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梅特林克 頁數(shù):194 字數(shù):100000 譯者:高黎平
Tag標簽:無
前言
這部關(guān)于“智慧”與“命運”的論文篇幅不長,只需要兩周的工作就能完成。但是,論文主題思想深刻,其他方面都圍繞主題展開.這些思想在莫里斯·梅特林克心中已經(jīng)醞釀兩年多了。雖然論文處理的角度與《謙卑者的財富》不盡相同,但它在本質(zhì)上與后者有很多的淵源。然而,前者或許可以形容為詩人對美的渴望而產(chǎn)生的熱切思索,而此處則是一位認真的思想家在竭盡全力揭示真理的所在。假如他所思索的結(jié)果是真理和幸福渾然一體,那么,這決不是他的初衷。這時他不再滿足于精美的風景、令人迷戀的或難以忘懷的形象;他探索人的靈魂,將自己的喜怒哀樂顯露無遺。他好像已經(jīng)摒棄了他所熱愛的運河——綠色、寧靜、紋絲不動的運河,栩栩如生地映照出寂靜無聲的樹木和長滿苔蘚的房頂——他好像已經(jīng)毫不猶豫地在寬闊的生命之河上勇敢地冒險過。他自己在一篇近乎道歉的導言中把該書描述為“一些斷斷續(xù)續(xù)又相互纏繞的思想,或多或少還有些系統(tǒng),圍繞著兩三個主題?!彼暶髡f這本書不想證明什么東西;也不想賦予它什么使命。的確,作家就是那么坦率真摯,從不在批評、修飾、修改自己的命題前退縮;也從不放過每一個掠過腦海的東西,而是一往無前緊追不舍。假如這樣的命題幸免于對手的攻擊,那僅僅是因為在他的心底,他將它認為是絕對的真理。因為這本書確實是一種表白.也是對作家所思所想的一種天真的、坦率直言的、無所畏懼的描述;甚至那些不喜歡他的理論的人仍然得承認這種思想有著一種奇特的美。在該書中,道德、行為和生活被全方位,尤其是被居高臨下地加以審視。在他的人生觀中,找不到苛刻的位置;他甚至“為在水性楊花的女人中喋喋不休的時光”尋找到空間??墒?,他充滿微笑的智慧引領(lǐng)所有跟隨他的人到達幸福的頂點,這一頂點屹立在善與愛之間,在這巔峰上,美德在“被幸福的花園所包圍的靜默”中得到了報答。有一些理想在許多人看來珍貴可愛,可在莫里斯·梅特林克眼里不過是小孩心目中模糊的奇跡。他所向往的幸福是一種心靈上的幸福,這種幸福可及同樣也不可及。那么,完全可以說,那些和伙伴們把自助餐視為是對世人的獎賞而感到滿足的人,仍會輕視他,把他的追求當做幻想,無法理解他。把靈魂得意地界定為“智力加上情感”的那些唯物主義者肯定會厭惡地離開莫里斯·梅特林克.因為作家常常認為靈魂只是生活中某種巨大的、神秘的、無窮無盡的事物的舞臺。于是,對確信的宗教堅定不移的追隨者來講.上帝只是涉及到對人進行判斷、報答和懲罰的一種力量。他們也可能反對他的言論:“上帝至少應該與他灌輸給智者的、最高尚的思想一樣偉大,他要對那些唯一的愿望只是想取悅他的人抑制住笑容。只有那些為了善本身而行善,好像上帝并不存在的人;只有那些愛美德勝過愛上帝本身的人,才會被允許站在上帝旁邊?!钡牵吘惯@位真正的真理探索者明白,昨天似乎是真理的東西今天被發(fā)現(xiàn)僅僅是立在道路上的一塊里程碑:所有重視真理的人一定很高興傾聽一個或許與他們觀點不同的人告訴他們,對他而言真理是什么?!笆紫龋覀兦f別忘記,善良的行為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種幸福的行為。它是一朵永久的內(nèi)在生命之花.令人感到幸福和滿足;它會在我們靈魂的晴朗高空。述說寧靜的光陰與歲月。”這種思想植根于他的整個哲學——美德、幸福、愛情彼此支持、相互糾纏、相互報答。