮……如著睡衣在光天化日下穿街過市,不勝尷尬與不安。只愿好心的讀者包容。有時自問:出版這些到底有何價值?對于自己,或許是一段私人記憶,對于許多素昧平生的讀者,你們可會有共鳴?惶恐地希望,能與你們分享喜愛的文學、繪畫、電影與音樂,引發(fā)的情感,及關(guān)于某段歲月的回憶。它們令我們庸常單調(diào)甚至乏善可陳的日常生活值得期待和體驗;令時間無情前行的線性維度有了轉(zhuǎn)折、回顧、蜿蜒、斷裂的多重可能。可以是奔流河水逝者如斯,也可以是一幀黑白靜照,一個特寫鏡頭?;蛘撸鼈兞钗覀儗@個充斥悲劇和不平的世界,還有些超越的美好愿望,及,愿為其不再糟糕下去而盡一己之力的善念。    無論如何,這些文字算是“有感而發(fā)”(即使有些看起來更近“無病呻吟”)。感受,感性,感悟,感知,感動一…與“感”有關(guān)的東西,確是很私人化的情愫。每個人的感性,是完全封閉和獨立的世界,若冒險將其寫出來,已使它的微妙性大打了折扣。即,文字和言語交流和表達的局限性。極度悲傷的人唯有慟哭或沉默(想起蔡明亮電影《你那邊幾點》里新近喪夫的小康母親)。或者說,這需要一個時間差??梢詴鴮懙臅r機,不能過喜或過悲,唯等情緒相對平復(fù),方能敘寫當日狂喜或傷痛。、而知其難而為之(即使并不高明)、固執(zhí)于表達的人如我,想必有自戀、虛榮情結(jié)和敏感累積的傾訴欲,只能將損耗后余下的一點東西寫出來,說得冠冕堂皇一點,希望有分享的樂趣,尋到趣味相投的人。人一生所遇知己有限,因人總要生活在特定時空。而文章有自己的命運,作者無法把握和預(yù)測。我喜歡這種不可預(yù)測性。    尋到表達途徑滿足自己傾訴欲的人(最理想的狀況自然是再加些創(chuàng)造力),是幸運且幸福的,無論通過繪畫、音樂、電影、文字……水平有高低,而表達無上下。我只是貪婪,擲一顆小石子在空谷流水中,想聽到回聲。無論是否美妙。    真正可心安理得研讀電影,自1999年入北京電影學院始。薊門橋北、昔時燕京八景之一“薊門煙樹”旁、時有異味的小月河畔、北影廠隔壁的小小院落,游走著激情澎湃的電影青年?!皹朔拧?標準放映廳)每周一放國產(chǎn)電影,周二、三放外國電影。很多電影教育自此而來。還有昏暗“拉片室”里斑駁的錄像帶。而后,在“黃亭子”酒吧席地而坐觀安東尼奧尼《奇遇》或阿倫·雷乃《去年在馬里昂巴德》;那神圣的儀式感。在北大附近小巷里、“萬圣書園”隔壁的“雕刻時光”咖啡館看陳坤厚的《小爸爸的天空》——店主小莊為臺灣人,電影學院導(dǎo)演系畢業(yè),每年自臺灣運來大量藝術(shù)電影放映。清華附近的“盒子”也是常光顧之處。幾年后,“黃亭子”酒吧和北大附近小巷都已被夷為平地,成為綠化帶,或建起高樓。我們無意中見證了這城市撕心裂肺的變遷,卻無能為力。以“發(fā)展”為借口掩蓋的利益驅(qū)動,令一些古老社區(qū)、生活方式及城市空間瞬間消亡。人們與土地和周遭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被迫改變,而習慣了平靜接受,另覓他途。    物質(zhì)世界中的觀影、交流與網(wǎng)絡(luò)虛擬社區(qū)的討論彼此應(yīng)和推動,交織纏綿。起初是北京電影學院BBS、北大和清華BBS,然后受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劉一兵老師及遠在西安的“溫柔”姐姐之邀任清韻“影視亂彈”版主(可惜如今“清韻”也已不存),亦穿梭于新浪電影論壇及西祠胡同“后窗看電影”,撰文討論電影(雖今日回顧,頗汗顏當日的無知與莽撞)。那些影迷的狂熱與淵博電影知識每每令我贊嘆(其中有慷慨借給我臺灣版基耶斯洛夫斯基訪談錄的羅秀川,及2005年因車禍去世的王葳)。與電影學院師兄Cinekino(杜慶春,現(xiàn)為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的相識還是自網(wǎng)絡(luò)論壇而現(xiàn)實生活。保持聯(lián)絡(luò)至今的影友還有南京的衛(wèi)西諦和上海的妖靈妖,北京“實踐社”的楊子和張亞璇,在美國不同大學任教的王卓異和拙時(史文華)。常有各“分舵”的江湖聚會和“串聯(lián)”,在北京的,常發(fā)生于電影學院的“呱呱食屋”(據(jù)說現(xiàn)已改稱“星星美食街”),或“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近的大排檔。