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8-1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陳衡哲 頁數(shù):268 譯者:馮進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陳衡哲,中國最早的官派留美女生之一,中國現(xiàn)代第一位大學女教授,中國現(xiàn)代第一篇白話小說的作者。在中國現(xiàn)代文化史上,陳衡哲得風氣之先,并為現(xiàn)代文學與歷史的研究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她在文化與思想方面的重要先導作用,遠遠沒有得到重視,相反,她與任鴻雋、胡適之間的關系得到更多的關注。陳衡哲創(chuàng)辦了現(xiàn)代史上的重要刊物《獨立評論》,并多次在《新青年》、《東方雜志》等刊物上發(fā)表文章,而她在西洋史的研究方面更是頗有建樹,曾著《文藝復興史》、《西洋史》等。陳衡哲在其早年自傳中說:“我的早年生活可以被看做是一個標本,它揭示了危流之爭中一個生命的痛楚和喜悅?!?/pre>作者簡介
馮進,復旦大學中國文學學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東亞語言文化博士。現(xiàn)為美國郡禮大學(Grinnell College)東亞語言文學系中國語言文學副教授(終身教職,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inese and Japanese),系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性別研究、比較文學、敘述學等。主要論著有The New Woman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Fiction,The Great (Surrogate) Mother of the weest The Genealogy of Masculinity in Yung Wing's 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n等。書籍目錄
譯者前言前言 第一章 揚子江與大運河第二章 如煙往事第三章 父親和母親第四章 早年的教育和環(huán)境第五章 塑造我人生道路的影響第六章 再見了,我的家,再見了!第七章 在廣東和舅舅在一起第八章 孤身一人在上海第九章 在女子醫(yī)學院第十章 赴川之旅第十一章 在家危機重重的一年第十二章 在常熟和姑母在一起第十三章 關于中國家庭與婚姻的小知識第十四章 年的革命第十五章 從做家庭教師到出國留學附錄一 陳衡哲小說 一日 巫峽里的一個女子附錄二 陳衡哲散文 紀忿一位老姑母 我幼時求學的經過 任叔永先生不朽附錄三 相關文章 任以都先生訪問記錄章節(jié)摘錄
書摘我的祖母來自常州趙家,所以她的兒媳也都從那個地區(qū)娶來。這可能部分說明了除了我的兩個祖父是好朋友這個原因之外,為什么莊家的一個小女孩會和陳家最小的兒子定親。我的祖母在祖父致仕后在常州造了一棟房子,可是這個勞動果實她只享受了一年就去世了。家里人說監(jiān)督造房給她造成的精神負擔使她五十出頭就早逝,讓我的父親年僅十三就成了孤兒。 我在這座寬敞的房子里出生。在一個小孩的眼里,它簡直就是個龐然大物。房子的前部是一個大堂,通常是全家的正廳,廳的兩側是書房和客房。大堂的前方和后方都有古木參天的大天井。我們住在大堂后邊的屋里,和大堂隔著一個天井。我們的住處有十間屋子,中間的那間是內客廳,在它左右各有四間屋子,分別是我父母各自的書房、內眷的客房和我們的臥室。我們住處的后頭是一個大花園,里頭有石桌石凳石頭陽臺和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其中最出眾的是玉蘭、桂花和桃樹。從這個園子再往里走是一個菜園,同花園隔著一堵帶門的墻。我們的園丁也種我們自己吃的菜,我現(xiàn)在還記得母親把卷心菜、玉米和其他蔬菜分給諸親好友嘗鮮。再往北走——中國大部分房子坐北朝南——有一個假山環(huán)繞的池子。我小的時候,最愛玩的就是藏在假山的石洞里,一點都沒想到這給母親帶來怎樣的擔憂。 我是家里第二個孩子。我的姐姐比我大三歲,她很聽話,從不冒險。我的妹妹在我最淘氣的年紀還只是個哭哭啼啼的娃娃。除了躲在假山洞里以外,我還常常爬到園丁靠著長滿薔薇花架的高墻放的長梯子上,把我母親嚇得不輕。我喜歡在頭上插花,因為墻頭的薔薇最大最紅,所以我常常奮不顧身地去采摘。母親不準我那么做,她告訴園丁做完工后把梯子收起來。這個禁令一下,我就早早地起床,半嚇半求地讓園丁把梯子再架起來。母親起床的時候,我稀疏的頭發(fā)上早就插滿了墻頭新鮮的紅薔薇。 這種冒險發(fā)生在我六七歲的時候。那以后,我滿足自己野性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因為我得學著做一個淑女。比如,我十分渴望玩陀螺,可是,母親說只有街上的野孩子才玩那個。風箏和其他孩子喜愛的有益無害的游戲也同樣被她否決。我不記得那時我有多不快活,但對我那樣個性的孩子來說,那肯定是很難熬很難熬的一種境況。可是,這種局面在當時的兒童教育中普遍存在,我們無須求全責備,讓某個人特別來為壓制兒童的健康天性負責。我母親更不應該為此受責,因為她考慮的只是她的孩子能擁有最好的前途。 有時候,我的長輩對我的父母說我可惜不是個男孩,要不我也許能光宗耀祖。他們的意思可能是愛冒險的天性雖然對女孩不適合,對男孩來說卻是可取的。又也許,他們說的是因為在中國社會上、官場上的榮耀至少在理論上是與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成正比的,所以一個有志氣的男孩能在國內爭取到高位。不管怎樣,我在童年時期的確雄心勃勃,我不是立志要穿比別人更漂亮的衣服之類,而是希望別人覺得我聰明、在學業(yè)上有前途。因此,當父母有一天問我和姐姐誰想要先學認字時,我回答說我想先學。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我學漢字第一課的那一幕! 那時候,漢字是這么教的:在一張一寸見方的紅紙上寫著一個漢字,上課的時候,那些紅紙在桌上一字排開。 P6-8編輯推薦
中國第一位官派留美女生,中國現(xiàn)代第一位大學女教授,中國現(xiàn)代第一篇白話小說的作者——陳衡哲!本書講述的是這位中國現(xiàn)代風云女性的傳奇前半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得風氣之先的傳主,陳衡哲在自傳中融匯了傳統(tǒng)中國文化與西方人文思想的種種因素,最終以這個獨特的文本揭示了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尤其是現(xiàn)代女性迂回曲折的現(xiàn)代之路,同時也細膩地描繪了身為文化精英經歷文化社會巨變時無法解決的矛盾與困惑。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