至于莫里斯·梅特林克本人——幸運的是,他作為唯一的走讀生——可以隨心所欲地回家過夜,晚上默默地漫步在運河岸邊,沉思著這些神秘的事物,只有教堂響亮的鐘聲打破夜晚的寂靜……可是,還要走過多長的路程。這個熟悉了安吉利科(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畫家。作品主要為祭壇畫和教堂壁畫)的上帝的人,才能領(lǐng)悟“一個微笑著坐在山頂?shù)纳系?,對他而言,人間最嚴重的罪過只是像壁爐前墊子上玩耍的淘氣小狗一般”呢?和他的學校教育一樣,他所處的環(huán)境也有助于賦予他的思想神秘的色彩。他所度過的少年時代,差不多與世隔絕。在求學的同時,他思考過基督教徒難以理解的生活.他喜歡閱讀莎士比亞和伊利莎白時期作家的作品,還喜歡讀歌德和海涅的著作。因為他的趣味始終偏向天主教:就像他欽佩狄更斯、哈羅、帕斯卡和叔本華一樣,他也羨慕梅里狄斯。就是這樣的天主信仰,這般的開放思想,和這股探索真理的熱望,使得他能夠從一度卷入的神秘主義的黑暗中解脫出來,投身到現(xiàn)實存在的、更加光明的世界;也許,就是這種贊美一切值得贊美的人物和生活的天賦,會帶領(lǐng)他走得更遠。這會令許多把他描寫為一個只懂得夢想的頹廢者的人大吃一驚,他們還會聽說,他是一個寬容、幸福的人。能在最簡單的東西中尋找到快樂。花的香味、繞著絕壁飛翔的海鷗、陽光下的麥田——這些都能激起他奇妙的喜悅。剛毅而高尚的行為或者樸素的獻身行為、一次僅僅是兄弟般善意的舉動、農(nóng)民為了養(yǎng)家糊口一天到晚艱苦勞動的無意識犧牲——這些同樣會立即喚醒他溫暖的同情心。他說:“無論在我生命的哪一刻.我都是一個能抑制住自己的人,在與任何人接觸或接近時。不受他們的玷污,因為他們會損壞人的形象?!焙退谝黄鹁秃孟窈偷隆た髟谝黄?;不止一個不幸的被遺棄者曾經(jīng)受到人們嚴厲的法律所譴責,卻在他善意的問候和歡迎中興高采烈。但是.實際上,所有這些東西在他的書中都可以讀到——我期望明確的是,該書真的是人類自身思想、感情、行動的一面鏡子。它是一本許多人都會喜愛的書——對于那些蒙受痛苦的人。這本書會減輕他們的痛苦;對于那些戀愛的人,這本書會教他們愛得更深。就像每一本書肯定會有失誤一樣,勿庸置疑,該書也有它的毛病。可是,該書是著者發(fā)自肺腑之作,它直抒胸臆,并將流人許多讀者的心田……阿弗列·蘇特羅
內(nèi)容概要
《智慧與命運》是一本人人都會喜愛的書,它是人類自身思想、情感和行動的一面鏡子。書中緊緊圍繞著智慧和命運這兩個主題,生動形象地揭示真理的所在乃至真理的美,深層次地探索人類靈魂、智慧與命運的關(guān)系。
這本書是梅特林克最重要的一部哲理性隨筆集。他在書中提出,人要運用自己的意志來掌握自己的命運,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力量,努力發(fā)展個性,以求獲得自我的實現(xiàn)。
充滿微笑的智慧引領(lǐng)著所有人,跟隨梅特林克到達幸福的頂點。這一頂點屹立在善與愛之間,在這巔峰上,美德在“被幸?;▓@所包圍的靜默”中得到了報答。
如果說《謙卑者的財富》是詩人對美的渴望而產(chǎn)生的熱切思索,那么本書則是一位認真的思想家對真理不遺余力的揭示。
作者簡介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時劇作家、詩人、散文家,出生于根特市一個公證人家庭。早年學習法律,當過律師,后去巴黎參加過象征派文學運動。他一生寫過二十多個劇本,在上世紀初即已成為象征主義戲劇的代表作家。 由于“他多方面的文學活動,尤其是他的
