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演義 上下

出版時間:2004-5  出版社:安徽教育  作者:錢念孫  頁數(shù):708  

前言

  為什么流行的各種文學史,都是用抽象思維方式寫成的理論著作?為什么文學史不能有多種多樣的寫法,尤其是既生動介紹作家的“文”,又形象描繪作家的“人”,使作家的人生風貌和精彩作品相映生輝呢?于是,我想到用“演義”的形式來寫文學史——融理論和形象于一體,匯學術(shù)與藝術(shù)于一爐,使文學史像它發(fā)生過程一樣異彩紛呈,饒有興味?!  把萘x”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寫作體裁,它由宋元之際的講史話本發(fā)展而來,一般多用來寫歷史故事,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以及蔡東藩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等等。演義的寫法比較自由,可以敘述故事,描繪人物,又可以援引例證,插話評論。這一特點,正符合生動活潑地寫作文學史的要求,即不僅介紹中國文學發(fā)展演進的歷史進程,而且勾勒出一位位大作家的人生風貌;不僅賞析那膾炙人口的名篇杰作,而且寫出它們在創(chuàng)作或流傳中的佳話趣聞?! ‰S著閱歷的增加,我越來越覺得,大作家們寫出一部部文學杰作,固然有很高的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但他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上,如何對待事業(yè)功名、家庭愛情,如何處理悲歡離合、失敗挫折,以至生死存亡等一系列問題,同樣能給人許多思想啟迪和生活感悟。他們的人生本身往往也是一部精彩著作,同樣蘊涵深厚,值得細細品味。  中國古典文學源遠流長,發(fā)展充分:從遠古神話,到詩經(jīng)、楚辭、漢賦、魏晉詩文,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可謂峰巒疊出,代有高峰。用“演義”的形式撰寫文學史,以前沒有先例,這里只是初次嘗試。不過,本書雖名為演義,所敘故事和佳話,盡管在細節(jié)和對話上,有一定的點染和補充,卻都是以史料為根據(jù)的。本書在注意演義的生動性和趣味性的同時,又注重把握學術(shù)的嚴謹性和科學性,以有助于讀者輕松掌握中國文學史知識,并獲得讀書悅心明智的樂趣。

內(nèi)容概要

  《中國文學史演義(套裝全2冊)》是第一部用“演義”形式寫成的中國文學史。全書從遠古神話起筆,經(jīng)詩經(jīng)、楚辭、漢賦、魏晉詩文,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敘說中國文學史數(shù)千年演化嬗變,線索清楚,詳略得當;對各個朝代的杰出作家、經(jīng)典作品和重大文學事件,概括準確,闡釋精到?! ∪珪鴮懛ㄐ路f,融理論和形象于一體,匯學術(shù)和藝術(shù)于一爐,在優(yōu)美凝練的文字和濃郁的詩情畫意中,生動展示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歷程及豐富知識,盡顯偉大作家的才情氣概和人生智慧,追求演義的趣味性和學術(shù)的嚴謹性完美結(jié)合。