夏日夜色中,飲冰啤酒,縱論各國藝術(shù)電影,快意非常。2000年起,DvD迅速流行(詳情見書中《那些碟販子們……》一文),影迷們瘋狂購買,大量囤積,在家饕餮。而中國獨立電影仍在京城幾家酒吧和咖啡館放映著,包括賈樟柯、王小帥和管虎當時的作品。導(dǎo)演也常會到現(xiàn)場與觀眾交流。    如今回想起來,不勝“欣逢其盛”之感。何其幸,得以見證和參與中國電影文化獨特的一頁:打破“學院”與“業(yè)余”界限的集體觀影、超乎“現(xiàn)實”與“虛擬”邊界的探討交流、穿越“研究”與“實踐”界河的數(shù)字制作獨立電影興起、經(jīng)典電影盜版DVD滋養(yǎng)的電影史知識和影像感知力……幾十年后若書寫世紀之交的中國電影史(尤其若涉及“影迷文化”與“數(shù)字電影”時),這必是不可忽略的一段。    2002年,去國離鄉(xiāng)。輾轉(zhuǎn)美國中部小城愛荷華、西部舊金山郊區(qū)小城山景(MotIntain View),再回中西部大城芝加哥,在密歇根湖畔“修道院”,研讀電影,皓首窮經(jīng)不悔。在理論與論文間,亦得領(lǐng)會京昆音韻之妙、默片“通感”之奇。其間亦游蕩于紐約、波士頓、西雅圖、新奧爾良、克利夫蘭、臺北、巴黎、巴塞羅那,在行旅漂泊中默默旁觀,找尋、觀照和重界自我與世界關(guān)系。猶記2008年在北京“東四”附近“君琴花”餐館(今已不存)與老六、杜嘉及舊友聚會,席間人們激烈論爭起汶川地震。忽然如此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已為局外人。即使,也曾穿了黑衣去舉燭哀悼,也隔洋跨海為同胞捐了款……哭得難以自抑,為自己成為“逃兵”。遠遠觀望歡喜與悲苦,隔著“安全”的距離。亦誠如一位朋友提醒:理性的學院訓練,令人與世界形成一種“智識距離”(intellectual distance)。故鄉(xiāng)異鄉(xiāng)皆是客。我熟悉的城市,和城市里的一些人,已面目全非。因守著記憶里被美化的印象,而小心翼翼地,不敢太靠近。層層面具與嫻熟表演之下,仍有孩童般無辜的目光、悟性與態(tài)度吧?是那些不甘舍棄的舊友的絲絲縷縷,維系著與某個空間孱弱的情感聯(lián)系。沈陽夏夜,二樓窗口的燈光;蟬聲與火車汽笛聲;階梯教室的《兩個人的車站》;“元旦”的通宵電影,雪地里的呼喊。我們曾年輕、固執(zhí)、不近人情,頑守一些自以為珍貴的東西,于是,要忍受偏見。我們給彼此堅持的勇氣。你說那是“相互取暖的時光”。在我曾熟悉的北京深秋一——感謝你,秀之樹(我常常想到楊德昌,他堂吉訶德般的固執(zhí)和不近人情,而作品里都是“赤子之心”,絕望的憤怒或溫暖的期許)。以及用微笑溫暖我大學時光的w。懵懂得識“詩社”學長,讀葉芝、帕斯、里爾克詩歌、略薩《綠房子》、君特·格拉斯《鐵皮鼓》的日子,在校報發(fā)表第一首小詩的日子,要感謝關(guān)軍和李海鵬。他們玩笑自如,左右逢源,而暗自堅持。感謝朋友王可越。一見如故,并不常遇。    幼時立志要當作家,又要當鄉(xiāng)村教師,當記者……如今無一實現(xiàn),或者說,愿成為三者之變體和結(jié)合體。這許多年,應(yīng)感謝父母,他們?nèi)斡晌宜姆接巫撸淖兎较?,從不干預(yù),只要我喜歡便好,只努力創(chuàng)造環(huán)境,適時給些溫和建議。他們知我兒時喜讀書,便盡量買書(外公與母親還屢次以我三歲生日時自己取名字的故事來鼓勵我);言傳身教,囑我誠以待人。和樂溫情的家庭環(huán)境,是柔和善感的溫床。1997年,2004年,外婆、外公相繼過世,我竟都未能在身邊,是為憾事。而今,幸有妹妹、弟弟、外甥女陶陶可不時伴父母左右,并家中貓貓狗狗,繪天倫美圖。    這些文稿有幸與讀者見面,要感謝策劃人、香港《明報》的許驥先生,及安徽教育出版社的幾位編輯。他們的努力與耐心使得這些星散各處的文字成書成為可能。    書中文字,有隨感,旅思,影評,譯文……有些之前曾出現(xiàn)于雜志與書中,如《讀庫》與《之乎者也羅大佑》(主編老六/張立憲)、《新世紀周刊》(編輯平客/姜弘)、《看電影》(編輯霍丁)、《演藝圈》(編輯趙徑文)等。也要感謝導(dǎo)演朋友如應(yīng)亮、張律、萬瑪才旦、鄭大圣、趙亮、王超、歐寧、吳文光、黃偉凱、王全安、杜海濱等不斷贈與我他們的新作,及與我分享他們的電影經(jīng)驗。    感謝我電影學院時期的老師王志敏、楊遠嬰、陸弘石教授。他們有學者的睿智勤勉,及為人師表者的包容和鼓舞。