書籍目錄
引言
智慧之美
義不容辭的責任
迫切,直接
探求最重要的
再多一點
幸福的含義
靈魂與個性的真理
靈魂的秘密
明智之舉
遠大的志向
最崇高的
拋棄軟弱
善舉
茫然的小河
認識自我
照亮內(nèi)在生命
當你在愛時
智者的大門
本能和命運
智者的存在
內(nèi)心的意志力
命運的陰影
施舍的獎賞
災難的寶座
閃耀的陽光
可以避免的悲劇
給靈魂足夠的勇氣
性格的改變
堅持自己
公正
令人放心的思想
意志深處
崇拜的祭壇
凝望
懷疑中勇往直前
深愛
智慧之美
以善報惡
命運之火
理性的門檻
合情合理
智慧引導理性
愛的指南針
精神的富有
理智的發(fā)條
智力的女兒
理性的光輝
拯救
幸福降臨
命運之火
意識的恒星
意識與愛的紀念碑
共筑內(nèi)心大廈
磨難使品性完整
錯誤源自內(nèi)心
保魯斯·阿米利烏斯的遭遇
征服者的不幸
幻覺
痛苦的回報
堅持最后的精神美
可以依賴的理性
最辛酸的淚水
感情的名字
命運的手指
捕捉美麗
死亡與愛
命運的武器
最寶貴的東西
生活之路上的歡樂
穿越死亡,找到幸福
天平的兩端
淚水與笑容
幸福之上
行動中的快樂
靈魂之善
善的靈魂
人類的貪婪
心靈的寄生蟲
讓一切擁有智慧
隱秘的愛
能夠讓我們思考的東西
考察幸福的地平線
信任
用微笑表達快樂
謙遜的幸福
道德,生活
對待命運的態(tài)度
義務
美的另一種方式
高尚的軟弱性
犧牲自我
奉獻才是擁有
愛別人,愛自己
生存
領(lǐng)悟
美麗的紀念品
心里的燈塔
“盲目”地生活
更愛
愛源于愛
點燃生命
懲罰美德的清單
智者的冷淡
不知動機的善行
作證的心靈
關(guān)于智慧
痛苦還是安寧
征服自己與別人
使己自由
罪惡中的幸福
我們應該這樣行動
抱怨越來越少
正義之墻
假如
善良的姑娘
小說里的悲劇
純凈的空氣
公正不阿
如何相信
信仰與懷疑
無意識的片段
人的心靈
正義之墻
慈悲
探索
用心思考
智慧之花的盛開
沒有不值得愛的東西
人類命運的精髓
生活的崇高
卑賤的生命
熱愛光明
凈化自己的感情
含苞待放的花
真實的人與真正的人
智慧越多,幸福越多
選擇屬于自己的
照亮心靈的快樂
驕傲中的膽怯
愛的冒險
毋后悔
存在即快樂
命運為何物
明天更美好
更為有形的魅力
思想決定快樂
一種寶貴的力量
狂熱的命運
將生命裹成一團
感情無私忠誠
真正地全身心投入
安寧與平靜
唯美之愛
在美好的生命中
道德美
西西弗的快樂
真正快樂的力量
曾經(jīng)幸福
淚水后的微笑
純正的外衣
美德的萌芽
心靈深處的寶庫
生活的機遇
回顧生命
學會思索
愛情從未垂青
一切皆無印記
生活恐怕還沒有開始
大自然的手勢
主宰自己的生活
獻給命運,也獻給自己
沉思的人
讓崇高的理想根深蒂固
某一種意識
不必擔憂
憂郁黑暗中的愛情
比愷撒更懂得幸福
如出一轍
在命運的胸膛上成型
發(fā)光的杯子
你是否還記得
但丁的天堂
夢想
朋友的忠誠
追求偉大的愛
善與美德
對愛樹立信心
愛的機會
我們始終可以愛
與愛同行
勇氣
理解愛,尊敬愛
章節(jié)摘錄
智慧之美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本書會常常提到智慧、命運、幸福、公正和愛情。在一片悲哀的環(huán)境之中呼喚一種無形的幸福,在非正義之中呼喚一種過于理想的正義,在顯而易見的憎恨和麻木中呼喚一種愛,這些看起來都好像含有幾分諷刺的意味。絕大部分人可能悠悠然地到自己隱蔽的內(nèi)心世界,去探索平靜與安寧的動機,尋覓喜悅、振奮和愛情的機會,到人類內(nèi)心深處去尋找詫異和感激的理由。這些也好像不合時宜。