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8

出版時間:2004-7  出版社:安徽教育  作者:錢穆  頁數(shù):378  
Tag標簽:無  

前言

  此為余匯編《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之最后一冊。初,余在民國二十年秋始赴北京大學任教,即開設《近三百年學術史》一課,講論有清一代之學術。越二年,全部講義成稿,付上海商務印書館承印出版;距今已四十余年。稿既成,又獲戴東原《孟子私淑錄》一種,乃戴氏未刊之稿;又章實齋未刊稿二十余篇。時日軍已占北平,余藏其稿于衣箱之底,輾轉自天津抵香港,攜赴衡山南岳,又轉自昆明攜赴成都,始刊布于四川省立圖書館之《圖書集刊》。有關章氏各稿,嗣經大陸再版,又分散入章氏之《文史通義》中;而戴氏一稿,則抗戰(zhàn)勝利后,迄未為人注意,今以附刊此集中?! ∮钟嘣诔啥?,受政府之命撰《清儒學案》一書。時政府擬編宋、元、明、清四朝《學案》,其前三朝分囑他人刪約黃、全兩《學案》為之;清代以諉余,定時限,定字數(shù)。余在成都郊外賴家園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窮日夜之力依約草成。時適有友成都新識彭云生教授亦治理學家言,赴西安,余懇其代搜有關清代關學各家成書。云生覓得近二十種左右攜返,有清一代關學材料幾備,其中極多外面未流傳者。余撰《學案》此一部分,最自愜意。又余為李二曲撰新年譜,凡二曲一生思想著作,分年編入,所花精力為尤多。又余從四川省立圖書館及賴家園某氏藏書中得遍讀寧都七子之各書,自謂此一編亦甚得意。其次則為蘇州汪大紳以下,彭尺木、羅臺山各家集,亦提要鉤玄,頗費苦心。竊意《學案》一書,此三編或稍有價值。惟其時生活備極窮窘,中午吃面湯,晚餐進稀粥,終未得白米飯入口。稿成不及另抄副本,即郵寄重慶國立編譯館。不意其他宋、元、明三朝《學案》之節(jié)本皆遲未交稿;而編譯館擬俟全稿交齊始付印。而日軍忽投降,勝利還都。余之《學案》一稿,乃由編譯館雇船載返南京,有數(shù)箱書中途  沉沒長江中,余稿亦在內。僅有《序目》一篇,余寄稿前錄存,曾刊于四川省立圖書館之《圖書集刊》內,一鱗片爪,姑供想像者惟此已。  及余既撰《朱子新學案》,又草寫《研朱余沈》一書,其前諸家均已散入本編之第六、第七兩冊。此編所收,如顧亭林、呂晚村諸人,于學術史為重見,但寫法微有不同;如陸桴亭、王白田諸人以下,則于學術史后又重寫。又有舊稿如顧景范、崔東壁諸篇,乃在北平舊作;本編最后章太炎一篇,則應“中央研究院五十周年紀念”所寫,匯收于此,先后亦逾四十年矣?;啬钋皦m,不勝惘然。  余患雙目不能見字,及今已近兩年。此編各稿皆由及門何君澤恒代為搜集,又代校字;積年陳稿,已不能親讀一過,一仍其匯,未能續(xù)有所改定.幸讀者諒之。  一九七九年九月孔子誕辰前兩周錢穆自識于臺北士林外雙溪之素書樓,時年八十有五