書籍目錄

引  言上  先秦至唐代篇第1回  古神話開篇呈異彩  詩三百集萃流芳澤第2回  興詩教孔孟尚致用  樂逍遙老莊崇無為第3回  懸日月屈原撰楚辭  搞麗文相如陳漢賦第4回  司馬遷發(fā)憤著史記  父兄妹承續(xù)編漢書第5回  漢樂府緣事發(fā)真情  仲卿妻飲恨赴清池第6回  曹操觀海遺名篇  曹植逃生展捷才第7回  文姬出塞泄悲憤  王粲登樓涌鄉(xiāng)思第8回  嵇康絕響廣陵散  阮籍垂名詠懷詩第9回  左思潛心賦三都  郭璞飄逸吟游仙第10回  陶淵明棄官歸田園  謝靈運縱情山水詩第11回  鮑照受挫嘆寒門  庾信失路哀江南第12回  王子安妙文滕王閣  駱賓王續(xù)詩靈隱寺第13回  陳子昂破琴揚詩名  王之渙旗亭比高低第14回  孟浩然遭責隱山林  王摩詰避禍輞川園第15回  李太白斗酒稱詩仙  杜子美精工為詩圣第16回  白居易垂淚濕青衫  劉禹錫擬詩刺權(quán)貴第17回  韓退之古文起八代  柳宗元匠心記永州第18回  李賀覓詩險中求勝  杜牧詠史見識超群第19回  李商隱無題聚爭訟  賈浪仙推敲揚美譽第20回  溫庭筠獨秀花間詞  李后主亡國得佳篇下   宋代至清代篇第21回  歐陽修游樂醉翁亭  范仲淹抒懷岳陽樓第22回  梅堯臣嗜詩成痼癖  王安石煉字點龍睛第23回  柳三變填詞奉圣旨  宋子京鬧春紅杏枝第24回  蘇東坡豪情賦赤壁  李清照哀婉嘆西風第25回  黃庭堅題畫惹詩禍  周邦彥爭艷遭放逐第26回  秦少游失意怨飛紅  賀方回寂寞愁梅雨第27回  陸放翁魂斷沈園情  辛棄疾挑燈看利劍第28回  范成大使金記壯行  姜白石詠梅得佳姬第29回  關(guān)漢卿稱雄元雜劇  王實甫奪魁西廂記第30回  白仁甫謳歌癡情女  馬致遠腸斷天涯人第31回  包公戲為民申冤屈  琵琶記轟動興南戲第32回  元好問悲慟吟喪亂  楊維楨持節(jié)作婦謠第33回  羅貫中演義三國史  施耐庵濃墨水滸傳第34回  吳承恩奇想西游記  笑笑生艷繪金瓶梅第35回  馮夢龍慧眼輯三言  湯顯祖臨川托四夢第36回  李夢陽復古反臺閣  袁宏道重今抒性靈第37回  蒲松齡孤憤寓聊齋  吳敬梓諧謔諷儒林第38回  曹雪芹情寄紅樓夢  孔尚任血染桃花扇第39回  吳偉業(yè)怨訴圓圓曲  王士禎悲秋詠柳詩第40回  龔自珍郁悶喚風雷  黃遵憲歌吟海外天第41回  吳趼人筆鋒刺官場  李伯元譴責怪現(xiàn)狀第42回  劉鐵云哭訴記老殘  曾孟樸憤世繪孽海臺灣版后記修訂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王大人,您面子大,又和相如是好友,煩您親自去跑一趟行嗎?”    “本官就去。不過我和司馬相如雖是舊交,但有時到他那里,也吃閉門羹,這回能否請來,也沒把握。”    縣令王吉說完就匆匆走了,大廳里頓時像開了鍋:    “這司馬相如是何許人?竟有這么大的架子!”    “噢,他是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生于漢文帝劉恒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今年三十六七歲了。聽說他自幼胸懷大志,酷愛讀書,也學過劍術(shù),希望長大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人。”    “他本來姓‘司馬’,名‘犬子’,因傾慕戰(zhàn)國時代機智勇敢的趙國著名宰相藺相如,便改名叫‘司馬相如’?!?   “二十來歲的時候,他從成都跑到長安,最初花錢捐了個小官做;景帝即位,升為武騎常侍(皇帝的警衛(wèi)侍從)。他生性不愛舞槍弄棒,就喜吟詩作賦,可是漢景帝對辭賦卻毫無興趣,因而司馬相如在朝廷里郁郁不得志,一直想換個事做?!?   “這時,梁王劉武到長安朝見皇帝,一班跟隨的人如鄒陽、枚乘、嚴忌等,都是辭賦好手。司馬相如與他們志趣相投,一見如故,于是便托病辭職,離開京城,趕到河南開封,投奔梁王去了?!?   “梁王劉武素來喜歡附庸風雅,結(jié)交文士,對司馬相如猶為厚待。他每日與鄒陽、枚乘等研討辭賦,詩酒逍遙,后寫了有名的《子虛賦》,甚為人們稱贊。”    “唉,可惜好景不常,沒過幾年,梁王辭世,這幫文人失去靠山,只好各奔東西,自尋出路,司馬相如也回到了老家。他家本來就比較清貧,加上回家后無事可做,自然窮困難熬。