我們欣然為這些人高聲疾呼,這遠遠無法使他們止步于心滿意足的思想家所奉行的、內(nèi)在的快樂及其深深的、卻難以得到的安慰。因而,這就往往激起他們與道德家們作對,其中包括艾彼科蒂塔斯,這些道德家們傾向于只關(guān)注智者,此外再也不會向其他人投去注視的目光。這種指責中有著正確的東西,正如所有責備中都包含一些真理一樣。的確,假如我們有勇氣只聆聽我們良知中最樸素、最親近以及最急迫的愿望,而對所有其他方面意見充耳不聞,毫無疑問,我們唯一的責任,就是盡最大努力去減輕我們周圍人的痛苦。去拜訪和照料窮人,慰藉受折磨的人,創(chuàng)辦模范工廠,開設(shè)外科手術(shù)室、藥房,或者起碼像科學人員那樣奉獻我們自己,從大自然中獲得對人類來講十分重要的物質(zhì),這些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迫切,直接在某一時期,地球上所容納的唯一的人類能夠做到彼此幫助,而不敢冒險為其他方面的探究去花費空閑的時間,那么這種仁愛、慈善的事業(yè)就不能長久持續(xù)。因為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在我們周圍出現(xiàn)的善行中所有最美好的東西,是在那些不再疏忽思索、反省和評說的人的精神中首先出現(xiàn)的,這也許是更迫切、更直接的職責。接下來,他們會盡其所能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嗎?誰敢回答這樣的問題?在溫順誠實的人看來,能做的最好的事情,總是最簡單的、近在眼前的職責;但是,仍然有理由感到遺憾的是,任何時代的任何人都把職責局限于近在手邊的本分上。在每一代人中,都有一些人堂而皇之地認為,他們已經(jīng)履行了現(xiàn)階段的每一個責任,正在考慮未來將要發(fā)的事情。大多數(shù)的思想家都會說這些人做得一點都沒錯。盡管必須承認,智慧有時與哲人的斷言背道而馳,但是思想家應該把自己的思想獻給這個世界,這絕對是一件好事。然而這又有何妨?沒有這樣的斷言,智慧之所在就無法顯示出來:智者已經(jīng)盡到了他們的義務。探求最重要的而今,不幸是人類的疾病,正如同疾病是人的不幸一樣。疾病有大夫治療,人類的不幸也應該有醫(yī)生來醫(yī)治。可是,不幸的是,疾病飛快蔓延的事實使得事情變得很不正常。由此,我們是否應該永遠談論健康的問題呢?那真的就像在解剖學中一樣——這是與道德最為相像的人體科學——教授們唯一要研究的是種種畸形的現(xiàn)象。或大或小的畸變都將引起人體器官的變化。我們肯定有權(quán)利要求他們的各種理論應該建立在身體健康和精力充沛的人體基礎(chǔ)上;同樣,我們還有權(quán)利要求那些愿意放遠眼界的道德家們,應該將他們的標準定格在幸福的人身上,或者定格在至少擁有成為幸福者的所有要素的人身上,但那種必要的意識不計在內(nèi)。我們生活在極不公平的環(huán)境里。但是我想,有些時候,在我們的談話中,既沒有殘酷也沒有冷漠可言,好像這種不公平已經(jīng)結(jié)束;否則,我們永遠也走不出我們的圈子。應該有一些人敢于說話、思考、行動,好像所有的人都是幸福的那樣,這是十分必要的;否則,當命運向所有的人敞開應許之地的花園大門的那一天,其他人會找到什么幸福、什么公正、什么美麗或者什么愛呢?說真的,人們可以認為,最好是首先考慮最為急迫的需要,但是,這并非總是最明智的:從一開始就探求哪些是最重要的,這往往更有益處。再多一點當大水圍困荷蘭農(nóng)民的家園時,大?;蜞徑暮恿饕呀?jīng)沖毀了保護著這個鄉(xiāng)野的大壩。