內容概要

  本卷為《論叢》之最后一編,皆屬有清一代。惟作者于五十年前早有《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一書;此冊各稿,皆在其后。前書所重偏在學術,以乾嘉經學為中心;此書所重偏在思想,極多為前書所未及者。最后康長素、章太炎所取材料,多涉及民國時代,有意考論民國以來七十年之學術思想者,究源溯本,此兩人更為不可忽。而中國四千年來學術思想傳統(tǒng)演變之所及,則此書實為其殿。承先啟后,其利弊得失之所在,誠為有志于此者所當研玩也。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著名歷史學家。1912年即為鄉(xiāng)村小學教師,后歷中學而大學,先后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等數(shù)校任教。1949年去香港,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1967年起定居臺灣。 錢氏為學,兼涉四部,博大精深,著述數(shù)十種,享譽海內外。有關經部者,有《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有關史部者,有《秦漢史》、《國史大綱》、《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史記地名考》;有關子部者,有《孔子傳》、《論語新解》、《莊子纂箋》、《莊老通辨》、《先秦諸子系年》、《朱子新學案》;有關集部者,有《理學六家詩抄》等。另有數(shù)百篇學術論文。后輯為《錢賓四先生全集》五十四卷。

書籍目錄

序前期清儒思想之新天地讀《朱舜水集》陸桴亭學述顧亭林學述王船山孟子性善義闡釋跋康熙丙午刊本《方輿紀要》跋嘉慶乙丑刻九卷本《讀史方輿紀要》陸稼書學述呂晚村學述讀張穆著《閻潛邱年譜》再論《尚書古文疏證》記姚立方《禮記通論》續(xù)記姚立方《詩經通論》王白田學述記鈔本戴東原《孟子私淑錄》[附]《孟子私淑錄》讀姜白巖《尊行日記》錢竹汀學述讀段懋堂《經韻樓集》記鈔本《章氏遺書》《崔東壁遺書》序讀《古微堂集》羅羅山學述朱九江學述讀康南海《歐洲十一國游記》余杭章氏學別記太炎論學述《清儒學案》序