感謝臺灣的林文淇和廖成浩老師,他們的學術(shù)熱誠與真性情令我如沐春風。感謝哥倫比亞大學的包衛(wèi)紅教授,如此敏銳縝密,又如此溫和從容。紀念于2011年2月故去的我的導(dǎo)師、芝加哥大學電影系教授米蓮姆·漢森(Miriam Hansen)。她是優(yōu)秀學者,嚴師,有頑強意志力的可敬的人,也是和善體貼優(yōu)雅的長輩。感謝聶華苓老師愛荷華城鹿園“安寓”的溫暖美好時光。感謝L的支持與信任。    2011年11月1日    芝加哥,海德園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帶你穿梭各地的光影國度,每一部電影,也是作者的成長印記?!砗葡桦娪笆侨松牡褂埃绾慰炊娪?,便是如何與人生交集。這本書的好處,是能在看作者分析電影時看到人生的復(fù)雜與詩意?!惖ぱ辔覒阎鴱?fù)雜的情緒讀完了黃小邪的文章,既為與之相識而驕傲,又嫉妒她有一個博物館般的精神世界,那里面電影的聲光、旅行的印象、文字的節(jié)律,都表明她已實現(xiàn)了很多人涉世未深時對生活的遐思?!詈yi喜歡電影,喜歡臺灣,喜歡誠品書店,喜歡讓-考克多,喜歡羅大佑李壽全,喜歡梅爾維爾和“天堂的孩子”,可假使有另一個白小邪或朱小邪剛好也喜歡這一切,仍不就是“黃小邪”。讀書,觀影,寫作,黃小邪像一只往復(fù)遷徙不斷飛翔的鳥,不斷親歷并傳輸文化景深……而說到底,她是一個生活在大陸的 “臺灣人”,一個幻覺在小菊兒胡同的“民國人”,一個游走四方的“光影捕手”?!S集偉

編輯推薦

《流影海德園:黃小邪電影札記》編輯推薦:游走在電影和文學之間,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光影國度,以網(wǎng)名“黃小邪”而聞名的張泠引領(lǐng)讀者進入一個博物館般的精神世界。她以美輪美奐的文筆展現(xiàn)一個聲色光影的廣博世界,以青春敏銳的體悟解析電影中的復(fù)雜人生與詩意。彭浩翔、李海鵬、陳丹燕、黃集偉聯(lián)手推薦。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流影海德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條)

 
 

  •   書還不錯,歐洲影評部分,自己觀影有限,讀來略有距離,還是要好好補習。
  •   同學出的書,好好閱讀,讀懂,品味
  •   第一聽說這本書,第一次買了,沒后悔,值 得
  •   確實不錯。。
  •   需要花心思看的書
  •   在微博上看到的推薦,應(yīng)該還不錯
  •   如題··23-~看看電影寫寫文章,還有什么生活能比這更文藝呢?PS~黃小邪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為毛給她介紹女朋友?!0.0
  •   還沒讀,不過是網(wǎng)上推薦的,說是黃小邪寫的不錯
  •   書、影、人
  •   幫朋友買的,表示很喜歡~~~
  •   還以為是影評集,其實是散文集,我也不知道怎么說,也許是自己資歷不深,經(jīng)歷太少,沒法理解作者的意圖。不過,里面關(guān)于作者淘碟的經(jīng)歷很好看。收到書的時候,有些磨損了,看起來不像新書。
  •   我本人很少給圖書打一星的。然而左等右等等到之后,突然有種被欺騙的憤怒。這本書前幾天在微博上炒作的火熱,我之所以買是看到張藝謀先生的文學策劃,王斌也在微博上說收到作者郵寄的贈書。這作者很下功夫,給不少微博名人都有郵寄贈書。但是翻看一下,各種裝逼扯淡文。很多跟電影沒啥關(guān)系,純粹是作者亂七八遭的亂文章合集。而且故意弄得你看不懂。一個簡單的導(dǎo)演,一個隨緣的名詞,她非得要展示自己美國學歷似地,標注個英文。尼瑪寫學術(shù)論文呢???當讀者是傻X嗎?另外,作者能不能好好寫個文從字順的文字呢?就算假洋鬼子似地英文你忽略,他還非得加注括號弄各種啼笑皆非的解釋。好吧,假如你忍耐力超強,然后這個作者更讓人崩潰的是,他居然……故意把人都能看懂的東西寫得讓你看不懂。好啦,不說了。就這樣吧。畢竟寫本書都不容易,打個2星。算了吧。
  •   言之無物,矯情,一堆地名,電影名,導(dǎo)演名的羅列而已,太私人化的情愫,頗讓人失望。
  •   嗯。又看了一下,有些還是寫的合乎本人胃口。小邪加油。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