那時,對于農(nóng)民來說,當務之急是保護自己的家畜、糧食和農(nóng)具;但是,最為明智的選擇是飛奔到大壩高處,鼓起那些與他一起生活的人的勇氣,在那里并肩抗洪。迄今為止,人性就如同一個病人躺在床上,昏昏欲睡卻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入眠;因此,仍然有真正安慰的話語從那些人的口中吐出,那些人說起話來,就好像這病人早已解脫了痛苦一樣。就像人是為健康而生的一樣,人類是為幸福而生的;單就人類的不幸而言,雖然不幸無處不在、比比皆是。似乎無窮無盡,但我們只能說些輕描淡寫的話,很快就被人遺忘。為什么對人類說話時,就不能仿佛人類始終處在確信無疑、無比幸福的前夕一樣呢?事實上,盡管人類永不可能看見長久希望的明天,可他卻被自己的本能引向那里。可以確信,只需要再多點思想、再多點膽量、再多點仁愛、再多點對生活的獻身、再多點急切的心情,總有一天人們會推開通往幸福和真理的大門。此事可能還有待時日。讓我們希望有一天人類會變得幸福聰明起來;即使這一天永不會到來,曾經(jīng)對此有過期待也不是錯誤之舉。幸福的含義不管怎樣,對那些不幸的人兒說說幸福是有益的,因為起碼他們能學會懂得幸福意味著什么。他們永遠會把它當作某種遠離他們的東西,這些東西非同尋常,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假設(shè)所有自視幸福的人只會簡單地說給他們帶來幸福的是什么,其他人將會看見,幸福和不幸的區(qū)別僅僅在于對生活喜悅地、明快地接受與敵對地、憂悶地服從之間;在于廣大、和諧的生活觀念與頑固、狹窄的生活觀念之間。不幸的人總是叫喊:“那就是全部嗎?可在我們心里,也有著這種幸福的要素?!贝_實,你們的內(nèi)心存在著幸福的要素!任何活著的人都與它們同在,除了那些在身體方面大難臨頭的人。不過,不要滿不在乎地評價這種幸福沒有其他東西可言。一個最能理解自己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在所有的人中,他最充分地意識到,幸福只是種崇高的思想,也是不知疲倦的、無所畏懼的、富有人性的思想,是這些思想將愉快和不幸分開。盡可能經(jīng)常地談論這種思想是有益的:切不要帶有把我們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別人的想法,而是要讓傾聽我們談論的人,一點點地在心里萌發(fā)出自己也要擁有這種思想的欲望,因為每個人都有別于另一個人。你所珍愛的那個思想很可能不會給我?guī)砦拷?;同樣,你所有的雄辯也不會撥動我生活中隱藏的發(fā)條。我必須獨自在內(nèi)心獲取我自己的思想。不過,通過講述屬于你的思想。你不知不覺使得我更容易找到我自己的思想了。靈魂與個性的真理可能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我會在給你帶來不幸的事情中發(fā)現(xiàn)安慰,而讓你喜悅的事對我來說可能充滿著痛苦。不過,這沒什么關(guān)系;如果我的歡樂的確與你的不幸處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那么你所看到的一切美麗和安慰都將進入我的憂傷。而你在不幸中的種種重負也會走進我的歡樂。首先,在我們的靈魂中為某種崇高的東西留有一席之地,以便這種思想有安身立命之處,這一點符合我們的意愿:就像古代宗教的祭司把山峰弄得光禿禿的,把山上的荊棘荒草清除干凈,好讓火種從天堂降臨。