章節(jié)摘錄

書摘重師道,即是重道學也。重讀書人,即是求進步也。凡讀《思辨錄》中論善治,必當會歸之于其論真學而一以貫之,斯可得其深趣矣。    桴亭之學,一依朱子格物窮理之教,故主隨事精察,謂:    向讀區(qū)田法而異之,民間何以竟不傳?及讀《元史》,見元時嘗以此法下之民間,迄無成功。予嘗欲親試之。今《思辨錄》中備詳其說。    桴亭又論兵法有日:    唐有《李靖兵法》,今僅存杜氏《通典》所載,戚南塘《紀效新書》,從此書中脫出。    予嘗欲輯兵書為三卷,日道,日法,日術。道只是道理,四書五經中言兵,及圣賢古今論兵格言,必有合于王者之道者乃取。法則法制,如《司馬法》、《李靖兵法》及《紀效新書》、《八陣發(fā)明》之類。術則智術,如孫吳兵法及古今史傳所記攻戰(zhàn)之跡。令學者先知道,次學法,次論術,庶體用不淆,而人才有造。又曰:    戚繼光《紀效新書》特勝,以其曾經實歷?!毒毐鴮嵓o》不如《紀效新書》。明末天下多寇,桴亭又輯《城守全書》,自稱頗為詳密。    桴亭于農政兵書,平日既多究心,其他如天文歷數(shù)、地理險要、河渠水利、醫(yī)學藥物,幾于無不研窮。茲不摘引。    桴亭又留心詩文,有《書鑒》一編,專取古文中有關興衰治亂者。又有《詩鑒》一編,專取漢唐以后詩有合于興觀群怨者。而其論詩,尤具只見。嘗日:    不論人論世而論詩,論詩又不論志而論辭,總之不知詩。    選詩必欲人與詩合,詩與事合,乃可入選。不然,詩雖佳,皆偽言也。又曰:    邵堯夫《擊壤集》,前無古,后無今,其獨造處,直是不可及。    堯夫詩胸次極妙,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    康節(jié)直任天機,縱橫無礙,從來詩體不得而拘,謂之風流人豪,豈不信然?    康節(jié)詩直把詩作際天際地一事,豈止篇章辭句而已。唐人詩,康節(jié)做得??倒?jié)詩,唐人做不得。    白沙之詩,合道理與風雅為一,所作詩有子美詩之圣,堯夫有別傳云云,蓋欲合子美、堯夫為一人。    凡其興趣之廣泛,途轍之開闊,實可謂是朱子后一人。桴亭又日:    圣人之教,無所不該,《論語》所稱有四科,后世人才果能于四科之中出類拔萃,此即圣人之徒也。后世不知此義,孔孟之后,概以伏生、申公、歐陽高、夏侯勝之徒當之,不過文學中入耳。乃歷漢唐以來,儼然專兩廡之席,而功業(yè)彪炳,志行卓犖,為古今人所信服者,不得與從祀之列,概擯之門墻之外,是止以吾夫子為一經生,而裒集后世許多無用之老儒,共作一堂衣缽也。無怪乎奇?zhèn)ビ⑿壑?,掉臂而去,而作史者必另為“道學傳”以載其人,而為道學者,亦甘自處于一隅之陋,此其失非細故也。又曰:    圣人之教,無所不該。當一洗向來學究之習,而成圣人大無外之教。    或問:吾輩為學,如釋老之類,亦當博涉否?日:欲為大儒,欲任斯道之責,二氏之書,豈得閉而不窺。又曰:    愚意圣門從祀,自及門七十子,及周、程、張、朱具體大儒之外,皆當分為四科,妙選古今以來卓犖奇?zhèn)サ谝坏热宋铮M入從祀。如黃憲、文中子德行,張良、李泌言語,孔明、房、杜、韓、范、司馬政事,遷、固、李、杜、韓、柳、歐陽文學,庶幾一洗向來學究之習,而成圣人大無外之教。又曰:    如周子、朱子,其功不在孟子下,此尤當在配享之列,非僅從祀已也。又曰:    凡古來節(jié)義名臣,如關羽、顏真卿、張巡、岳飛,皆當在德行之列。小儒不知,而二氏反得竊之以惑眾。在二氏未免為援儒入墨,在吾儒未免推而遠之。又曰:    圣人生末世,真是任大責重。使達而在上,則凡井田、學校,前人已壞之法皆其事。窮而在下,則凡理學、經濟,前賢未備之書皆其職。雖砣屹孳孳,夜以繼日,猶將不足。豈得自托涵養(yǎng),悠悠終日乎?    孔子刪述六經無論矣??鬃佣拢轮⒄吣缰熳?,然朱子一生功業(yè),亦只在著書。又日:    凡有功業(yè),皆與人共之。著述者無論矣。讀而傳之者居其半,表彰而尊信之者居其半,舉而措之行事者居其半。茍于斯道有一分之力,則于斯道有一分之功。凡桴亭之所志所學,亦可于此想見其大概。                               此稿刊載于一九七○年七月《故宮圖書季刊》一卷一期    自孟子唱性善之說,后儒如荀卿、董仲舒、揚雄、荀悅以及唐之韓愈,皆不信奉。經宋代程朱之推尊,而后孟子性善之說,遂成為此下儒家之定論。然程朱之說性善,其果有當于孟子當時之真意與否,明清兩代,遞有爭議。尤著者,為顏習齋與戴東原,二人皆攻詆程朱,又遍及宋儒,其所辨說,果為得孟子真義否,仍滋疑難。晚明王船山,猶在顏戴之前,獨尊橫渠以糾程朱之失,較之顏戴,似為持平,而抑又深至。抑且于朱陸異同之外,又提出張程異同之新公案,為治宋儒思想者所不可不知。舊著《近三百年學術史》于船山思想,敘述粗備,獨于此節(jié),略而未及。本篇乃專就船山《讀四書大全說》一書,有關于闡釋孟子道性善之義者,撮要列舉,以資討論孟子性善論者作參考,亦為治宋學有意研究張程異同者作例示。昔嘗有意為舊著《學術史》拾遺補缺,草為外篇,成稿四五篇,中經離亂,盡已散佚,此稿亦往昔作為外篇之意。有志治船山思想者,可取與舊著《學術史》并觀,凡彼所詳,此不復贅也。    孔子極少言性與天道?!墩撜Z》惟“性相近”一章言及“性”字,茲先引船山說此章者于前,其言曰:……