咱們縣令大人可是個有眼光的人,料定司馬相如將來必有大出息,因而把他接到臨邛,每日以上賓相待?!?   “對,他寫的那篇《子虛賦》,就是出手不凡,假托子虛、烏有先生相互辯論,夸贊諸侯游獵之盛,洋洋灑灑,滿篇錦繡,堪為天下至文?!薄?   眾人正在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忽報縣令大人陪同司馬相如駕到。那司馬相如原來就有學問,加上曾在皇宮混過好幾年,見過大世面,自然風度翩翩,氣度不凡。他跨人大廳,幾句寒暄,便令土財主們大為傾倒。    縣令王吉知道相如有些口吃,不喜歡交談,但善著文章、精于音律,便在酒過三巡后,站起來說道:“諸位,司馬相如乃當今名流,不光是辭賦大家,也是彈琴高手,何不請相公撫弄一曲,讓吾等一飽耳福。”    當時,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剛死了丈夫,住在家里。司馬相如早聽說她貌美賢慧,工于辭賦,愛好音樂,只恨無緣相會?!敖袢账隙ㄖ牢襾恚苍S正在后房,何不寄心于琴,表達愛慕之意?”相如這樣想著,便彈了兩首動聽的“鳳求凰”曲:        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        遨游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        何悟今夕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此方,        室邇?nèi)隋讵毼覀?       何緣交頸為鴛鴦。        凰兮凰兮從我棲,        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體心和諧,        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        無感我思使予悲。    這兩首“鳳求凰”曲,是楚音騷體,用比喻手法,表現(xiàn)了鳳求凰的愛情:鳳遨游四海,尋覓雌凰,佳偶難遇,只好回歸故鄉(xiāng);誰知今目到此,幸會美艷淑女,無奈咫尺天涯,沒法接近,令人好不悲傷。如何才能使鳳凰配成鴛鴦呢?對,辦法有了!半夜里你跟我走吧!人不知,鬼不曉,你我比翼雙飛,遠走他鄉(xiāng)。美艷的淑女?。∧闳绻麤]有領(lǐng)會我的心意,將使我痛斷肝腸。    果然,司馬相如剛到,卓文君已在后房隔簾偷看,見相如眉目清秀,溫文爾雅,一表人才,頓生好感;琴聲一起,春心萌動,更加心心相印。于是,她當晚就在丫鬟的幫助下,不顧一切地帶著細軟包裹,跑到相如所住客舍。第二天一早,兩人便逃回成都,在那兒結(jié)了婚。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司馬相如琴挑文君,卓文君私奔的佳話。傳統(tǒng)戲劇里還有一出戲《卓文君》,演的就是她反對封建禮法,爭取婚姻自主的事兒,很受人們喜愛。    不過,司馬相如家境貧寒,倆人在成都的生活非常窘困。于是卓文君提議還是回到臨邛,看能否得到親友的接濟。卓王孫本來就對女兒私奔的事大為惱火,自然不肯幫助他們。小倆口沒辦法,就賣了車馬。在街上開了一家小酒館。文君坐柜臺打酒當掌柜,相如穿著圍裙,和仆人一道端盤洗碟。    豪富卓王孫的女兒和女婿,竟然開小酒館糊口,這事在臨邛一時成為奇聞,弄得無人不知,滿城風雨。卓王孫深以為恥,閉門不出;最后無可奈何,只好分給文君僮仆百人、錢百萬緡,以及她出嫁時的所有衣物。兩人得了這一大筆財富,關(guān)了酒店,搬回成都,買田造屋,儼然也是個富豪了。    關(guān)于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這段經(jīng)歷,最早見于司馬相如親筆寫的《自敘》,司馬遷著《史記》時,即采其事而加以點染。后世對其多有議論,受歷史條件限制,其中自然多屬道學家的看法,但也不乏精彩高見,讀來甚為有味。    唐代劉知幾在《史通·序傳》中說:“相如《自敘》,乃記其客游臨邛,竊妻卓氏,以《春秋》所諱,持為美談。雖事或虛。而理無可取,載之于傳,不其愧乎!”當代學者錢鐘書在《管錐篇·司馬相如列傳》中說:“雖然,相如于己之‘竊妻’,縱未津津描畫,而肯夫子自道,不諱不愧,則不特創(chuàng)域中自傳之例,抑足為天下《懺悔錄》之開山焉。”    