終有那么一天,根據(jù)宇宙的目的和構(gòu)成,千真萬確的幸福的公式在終極真理中,從火星深處傳播到這個世間。這樣的公式只能在某種程度上給我們的精神生活帶來變化或推動力,我們或許一直在對進展的期望和等待中生活。這一公式對大家一視同仁,然而,每一個人受益多少僅僅決定于他的靈魂里已經(jīng)儲存起來的熱忱、純潔、無私和認識的比率。一切道德,一切有關(guān)公正和幸福的學問,應該只是一種準備,盡可能廣泛地提供一種獲得經(jīng)驗的方式,為邁出下一步鋪下一塊墊腳石。當然,日復一日,我們都向往有那么一天,我們最終都生活在絕對的真理中、生活在堅定不移且合乎邏輯的確信中;但是,與此同時,我們已生活在一條更為重要的真理中,這就是我們靈魂和我們個性的真理。有些智者已經(jīng)證實,這樣的生活在最嚴重的、最實在的錯誤中也是可能的。靈魂的秘密在我們所依附的、一切可能崩潰的、科學的最后時刻到來之前,提及公平、幸福、道義以及所有相關(guān)的東西,是不是顯得很無聊呢?籠罩在我們生活上空的一片黑暗,那時可能消失;我們現(xiàn)在于黑暗中做的許多事。將來反而要在白天進行。然而,務必把在黑暗中出現(xiàn)的、我們精神和身體上的重要事情,做得跟在白天一樣完全、徹底。當我們等待謎底揭曉之前,我們的生活還得繼續(xù)。我們的生活越幸福越高尚,我們的生活就變得越朝氣蓬勃;那么,我們會有更大的勇氣、更高的眼光和更多的膽略去探求和期望真理。無論發(fā)生什么,我們花在認識自我上的時間從不會是蹉跎歲月、虛度光陰。無論我們與自己所生存的這個世界的關(guān)系變成什么樣子,比起與地球關(guān)聯(lián)的星星或者由科學推測出的奧秘,在我們的靈魂里仍然有更豐富的感情、更多的激情和更多依然如故的秘密。在不可否認的、引人人勝的真理中,人類無疑將翱翔天空;不過,當他上升時,他的靈魂還會正確地指引著他。宇宙的真理越重要,它帶來的慰藉和安寧就越多。在所有人眼前的公平、道義、幸福、愛情的問題也越多,這些問題總是以同樣的面目出現(xiàn)在思想家的眼前。我們應該像始終處在偉大啟示的前夕那樣生活;我們應該以歡迎的姿態(tài)作好準備——以最熱烈、渴望、飽滿、熱忱和親密歡迎的姿態(tài)。無論有一天它會以何種形式出現(xiàn),對我們而言。對待它的最好方法,就是從現(xiàn)在起開始熱望它,期望它如靈魂能想象到的那樣崇高、完美、巨大、高尚。它應該比我們最大的愿望更美好、更輝煌,也更豐富,因為如果它與我們最好的希望相背離的話,它也必定帶來某種更高尚、更接近人類本性的東西,因為它將給我們帶來真理。明智之舉對人類來講,盡管他失去了他所重視的一切,但是宇宙的內(nèi)在真理必然是卓越的、值得贊美的。但是,假如在它揭示出來的那一天,我們最謙恭的希望化為灰燼在風中飄散,而我們已經(jīng)準備的一切仍將存留下來;那些可欽佩的事物,將根據(jù)我們的期待所形成的海峽的深度,以相同的水量涌進我們心中。我們應當把自己想象得比宇宙更為優(yōu)越,這有必要嗎?我們的理性可能證明這會是必要的。我們的理性僅僅是從大自然發(fā)出的一道微弱的光線,是那個整體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部分而已,這一縷光芒只有大自然才能加以判斷。光線要想改變光線源頭的那盞燈,這可以嗎?我們僅僅用自己有限的眼光去丈量生命的無邊,這無疑是徒勞的;同樣,用自己內(nèi)心崇高的理想來嚴苛現(xiàn)實的生活,這無疑也是不合適的。就像人類身上所發(fā)生的一切就是人類最需要的一切一樣,思考和行動是明智之舉。