媒體關注與評論

序此為余匯編《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之最后一冊。初,余在民國二十年秋始赴北京大學任教,即開設《近三百年學術史》一課,講論有清一代之學術。越二年,全部講義成稿,付上海商務印書館承印出版;距今已四十余年。稿既成,又獲戴東原《孟子私淑錄》一種,乃戴氏未刊之稿;又章實齋未刊稿二十余篇。時日軍已占北平,余藏其稿于衣箱之底,輾轉自天津抵香港,攜赴衡山南岳,又轉自昆明攜赴成都,始刊布于四川省立圖書館之《圖書集刊》。有關章氏各稿,嗣經大陸再版,又分散入章氏之《文史通義》中;而戴氏一稿,則抗戰(zhàn)勝利后,迄未為人注意,今以附刊此集中。    又余在成都,受政府之命撰《清儒學案》一書。時政府擬編宋、元、明、清四朝《學案》,其前三朝分囑他人刪約黃、全兩《學案》為之;清代以諉余,定時限,定字數(shù)。余在成都郊外賴家園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窮日夜之力依約草成。時適有友成都新識彭云生教授亦治理學家言,赴西安,余懇其代搜有關清代關學各家成書。云生覓得近二十種左右攜返,有清一代關學材料幾備,其中極多外面未流傳者。余撰《學案》此一部分,最自愜意。又余為李二曲撰新年譜,凡二曲一生思想著作,分年編入,所花精力為尤多。又余從四川省立圖書館及賴家園某氏藏書中得遍讀寧都七子之各書,自謂此一編亦甚得意。其次則為蘇州汪大紳以下,彭尺木、羅臺山各家集,亦提要鉤玄,頗費苦心。竊意《學案》一書,此三編或稍有價值。惟其時生活備極窮窘,中午吃面湯,晚餐進稀粥,終未得白米飯入口。稿成不及另抄副本,即郵寄重慶國立編譯館。不意其他宋、元、明三朝《學案》之節(jié)本皆遲未交稿;而編譯館擬俟全稿交齊始付印。而日軍忽投降,勝利還都。余之《學案》一稿,乃由編譯館雇船載返南京,有數(shù)箱書中途沉沒長江中,余稿亦在內。僅有《序目》一篇,余寄稿前錄存,曾刊于四川省立圖書館之《圖書集刊》內,一鱗片爪,姑供想像者惟此已。    及余既撰《朱子新學案》,又草寫《研朱余沈》一書,其前諸家均已散入本編之第六、第七兩冊。此編所收,如顧亭林、呂晚村諸人,于學術史為重見,但寫法微有不同;如陸桴亭、王白田諸人以下,則于學術史后又重寫。又有舊稿如顧景范、崔東壁諸篇,乃在北平舊作;本編最后章太炎一篇,則應“中央研究院五十周年紀念”所寫,匯收于此,先后亦逾四十年矣?;啬钋皦m,不勝惘然。    余患雙目不能見字,及今已近兩年。此編各稿皆由及門何君澤恒代為搜集,又代校字;積年陳稿,已不能親讀一過,一仍其匯,未能續(xù)有所改定.幸讀者諒之。                                           一九七九年九月孔子誕辰前兩周錢穆自識于                                             臺北士林外雙溪之素書樓,時年八十有五

編輯推薦

本卷為《論叢》之最后一編,皆屬有清一代。唯作者于五十年前早有《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一書;此冊各稿,皆在其后。前書所重偏在學術,以乾嘉經學為中心;此書所重偏在思想,極多為前書所未及者。最后康長素、章太炎所取材料,多涉及民國時代,有意考論民國以來七十年之學術思想者,究源溯本,此兩人更為不可忽。而中國四千年來學術思想傳統(tǒng)演變之所及,則此書實為其殿。承先啟后,其利弊得失之所在,誠為有志于此者所當研玩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8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這套叢書很好,錢穆大師的著作是公認的好書。但書的封面與書沒有連在一起,似不太理想。目前該叢書缺貨,希望重新出版發(fā)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