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日記全編(1)

出版時間:2001-10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胡適,曹伯言編  頁數(shù):574  字數(shù):38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學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10年赴美國留學,是著名哲學家杜威的高足。1917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極力倡導文學革命、思想革新和整理國故,成為新文化運動的著名領袖。曾歷任中國公學校長,北京大學文學院長、校長,抗戰(zhàn)前期駐美大使,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還長期兼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董事、名譽秘書。他的活動遍及各個領域,遍及國內外。他一生治學勤謹,學問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等許多領域,都有開創(chuàng)性的建樹。他不但把世界先進文化引進中國,而且把中國文化推向世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融中產生一種新的中國文化。他的思想和事業(yè),在中國、在世界,都產生過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今天也還在被人們廣泛的注意和研究著。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2.17—1962.2.24),漢族,安徽績溪人。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F(xiàn)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胡適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與陳獨秀同為五四運動的軸心人物,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曾擔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胡適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jù)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書籍目錄

前言藏暉室日記  己酉第五冊  庚戌第一冊  庚戌第二冊留學日記  胡適留學日記臺北版自記  重印自序  自序卷一  日記卷二  日記卷三  國家與世界  道德觀念之變遷  第一次主議事席  “博學鐵匠”巴立特  雜志之有益  中國似中古歐洲?  “希望所在,生命存焉”  讀Synge短劇  讀《嘉富爾傳》  胡彬夏女士  苦學生  讀“The Inside of the Cup”說部  西文詩歌甚少全篇一韻  論紐約省長色爾叟被劾去位  五十年來黑人之進步  《論語》譯本  假期中之消遣  耶穌誕日詩  托爾斯泰臨終時事  吾國女子所處地位高于西方女子  燈謎三則  叔永歲莫雜感詩  《大雪放歌》和叔永  孔教問題  ……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