不久以前——這里僅例舉地球受本能召喚要解決的許多問題中的一個問題,我們有意請教歐洲的思想家們,如果一個精力充沛、不屈不撓和能力很強的種族由于無可厚非的成見,仍然在精神和靈魂方面不如雅利安人——總而言之,如果猶太人在這個地球的表面突然消失或者變得強盛起來,那么應該將這視為是幸福呢,還是不幸呢?遠大的志向我非常滿足的是,智者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他在回答時無須公開面對冷淡或者過分的指責:“接踵而來的是幸?!薄TS多事情發(fā)生了,似乎對我們不公平;但是,在所有理性的獲得中,已經(jīng)沒什么比在自然的錯誤之下發(fā)現(xiàn)更崇高的理性更有益處。我們首先認為,從對無情、未知的力量進行緩慢漸進的證實中,我們的道德生活及其身體生活得到了重要的支持。假設(shè)每個符合我們理想的種族都消失了,那僅僅因為我們的理想仍然缺乏那種遠大的志向,正如我們已經(jīng)說過的那樣,遠大的志向是宇宙間普遍的真理。我們自身的經(jīng)驗已經(jīng)告訴我們,在這個現(xiàn)實世界里,存在著種種美好的夢想、種種美好的欲望、種種偉大的思想、美、正義和愛的感情,這些東西都是最高貴、最高尚的。假如在我們的想象中,有著更為寬廣和更為令人欣慰的、卻受不了現(xiàn)實生活中莫名神秘的威力考驗的東西。結(jié)果是這樣的話,它們應該是別的東西,而不是美感少掉一分,高大失去一點,慰藉小了一些的東西。我們面對現(xiàn)實,懷有我們在美感中執(zhí)著超越現(xiàn)實的理想,這或許是件好事:但是,一旦面對現(xiàn)實,那股有賴于我們最崇高愿望的理想火焰。便會心滿意足地將忠誠的光束照射在無數(shù)的美之上,這些既不脆弱也不嬌嫩的美粉碎了那些愿望。最崇高的對我來說,這并不意味著一個純粹困倦的宿命論,或者卑屈地順從,或從行動中萎縮的樂觀主義。智者無疑多次喪失了一些衡量盲目的、剛愎的、發(fā)狂的熱情的機會,這種熱情已能使某種理性受到約束的人得到超人的結(jié)果:可是,仍然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一個富有正直靈魂的人,會在一個比他在最高尚的時代所處的還要差的地方去尋找幻想或者盲目的東西,去尋找熱情或者活力。為了履行生活中真正的職責,我們必須借助我們靈魂中一切最崇高的東西來完成它。即使這在現(xiàn)實的日常生活中時常是可以被容許的,可在事件中這也得加以折中,而不要接著把它推到無情的終點——舉例說,正如圣·賈斯特所為,他以一種令人欽佩的熱忱想要獲得普遍的安寧、幸福和公平,卻發(fā)自內(nèi)心地把成千上萬的人送上了絞刑臺——在思想生活中,不懈地追求我們的思想是我們應該履行的不變的職責。再者,我們的行動仍然等待終極真理的判決,這個認識只會妨礙一些人的行動,那些人可能有活力,卻沒有把如此的認識化為自己的東西。升華的思想會給被它搞得泄了氣的一切以鼓勵。
編輯推薦
最新譯本,終身典藏。二十世紀比利時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梅特林克傾力之俆。對于那些蒙受種種痛苦的人來說,《智慧與命運》會減輕他們的痛苦;對于那些戀愛的人而言,《智慧與命運》會教他們愛得更深切。勵志經(jīng)典,心靈勵志,人生勵志,職場勵志。改變千百萬人命運的書籍,經(jīng)久不朽的經(jīng)典暢銷名著。與智者相伴·與成功隨行,邁向成功·獲得幸福,發(fā)現(xiàn)潛能。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