卻說司馬相如大發(fā)其財,回到成都時,漢景帝已死,武帝劉徹接了皇位。漢武帝不僅是歷史上著名的雄才大略的皇帝,而且常常雅重文學,喜歡作辭寫賦。他創(chuàng)作的《秋風辭》、《悼李夫人歌》,還寫得相當不錯。一天,他偶然讀到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大為欣賞,以為出自古人手筆,便感嘆道:“真遺憾,朕不能和這人同生一代!”……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引言為什么流行的各種文學史,都是用抽象思維方式寫成的理論著作?為什么文學史不能有多種多樣的寫法,尤其是既生動介紹作家的“文”,又形象描繪作家的“人”,使作家的人生風貌和精彩作品相映生輝呢?于是,我想到用“演義”的形式來寫文學史——融理論和形象于一體,匯學術(shù)與藝術(shù)于一爐,使文學史像它發(fā)生過程一樣異彩紛呈,饒有興味。    “演義”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寫作體裁,它由宋元之際的講史話本發(fā)展而來,一般多用來寫歷史故事,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以及蔡東藩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等等。演義的寫法比較自由,可以敘述故事,描繪人物,又可以援引例證,插話評論。這一特點,正符合生動活潑地寫作文學史的要求,即不僅介紹中國文學發(fā)展演進的歷史進程,而且勾勒出一位位大作家的人生風貌;不僅賞析那膾炙人口的名篇杰作,而且寫出它們在創(chuàng)作或流傳中的佳話趣聞。    隨著閱歷的增加,我越來越覺得,大作家們寫出一部部文學杰作,固然有很高的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但他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上,如何對待事業(yè)功名、家庭愛情,如何處理悲歡離合、失敗挫折,以至生死存亡等一系列問題,同樣能給人許多思想啟迪和生活感悟。他們的人生本身往往也是一部精彩著作,同樣蘊涵深厚,值得細細品味。    中國古典文學源遠流長,發(fā)展充分:從遠古神話,到詩經(jīng)、楚辭、漢賦、魏晉詩文,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可謂峰巒疊出,代有高峰。用“演義”的形式撰寫文學史,以前沒有先例,這里只是初次嘗試。不過,本書雖名為演義,所敘故事和佳話,盡管在細節(jié)和對話上,有一定的點染和補充,卻都是以史料為根據(jù)的。本書在注意演義的生動性和趣味性的同時,又注重把握學術(shù)的嚴謹性和科學性,以有助于讀者輕松掌握中國文學史知識,并獲得讀書悅心明智的樂趣。

編輯推薦

本書是第一部用“演義”形式寫成的中國文學史。全書從遠古神話起筆,經(jīng)詩經(jīng)、楚辭、漢賦、魏晉詩文,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敘說中國文學史數(shù)千年演化嬗變,線索清楚,詳略得當;對各個朝代的杰出作家、經(jīng)典作品和重大文學事件,概括準確,闡釋精到。全書寫法新穎,融理論和形象于一體,匯學術(shù)和藝術(shù)于一爐,在優(yōu)美凝練的文字和濃郁的詩情畫意中,生動展示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歷程及豐富知識,盡顯偉大作家的才情氣概和人生智慧,追求演義的趣味性和學術(shù)的嚴謹性完美結(jié)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文學史演義 上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容易讓人有興趣讀下去,挺好
  •   不錯的書,幫助我們了解歷史,增長知識。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