章節(jié)摘錄

  三六、記歐洲大戰(zhàn)禍(八月五日)  一、空前之大戰(zhàn)  自有生民以來所未有之大戰(zhàn)禍,今忽突起于歐陸!(拿破侖之戰(zhàn)雖波及全歐,然其時在百年以前,戰(zhàn)具無今日之備也。)七月廿六日,奧國與塞維亞宣戰(zhàn),塞都Belgrade在奧境上,遂棄之而走。明日,奧兵攻之,戰(zhàn)事遂開。俄為塞同種之國,出而調停,無效,遂動員(Mobilization)。德為奧與國,嚴詞詰問俄動員之原因,責令解嚴,俄人不聽,俄德戰(zhàn)端遂起。俄為法聯(lián)邦,法又德之世仇也,德人度法人必助俄,遂先侵法。法人不得已,遂于前日宣戰(zhàn)。德法接壤,比國居其間,德人強欲假道于比以侵法,比人拒焉。德人脅以兵力,比乃告急于英。英久仇視德,而又為法俄比之友邦,故為比責德。德人不服,遂于昨日宣戰(zhàn)。英人亦于昨夜宣戰(zhàn)。于是歐洲之大戰(zhàn)起矣。奧德為一組,英俄法塞為一組。塞之聯(lián)邦門的尼革羅及希臘當繼起助塞,而德奧之同盟國意大利乃首先宣告中立,不與聞二、塞奧交惡之始末  當拿破侖全盛之時,歐之東南角僅有奧帝國及突厥帝國而已。今之所謂巴爾干半島全屬突厥(突厥人Othman于一三五三年侵歐,漸占巴爾干半島)o而其時突厥之焰已衰,境內之基督教徒不甘屈服于回教勢力之下,于是各部有倡獨立之師者。塞人獨立于一八一七。希人繼之(一八二一~一八二九),得俄、英、法之助亦獨立??死锩字畱?zhàn)(the Crimean War,1853—158)既息,魯馬尼亞(Rot—mania)乘機獨立,即今之魯國也(一八五九)。  一八七五年,塞國西境上之突屬兩省日巴士尼亞及黑此哥維納(Bosilia and erzegovina)亦叛突,意在歸并于塞也;褒而加里亞人(Bulgarian)繼叛,皆乞援于俄。時突人大殺叛者,慘無人道,俄人借詞伐突,大敗之。而西歐諸國忌俄人之得勢于東歐,于是俾士麥召諸國會于柏林,是為“柏林會議”,德、法、奧、俄、英、意、突等國皆與焉,俾氏主壇坫。此會之結果:(一)塞門魯皆為獨立國。(二)巴士尼亞及黑此哥維納二省向之本愿為塞屬者,今乃由此會決令由奧代治,而遙認突之“蘇丹”為上國。(三)褒而加里亞得一基督教政府,惟仍認突為主國?! “秃趦墒≈畾w奧代治也,塞人大恥之。俄人為塞褒侵突,而不得相當之酬報,故銜奧德亦甚。奧人代治巴黑兩省,理其財政,興其實業(yè),凡二十年。至一九。八年,’Von Aehrenthal為奧外相,遂并巴黑為奧縣。此舉也,全歐震動,突人欲戰(zhàn)。塞人以奧人絕其并二省之望也,亦索賠償。英、俄、法助之,責奧之背柏林之約也。奧以賄和突,而拒塞之要求。全歐戰(zhàn)云幾開矣。明年三月,德皇告俄柴,謂“塞奧之事果肇戰(zhàn)端,則德必以全力助奧。"時俄人新敗于日。英法亦不欲戰(zhàn),事遂寢。奧人安享二省之利矣。然六年后之戰(zhàn)禍實基于此?! ∪?、飛的難之暗殺案  (參看卷四第四三則)  六月廿八日(一九一四),奧皇嗣飛的難(achdukeFrancis Ferdinand)與其妻行經巴省都城沙拉也勿(Saravevo),為一塞國學生所槍殺。奧政府疑此舉由塞政府主使。且近來塞人排奧之風極盛,國中有所謂“排奧會”及“全塞維亞會" (Pan—Servian)者,塞政府中人亦有贊助之者,奧人大恨之。且巴爾干戰(zhàn)后,塞人驟為強國,尤為奧所忌。七月廿三日,奧政府下“哀的米敦書”于塞政府,要求五事:  甲、塞政府須在政府公報上承認國中排奧之舉之  非,并須道歉于奧國?! ∫?、塞政府須以此意宣告陸軍兵士?! ”?、解散排奧之結會。  丁、禁止國中報紙?zhí)岢艎W之議。  戊、奧政府可遣一般官吏入塞境內,自由調查沙拉也勿之暗殺案,塞政府不得干預?! 〈藭挢ニ臅r內答復。塞政府答書允前四事,惟(戊)款有傷國體,不能允許,擬以陳于海牙平和會,俟其平判。奧政府以為塞人所答不能滿意,遂宣戰(zhàn)?! ∷?、三國同盟(Triple aliance)  “三國同盟"者,德、奧、意也。歐洲均勢之局,此三國為一組;而英、法、俄所謂“三國協(xié)約”(Triple Entente)者為一組。兩組互相猜忌,互相牽掣,均勢之局始成。  普法之戰(zhàn)后(一八七o),俾士麥志在孤法,不令與他國聯(lián)結。俾氏初志欲聯(lián)俄、奧,一八七二,三國皇帝會于柏林,未締約,但約有事協(xié)商耳。一八七五,法人增兵備,毛奇議攻法。法人乞助于俄,俄柴英后皆以書致德皇,遂不果戰(zhàn)。俾氏恨俄人之干涉也,其后柏林會議,俾  氏主壇,袒奧而疏俄(見上)。俄人恥之,遂調兵集境上示威。俾氏親至奧京,與奧訂約而歸(一八七九),是為“雙同盟",約同拒俄?! ∫?、奧世仇也。而意、法以非問題適有隙,幾開戰(zhàn),德、奧許以外援,意遂加入三國同盟(一八八二)。意加入同盟后,不得不增地中海上之海軍軍備,故數(shù)十年來,意之海軍負擔驟增。然前年意之攻特里波利(Tripoli)也,奧、德皆坐視,令意得自由進取,意所得益,惟有此耳。  三國同盟之約,大旨謂如一國為俄國所攻,則余二國同助之;如一國為他國(俄國之外)所攻,則余二國守中立。五、三國協(xié)約(Triple Entente)  俾士麥能使法國孤立二十年,及俾氏倒(一八九o),而歐洲政局大變矣。  俄、德本姻親(亞歷山大二世為維廉之侄),而德人之霸于歐洲,俄實忌之,一八七五年,俄柴之阻德之伐法也,以此故也。此后俄法交日密。法富,時以貲助俄。俄畏虛無黨,法政府承其意旨,為捕之于巴黎,以交歡俄。兩國海軍相過從,國人歡迎之若狂(托爾斯泰曾記之)。一八九一年,盟約成。一八九六,俄新柴如法。明年,法總統(tǒng)Faure如俄報聘,席上始宣告兩國之同盟焉?! ∫痪?三年,英前王如法,法總統(tǒng)loubet如英報聘。明年,英法協(xié)約成,法以埃及讓英,英亦以摩洛哥讓法。英本與德睦,及南非之戰(zhàn),德人始疾視英。邇來德人刻意經營海軍,尤為英人所忌,故英、德疏而英轉親法矣。  英、俄既皆為法之友邦,故一九。六年法、德以摩洛哥事會議于algeciras,英、俄皆陰助法;意雖聯(lián)德,近亦與法睦,故亦助法:法在摩遂占勝利。而英俄交誼亦益親;一九。七年,英、俄協(xié)約成,(一)劃分兩國在波斯之勢力圈。(二)英人得握阿富汗之外交權。(三)兩國在  西藏各不相犯。  于是英、法、俄三國之間各以協(xié)約相結,而“三國協(xié)約”之勢成。其后英、俄、法復與日睦,而協(xié)約之三國勢尤強矣。意自一八九六年以后與法漸睦。一九。一年,法宣言法不侵犯意之經營特里波利,意亦不干涉法之經營摩洛哥。一九。三年,意王如法。明年,法總統(tǒng)報聘。意法交益親,德、奧之勢益孤矣?!  ?/pre>

媒體關注與評論

  前言  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學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10年赴美國留學,是著名哲學家杜威的高足。1917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極力倡導文學革命、思想革新和整理國故,成為新文化運動的著名領袖。曾歷任中國公學校長,北京大學  文學院長、校長,抗戰(zhàn)前期駐美大使,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還長期兼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董事、名譽秘書。他的活動遍及各個領域,遍及國內外。他一生治學勤謹,學問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等許多領域,都有開創(chuàng)性的建樹。他不但把世界先進文化引進中國,而且把中國文化推向世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融中產生一種新的中國文化。他的思想和事業(yè),在中國、在世界,都產生過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今天也還在被人們廣泛的注意和研究著?! 『m一生堅持寫日記,從他在中國公學做學生的后期起,到晚年出任中研院院長在臺北南港中研院逝世,先后五十余年,其間雖有缺寫和中斷,但總體上是完整的。  《胡適日記》,充分展示了胡適這位著名學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的獨特風采。其中有他的讀書治學、朋友交往的札記,有他對社會時事的觀察和分析、個人和家庭生活的記錄,有他的詩文和往來書信的存稿或摘要;在值得注意和研究之處,附有剪報或相關文件,在需要印證或留念的地方,還配有珍貴的圖片,這些使得胡適的日記豐富多彩,也是他的日記的一大特色。《胡適日記》的內容,涉及中國近現(xiàn)代的思想學術,文化教育,內政外交和社會變遷等許多方面,因此.它不僅是研究胡適個人,也是研究整個近現(xiàn)代中國的非常珍貴的原始資料。  在此以前,中國的出版家也出版過不少《胡適日記》。不過這些《胡適日記》都是階段性的,其中有的含蓋的時問雖然比較長,但依然不完整,且未加整理,使用很不方便,盡管如此,這些《胡適日記》的出版,仍有其重要意義.它們不但適應了當時學術界的需要。還為后來者整理出版一套完整清楚、使用方便的《胡適日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些就是我們此次整理胡適日記的出發(fā)點。而我們之所以把我們整理的結果稱之為《胡適日記全編》,也是相對于這些階段性的《胡適日記》而育的?! ∧壳吧鐣狭鱾鞯摹逗m日記》,主要的有以下幾種:  (一)《胡適留學日記》(以下簡稱“商務本”)。這是胡適在美國留學時期所寫的日記。起自1910年8月.至1917年7月止。共四冊,十七卷。此書原名《藏暉室札記》(以下簡稱“亞東本”),1939年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后來胡適將這部日記校對一遍。改正了一些小錯誤。改成今名,交上海商務印書館于1947年出版。1957年他又作了一次校閱,改正了幾處錯誤,仍用《胡適留學日記》的書名,交臺北商務印書館于1959年出版。  (二)《胡適的日記》(以下簡稱“中華本”),1985年北京中華書局出版,分上下冊。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根據(jù)胡適遺留在北京的手稿整理的。其中有胡適早年在上海的《藏暉室日記》己酋第五冊和庚戌第一冊,1921年日記五冊,1922年日記六冊,1937年1月1日至6月21日、7月20日至8月2日、9月7日至10月19日日記三冊,1944年1月3日至12月31日之間三十七天的記事?! ?三)《胡適的日記》手稿本(以下簡稱“遠流本”),起自1921年4月,至1962年2月24日胡適去世的前三天止.共十八冊,臺灣遠流出版公司受胡適長公子胡祖望委托和臺北胡適紀念館的授權,于1990年用原已制成的胡適日記的縮微影片影印出版。這是迄今為止,包含時間  最長,也是以影印原貌公之于世的胡適日記?!  ?/pre>

編輯推薦

  《胡適日記全編(一)》是胡適十七卷《留學日記》的(一九一零——一九一四年)期間的札記。是參照了各種版本的《胡適日記》整理而成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胡適日記全編(1)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想象胡適那樣追尋自己目標的人,值得看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